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精选
[ur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476143]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476143[/url]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ur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php?mod=recommend][img=22,22]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image/blog/recommendico.gif[/img][font=宋体][size=14px]精选[/size][/font][/url] [color=#999999]已有 45257 次阅读[/color] [color=#999999]2011-8-17 09:05[/color] [color=#cccccc]|[/color][color=#999999]系统分类:[/color][ur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view=all&catid=5][color=#999999]人物纪事[/color][/url][color=#cccccc]|[/color][color=#999999]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院士 候选人[/color]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表达了的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
2011年3月5日写 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有关林可胜、冯德培、邹岗的文章:
[ur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847][color=#006699]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847[/color][/url]
[color=#006699][/color]
[ur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233][color=#006699]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233 [/color][/url]
[ur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434][color=#006699]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434 [/color][/url] [url=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18/010023007800.shtml]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18/010023007800.shtml[/url]北大院长落选中科院院士 称今后再不候选[url=http://www.sina.com.cn/][color=#cc0000]http://www.sina.com.cn[/color][/url] 2011年08月18日01:00 [url=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1-08/18/content_111988.htm][color=#cc0000]北京晨报[/color][/url]
[img]http://i1.sinaimg.cn/dy/c/sd/2011-08-18/U4126P1T1D23007800F21DT20110818015456.jpg[/img] 饶毅
昨天,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同日,一篇“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文章,再度引发公众对院士话题的热议。博客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出现过,但在中国科学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昨晚,饶毅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截至记者发稿,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尚未就此事做出回应。
[b] ■新闻人物[/b]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在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做学术报告。
1996年起,兼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99年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协助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起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07年9月全职回国。
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
然而,对于这位神经生物学家,公众更熟悉的不是他研究的领域,而是他大胆、犀利的言论。2004年,在饶毅回国之前,他就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表示关心,并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和建议。
[b] 5个月前就写好博文[/b]
饶毅在博客中写道:“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毅说,“在表达了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在落款时间上,饶毅写的是,“2011年3月5日写,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b] “结果早就预计到了”[/b]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饶毅在北京大学的办公室电话。对于为何发出这样的博客,饶毅表示不愿多说,“我该传达的意思都已经传达得很清楚了,我想说的都在我的几篇博客中,为什么答应参选,为什么今后不再成为候选人,这些博客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不想再另外说明。”
至于为何早在3月已经写好博文,而在昨天才对外发出,饶毅解释说:“我总要等到别人公布结果后才发吧,其实我早就预计到了这样的结果,在3月就已经想好了。”至于为何落选,他给出耐人寻味的回答,“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记者翻看了饶毅在之前发过的一些博文。就在昨天博文发表的两天前,他的一篇《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的博客文章似乎透露了蛛丝马迹。“对于行内来说,都清楚中国生命科学这二十年的基本情况:国外做过博士、博士后,回国立即做正教授,再做一两篇Nature、Science、Cell,或者几篇同领域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中国科学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为职称高,没有‘后顾之忧’,不怕评审,就热衷通过搞关系奔经费、而不是靠学术。中国生命科学界,90%以上的教授在90%以上时间不听学术报告。有些人(国内所谓做得好的人)不听国际重要科学家的报告,而为了当选院士的投票只听国内院士的报告,给现在的学生树立不良榜样。”
[b] 方舟子:第一轮就被刷纯属侮辱[/b]
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引发公众关注并不是第一次。2007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和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施一公回国在当时都引起不小的反响。
在回国前,饶毅就曾对中国教育科技问题提出过直言不讳的批评。去年年底,两人还在美国《科学》杂志刊出社论,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
而在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施一公名列其中。截至记者发稿时,通过施一公秘书转发的短信尚未得到回复。
记者看到,一些网友对饶毅落选深表惋惜。有网友称,饶毅落选是中国院士的悲哀,他放弃了美国国籍,为人坦荡,学术贡献大过很多中科院院士。方舟子对此也评论说:“我觉得饶毅居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纯属侮辱人。连肖传国当年都进入了院士选举第二轮。”
[b] 何祚庥:评选不像考试那样简单[/b]
昨天,曾经和饶毅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有过深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看到博文后给饶毅打了电话。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何祚庥表示,谁该当选院士,谁不该当选院士,大家见仁见智,虽然评选院士有一定标准,是基本公道的,但大家会有不同看法,并不像考试高低分数那样简单。具体看谁对科学贡献大,这个评判的标准本身就很复杂,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
何祚庥认为,当选的人大体是会有一些长处,最起码不会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人当选,但没当选的人也不一定不好。“我在电话里对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必要太在乎谁该当选或者不当选,公道自在人心,也不能一次就盖棺定论。”
同时,何祚庥指出,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并不是最终院士名单,在饶毅所属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包括施一公在内的初步入选30人也不会全部最终选为院士。“饶毅和施一公的研究在生物学领域属于新东西,新事物当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就比如爱因斯坦提出新理论的时候,就有很多年龄大的研究者反对,他的理论是在多年以后才被承认的。”
晨报记者 韩娜
[b] ■相关新闻[/b]
[b] 段振豪刷出名单[/b]
晨报讯(记者 韩娜)昨天,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原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14人,进入初选名单的为145人。此前曾因涉嫌贪污被刑拘的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在初选名单中没有出现。
在145名初步候选人中,最大的76岁,最小的只有40岁。最终将从中选出不超过60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同时发布公告,表示“中国科学院学部是严肃严谨之科学荣誉团体。院士增选工作严格按照增选程序进行。广大院士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反对增选工作中的不当行为。请相关个人、单位、部门自重自爱,一旦发现并查实有不正当行为者,我们将严肃处理。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总名额不超过60人。 “中国科学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为职称高,没有‘后顾之忧’,不怕评审,就热衷通过搞关系奔经费、而不是靠学术。”
在中国,各界的情况基本一样,林林种种的评选、选拔中无不充满了龌龊肮脏的交易,实在是罄竹难书。 评论:多次批评科研制度的院士候选人缘何出局
[url]http://www.sina.com.cn[/url] 2011年08月18日07: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17日,中国科学院通过媒体公布了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此前呼声颇高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出局,意外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饶毅是海内外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回国前已经成就斐然,在美国学界也颇负盛名。与同期归国的其他几位优秀科学家不同,他是喜欢在媒体上讲话的知识分子,也是当年在国外著名学术刊物上撰文批评中国科研制度的作者之一,平常也喜欢在网络上撰文评议中国科学界的问题。
按理说,从最初314人的有效候选人锐减为145人,淘汰过半,某一个人的出局实在正常不过。但17日一大早,一家知名科学网站上“饶毅出局”的消息迅速扩散,为其“鸣不平”的博客文章甚至占据了网站首页显著位置。饶毅本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文一上午点击量就逼近2万次,这是历次院士增选中罕见的现象。
院士评选有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的程序,饶毅被淘汰,或许是因为其条件尚不“达标”。但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人们总会怀疑“意外”的背后,一定有着某种不可明说的原因?
院士论文抄袭、科研经费分配不公、项目评审不够公开透明……应该说,正是由于中国科学界近年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才让公众有了猜想的空间和理由。
应该说,公众的质疑远远超出了饶毅落选本身,人们更关注的或许是何时可在制度透明、规则明确的环境里轻松地生活。
一个有公信的科学界,才能让公众期待它的创造力。一个有公信的社会,才能让公众对未来有信心。不知这场耐人寻味的讨论,能否促成一些改变? “院士评选有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的程序”这种牛皮谁信?当然,你可以说“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不过,饶也是为了名利才海归的。 追求名利人人都有此欲望,但求之有道,追求行为有个底线,就很值得尊敬了
大多数海归都追求得急吼吼,不是以“龟步”、而是以鳄鱼的急奔来抢占名利制高点。
最方便的就是靠拢组织,爱国口号叫得响,经费好处吃得香,名利通吃
稍次点的是忽悠外行,忽悠“专家”,也就很快权威
饶毅居然像那个口无遮拦的小孩说皇帝没有穿衣服,说国内科研种种弊端,还抖露到海外,得罪的是整个既得利益集团,申请院士本身也多此一举。 饶在海归学人里,是很优秀的。不过更多优秀学人,没有海归。
不过今后海归应该会增加,因为美国大学研究经费日减。
在美国当学人,是忙碌而清静的。很少能成新闻人物,也没有国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一类待遇。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18492&ptid=107266]3#[/url] [i]童志刚[/i] [/b]
深有同感 追求与还乡,也许终究只能是幻梦一场。 出国与回国,出走与回乡。
突围是宿命式的徒劳,回归是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