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tian295 发表于 2010-10-28 20:3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转载)

记得老余讲过他经历过的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次他和他的德国朋友走过莱因河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孩在河边钓鱼,但是,他旁边放了两根钓竿——德国法律规定,钓鱼一人只许有一根钓竿。他的德国朋友就马上走过去问:“你为什么两根钓竿?”那个大约12-3岁的德国小孩马上回答;“我的朋友上厕所去了,马上就回来。”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孩跑了过来。他接着问:“你们有执照吗?”(德国法律规定钓鱼要有执照)两个小孩马上掏他们的执照;他马上又问:“你们有尺吗?”(德国法律规定钓鱼七寸以上可以拿走,七寸一下要放生,钓鱼必须带尺)他们马上回答:“我们有尺!”于是马上掏他们的尺。问完他就走开了。老余就问他的德国朋友:“这是你的小孩?”,“不是!”;“ 你朋友的小孩?!”,他的朋友回答:“不认识的!” ——“不认识的?!”——老余大吃一惊。他的朋友马上讲话了:“在德国,任何小孩都是我的子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德国人必须随时随地的教育他们的下一代,要将任何小孩都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去教育!
    看见没有?因为有了这种教育,所以德国人总能将自己凝聚在民族精神之下,不管他们处于什么情况下,经历怎样的考验凭着他们的教育他们都能够重新站起来。所以,你不要看德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被打趴下了,统统都重新站立了起来!在希特勒被打垮以后,德国被人家拆得四分五裂。就是东德变成苏联傀儡的日子里,东德可没有说:“我们跟西德不是同一个民族,我们的祖先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更没说:“我们是属于苏联的!”凭着他们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教育,无论他们受多少次别人强加于他们的思想意思的清洗,他们的头脑深处依然清醒,只要机会一旦出现,这种本能的品质就会爆发出来。所以,他们咬着牙重新统一,所以,他们重新成为世界五强之一!所以,今天的德国是欧盟中最强的国家!
  只要你认真看一下就不难发现:德国人在思想上是极度开放的,但在行为上却是极端保守的。——我们不是!我们在思想上极度保守,但在行为上却极其开放——那种开放的程度达到了非常随意的地步。——还美其名曰:追求自我,张扬个性!个性的张扬存在于灵魂深处的自我突破,在于思想深刻层次的创新。而不是靠怪异而新潮的言行和服饰来体现。那是一种积极的奉贤而不是一种消极的挥洒,那是一种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感,小心翼翼而又坚忍不拔的自我突破,一种“虽千万人,吾俱往矣!”并勇于承当一切责任的英勇大气。——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近代的潭祠同!他参加康有为的变法一开始就知道不会成功的。但是,他还是去了——因为,“不如此,不足以担当我背之责任!”。在顽固分子眼中,他是“大逆不道”的,在投机分子眼中,他似乎又显得“迂腐和保守”。但是,他以他的热血和生命担当起了自己的那份责任——这才是真正中华文明教育的结晶。如果每一个人都象他这样,中国将不会是这个样子!
   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成千上万次的灌输:不关你的事你千万不要去管!于是,火不烧到自己身上我们都熟视无睹。上学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叮嘱:你前面的同学不要跟后面的玩!于是,我们至今不了解“团结友爱,相互提携“是什么意思,我们从小就开始在团队中拉帮接派,在同一个组织中形成对立。更为可笑的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开始,家境不太好的同学的父母就这样开始教育他们的子女:不要跟有钱人家的孩子玩,他们会看不起你!等到有一天他突然发了笔横财或做了笔什么生意突然一夜暴富,他就会马上这样教育他的子女:不要再跟那些穷人家的孩子玩,这样会让我们很没面子!如果同一个小区或同一个班级有城市人也有农村来的。那么,农村的父母会告戒他的孩子离城市里的孩子远一点,更不要到人家的家里去。而城市的父母也会告戒他们的孩子离农村的同学不要太近。由于我们的父母们就这样把自己的虚荣、自卑、贫富之间的隔离和城乡之间的误解强加给心灵还是一张白纸的子女。于是,我们幼小的心灵从很小很小开始就被认为的扭曲和割裂不成样子。美国姥的子女第一天上幼儿园,回来后父母第一句问的往往是:今天你为老师做了什么,你为小朋友做了什么?而我们父母第一句问的绝对是:今天老师分的蛋糕你吃到了没有?!——什么心态!就这样,我们遗失了团结的精神、丢掉了包容的心态,丧失了承当责任的勇气。渐渐地,我们变的敏感、自卑、狂妄、虚伪、斤斤计较、纪律意识淡薄、缺乏奉献精神和不负责任。结果,各种被我们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技能就象一把把握在一个个丧心病狂的人手中的屠刀——时时刻刻威胁着社会和他人的安全。我们时常能见到一个个的俊杰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我们也曾经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天才的降生——可谓神州大地上人才济济。可是,为什么没有成绩?为什么偶尔出现一两个影响世界的炎黄子孙都要在名字前加上“美籍华人”?为什么我们的天才们不是在与敌抗争中牺牲而更多的是在内讧中败仗麦城?为什么当“新八国联军”抢占我们的市场的时候,我们的企业至少有40%的人力、财力被浪费在内耗中?难道大家对我们的教育都没有意见和反思?!
   “海纳百川,乃有其大。我们中华民族就是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正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一旦汇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而大海最被人类称道的是年复一年默默地做着无尽的奉献,袒露无私的胸怀。正因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不求索取,其自身也得到了永恒的存在。这种存在又为海中的一切提供了生生不息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作为立国之本的精神;这是一种理念,一种能让中华民族连续五千年能够面对任何灾难和浩劫并不断壮大的精神理念。凭着它,我们曾经领跑过世界!但是,自清道光以来,不但中华文明固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高贵性渐渐流失,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开始完全放弃以真正的中华文明的精神理念来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人才。——不是过左地“全面否定过去,试图彻底丢掉五千年的沉淀而在空中建立全新的'新文明’”;就是过右地“死板教条的保持一切旧有的'形式’而不是以新的方式宏扬其精神理念”。于是,我们就在这中过左和过右的摇摆不定的争论和实验中迷失了一百多年!当过右的行为和主张已经完全成为所有人的饭后的笑谈,而过左的'新文明’有迟迟建立不起来的时候,面对着新世纪眼花缭乱的变革,我们茫然而不知所措——既不能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做出足以让自己信服的解释,也不知明天我们到底该向哪里去!——似乎一切都是那样的扑朔迷离,那样的似幻似真………
   鲁迅曾经掏心的说过:“在中国如果你想为一个非常封闭的黑屋子开一个小窗子,大家肯定是反对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把整个房子都毁掉,大家马上又会同意让你开个窗子而不要毁掉房子!”的确,“五四”时代的人是高喊着要毁灭房子。不过,其本意基本上是想开过窗子!结果,有人把'假设'当作'论据’来引用,结果推论出来的结论就可想而知了!人在特定情况下,再理智的人也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但是,特定情况下的言行不可以做为'标准’。综观这么多年来,无论大到关系国计民生,小到日常生活、家长里短,我们的言行无不两边走极端——不是要求比圣人还要高尚就是放纵比流氓还要下流!——难道这与我们的教育没有关系?
   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首在培育完整的人格,其次才识传授专业的知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一个优秀的人格品质,往往比博学和经验更为重要。事实上,往往是前者决定后者!”。所以,他在居里夫人的追悼会上更多的是盛赞居里夫人人格品质的伟大。在改革开发刚开始的时候,不少钻人市场的空中一夜爆富成了“爆发户”。结果,这些人比真正的有钱人更加奢侈、更加仇视贫穷、更加爱慕虚荣、藐视道德法律!为什么?没有完整的人格。所以,一个人格缺失和不健全的社会或国家,就算有一天变的非常的强大,那么,其结果也只会有两种——不是搞内乱祸害自己就是搞外乱祸害别人!(就算祸害别人到头来还是祸害自己——因为,一些人格不健全的人就算打败了别人也能难用一种正常、开明的心态去治理和管辖占领的地方的和其人民。更多的将是丧心病狂的毁灭和掠夺。那么,必将引起更大的仇恨和不服,最后祸害自己。)毛主席说过:“枪秆子里面出政权”。其实,无论毛泽东还是蒋介石甚至北洋军阀他们的政权都是枪秆子里出的。枪秆子并没有善恶,问题是握在什么人的手里。所以,首先应该是“育人”,其次才是“授枪”。当年孙中山是这么做的,当年毛泽东也是这么做的。那么今天,我们还应该这么做——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应该不割断五前年优秀文明的沉淀,以人为本,以培育完整人格为宗旨的人文教育——这是比现在的基础教育更重要也更迫切的教育!为什么是“以人为本,以培育完整人格为宗旨的人文教育”呢?因为,今天我们不是要打倒某一党也不是为了打倒某一派,更不是去消灭某一阶级——我们唯一要战胜的就是我们自己!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