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亚平 发表于 2010-11-8 16:32

中央党校王东京:别看高了经济学家的影响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平民百姓受苦遭罪是实话。迷途当返,做错了事当然要总结。但想不到的是,人们竟会把矛头直指经济学家。今年早些时候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说,新自由主义是全球金融危机祸首。而上网搜索,对经济学家的批评铺天盖地。上月赴美参加“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学术会议,美方主题发言人费能文(James.Feinrman)教授也说,新自由主义对金融危机难辞其咎。
    究竟是怎么回事?曾几何时,新自由主义一度如日中天,然而风水轮流转,今天又千夫所指成了众矢之的。难道它真的给全球经济闯下了大祸?借这次赴美开会的机会,我拜访了美国财政部、世界银行、高盛、花旗集团等多家机构。一路访下来,大家说东说西,莫衷一是。不过那天与刚卸任的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先生共进晚餐,他的观点倒明确,认为发生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无干,并对奥巴马政府当下的贸易保护政策表示忧虑。
    还是说我的观点吧。美国此次发生金融危机,我的看法,根本原因还在政府监管缺位。有人说,金融危机是源自人的贪婪,这样解释不能算错,人类不贪婪,天下当然太平。但贪婪一定会导致危机吗?我看未必。请问,资本主义何时不曾贪婪?若说贪婪导致危机,那岂不是危机无时不在?可事实并非如此。近百年来,西方大的危机不过就两次。其实,只要政府对逐利行为予以规范,立规矩,惩处严明,经济秩序当可井然。
    是的,这回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说到底还是缺规矩或规矩不严。若果说银行放次贷是玩火,那么金融的杠杆操作则是火上浇油。比如一家投行本来自有资本仅1个亿,却可借到银行30亿;而保险公司居然还肯为其提供保险。这当然不是保险公司傻,因为它还可将保单卖掉。就这样,风险不断被放大,而政府却视而不见。终于有一天,投行出现风险,贷款还不上,结果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损俱损,保险公司赔不起,而银行也就厄运难逃。
    我至今不清楚的是,金融危机明明是政府监管的过失,可人们为何一定让新自由主义出来背黑锅?研读经济学数十年,不敢说对新自由主义了如指掌,但有代表性的著作倒是读过不少。至少我未见哪位经济学家完全反对政府干预,他们反对的不过是政府的过度干预。新自由主义的掌门人弗里德曼在那本著名的《自由选择》中曾白纸黑字写得明白:政府的职责是“国家安全、社会公正、公共管理与救济贫民”。显然,经济秩序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公正。对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政府怎能不闻不问呢?政府不作为,与新自由主义有何关系?
   其实,经济学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历来就无足轻重。不是吗?当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力主国家干预经济,于是人们往往把凯恩斯与罗斯福新政联系在一起。殊不知,罗斯福推行新政始于1933年,而凯恩斯的“通论”1936年才出版。相隔三年,是凯恩斯影响了罗斯福吗?当然不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说西方政府治理滞胀借鉴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没有错。但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义几大巨头从未进入政府决策层,而弗里德曼本人连政府顾问都不是。我的意思是说,经济学家不过是药师,没有处方权,只告诉你什么药能医什么病。至于该吃什么药,最后开药方的还是政府。这样看,说经济学家误导了政府,不是看高了经济学家的影响力,就是估低了政府决策部门的智商。
   举几个例子吧。众所周知,弗里德曼历来反对“通胀”,为稳定物价与减少经济波动,他主张政府执行“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这是说,政府只需守住货币供应增长与经济增长(含劳动力增长)之间的平衡,大可不必动用“利息、贴现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等去频繁干预经济。可事实呢?这三大政策工具被政府用起来却如家常便饭。再有,弗里德曼关于扶贫曾提出“负所得税方案”;关于对付通胀曾提出收入指数化构想;关于资助教育曾主张推行学券制。对这些重要的构想与建议,政府又何曾采纳过呢?
   回顾学说史,经济学的任何一派学说,其实都与她所处的时代分不开。假若说凯恩斯主义是大萧条的产儿;那么新自由主义则是“滞胀”的产物。最近突发奇想,面对滞胀,当年要是没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美国政府会怎样做?我想政府照样会减少财赤,照样会控制通胀。想想吧,1933年凯恩斯主义并未出笼,罗斯福不照样推行新政吗?上世纪70年代美国已债台高筑,而政府刺激经济的办法又难以为继,通胀高企,故政府非改弦更张不可。而新自由主义的出现,不过是替政府给出某种理论印证而已。
   国内不少读者以为,新自由主义就是所谓的自由化,这样理解纯属望文生义,大错特错。新自由主义作为经济学的一大流派,一是与凯恩斯主义对立;二是与亚当·斯密旧自由主义对应,与政治毫无瓜葛。可令人不解的是,总有人将其政治化,如此上纲上线,岂不让人啼笑皆非!

亚平 发表于 2010-11-8 16:35

[b]中国经济学家的责任究竟是什么[/b]

王东京


  ●经济学家应该努力去扮演“参谋”的角色,而不能仅做“黑板经济学家”
  拿破仑曾经讲过一个笑话:聪明但喜欢走捷径的人,最好去当将军;又聪明又勤快的人,让他去当参谋;不聪明、爱偷懒的人,可以去当传令兵;但勤快、愚蠢的人,最好什么也别让他做。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要按拿破仑的说法对号入座,那么经济学家应该努力去扮演“参谋”的角色。
  经济学家既然要当“参谋”,就要研究现实、服务现实。如果脱离了实际,顶多是一个“黑板经济学家”。当年,王明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学了一肚子理论,言必称马列,自称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可就因为他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曾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相比之下,毛泽东没喝过“洋墨水”,他的马列主义,不仅是从书本上学,而且更注重从实践中去总结,结果被王明说成是“山沟里的马列主义”,但“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反而管用,反而能救中国。
  我认为,对我国的经济学家来说,这应当是一个启示。我国现在的经济学,无非来自两方面: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另一个是西方经济学。但不管哪个方面的经济学,都必须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中国的经济学,也应当成为“山沟里的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根植于中国的土壤,致力于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努力成为“山沟里的经济学家”。
  其实,一部经济学说史,就是一部经济学家关注现实、改造世界的历史。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各国的经济干预政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戴上了枷锁,针对这种情况,亚当·斯密登高一呼,阐述了他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提出了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主张,从而为资本主义松了绑,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不过,再伟大的理论,也包容不了不断发展的现实,到1929年,纯粹自由放任的政策,走到了它历史的尽头。大危机的风暴席卷西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生产萎缩、经济凋零,资本主义制度临近崩溃的边缘。就在这样的时刻,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挺身而出,开出了一剂医治危机和失业的“药方”,使资本主义起死回生,凯恩斯本人也由此成为拯救西方世界的英雄。
  然而,凯恩斯的“药方”,同样不能包治百病。上世纪70年代,凯恩斯政策的“后遗症”开始发作,西方经济出现了“滞胀”的局面。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以拉弗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设计出一套以减少税收、稳定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纲领。这套纲领,帮助里根赢得了1980年的大选,并为里根执政期间医治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至于在美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里根经济学”的时代。
  然而,中国经济学家所面临的挑战,比西方经济学家所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因而中国经济学家更需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中国经济学家不仅要“看病”,而且要“开药方”,这是经济学的传统,也是经济学家的责任
  回顾过去,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就卓著,展望未来,今后的道路并不平坦,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横亘在我们面前:经济周期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金融改革和金融风险问题……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是全民族的事情,每个人都应为此尽一份力。中国的经济学作为当今的“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家作为一个以经济研究为职业的群体,更应该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选择的方案。因此,中国经济学家不能只描述经济现象,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对症下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这个不行,那个不管用,还要说明怎么才能行,怎么才管用;不能只埋头在书斋里,钩沉索隐,构筑自己的理论大厦,还要投身到现实中,有的放矢,拨云见日;不能只做事后诸葛亮,单纯地总结教训,还要做事前诸葛亮,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一句话,中国经济学家不仅要“看病”,而且要“开药方”。这是经济学的传统,也是经济学家的责任。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中有一句名言:“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类比:中国现代化的规律——这是任何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人们,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在山叠嶂、水纵横的经济改革之路上,中国经济学家要拿出顶风冒雨的雄心,舍我其谁的气概,秉承经济学的传统,真正肩负起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

亚平 发表于 2010-11-8 16:37

[b]其实,经济学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历来就无足轻重。不是吗?当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力主国家干预经济,于是人们往往把凯恩斯与罗斯福新政联系在一起。殊不知,罗斯福推行新政始于1933年,而凯恩斯的“通论”1936年才出版。相隔三年,是凯恩斯影响了罗斯福吗?当然不是。[/b]


[b]就在这样的时刻,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挺身而出,开出了一剂医治危机和失业的“药方”,使资本主义起死回生,凯恩斯本人也由此成为拯救西方世界的英雄。[/b]




是同一个人说出的话吗?

Goal 发表于 2010-11-10 09:16

/:A025?/:A025?

竹南 发表于 2010-11-10 10:42

[quote]其实,经济学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历来就无足轻重。不是吗?当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力主国家干预经济,于是人们往往把凯恩斯与罗斯福新政联系在一起。殊不知,罗斯福推行新政始于1933年,而凯恩斯的 ...
[size=2][color=#999999]亚平 发表于 2010-11-8 16:37[/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2999&ptid=101363][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或者只能说明他带的研究生里面有两个观点向左的。

老程 发表于 2010-11-10 10:58

:lol12d经济产生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只是谈经济而无法产生经济(不算他们卖书的钱)。

彼亦一是非 发表于 2010-11-10 15:34

[i=s] 本帖最后由 彼亦一是非 于 2010-11-10 15:36 编辑 [/i]

王东京这篇不咋地,金融危机的爆发怎么会原因仅在于“政府监管不力”呢?次贷危机的推手就是美国ZF、美联储,房地美、房利美也是“国企”。这波危机实为约翰逊以来“伟大社会计划”累积问题的集中爆发,是ZF成天搞福利搞出来的恶果。当然,根子追溯就要到罗斯福那儿,他树立了处理经济危机的“范式”——政府救济,政府提供就业岗位,政府压迫大企业“援助”,政府设立最低工资并不断提高,政府剥夺雇主解雇工人的权利,政府加强金融管制,政府抑制“投机”……而这些都要大笔花钱,于是政府彻底垄断印钞权,开始撒钱玩。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