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梵谷 发表于 2010-11-1 08:20

央企做大民企步履维艰 李荣融被曝曾叹党产对党很重要

2010年10月31日 23:33《新世纪》-财新网

黄震 | 文

估计没有几个政府官员退休时能如此热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超期服役”半年多后荣身而退,临别一席“忠臣”感言引来各方赞弹之声,至今仍余音未了。近日翻到樊树志老先生的《晚明史》,看到东林书院与东林党以及党争与明亡的相关章节,不禁[url=http://finance.ifeng.com/company/data/news/63.shtml][color=#1e00ff]联想[/color][/url]到了“忠臣”说,颇有感慨。

明亡之祸肇于党争,党争之端始于东林。本意在“弘扬朱程理学、废黜阳明心学”的东林书院历时50余年,从最初讨论学术,进而臧否政治、规范道德,终在与阉党的惨烈之争后,占领了当时社会道德伦理的制高点。毋庸置疑,东林党人都是当时以清议著称的正直士人,他们以道义相期许、以操行名节相砥砺,主观上虽无结党意图,客观上却形成一种强大的道德舆论力量。但也恰恰是这些忠直之士,尤以崇祯年间周延儒为代表的东林-复社后人,为了道德而道德,固持己见,排斥异端,罔顾国家利益和社会现实,终致社稷倾覆。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还是得由历史的结局来书写。而李荣融注定会成为一位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

任职国资委主任长达七年的李荣融,将国资委旗下的196家中央企业逐年缩减到123家,到2009年底,央企总资产已从7万亿元增至21万亿元,并有30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据说很多大跨国公司都在打这个年近七十、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老板”的主意。李荣融的能言敢言傲视同侪,在[url=http://finance.ifeng.com/company/data/news/81.shtml][color=#1e00ff]百度[/color][/url]上输入“李荣融”能搜到约155万篇相关网页,甚至有专门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精彩语录汇总”。其善用媒体,并利用媒体吸引公众眼球,引导公众观点的功底,颇具西方[url=http://car.auto.ifeng.com/brand/20046]现代[/url]官僚风采。

在中央政府上百名部级领导中,李荣融掌管资产量之大,任职周期之长,媒体曝光率之高,相信以后相当长时间,少有人能出其右。[url=http://finance.ifeng.com/app/hq/hkstock/hk02008/][color=#1e00ff]凤凰卫视[/color][/url][2.77 10.36%]何亮亮对李荣融离职的点评,用了一个“能”字——能人,能力,能耐。这个评价李荣融担得起。至于李荣融自许的“忠”字,则值得好好思量。

[b]李荣融在卸任演说中自述: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把我培养成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使我开始从事领导工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我推上高级领导干部岗位——这是标准的共产党员语言。他确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我曾亲耳听他在内部会议上谈起,台湾马英九、俄罗斯普京在竞选时因缺乏经费是多么艰难,党产对于党是多么重要。我当时一直纳闷:党产和国有资产是一回事吗?两者之间该如何画等号?[/b]

李荣融坚定地认为:“国有企业可以搞好。如果能把这个题目做好,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

现如今举全国之力,用“一流的资源,二流的人才,三流的效率”,倒确实堆出了几个“巨无霸”央企。但是,当两家央企的利润就已超过国内民营企业500强的利润总和时,这对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硬币的另一面,是商务部和外交部同仁为取得国际社会对“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承认进行艰难谈判时,欧美各国均以“中国存在国有垄断企业,并享有巨额政府补贴”予以否决。更应看到的是,100多家央企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已越来越凸显出官僚资本与权贵资本结合的雏形。

在2010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刚刚退休的李荣融表示,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有利于中国经济。他以石油行业举例,称若没有“三大油”,中国经济早乱了。在任期间的李荣融还曾对媒体多次抱怨:“为什么国企搞不好你们骂,现在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李荣融所没有看到的是,央企占据了国家经济活动的绝大部分资源,掌握了社会经济的绝对话语权,控制了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定价地位,使得GDP贡献率达65%、税收贡献率达61%(2008年数据)的非国有企业近两三年发展缓慢,中小民营企业更是步履维艰,“国进民退”已成不争的事实。如此种种,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经济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更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石:公平与效率。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布的报告,2009年A股上市国企的薪资是民营上市公司(包括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的近2倍。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上市国企经营效率不如上市民企,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后者的37.3%,约占三分之一强。

作为一个官员,李荣融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其功过,留待未来的历史去评判也许更客观。不过,毕竟是21世纪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曾一心一意做大做强国企的李荣融致仕不久向媒体公开表示:和柳传志、张瑞敏都是好朋友,希望退休后能有机会为民营企业服务!

[font=楷体_GB2312]作者为投资业者[/font]

亚平 发表于 2010-11-5 14:40

[b][size=6]忠于谁?[/size][/b]


许小年



    卸任前后,国资委原负责人讲了不少心里话,例如国企“垄断有理”,“垄断有功”,“我是个忠臣”等等。
    尽管受到舆论和学界的非议,笔者对这位同志倒有三分敬意,起码言之有物,表里如一,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空话、口是心非的假话、以及廉价的公开做作,不知强了多少倍,而且像他这样,敢拍胸脯说自己是忠臣的,如今并不多见。
    然而忠臣不是自诩的,将来太史公作传,不仅要看该同志是否忠,还要看他忠于谁。
    这位同志显然不是忠于民众[注]。
    尽管该同志完成了政府交给他的任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央企资产从2002年的7万亿增加到2009年的21万亿,但这并不表明他忠实地履行了为民众服务的职责。正相反,国资的增值以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代价,因为增值只有两个途径:政府的投入和企业自身的盈利。政府的投入当然由纳税人贡献,而企业的利润也来自老百姓的口袋或消费者的钱包。
    央企拥有垄断经营权,政府又帮着定价,从成品油价、飞机和火车票价,到电信服务费、金融服务费、存贷款利息,都是官定的“一口价”。霸王企业加上霸王条款,它不赚钱谁赚钱?无怪乎2009年,仅中移动、中石化两家的利润就相当于最大500家民企的利润总和。央企的垄断利润就是消费者的额外损失,国资越是增值,国民的损失就越大。
    官方理论家会说,国资为全民所有,增值将惠及全民。这话就像《红楼梦》中贾瑞的风月镜,或者宝哥哥最擅长的“意淫”。笔者乃全民一分子,竟然不知惠在哪里,既未得到国企的分红,亦未受邀参加股东大会,除了花钱买国企的产品,就是缴税转给国企去投资。至于投什么项目,从不征求鄙人意见,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个。
    于民虽无可见的实惠,是否有“隐惠”?如这位前负责同志所说,若无三大石油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早就乱了。言下之意,央企是定海神针,垄断有理且有功。如此附会,实在过于牵强。按照这个逻辑推论,美、欧、日等国在危机中遭到重创,就因为它们的石油公司是私有的。这可是前所未闻的新理论,谁说中国人不能得诺贝尔奖?
    古人讲“愚忠”,眼前就是一个现代版,宁可愚,也要忠。
    另一常见辩护词是为国争光,央企进了世界500强(按资产排名,其实是500大,大不一定强),建成了中国企业的航空母舰。对国人而言,此乃虚荣而实损,巨型央企意味着民营空间的缩小、行政垄断的强化,以及垄断价格的高踞不下。在升斗小民眼中,央企母舰还不如家里下蛋的母鸡。
    央企口惠而实不至,在日益增加的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向财政部分红,钱从政府的左口袋进了右口袋。不管哪个口袋,就是不进百姓的口袋。财政部花钱一如央企,从不和纳税人兼主人的民众商量,也不交待钱的来龙去脉。每年人代会上只给寥寥几个数字,领导念完稿子便举手通过。
    即便央企直接给13亿民众分红,国资仍找不到它的理论依据。如果钱是我的,为啥我自己不管,非要交给国企去玩?然后再多掏钱买你的产品,好让你多赚利润给我分红?绕这么大的一个弯子,是你有病还是我有病?
    除非国企的效率更高,否则就没有让它经营资产的道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民营上市公司2009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为8.18%,而上市国企仅有3.05%,后者不到前者的一半。国企低效的原因很简单,花别人的钱不心疼,管别人的钱不用心。自家的孩子养得好,这是人之常情,国有和私有的效率差别正来源于此,与主义、觉悟或者忠奸没什么关系。
    由国资的性质决定,该负责同志不可能忠于民众。
    那么他是忠于国家吗?如同“人民”一样,在传统社会中,“国家”也神圣得仅剩下一个符号,一个空洞、虚幻的、却可以产生雷霆万钧之势的符号。现代社会中的国家是具体的,指的是包括行政、法律和军事在内的整套体系,这个体系的唯一目的就是保护和促进国民的利益。国家因此是国民的工具,对国家的忠诚必须且只能体现在对国民的忠诚上。不忠于民众而忠于国家,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
    实际上,“忠臣”两字的涵义不言自明,那就是“忠于皇上之臣”,而绝不会是“忠于百姓之臣”。古往今来,可曾见过官员向平民俯首称臣?
    明知效忠对象不是百姓,为何民间仍热捧忠臣?答曰:“两害相权取其轻”。忠于皇上之臣凤毛麟角,满朝文武,都只拿皇上做个旗号,居庙堂之高,则偷盗国库,处江湖之远,则鱼肉百姓。和不忠于皇上的奸臣相比,碰上个忠于皇上的官,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如今已是21世纪,忠臣也应与时俱进,从“忠于皇上之臣”进到“忠于民众之仆”。
    做个忠仆并不难,把几十万亿国资还给它的真正主人——13亿民众,让每个人(而不是所谓的“集体”)自己决定如何经营和享用自己的资产。

[注] 笔者在这里不想用“人民”一词。这词有时像皇帝诏书的题头——“奉天承运”,神圣得失去了任何世俗的意义;有时又像一块旧抹布,被滥用,被玷污,被揉搓,被裁割,千疮百孔,残破不堪。

tulsi 发表于 2010-11-11 12:00

国企的确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人才,三流的效率”,可惜了资源,也可惜了人才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