中学语文应逐渐“去政治化”
中学语文应逐渐“去政治化”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戴望舒的《雨巷》、霍金的《宇宙的未来》……今秋高一新生,可在湖北高一语文教材中看到。与老教材不同,新教材中首次出现了一些过去有争议的名家作品。有语文教员认为:“梁实秋的作品入选高中教材,我们感到很惊喜。过去选作品考虑的政治因素较多,这是梁实秋作品第一次进中学教材。”(7月27日《长江日报》)
在文学上,梁实秋向来是鲁迅的对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鲁迅的著作中窥知一二。最重要的是,梁实秋向来主张“文学无阶级”,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正是因为这样的“政治不正确”,梁实秋一直被排斥在中学语文教材之外,只当作鲁迅笔下的“落水狗”而躺在教材的注脚中。如今,梁实秋和鲁迅之间长达八年的论战已成为文学史话。
作为语文教材,特别是一本基础语文教材,其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识字、语言运用、文章阅读和文学审美。然而,在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语文课逐渐变成了政治的附属品,变成了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另一堂思想政治课。当然,语文作为一门边界灵活、模糊性很强的学科,它必然要涉及历史、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但是,我们必须理解语文的真正功能。如今,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早已达成共识,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语文教学中“政治”、“历史”等因素对“语文能力教育”所产生的“离心”影响,它使得语文教学偏离了本来的目的。
梁实秋与鲁迅、巴金等一样,同属于上个世纪伟大的中国作家。仅因为政治观点不同,梁实秋在大陆受到了半个多世纪的冷遇。刚刚故去的季羡林大师有过一篇随笔《回忆梁实秋先生》,季羡林写道:“难道因为他(鲁迅)对梁实秋有过批评意见,梁实秋这个人就应该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吗?”现在,社会观点已经越来越多元化,让梁实秋回到语文教材,就是在让政治回到政治,让语文回到语文。
宇航兄:什么叫政治,这个问题你有些了解吗? 至于什么叫政治,一时说不清楚, 但是我知道什么是语文,语文为什么是叫语文,最重要是体现是着识字作文,还有情感审美,或者是纯粹知识,至于那些以外的功能不是侧重点! 我的问题,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不是最大的,是不是语文必须有,一定要有的人物。另外文学,谈里面的美感,让人一看就舒服的那类,我觉得不少要在鲁迅之上!至于鲁迅的杂文,有的是不是类似当时的时评呢?和当下又什么必然联系,可以用在文学研究的范畴,还是历史学的范畴,这个我也不清楚了。 教育不能去裆化,何谈去政治化!
教育不是去政治化,准确地说是去意识形态专制化,文章不能去除政治,多元政治观点的自由交锋反而是好事。 去政治化的政治,一种新的政治。 [quote]我的问题,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不是最大的,是不是语文必须有,一定要有的人物。另外文学,谈里面的美感,让人一看就舒服的那类,我觉得不少要在鲁迅之上!至于鲁迅的杂文,有的是不是类似当时的时评呢?和当下又什 ...
[size=2][color=#999999]宇航 发表于 2010-8-30 19:57[/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151&ptid=100023][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我认为:
1,我完全不能理解“去政治化”的意思,我认为这是一个神经错乱的说法;
2,重新来思考鲁迅或其他人的文章,减少鲁迅的文章,与“去政治”有什么关系?
3,人处于两种有明显区别的社会关系之中,基本的是家庭,更为一般的是政治关系,即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你看美国的教材——
公民教育是个一直在谈的话题,许多中国学者都意识到,建立公民社会,要从公民教育做起,要写出高质量的《公民读本》来。美国很多学校有公民教育课程,《 公民读本》的教材很多,一般是学者写的,各地学校的老师从中选挑。可是,他们的大原则在那里,课本也就大同小异。我随意挑了一本看看。那是密歇根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写的。
前言里引了一个伟大哲学家的话:“了解你自己。”课本认为,你要做个好公民,先要了解你自己。这一部分,一共谈了四章。从第一章,“你:一个人”开始,谈“一个健康的人”、“你和你的个性”、“和他人相处”,直到“做个好公民”。第二章是“你:一个学生”,谈“学习能力的不同”、“改善你的学习”、“清醒的思考”。第三章是“你:一个家庭成员”,谈的是“家庭是不同的”、“家庭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第四章才是“你:一个公民”,谈“你生活中的政府”、“政府存在的理由”。([url]http://llamoco.blog.163.com/blog/static/38778320083143441984/[/url])
4,中国人学英语也是这样,我那时是从中学开始,现在似乎是从幼儿园开始,但是在中国教育系统中学了一辈子英语,却连英语世界中一个孩童的政治智商都不具备。一百多年前,托克维尔就观察到美国人的孩童学校,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制定规则,惩罚违背规则的行为。
5,再回到鲁迅这些人身上,我认为他的政治智商也许超不过一个美国儿童,但是请正确认识“政治”。 贴上来,看着方便。
《美国公民课本》第一课:你!
作者:董森林
公民教育是个一直在谈的话题,许多中国学者都意识到,建立公民社会,要从公民教育做起,要写出高质量的《公民读本》来。美国很多学校有公民教育课程,《 公民读本》的教材很多,一般是学者写的,各地学校的老师从中选挑。可是,他们的大原则在那里,课本也就大同小异。我随意挑了一本看看。那是密歇根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写的。
前言里引了一个伟大哲学家的话:“了解你自己。”课本认为,你要做个好公民,先要了解你自己。这一部分,一共谈了四章。从第一章,“你:一个人”开始,谈“一个健康的人”、“你和你的个性”、“和他人相处”,直到“做个好公民”。第二章是“你:一个学生”,谈“学习能力的不同”、“改善你的学习”、“清醒的思考”。第三章是“你:一个家庭成员”,谈的是“家庭是不同的”、“家庭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第四章才是“你:一个公民”,谈“你生活中的政府”、“政府存在的理由”。
《公民读本》如此开端的原因,是此书在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诉孩子们的,这个国家“建立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之上,就是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它的政府制度、经济体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上”。你作为一个人,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制度下,你必须能“自由买卖和拥有,你自己决定做什么”。而政府只是为你服务的机构:“当政府是你的仆人,你是自由的;当政府成为你的主人,你就像一个奴隶那样,不再重要了。”课本还告诉孩子,由于“个人是最重要的”,政府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生意人,生意人就不能欺骗顾客,工会才必须要代表它每个成员的利益。因为“个人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
课本同时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尊重个人,不是惟我独尊。作为个人,人都是有不同弱点的,而自己的弱点是需要认识和改善的。一个好的公民是有民主性格的。课本对民主性格的总结,我觉得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老话,译成中文很准确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被伤害吧?那么,你不要伤害他人。因此,课本教育孩子,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善于调节自己的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在以上前提下,才应该是“一个能够行动的人”。
一个好的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这意味着你对国家是取建设性、而不是毁坏的态度。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假如你明明发现国家在走向错误的道路,你却还是说,走得好走得好。那是一种毁坏的态度。
作为一个准公民的学生,《公民读本》告诉你,学科“分数对于精神活动的衡量,是非常有限的”,好分数只在测定“学校的成就”,而不是在测定你“人生的成就”。“智商是在改变的”,而“智力是不同能力的组合”。作为准公民,要学会“清醒地思考”。课本认为,能够清醒思考,是做个好公民的最基本品质之一。假如不能清醒思考,给你民主权利,你照样可能被人操纵和利用。
那么,如何才能清醒地思考呢?
首先是,“你的思考必须在事实的基础上”。所以,非常简单的前提是,你有权利知晓全部事实。作为一个为公民社会服务的政府,就必须让信息自由流动,让公民们能够得到全部事实。没有这个前提的社会,就很难有合格的公民。课本还建议学生,不仅知晓事实,还要“不断认识最新发现的事实”,知晓事实之后,一个清醒的思考者“要能够解决问题”。
课本向孩子们指出了最容易陷入的“思路不清”的误区。首先是不能有理想化倾向的“愿望思考”,例如,不能在心里希望一个理想社会实现,就认定它一定能实现。还有,要避免“情绪化的思维”,课本告诉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偏见的。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要让它影响我们的清醒思考”。否则,难免走极端。而那些走极端的思路,“对个人和国家都会造成最大伤害”。课本还告诉孩子们,不要轻易下结论,思考要从事实出发,就是说“不要从观念出发”,不要从主义出发。
课本还对这些孩子,未来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们说:做个好的家庭成员,是做个好公民的基础。课本告诉孩子们,有各种不同的家庭,家庭是有种种问题的,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是多么地不容易,而幸福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你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爱。虽然课本不能解决孩子们未来将面临的复杂生活,可是它给了你思想准备,让你懂得,重视“家庭价值”是一个好公民的基本条件。在关心国家、社会、他人之前,先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
然后,课本才对孩子们推出“自治”的概念。自治建立在公民具有民主性格的基础上,霸道的管理不是民主的自治。在家里有家庭管理的问题,在学校有学校管理的问题,课本鼓励孩子,你们可以从小尝试,学会组成各种社团,在“人民定规则”之前,每一个个人,要认识和改善自己,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平等地和他人相处。
《公民读本》在告诉“你”,民主很具体。要改造社会吗?先从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公民做起。而最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公民准备,又是在使“你”和他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容易。它和最初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个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所以,《公民读本》第一课,谈的就是“你”。 (转载) [i=s] 本帖最后由 tian295 于 2010-8-31 09:44 编辑 [/i]
这个《公民读本》,在我国有出版吗? [i=s] 本帖最后由 金枫吟 于 2010-9-2 20:22 编辑 [/i]
[quote] 中学语文应逐渐“去政治化”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戴望舒的《雨巷》、霍金的《宇宙的未来》……今秋高一新生,可在湖北高一语文教材中看到。与老教材不同,新教材中首次出现了一些过 ... [size=2][color=#999999]宇航 发表于 2010-8-30 16:43[/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104&ptid=100023][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size=4][color=blue]上个世纪50来年的时间里,大陆文化教育领域是“政治挂帅”、“文化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观念危害的重灾区。至今,其流毒与后遗症尚未肃[/color][/size][size=4][color=blue]清。此方面,台湾在民进党执政时的相映成趣的状况在国民党重新事态之后变得较之大陆要好得多。[/color][/size]
[size=4][color=blue][/color][/size]
[size=4][color=blue]对此,大陆尚任重而道远。[/color][/size]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299&ptid=100023]7#[/url] [i]WIND[/i] [/b]
鲁迅本人非政治人物,但是他的杂文里面充满现实政治倾向性,语文尤其是初中的那些语文,应该是仅仅是文学性的!
[size=2][/size] [quote] 7# WIND
鲁迅本人非政治人物,但是他的杂文里面充满现实政治倾向性,语文尤其是初中的那些语文,应该是仅仅是文学性的!
[size=2][color=#999999]宇航 发表于 2010-8-31 13:50[/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396&ptid=100023][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如果有一种语言脱离了任何实质的内容,那么这种语言与狗叫声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如果以后的教材编选者选或不选鲁迅的文章,其理由是所谓的“去政治化”,那么这样的神经错乱者最好还是不要去害他人。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399&ptid=100023]12#[/url] [i]WIND[/i] [/b]
中学尤其是初中生还是基础教学吧!用不到去承担治国平天下的大任务,无病呻吟的文章,要看针对谁,有的人觉得那个无病呻吟,有的人就不认为,我就认为雅舍小品比鲁迅杂文更适合在初中出现,我已经说过语文里面侧重点是什么呢?尤其在中学的语文。可能有的人觉得那个貌似深刻文章,那是高端,需要被人理解,如果不被人理解,写的毫无意思,审美感也没有读到,恐怕也和狗叫差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心灵鸡汤为什么流行,不能强求大众的审美性。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400&ptid=100023]13#[/url] [i]WIND[/i] [/b]
语文课本不同于政治课本,不然为啥要做这样的分科呢?语文里面涉及到真善美就可以了,至于深度的政治思考,应该是高中(我国的高中一般封闭性,已经和社会脱节,看到是仅仅是个半月谈了),铁版主说的多元化,是什么时候多元化,怎么样个多元化,初中生至少不太适合哪种深度的思考的多元化,不然里面[size=2]政治化解读,也可能成为雷区,和黄片坑害未成年一样,也会带来思路的偏狭和思维的停滞,我看是不利于素质教育。[/size] 这个怎么样?
[b]第一课
人民大会堂
全国人民热爱***
第二课
北京 ****** 五星红旗
我爱北京 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b]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408&ptid=100023]16#[/url] [i]WIND[/i] [/b]
这里文章我是不喜欢,这些课文恐怕应该是在小学就已经有了,想必也是一种从小的一种潜移默化,算不算是灌输的呢?至于是什么样的文章,大可不必为语文课本中有没有鲁迅的文章的担心。像《友邦惊诧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学生大多都不喜欢,我不是教语文的,但是曾经教过历史,我多少了解一点中学生对鲁迅的需爱到什么地步。不过现在又有一种另种的可能,如果换郭敬明的文笔去写这样的文章,想必会有人喜欢,这样也便于接受,更能便于灌输,我觉得即便这样的便于学生去解说,我也不赞同要在课本里出现。在选文时,应该是要为孩子们着想,不管是不是鲁迅的文章,只要思想内容正确、孩子们容易接受、容易掌握知识的篇章都是好文章,比喻里面写风景,写亲情,谈人生,怀古类的!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突要在里面出点什么,不顾中学生心智的发展规律,我是不相信各个少年都是宰相甘罗。 [quote] 16# WIND
这里文章我是不喜欢,这些课文恐怕应该是在小学就已经有了,想必也是一种从小的一种潜移默化,算不算是灌输的呢?至于是什么样的文章,大可不必为语文课本中有没有鲁迅的文章的担心。像《友邦惊诧论》 ...
[size=2][color=#999999]宇航 发表于 2010-8-31 14:48[/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412&ptid=100023][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我细想了一下,如果语文要纯粹的话,那么,只要简单的讲讲汉字的书写,拼音,剩下的都不是语文的事。 去掉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去政治化了?.鲁迅先生的杂文没有现实意义?!
"至于鲁迅的杂文,有的是不是类似当时的时评呢?和当下又什么必然联系,可以用在文学研究的范畴,还是历史学的范畴,这个我也不清楚了。"
和当下没有联系吗?鲁迅先生批判的现象都销声匿迹了?
我觉得,在把梁实秋的"审美性"文章引进课本的同时,没有必要就非得砍掉鲁迅先生的杂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参考对外汉语…… 我们的教材对内的应该对外,教化异邦;对外的应该对内,简单有效! [quote]宇航兄:什么叫政治,这个问题你有些了解吗? [size=2][color=#999999]WIND 发表于 2010-8-30 16:47[/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106&ptid=100023][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size=5][color=blue]语文课——虽然不同于政治课,但语文也绝不可能完全与那个时代的政治完全脱离 。[/color][/size] [i=s]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9-4 08:37 编辑 [/i]
[quote]教育不能去裆化,何谈去政治化!
教育不是去政治化,准确地说是去意识形态专制化,文章不能去除政治,多元政治观点的自由交锋反而是好事。
[size=2][color=#999999]tian295 发表于 2010-8-30 20:51[/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163&ptid=100023][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Tian兄说的很对。论述三权分立和讨论环境保护,都可成政治问题。在国民有选举权的国家,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兴趣,让他们成人后积极使用自己的参政权。关键是,教育不能和某个特别的政党挂钩,在介绍各种政治观点时保持中立,这才是最重要的。 好贴,顶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