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why2282001 发表于 2011-7-15 11:30

樊真人 谏是贱者的悲歌

【按语】

       本学期,执教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就“谏”字有感而发,课文的导入聊了一节课。今录于此,留存。

对于教师的定位,窃以为,掘墓人是最好的定位。




        中国的文字有很多带有时代性,过去存在,而今天却不用了,譬如“谏”字(板书)。

        什么叫“谏”?古时臣子对君王或尊长的言行(多为君王的言行)提出批评和劝告。“谏”按照其批评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类型。

        直谏,直言批评。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属于这种类型。

        直谏中还有最极端的方式则是——以死进言,“尸谏”。历史上最著名的“尸谏”是明代的海瑞,海瑞向嘉靖皇帝谏言,骂嘉靖皇帝是无道昏君,谏言前就买好了棺材,《明史·海瑞传》云“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还有最著名的一例就是清代的王鼎,当时担任军机大臣(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王鼎,为了要道光皇帝收回“林则徐革职戍新疆”的成命,苦口婆心直谏不成,最后就走极端——尸谏,回家主动上吊自杀,惊赫朝政一时。

        所以说,直谏也好,尸谏也好,被谏的人往往不听,人都有脸皮,身居高位的人就是因为为了保全他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即使虚心接受,但就是坚决不改,看你怎么办?有时候被谏之人被逼得急了,立现昏君本色,譬如屈原遇到楚怀王,只好投江自杀;如是无道暴君的,譬如商纣王,忠臣比干挖心下场。碰巧遇到那么一位圣明的君王,那也是彩票中奖的概率,历史上也真的有,魏征的谏唐太宗,就谏出了一个“贞观之治”,开启了一扇盛唐之门。

        所以说,“谏”往往是贱者弹唱的一曲悲歌,因为“谏”就是“贱”也,贱者之言也,谏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对身居高位的人的批评。身份的不对等注定了谏者以悲歌居多。这样的悲歌,一直被弹唱至今,作为封建色彩留痕浓重的“谏”从形式上虽已经不存在,但其实质还是流传至今。当今华夏大地上发生的一桩桩百姓以死抗争“非法强制拆迁”的事件,哪一桩不是贱者之谏,贱者死谏?如果被谏的父母官尊长,能够虚心纳谏的话,强制拆迁酿成的悲剧早就应该绝迹了。

        “谏”是“贱者”的悲歌,根子就在于制度。放在民主的国度,贱者不贱,当然也无所谓“谏”。如果你当官的不为民做主,而是为人民币做主,那就“弹劾”你,免你的官,撤你的职,请你滚蛋!

        古代当然也有“贱者”谏出的动听的异响,因为“贱者”采取的方法很巧妙——讽谏(板书),就是谏者最大程度地照顾到君王的面子,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君王认识、改正错误。

        良药可不苦口,忠言亦可不逆耳。有时候,批评都能被包装成一桩耳朵享受的艺术,让被批评者受用、接受,这就是讽谏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样一桩流传千古的讽谏佳话《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7-15 15:0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