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5 09:00

国学,怎么会热呢?

“我很反感‘国学’这个词,那是过去针对‘西学东渐’而提出的,所以你们在我的书中看不到这个词。国学作为学术不可能热,哪有‘学’热的呢!只能叫传统文化热。”在推介新书《中国智慧》时,易中天先生如此回答记者关于“国学热”的提问。说的太对了!虽然我并不反感“国学”这个词,我只反感“国学热”这个现象。是否任何一种“学”都不会“热”,我不敢断言,但“国学”不会“热”,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口。

一幢百年老宅倘若热起来,意味着什么呢?最可能的答案是:老房子着火了。国学亦可作如是观,只要我们承认那个“学”字等于“学术”或“学问”,再结合识得繁体字的国民正与日俱减的事实,我们就得同时承认,国学的门槛正在日益增高,它越来越成为一种静穆且专业的学问。

“国学热”是一个背逆人文自然的现象,依我看,只有借助某种偷天换日的方式,将其中“学”的成分最大程度地稀释掉,人们才可能见识到某种国学热的“伪形”。常见方式有三:一,把学术问题运动化;二,把学术问题时尚化;三,把学术问题偶像化。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笔者,就见识过学术问题运动化的路数了。在名为“批林批孔”的运动中,我们这些连孔丘与仲尼都无力辨别的小孩子,竟然被唆使充当了“砸烂孔家店”的急先锋。我还记得当时唱过的一首歌,歌词是:“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耍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要复辟。红小兵,齐上阵,大家都要狠狠批。”今之国学热,虽然方向不同,由批孔改为尊孔读经,但操作原理并无二致:借助广泛的舆论咋呼和社会动员,不求实质裨益,但求以势夺人。今日咿呀读经的小学生,与昨日咻咻批孔的红小兵,唯一的共性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都是一种道具,以满足那些社会运动家的奇特癖好。

学术问题时尚化与学术问题偶像化,乃是同一战略的不同战术应用。在“国学热”的鼓噪下,说来可悲,我们连些微学术成果都不曾听说,所见无非是这里矗起了一座孔子像,那里立起了一座老子像,某个大学开设了国学班,某个组织以“剪刀加浆糊”的方式编辑了一套超级国学丛书,某个开幕式上出现些可疑的古典元素。在考察国学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经济喧阗甚至还多于文化折腾。作为学术的国学尚在原地踏步,以国学名义拉动的地方GDP,或许已成果斐然。

近代意义上的国学大师,公推五四及民国诸贤。拿前贤在国学问题上的胸襟见识,烛照今日浪言国学之衮衮诸公,我们还可能被两者间的强烈反差,气歪了嘴。人们经常提及钱锺书《谈艺录•序》里的一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同样的意思,王国维先生早著先鞭,在他26岁撰写的文章《叔本华像赞》里,已有“人生如轮,大道如轨。东海西海,此心此理”的卓见。若非《叔本华像赞》晚近才被发现,人们或许还会疑心钱锺书涉嫌抄袭呢。事实是,前贤由于站立的高度相近,他们面对国学的态度也容易趋同,他们一致认为:今之国学非昔之国学,国学虽是一国之学术,国学研究却唯有以一种统摄中西的超凡眼光,方有望别开生面。换言之,把目光专注于国学本身,以为但凭读经诵典即能重振中华文化,若非急功近利,则属腐儒陋见。

王国维当年为《国学丛刊》撰写的发刊词,几可视为对今日国学倡导者的正面棒喝:“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作为学术的国学,注定是静穆的,其价值也只有在静穆的书斋研习及“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中,才可能显现一二。至于弘扬民族文化,固属吾族吾民的煌煌大义,但那显然不可能经由社会动员的方式得到改善。尝见一国学热的倡导者,在谈到“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时,以一种超学术的态度声称:提倡国学“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以夸诞不实的宏大意义代替求真务实的学术论证,乃是江湖术士的老套惯技,王小波还曾撞上把耍猴视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的卖艺者呢。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信守,台湾人远比大陆做得好,依这位国学大仙的见解,难道这竟然意味着,民主政体下的台湾人,将会比大陆人更快地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倘若国学热的发动者多是些说话托不住下巴且时刻准备把学术与政治强行嫁接的家伙,我辈对他的态度,就不仅仅是鄙夷了。

载《东方早报》2011年5月5日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1-5-5 10:29

说得太对了?还是……?沙发了再说。

魏邦良 发表于 2011-5-5 10:29

好文。同意泽雄兄观点:“国学”不会“热”。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1-5-5 10:50

换在重庆,国学叫做红歌,或者可以说,重庆唱红的路数就是国学想热的路数,唱红比国学更直白,国学则多了几分酸胖的扭捏而已。说到底,国学的把戏,不仅有会不会热的问题,压根儿地说,有‘提倡国学“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醉意垫底,有没有国学更成了问题,至少这位装疯弄醉地要操弄国学的,玩的,其实是要给马氏克思打鸡血针的把戏。

tian295 发表于 2011-5-5 10:52

所谓国学热,一张皮而已。推波助澜,扯旗高呼,多或功利或政治的别有用心者。

亦工亦农 发表于 2011-5-5 10:55

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信守,台湾人远比大陆做得好,依这位国学大仙的见解,难道这竟然意味着,民主政体下的台湾人,将会比大陆人更快地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倘若国学热的发动者多是些说话托不住下巴且时刻准备把学术与政治强行嫁接的家伙,我辈对他的态度,就不仅仅是鄙夷了。
------------------------------
最后这两句刊出的时候没删掉吧?
想了想,国学热的发动者,不是这种情况的还确实不好找。老周的降龙十八章拍在这等喽罗身上,可惜了。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5 11:03

[i=s]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11-5-5 11:05 编辑 [/i]

[quote]换在重庆,国学叫做红歌,或者可以说,重庆唱红的路数就是国学想热的路数,唱红比国学更直白,国学则多了几分酸胖的扭捏而已。说到底,国学的把戏,不仅有会不会热的问题,压根儿地说,有‘提倡国学“对促进马克思主 ...
[size=2][color=#999999]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1-5-5 10:50[/color] [url=http://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97827&ptid=105319][img]http://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那位大仙叫纪宝成,人大校长(好像最近退休了),不厚书记还曾把他请到重庆,恭听他的马克思主义国学论。
回工农兄:站在纯粹国学角度,这等家伙确实只是喽啰,但站在国学热角度,此辈的能量大着呐。——最后两句未遭删削。
多谢邦良兄和田兄。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1-5-5 18:52

[quote]
那位大仙叫纪宝成,人大校长(好像最近退休了),不厚书记还曾把他请到重庆,恭听他的马克思主义国学论。
[size=2][color=#999999]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5 11:03[/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97837&ptid=105319][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这位绝对是下面无级别的,强烈要求这位纪公公干脆考证马氏克思就是国学,国学就是马氏克思,连中国化之类的弯弯绕功夫也省了。

杨林 发表于 2011-5-6 11:18

打国学牌的目的其实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伴随着粗胖孔子雕像的矗立,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大把花着纳税人的钱,企图为封建意识招魂。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6 11:32

听说,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上的孔子像,已经被悄悄移走了。

feilian 发表于 2011-5-6 12:05

[i=s] 本帖最后由 feilian 于 2011-5-6 12:08 编辑 [/i]

当今中国无论什么学都是赚钱学,做孔子像和搬孔子像的老板赚了钱,拿到项目有了钱感恩国家官员,所以叫国学;赚了钱人心稳定,也称国家稳定学。先有国,才有学,无论什么学校、研究所都是这样,国,稳定\GDP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学后面才有经济学对其他学科的霸权

国学,外延不同于传统文化、儒学等概念,也包括共和国特色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等,洋人叫中国雪。从这个意义上和周版主角度不一样,我的白兔红眼嫉妒目光看上去国学很热

亚平 发表于 2011-5-6 12:08

[quote]听说,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上的孔子像,已经被悄悄移走了。
[size=2][color=#999999]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6 11:32[/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98066&ptid=105319][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换成孙中山的了。

李大兴 发表于 2011-5-6 12:26

记得网上见过纪宝成前司长的“脊续文脉”、“七月流火”的笑话,和清华顾秉林校长念的字有一拼。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6 12:38

脊续,俺听说过,和余秋雨的“致仕”有异曲同劣之巧。至于“七月流火”,中文系科班出身者,一般都不会弄错。这个笑话的级别太低。
feilian兄所指的“国学”,正即小文里提到的种种伪形。
换成孙中山,也许好过孔子。——我不确定。

亚平 发表于 2011-5-6 12:43

[quote]记得网上见过纪宝成前司长的“脊续文脉”、“七月流火”的笑话,和清华顾秉林校长念的字有一拼。
[size=2][color=#999999]李大兴 发表于 2011-5-6 12:26[/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98085&ptid=105319][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照理,纪宝成前年就该退下来,但现在还在位子上,估计也快退了,作为副部级高校的正职领导,退休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主管副部级高校正职领导的中组部干部三局,估计已经做好调整方案,就等着政治局开会批准了。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5-6 20:26

楼上真是什么都知道。

杨兄提到的孔子学院对海外华人的就业和婚姻还是有影响的。俺的一个朋友,博士毕业后打短工十余年,去年被招去当院长了。几个月前,太太来电话,说他和国内派来的年轻女教师越轨了,要俺想想办法。孔子来孔子去,这事情俺怎么控制得了。

刘勃 发表于 2011-5-6 21:46

[quote一幢百年老宅倘若热起来,意味着什么呢?最可能的答案是:老房子着火了。
[size=2][color=#999999]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5 09:00[/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97797&ptid=105319][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妙喻。

feilian 发表于 2011-5-7 07:46

[quote][quote一幢百年老宅倘若热起来,意味着什么呢?最可能的答案是:老房子着火了。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5 09:00 [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

妙喻。
[size=2][color=#999999]刘勃 发表于 2011-5-6 21:46[/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98187&ptid=105319][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这个比喻好像出自钱钟书。利瓦河中文系男生30年前在教室里喜欢借用比喻老色狼之“骚”

瓜秧葫芦秧 发表于 2011-5-7 07:56

钱钟书是这样说的:年龄大的人一旦恋爱起来,如同老房子失了火。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7 08:05

啊,和钱锺书有关?我没想到,钱先生也不曾在丽瓦河边呆过。但feilian兄所指的喻意,民间惯道,本坛的酱香老范即多次用过,通常未必限于“老色狼”,也可能用来形容寂寞难耐的中年女性。在这项喻指里,“老房子着火”注重的是火势之烈焰失控,而小文不过微指老房子可能会着火,这里的老房子,比照的乃是国学。
钱锺书先生多次提到“比喻有两柄也有多边”,同一喻体,可以有不同的指向,意味遂截然不同。比如,把女人比喻成海伦和西施,也可能起到丑化之功呢。
当然,我自己不觉得这个比喻有何出色,刘勃兄过誉了。

鞍山仁者 发表于 2011-5-7 10:12

那位大仙叫纪宝成,人大校长(好像最近退休了),不厚书记还曾把他请到重庆,恭听他的马克思主义国学论。
照理,纪宝成前年就该退下来,但现在还在位子上,估计也快退了,作为副部级高校的正职领导,退休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主管副部级高校正职领导的中组部干部三局,估计已经做好调整方案,就等着政治局开会批准了。
仁者订正一下以上二位仁兄的说法。

纪宝成至今没有退休,2011年5月5日下午2点半他出席了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先进工作者和集体表彰大会,并即席发表重要讲话。

去意无边 发表于 2011-5-7 19:02

乱投医、乱用药,说明病急了,不可救药了。

刘勃 发表于 2011-5-7 22:54

我烦扩招,但我是扩招的收益者,不然我当初无学可上,现在无书可教。
我也烦国学热,但我又是国学热的受益者,不然我的文章很难变成铅字卖钱。

这算命好还是悲催?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8 08:44

刘勃兄自责过苛。
按此说法,我时常通过批评可恶现象得到稿酬,是否也有悲催之处。
律师更苦了,他们经常通过混蛋赚钱。当然,公检法系统更是如此。

心岳 发表于 2011-5-8 14:12

传统是活的,如何改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革破四旧是根本错误。目前传统文化复兴,未必是坏事。

中国传统士人的批判精神资源也很多,可以列一长串名字让目前高校的99.999%的教授们汗颜。

刘勃 发表于 2011-5-8 14:51

[i=s] 本帖最后由 刘勃 于 2011-5-8 14:52 编辑 [/i]

烦国学热和传统的好坏,是两回事吧。

还是李零的定义好,国学是国将不国之学。

何萍 发表于 2011-5-8 15:05

[quote]刘勃兄自责过苛。
按此说法,我时常通过批评可恶现象得到稿酬,是否也有悲催之处。
律师更苦了,他们经常通过混蛋赚钱。当然,公检法系统更是如此。
[size=2][color=#999999]周泽雄 发表于 2011-5-8 08:44[/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98394&ptid=105319][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医生通过病人赚钱,殡仪馆通过死人赚钱。还有什么比较好的职业呢?

心岳 发表于 2011-5-11 10:41

[url]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41139&page=1[/url]

砚边语 发表于 2011-5-12 21:51

我们这个小学的国学课,只有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没有诗词歌赋。我今天才知道,张口结舌了许久。不知道校长大人到底是怎样理解国学的。现在小孩不会写作文了,干巴得要命。

李冬君 发表于 2011-5-13 19:03

"倘若国学热的发动者多是些说话托不住下巴且时刻准备把学术与政治强行嫁接的家伙,我辈对他的态度,就不仅仅是鄙夷了。"精彩。
对于大学国学院来说,意味着招生授国学学位啦。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