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亚平 发表于 2011-2-28 10:23

黄奇帆:加工贸易新版图

加工贸易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占据我国进出口额的半壁河山,到2009年已经到了1.1万亿美元的规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大成果之一,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解决两亿多农民工的就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9年以前,95%以上的加工贸易分布在沿海,这主要与“两头在外”的既有加工贸易模式有关。可以说,前30年属于中国加工贸易的沿海时代。
  近几年,沿海的这种加工贸易开始出现向内地和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但转移过程中也受到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而且消耗大量本国资源,沿海和内地都不宜发展。
  这种看法有点一厢情愿,太理想化了。
  加工贸易是指利用本国生产能力和技术,进口料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随着IT、交通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全球通信和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为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许多产品的生产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按专业分工展开,其生产环节大多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由此诞生,并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主要方式。
  加工贸易并非价值链低端的代名词,而是人类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的创新,它顺应了现在社会化大生产合理分工的必然趋势,将研发、生产、销售、结算整个产业链条分为若干环节,每个环节由全球最具优势的企业来完成,连接这些环节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也应运而生。尽管组装等制造环节处在加工贸易“微笑曲线”的低端,但它是研发、结算、销售等高端环节的基础,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也难有服务贸易的兴旺。
  也有人主要是担心。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随着煤电油运等要素价格的上涨,随着劳动力供应紧张和成本上升,沿海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开始出现困境,一些专家担心中国沿海的加工贸易向东南亚转移——东南亚也是沿海的概念,而且要素成本比起中国沿海更低一些,于是开始呼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内陆梯度转移,但是几年下来,进展甚微。
  其实,要避免加工贸易“下南洋”,推动其向中西部内陆转移,关键在三个环节的物流问题:进项物流、出项物流和保税物流。
  沿海地区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利用便捷的物流条件,零部件可以从海外来,也可以在沿海本地生产,而内陆地区若要进口零部件,有上千公里的物流距离,增加的进项物流成本可能会抵消内陆的成本优势,这是制约加工贸易向内陆转移的关键。一年多来,重庆在吸引笔记本电脑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推动加工贸易由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通过推进70%到80%零部件本地制造,建立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得到了世界笔记本电脑排名第一第二的惠普和宏碁等品牌商的响应,他们在重庆下单近1亿台;得到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世界级代工商的协同,200多家零部件配套商同步跟进,形成“2+6+200”的产业集群格局。这个产业集群3年内将形成年产1亿台的笔记本电脑的能力,加上思科等品牌的其他信息产品,一个年产出1万亿的产业基地三五年后将在重庆横空出世。
  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不但解决了进项物流问题,使得内陆发展加工贸易成为可能,而且把加工贸易从低端推向高端。在“两头在外”的模式下,加工贸易企业一般只做了“低端”的整机组装,投资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也很低。“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新模式,使得整机和零部件形成集群制造,不但大大提升了就业和净创汇,同时由于生产供应全流程的企业集聚,必然对新技术产生旺盛需求——研发机构也要跟进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及时解决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撑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这就使研发中心落户内陆成为可能。
  对重庆而言,还有一个收获就是高端的销售结算业务。加工贸易一般涉及三类企业:品牌商、代工商及零部件厂商。过去我国每年1.1万亿美元加工贸易,由品牌商进行的销售结算都流失在海外,原因有三个:一是缺乏离岸金融中心的制度安排,二是外汇管理模式不适应加工贸易结算需要,三是国内银行大多没有离岸金融结算业务功能。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动脑筋,一是说服跨国公司把结算中心迁移到重庆,二是推动国家有关部门调整了离岸金融的制度安排。2010年初,每年1000亿美元结算量的惠普亚太地区结算中心已经移师重庆,这带来了三个好处:政府一年几十亿元的税收收入;银行一年几十亿元的业务费用;会计师等高级白领一年十几亿元的薪资收入。
  2010年12月,宏碁在重庆建立全球生产基地和第二营运总部,也明确将结算放在重庆。再加上其他几个在谈的项目,到2012年,预计还将有1000亿美元的加工贸易结算业务迁移到重庆。
  保税物流和保税区是加工贸易的载体和前提条件。过去,由于解决不了保税货物内陆到边境的在途监管问题,因此内陆没有保税区。在中国海关的支持下,我们率先突破这一制度困境,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GPS定位系统,从技术上解决了保税物流监管问题,获得国家批准,在重庆设立了两个综合保税区,有了发展加工贸易的条件。
  出项物流无外乎铁路、航空和海运。对重庆来讲,最大的突破是打通了南线铁路欧亚大陆桥。就在2010年11月底,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期间,海关总署分别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海关署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便捷通关措施,优化通关作业流程,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基于南线欧亚大陆桥的渝新欧铁路专线半年前开始推动,至此水到渠成,比走北线欧亚大陆桥缩短运时三分之一,据宏碁测算,可节省运费成本4%到5%。
  中西部内陆地区借欧亚大陆桥南线,一下从内陆走到了开放前沿。这也正是跨国公司选择重庆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运,可以通过建立铁海联运通道的办法来节省时间,重庆打通了到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通道,比长三角海运欧洲还快两天。
  空运,不管到美国还是到欧洲,内陆和沿海的时间和成本相差无几。
  三个环节上的物流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进项物流上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变“两头在外”为“一头在外”,改变了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将零部件、研发、销售结算等高端环节都留在中国,颠覆了过去人们把加工贸易和低水平、低附加值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同时开创了内陆加工贸易的新篇章。
  加工贸易的旧时代过去了,一个高技术、高附加值、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全产业链集聚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时代正在到来,西部开放高地的建设也因此会真正微笑起来。

亚平 发表于 2011-3-7 12:30

[b][size=5]重庆加工贸易突破1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size][/b]





    2010年重庆市加工贸易进出口创历史新高达到15.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2.5%,占外贸进出口比重12.77%,同比提高了3.53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进口3.86亿美元,同比增长190%。加工贸易主要特点如下:
    一、外资企业比重较大
  从出口企业结构看,三资企业53家、出口9.09亿美元、同比增长160.37%、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75.71%;国有企业13家、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3%、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12.83%;其他企业25家、出口1.38亿美元、同比增长38.33%、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11.47%。
  二、机电高新产品进出口明显增加
  从出口额排前10位产品看全是机电高新产品8.51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70.83%,主要产品是便携式数字自动数据处理设备2.84亿美元(新增产品)、其他往复或旋转式活塞内燃引擎1.68亿美元(同比增长63.12%)、专用或主要用于税目84.71液晶显示器等0.81亿美元(新增产品)、长度不超过50毫米的短切玻璃纤维0.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3.93%)、载重不超过10万吨的成品油船0.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46%)。
  加工贸易项下前5位机电产品进口额1.83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口额47.4%。其中其他用作处理器的集成电路进口1.4亿美元(新增)、编号8471所列计算机的其他零部件进口0.43亿美元(新增)、有机复合溶剂及稀释剂进口0.26亿美元(同比增长56.9%)、铝废碎料进口0.24亿美元(同比增长7403%)。
  三、欧美市场份额较大
  从出口市场分布看,亚洲3.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欧洲3.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6%;北美洲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53%;拉丁美洲0.17亿美元,同比下降24.3%;大洋洲0.16亿美元,同比增长517.3%;非洲0.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出口美国占29.59%、出口荷兰占16.48%、出口香港占11.09%、出口日本占6.88%。
  四、上亿美元龙头企业逐渐增加
  前几年,上亿美元龙头企业只有1家,2010年增加到3家。其中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2.71亿美元(新增);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4%;群康科技(重庆)有限公司1.02亿美元(新增)。
  五、加工贸易项下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上升
  2010年重庆加工贸易进口电脑料件1.96亿美元,出口笔记本电脑61.27万台、出口额2.84亿美元,台式电脑显示器出口1.02亿美元,以笔记本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不仅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有力地支撑重庆加工贸易创历史新高。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3-7 20:43

黄奇帆规划加工贸易版图, 让我想起卓别林电影里希特勒玩地球仪, 也是规划世界版图.

竹南 发表于 2011-3-8 18:43

有一则老消息:

[铁道部]重庆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开通运营
信息来源:铁道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1日

   近日,重庆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正式开通运营。
  5月19日11时许,风笛长鸣,满载电子产品的渝深快速集装箱“五定”班列从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启运开往深圳盐田港站。这些产品将由海船转运欧洲,标志着重庆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正式开通运营。
  重庆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由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运输线、国内港口、国际海运航线和国外港口五大部分组成。其起点为位于重庆团结村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通过渝怀线、沪昆线、京广线、广九线、平盐铁路到达深圳盐田港站,再由深圳盐田港等码头的国际海运航线到达全球各大洲。
  渝深快速集装箱“五定”班列具有速度快、运量大等特点,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重庆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深圳的时间由原来的106个小时缩减到53个小时,到欧洲的海运总行程大大压缩,比“长三角”至欧洲的海运时间还要短。它将极大地改善重庆市的综合物流环境及投资环境。
  为顺利开行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至深圳盐田港站快速集装箱定点、定线、定时、定车次、定价“五定”班列,铁道部调整了部分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停开了多列货物列车,并在该线路更换了新的机车和装备,运行时速大幅提高。

亚平 发表于 2011-3-9 08:38

[quote]黄奇帆规划加工贸易版图, 让我想起卓别林电影里希特勒玩地球仪, 也是规划世界版图.
[size=2][color=#999999]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3-7 20:43[/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8044&ptid=10387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是呀,在中国,各级党政首脑都是习惯于规划、并常常要搞规划的,都是说一不二的,无一例外,最多是表现姿态上略有不同,骨子里都一样。如果让人联想到希,那就说明改良无望、惟有革命了。

亚平 发表于 2011-3-15 09:39

[b][size=4]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加工贸易在内陆地区发展的模式探索[/size][/b]
[b][size=4][/size][/b]


[size=4]黄奇帆[/size]
[size=4][/size]



    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我国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以往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沿海,在广袤的内陆地区基本上是空白,难以分享到加工贸易所带来的好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强调“加快内地开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内陆地区加工贸易加快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布局及特点
  加工贸易是一国利用本国生产能力和技术,进口料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随着IT和交通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全球通讯和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为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许多产品的生产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按专业分工展开,其生产环节大都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由此诞生,并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把劳动力优势与国际化的市场、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相结合,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国加工贸易的地区分布却极不均衡。广东、江苏和上海3个省市就占到总量的大头,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较低。我国加工贸易之所以大量集中在沿海地区,一方面,在区位条件上,东南沿海的优势显而易见。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部分来自海外,产品也销往海外。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模式,决定了物流成本成为加工贸易企业选址布局的关键因素。加工贸易的物流成本包括进项物流和出项物流成本,大致占综合成本的20%以上。内陆发展加工贸易,必须面对2000多公里的口岸距离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无论采取哪种运输方式,物流成本都是十分高昂且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必然伴生进出口物资的大进大出,必须有保税区提供便利。过去20多年,我国保税港区、保税区全都分布在沿海。内陆地区也曾提出设立保税区等保税物流平台,但由于距沿海上千公里,海关查验与边防检查脱节,势必造成在内陆和沿海的重复查验,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由于这些原因,内陆地区发展加工贸易也就缺乏必要的保税条件。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呼吁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转移,内陆地区也竞相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但总体上收效甚微。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物流成本过高和没有保税区的问题,这只能是一厢情愿。内陆地区要发展加工贸易,就必须着眼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保税通关便利化,转变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内陆加工贸易发展的新路径。
  二、转变加工贸易发展方式
  最近3年,即使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重庆加工贸易也逆势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形成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规模,未来3年将扩大到8000万至1亿台,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加上数千万台手机、打印机、几百万台服务器和路由器,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将超万亿元、出口额将超千亿美元。
  重庆发展加工贸易不靠低地价、零税收、高补贴等招商方式,而是靠创新加工贸易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了科学发展,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第一,建立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由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我们采取措施将笔记本电脑零部件70%至80%本地化制造,变“两头在外”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使电脑加工的进项物流成本大大降低甚至归零,达到了比沿海地区进项物流成本更低的效果。目前,重庆的笔记本电脑基地,有惠普、思科等品牌商出品牌、下订单,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代工商做整机、搞组装,上百家零部件供应商搞配套、做零件,形成了“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制造商”的加工贸易全流程集群。
  第二,打通出海大通道,降低出项物流成本。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出口都是先运到沿海,再海运销往全球。这种物流格局不改变,内陆加工贸易的出项物流成本仍会远高于沿海。必须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至少与沿海基本持平,才有发展的出路。为此,重庆做了3方面努力:一是发展航空物流。就航空物流而言,内陆和沿海成本差距不大。重庆及时进行江北机场改扩建。今年三期扩建竣工后,航站楼面积西部第一,航空货运能力可达100万吨,2015年第三跑道和T3航站楼建成后,航空货运能力将增至20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国际门户枢纽机场。二是开通铁海联运。在铁道部支持下,开通了重庆至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运时缩短一半,运抵欧洲比到“长三角”还快2天,而运费相当。此举把重庆由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了“前沿”,改变了国内开放的格局。三是打通欧亚大陆桥南线。欧亚大陆桥南线早已贯通,但因存在一些障碍,迫使我们走运距长、耗时多的北线。如能清除障碍,内陆到欧洲将比沿海更为便捷。在铁道部和海关总署的支持下,中铁集装箱公司、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公司3家联营,共同分享南线货运带来的利益,并帮助协调返程运货。目前3国海关已签订了货物互通便利协议,实现了互利共赢。欧亚大陆桥南线开通后,重庆铁路货运到欧洲比沿海海运到欧洲快20天左右,而综合物流成本大幅下降。
  第三,搭建加工贸易发展平台,创新内陆保税区监管模式。内陆保税区远离边境,必须创新保税物流监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加工贸易企业在内陆也能享受与沿海保税区同样便利化通关服务。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支持下,重庆获准设立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惟一拥有两个保税区的城市,并借助GPS定位等物联网高科技手段,创新内陆保税区监管模式,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申请、一次验放”。企业进口货物,边境海关直接放行,进入重庆保税区后再查验;重庆保税区验放的出口货物,边境关区不二次查验;重庆保税区之间的货物交换,不需重复办理进出关手续。由此,通关更加便捷,效率大大提高。
  第四,形成以人为本的员工服务新模式。加工贸易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提供有比较优势、相对稳定的劳动力,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在传统加工贸易模式下,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十分突出,员工的生产、生活都局限在厂区狭小的空间,几乎与世隔绝,员工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重庆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不仅对生产供应环节进行创新,还坚持以人为本,对企业员工的生活服务机制进行创新,努力提供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加工贸易园区在规划时就配套了相应的社区,建设了人性化的职工宿舍或公租房,教育、卫生、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员工走出厂区就进入社区,充分融入社会。重庆还在全国率先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这样做不但解决了企业经营者的烦恼,更增加了员工在城市和企业的归属感,有效解决了企业与社会隔离的问题,实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与此同时,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4%和“普十二”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每年可输送17万高校毕业生和20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能为加工贸易企业长期提供量足、质优的劳动力。
  这4项举措,补平了内陆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短板”,使国家赋予内陆地区的优惠政策、低廉的煤电油气和土地成本等优势得到凸显,增强了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吸引力,趟出了一条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新路子。
  三、推动加工贸易向价值链高端拓展
  内陆发展加工贸易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制造、装配环节,还应积极抢占结算和研发等高端领域,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第一,引进加工贸易的结算中心。加工贸易的结算方式有3个特点:
  一是具有网络化特征。加工贸易的生产供应体系,伴生了大规模的资金往来和结算,一般的实物贸易结算通常是贸易双方点对点的结算,结算地点通常在交易主体所在地。加工贸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供应链,品牌商、代工商和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企业之间有十分频繁的结算往来,如果采取每个企业所在地点对点的结算方式,耗时、费事、成本很高。为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品牌商往往以一个第三方所在地作为结算中心。
  二是具有离岸金融特征。加工贸易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销售都具有保税性质,品牌商为结算方便,大多将结算中心设在离岸金融政策宽松的地区,表现出离岸的金融特征。
  三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其一,“结税”。每百亿美元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可产生约1%的税收结算。其二,“结汇”。每百亿美元账户,可为主办银行带来0.5%至1%的中间业务收入。其三,“结人”。结算中心能够提供大量的会计师等岗位。
  重庆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下,对加工贸易结算需要的相应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凭借几千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规模,以及全国一流的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促使惠普将它的亚太地区结算中心从境外转移至重庆。
  第二,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中心。在加工贸易生产、供应、销售的全流程中,还有一个处在高端的研究开发环节。目前,加工贸易企业一般只做了“低端”的整机组装,投资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也很低,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环节基本控制在外国企业手中。在“一头在内、一头在外”新模式下,生产供应全流程的企业集聚,必然对新技术催生旺盛的需求,研发机构也需要跟进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及时解决技术来源和提高技术支撑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这就使加工贸易研发中心落户内陆成为可能。研发机构的落户集聚,一方面使我国加工贸易从技术链的低端跃升到高端,较高利润和附加值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研发机构的技术“外溢效应”,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助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工作目标,就是在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集聚的基础上,努力成为IT研发机构的集聚之地。
  过去30年,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创造了世界加工贸易的奇迹,顺利实现了经济“起飞”,这是历史的一种必然。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少,沿海和内陆地区都不宜发展。其实不然,加工贸易并非价值链低端的代名词,而是人类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的创新。它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合理分工的必然趋势,改变了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结算等“小而全”的传统模式,将整个产业链条分为若干环节,每个环节由全球最具优势的企业生产经营,从而提高了专业化程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而连接这些环节的是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也应运而生。尽管组装等制造环节处于加工贸易“微笑曲线”低端,但它是研发、结算、销售等高端环节的基础,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也难有服务贸易的兴旺。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轻易丢掉加工贸易。正确的做法是:夯实制造基础,补上薄弱环节,抢占高端领域。这样,加工贸易的“大厦”就能拔地而起,我们就能掌控整个“微笑曲线”,真正“微笑起来”。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