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物价涨得太快 家庭主妇去香港打酱油
“收获太丰富了,下次我要换个大点的购物车!”在香港上水火车站,满载而归的深圳主妇小雯心满意足地笑着,一边等车一边打电话向老公炫耀自己血拼的“战利品”——1.1港元一包的天然海盐、30港元一大瓶的家庭装飘柔、28港元36包装的得宝纸巾……她的手推购物车里,塞满的可不是访港游客热衷的奢侈品和进口化妆品,而是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还有大大的一桶有机酱油。
“没办法啊,深圳的物价涨得太快,不少东西已经贵过香港了。”精明的小雯算了这样一笔账:在深圳卖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红富士苹果深圳已卖到6块钱一斤,平均一个都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四个;深圳的鸡蛋已经涨到9毛钱一个,差不多大小的鸡蛋在香港惠康超市23港元就能买30个,折成人民币一个还不到7毛钱;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的超市卖32.5元,香港超市才卖28港元;750毫升装的飘柔洗发水深圳超市卖39块钱,香港61港元就能买两瓶……
“如果一次多买点的话,不光能把来回的40块路费赚回来,还能省下不少钱!”持“一签多行”签证的小雯如今每月至少要到香港采购一次,基本只去离深圳最近的香港上水,路费便宜,给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补完货就走。
像小雯这样的“换城”消费族,在深圳如今不少。随着深圳物价不断上涨、港元对人民币连续贬值,风行了近30年的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热潮似乎戛然而止,悄然转为深圳人入港扫货。小雯的很多朋友和同事,如今每每将砂糖、食盐、有机酱油成箱扛回家,连牙线、止血贴也一并买来,可谓乐此不疲。
从深圳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今年9月,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略高于全国3.6%的水平,但大多数深圳人感受到的物价涨幅则要远高于这一数字。
在小雯每月辛勤赴港扫货的同时,她在香港的姑妈李太却好久不来深圳了。过去几年,家住上水的李太和她的姐妹团常来深圳喝早茶,然后就去超市狂购些水果、卷纸、袜子之类的便宜日用品,大包小包地返港。如今,李太和她的姐妹团都捂紧了钱包,不大愿意来深圳度周末了。“前几年深圳的物价还只是香港的一半,现在都追上香港了,吃个快餐也要二三十块,港币又跌得这么狠,我的钞票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李太时常忍不住向小雯感慨一番。
同样觉得囊中羞涩的是一些常年居住在深圳的香港人。以前深圳房价和物价都比香港低,不少中低收入的香港人选择在香港工作,在深圳生活。如今,这种“双城”生活模式也因深圳物价上涨面临改变,不少香港人不得不选择回流。
家住深圳皇御苑的香港人黄先生近期正盘算着卖掉房子回香港生活。黄先生在香港上水一家制衣厂工作,月入一万四千港币,因为对香港的高物价感到力不从心,6年前他来深圳置业,每天往返深港两地,过上了滋润的小日子。“以前100元港币能换116元人民币,我经常带家人出去吃饭,每个月日常花销才三千多块人民币,现在100块港币只能换到85块人民币,花销却翻了一倍,再加上每月四千多的房贷,日子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倍感压力的他已经决定春节前带着妻儿回香港生活。
昔日港人北上“扫货”,而今深圳人南下消费,尽管从大的概念来说,“深港同城”还有很长距离,但是从“换城消费”的变迁上,人们却已经感觉到了这种融合的加速。同时,深圳人更是感觉到通胀不仅仅是一种预期,而是活生生的存在 中国人均GDP马上就要超香港了:lol12d:lol12d 反了反了,几年前还是香港大妈大包小包从这边拎菜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