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亚平 发表于 2011-6-8 09:29

易鹏:赵乐际布子西咸新区

对于今年才54岁的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而言,其从政的经历绝对算是年少得志。其在42岁的时候,于1999年8月在青海省九届人大第十次会议上当选为代省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长。2003年46岁就成为青海的书记。在2007年3月,回到自己的家乡陕西出任陕西省委书记。50岁的时候就有两个省委书记的履历,这种年龄优势决定了赵乐际必然会成为中国政坛的明日之星。
  到2011年5月,赵乐际以省委书记的身份主政陕西和青海的时间大致相当,都是4年。但主政的分量却是截然不同,毕竟在西北五省中,陕西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而青海是经济总量最小的省份。回顾赵乐际主政陕西的四年,从经济发展的指标来看,其成绩属于中上表现。自2007年以来陕西的GDP增长基本在14%以上,除开2009年的13.6%,十一五期间陕西的GDP平均增速达到14.9%,比十五期间的12.2%有很大的增长。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规模工业增长值除开2009年的11.6%外,都在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都保持在30%以上。这些指标,在全国范围来看,都属于中上水平。其中最抢眼的表现是陕西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21位前移到18位。2010年陕西的GDP达到10021亿,成为全国第17个万亿元俱乐部成员,提前实现了赵乐际在十一届党代会上提出的经过五年努力,GDP达到9000亿元的目标。
  这种中上的经济指标表现和赵乐际2007年到任陕西两个月后,在省第十一届党代会上提出的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有关。在赵乐际的将陕西打造成西部强省中,主要体现在经济强、科教强和文化强三个方面。无疑对于还处于欠发达省份的陕西而言,经济强省是整个陕西的核心目标。在这其中,工业增长发挥了主导作用,尤其是能源化工工业。2010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147亿元,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就实现了5100亿元。
  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尽管陕西这几年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由于其底子较差,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只有15695元,全国排名19,农民人均收入只有4105元,全国排名27,这和赵乐际在陕西十一届党代会中提出的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让陕西的人均收入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的目标还是有差距的。客观来看,陕西的城市居民收入和全国的平均数相差不远了,但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还是很明显。而导致陕西农民人均收入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陕西的城市化率只有43.5%,低于全国的49%。而城市化是提高人均收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利器。为此在2011年陕西的人大会上,省长赵永正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陕西城市化率要达到57%。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跨越式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陕西必须下猛药。在这种背景下,赵乐际主政陕西4年后,开始有一个大的动作,那就是筹划设立中国第四个副省级的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来源于陕西实施已久的西咸一体化。根据之前西咸一体化规划到2012年,西咸一体化发展区总人口1324万人,城镇人口达到88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6%。到2020年,总人口145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1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76%。对于2008年末总人口只有3762万的陕西而言,西咸一体化区域占陕西如此高比例的人口汇聚,如此高的城市化率目标,无疑可以帮助陕西实现57%的十二五城市化率的目标。
    但要实现西咸一体化这个目标,按照以前的发展路径是比较难实现的。西咸一体化2002年就开始实施,当时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想做大西咸经济区,使其成为陕西乃至整个西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毕竟一个西安还很难承载着这个任务。但到2010年,这种一体化的协作的进展并不大。2002年,西安和咸阳占整个陕西的GDP比重是52%,但到2010年这个比例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2010年,西安市实现GDP是3241亿元,咸阳市实现GDP1098亿元,累计起来占陕西GDP的比重只有42%。这一方面在于,陕西三大经济板块中,陕北区域在能源化工产业高速发展的驱动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2至2008年,陕北的榆林市GDP连续七年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而陕北的另一座城市延安的工业增加值,也已经超过了陕西原来的第二大工业城市宝鸡。另一方面在于西咸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由于西安与咸阳行政区划的原因,内耗式发展多于携手合作式发展,并没有实现1+1>2的战略构想。
  这种发展状况下,实际已经背离了陕西当年提出的: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设计。这使得赵乐际最近将战略调整为:加快关中创新发展、促进陕北持续发展、实现陕南循环发展。在2011年4月17日上午,陕西省委召开的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常委会议上,赵乐际再次强调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西咸新区开发,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推进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而作为西咸所在的关中的创新发展中,除开要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应该是要创新发展西咸一体化的模式,再也不能按照以前推动一体化的方式来发展。
  这种创新也有一个新的载体出现,那就是在2009年的6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将关中—天水经济区列入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18个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确定的三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其他两个是之前获批的《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和在今年才获批的《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经济区要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强调“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指出“要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在这种背景下,陕西省委、省政府将西咸一体化和西咸新区的重要地位概括为四句话:“《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规划,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核心,西咸一体化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西咸新区建设是西咸一体化的关键”。于是西咸新区必然会成为陕西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从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这三个副省级新区建设过程来看,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极。对于陕西而言,按照西安2010年3200亿的GDP,比起排名全国城市GDP26名的石家庄的3400亿还有一些差距。经济总量不大的西安是难以挑起带动陕西跨越式发展的任务的。在看到同为西部地区的重庆副省级两江新区,在成立才一年GDP就超过1000亿,而且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3200亿,2020年实现6400亿目标的时候,作为政治上的明日之星的赵乐际而言,作为想成为西部强省的陕西而言,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构筑第四个副省级新区的想法肯定是强烈的。
  事实上,西咸新区之前是由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组成。西安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咸阳的泾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将重点按照空港产业园、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进行打造,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尽管有陕西政府的西咸办来协调,但具体的管理还是以西安市政府与咸阳市政府来主导。这种模式目前从西咸一体化的推进不快的结果来看,行政上的区划管理导致了众多的弊端。
  面对这种现状,在2009年的6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快两年后,陕西对于西咸新区必然会有大的改变和创新。陕西必然重新对西咸新区动刀,一个同名但内涵不同的西咸新区。将西咸新区打造成第四个副省级的新区就是这种改变的一个明显的标识。
  事实上在陕西省刚刚通过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20年)》中,这种变化已经开始显现。《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20年)》称,西咸新区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区县、23个乡镇和街办。西咸新区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主城功能区,而不是副城区,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区。西咸新区有五个战略定位:一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二是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三是彰显秦汉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四是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五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十年内,新区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50万人。不仅规划面积将被扩容,其涉及行政区划利益也将被彻底打散,按规划,新区按照布局由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五个新城组成,打破过往由行政区划所致“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格局。
  随着今年一月才从海南调任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的江泽林,开始全盘负责陕西的西咸新区的建设工作,并将担任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可以预见,一个破除行政区划弊病,强势的西咸新区管委会将会出现。
  其实在之前,咸阳泾渭新区已经将其2020年的GDP目标从500亿改成了800亿。如果西咸新区最终获批第四个副省级新区,整个西咸新区2020年的大目标肯定不是以前的1500亿规模,必然会有很大的修正,让其更大程度带动陕西乃至大西北的经济发展。修正的目标究竟会是多少?那就要看赵乐际的陕西主政层如何更好整合资源,顺势而为,破除瓶颈,让这第四个副省级新区最终名副其实了。这种成效也算是评估赵乐际政绩的一个重要窗口。
  简评:
  西咸新区成功的关键点
  西咸新区改变以前的模式,实现创新发展,最终成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否则陕西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为西咸新区有望成为第四个副省级新区来造势。现在需要考量的就是西咸新区在新的路径上,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成功。在笔者看来,三个方面是关键点。
  首先,如何在西咸新区实现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集权。事实上,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都是常委级别的兼任主任或者书记,而且管委会拥有足够的资源调配权力,甚至有些都走向了一级政府的设置。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甚至为此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行政区划整合。可以说,西咸新区不摆脱咸阳与西安各自为政的行政力量的博弈,西咸新区很难会有大的发展机会。那么就必须将现有的西咸新区管委会做实,成为真正的具有实质管理权力的机构。目前来看,单纯靠一个常委去任职还不够,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让西咸新区独立出来,这就要看赵乐际等陕西的主政层的魄力了。
  第二,关中地区是严重的缺水地区,关中现在人均水资源仅为396.87立方米,是全国的20.6%,全省的33.3%,低于国际上公认的470立方米/人的绝对缺水线,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在西咸新区大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经济和人口的双重增长。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将成为西咸新区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西安本身就是中国的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何将西安100多所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科技和人力资源转化成低耗能,低耗水的产业,将成为评估西咸新区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第三,西咸新区必须发挥和利用好空港优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是民航总局规划的七个大型枢纽机场之一。这种优势就决定了西咸新区在发展物流业中拥有的比较优势,完全可以成为大西北重要的物流中心。在全球变平和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空港已经发挥出更多替代海港的机会和优势。西咸新区尽管深处内陆,但挖掘好空港优势,培育出更多的空港配套的产业链,可以帮助西咸新区实现后发赶超。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