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物价正在第三次闯关。
[b][size=3][color=#000066]中国物价正在第三次闯关。[/color][/size][/b][size=3][color=#000066][b] 改革开放之初,取消粮票、布票、肉票等票证,是价格第一次闯关;上世纪80年代末解决物价双轨制放开消费价格是价格第二次闯关,以解决市场体制不顺、价格扭曲、高耗能社会的难题。目前是物价第三次闯关,以解决生产资料与民生领域的价格双轨制。[/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追随税费改革的步伐,从2005年开始,天然气等资源价格节节上升,成为第三次物价闯关的标志。但在闯关过程中,遭遇垄断定价与市场体制不顺的阻挠,屡次闯关屡次失败。[/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失败原因可以归结为:行政手段抑制价格,一二级市场之间定价体制不同,垄断企业价格难以市场化。[/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为了抑制物价,从今年下半年以来,政府采用临时行政手段抑制物价。强行抑价的结果是,出现大规模的价格倒挂现象,价格被强行抑制,随时可能反弹。[/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以食用油市场为例。12月2日,国家发改委约谈中粮、益海、九三和中纺四家食用油巨头,提出保证供应、稳定价格两条要求。由于四大食用油巨头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左右,政府通过管制大企业价格稳定节日期间全国的食用油价格。[/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食用油厂因为出现价格倒挂,出于经济人的理性消极怠工。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食用油生产企业,进口大豆成本达到每吨10300元到10400元。按照现在国内散装食用油批发9700元到9900元一吨的价格,企业每卖一吨油就要亏损500元左右。油厂或者减少产量,或者将大豆在当地直接出售,以免赔钱赚吆喝。[/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不止食用油行业,只要价格体制不顺的行业就存在价格上涨的冲动,根本原因在于一二级市场之间价格不顺。[/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以房地产调为例,土地一级市场垄断,二级市场放开,一级市场的土地价格节节攀升,二级市场商品房、商用地产等价格随之上涨。2010年是房地产调控大年,在紧锣密鼓的调控背景下,一线城市土地财政居然创出历史新高。[/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再如火电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主营发电业务大部分亏损,主营电力业务只有华能和国电两家盈利,余下三家亏损,其中火电业务五家全亏,亏损额5亿元至30亿元不等,而水电和风电盈利状况较好。支撑电企盈利的主体是煤炭、电解铝、金融等上下游非电力业务。煤炭价格的上涨与电价的行政控制,是久拖不决的难题,火电主业亏损,电力企业不务正业,向电解铝等行业扩张,以低价电获取生产成本优势,挑战电解铝行业的市场秩序,导致铝业高耗能情况日益恶化。[/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价格倒挂可以维持一时稳定,不能行之于久远。[/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在价格倒挂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企业的典型作为,最典型的做法是减少产量,造成日后产品供需矛盾,成品油市场如此、食用油市场也将步其后尘。即便企业为通胀举杠铃,力撑到春节之后,春节之后的价格怎么办?还是一个字,涨。除非春节之后经济直线降温,进口大豆价格大幅下挫。但经济紧缩恐怕会让人更加食不知味,经济紧缩意味着就业率下降,这是关系稳定的又一大事。[/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垄断行业的定价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政府试图通过征收资源税提高石油、煤炭等企业的成本,并进一步提高资源价格,以建立市场价格导向的节能社会。[/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初衷不错,但在价格上涨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最大的困难是,民众无法分清垄断企业的价格上涨是市场定价过程,还是企业攫取垄断红利,对于资源价格上涨与聋子摆设似的听证会大为不满。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资源永远供不应求,资源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动通胀压力,面对民意与通胀的双重压力,政府在改革资源价格时不得不慎之又慎,这又导致垄断企业大为不满,认为政府在推进市场定价的过程中步子太慢。[/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利益对立方均不满意定价体系,一定是经济发展模式与定价体系本身出了大问题。[/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市场化定价的关键在于企业性质的市场化,如果土地一级市场彻底放开,如果原油进口彻底放开,那么二级市场的定价必然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在一级市场或者关键市场垄断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场定价就是缘木求鱼。[/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本轮资源价格闯关只有遵循两大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可以市场化的行业从上游到下游彻底市场化,暂时无法市场化的部分由政府根据成本定价,但定价的依据、规则必须向全民公开,以便形成全民共识。[/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color][/size]
[size=3][color=#000066][b] 第三次物价闯关并非最后一次,只要能够培育市场化的定价主体,就能成为中国未来市场化深度改革的有机整体,此关不破,中国将倒退回计划与垄断主导的价格体系。[/b][/color][/size] 叶檀这个扯妞,简直就是个垃圾。
转贴一个市场报告,看看大豆的进口量和价格。
华夏养猪网消息:近期以来,国内港口的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开始出现激增,尤其是贸易豆到港量较大,这也造成近几周港口大豆分销价格的持续回落,另一方面近期油粕价格的持续走低,沿海油厂压榨利润被大幅度压缩,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部分工厂对于大豆的需求,因而导致港口大豆出现较为突出的供大于求的状况。另外12月初国家临储库存将有30万吨大豆进行抛售,或将会对东北市场形成供应压力;不过目前主产区黑龙江大豆市场购销清淡,油厂虽然收购意愿较强,但近日大豆收购价格下调更加剧了豆农的观望心理。不过总体来看年底前国内大豆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持续。
11月份以来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大幅增加,部分港口出现库存积压
今年10月份中国进口大豆373万吨,创下三个月来的最低水准且较9月份的进口量下滑19.6%,当然市场认为,10月份进口数据较低,部分是由于国庆长假期间海关的清关延误,部分船货将会被计入11月份的进口数据。而事实上的情况是,进入11月份之后,进口大豆开始大量到港,尤其以贸易豆的到港量持续放大,据悉11月份国内大豆到港量将会达到520万吨,而来自市场的消息称,今年第四季度进口大豆对华的装运总量将会超过1600万吨。但另一方面,11月中旬以来国内油粕价格的双双下跌,导致沿海油厂大豆压榨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且豆粕现货出现明显胀库现象,因而也导致港口进口大豆出现突出的供大于需现状。
近月到港大豆成本相对较高,但豆粕胀库明显12月初油厂停机增加
截至本周初,[color=Red]国内部分港口的进口大豆分销报价在4100元/吨[/color],而[color=Red]实际成交则集中在4050元/吨-4060元/吨[/color]附近,近几周来受到进口大豆到港量大幅增加但需求却有所下降的压力,进口大豆的港口分销价格持续下跌。而来自大豆贸易商的消息称,明年1月份之前国内到港的进口大豆完税成本普遍集中在4000元/吨-4200元/吨之间,有些甚至还会更高;但是来自国家对于物价水平的调控,可能也并不支持短期内分销大豆价格出现明显走高;与此同时当前国内港口庞大的库存也仍然需要1-2个月的时间来消化。受此影响,近几周美豆对华出口销售和装运速度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而国内沿海油厂的整体开机水平也逐渐开始下降。
国内油粕市场持续跟盘波动,美豆走势仍受金融环境和基本面双重影响
11月中旬以来,国内油粕价格可持续跟盘下跌,截至目前四级豆油价格较11月初高点的回落幅度已经高达700-900元/吨,而豆粕成交价格的跌幅也达到400元/吨以上,一方面国际农产品市场走势振荡未能起到明显支撑,另一方面国内终端需求的相对疲软也形成一定羁绊,因而后期国内油粕乃至大豆需求仍要受到来自美盘豆价的最终影响。而整体来看,本轮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供需基本面没有出现大的变化。美盘近期走势仍受到中国市场需求的持续影响,虽然南美主产区不利的干旱天气仍在对豆类行情起到支撑,但是近期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令商品整体走势不明,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的紧缩政策令美盘短期仍受制于偏空的金融环境。
综上所述,近月以来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激增,在终端需求相对偏弱的背景下,油厂开工压榨意愿明显下降,因而也造成部分港口进口大豆库存出现积压状态。而随着相对高成本的巨量大豆的陆续到货,国内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状态仍将持续。后期需要关注南美干旱天气、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紧缩政策影响下的美盘豆价走势。 [i=s] 本帖最后由 李大苗 于 2010-12-21 18:00 编辑 [/i]
小麦当下的到港分销价格在1850人民币左右,而内地厂商在内地市场收购价格高达2200人民币。
通胀搞出的价格飞涨,让汇率基价上的进口把他们都打回原形去。
上个月末,狂涨起来的棉花价格也被打了原形回去。
本届政府,最大的努力,就是把市场的价格体系彻底搞乱。 呵呵,刚才电视上开会说5年工资要翻一番哦,怪不得。 食用油厂因为出现价格倒挂,出于经济人的理性消极怠工。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食用油生产企业,[color=red]进口大豆成本达到每吨10300元[/color]到10400元。
=======================
可能是不懂,反正没说清,其实是进口大豆生产的油合每吨10300.
要害是不明白紧缺造成涨价与通胀不是一回事,也不是她一个,一帮贴着政府的都囫囵着说不清.举个极端的例子吧,被围的长春城里,粮价暴涨,主要是紧缺造成,不是通胀造成的,当粮价不断上升,其他东西价格是下降的-----衣物房价等所有不能吃的,这与大灾年的情况相同,粮价上升地价却下降;而上海金圆券时期,从棺材到冷门西药,所有的东西都涨,涨得最多是投资品------银元所以是通胀不是紧缺,像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张,涨得最多的是投资品---------房子,所以是通胀,不过是轮涨轮到豆油了.其实长期算,豆油涨得不多,现在的粮价是毛时代的二十倍,豆油价只是那时的五六倍,感谢进口大豆,奥,还有转基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