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贺梅回美国了
7月,贺梅回美国了,她将在田纳西州最大城市孟菲斯过暑假。她的父母因为没有美国护照而无法同行。她的弟弟和妹妹也来了。这个姐弟三人组再次引起美国媒体的注意,因为贺梅就是四年前在北美华人社会轰动一时的中美夺女大战“主角”——这个主角完全出于被动,尽管一切围绕她展开,所有报导都把她的名字放进标题,美国甚至出台了以她命名的法案。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前后耗时7年的贺梅案?贺梅的父母贺绍强、罗秦皆为中国公民,贺绍强1997年来美读书,在尚未结婚的情况下,罗秦以配偶的身份获得签证赴美。
1999年,贺绍强因被指控性侵害一名中国女学生而被学校开除,他们在经济、道德上处于谷底的情况下向当地基督教会求助。经教会联络,同年初他们将出生仅三周的贺梅寄养在美国一对基督徒贝克夫妇家中。
当年笔者在中国通过国内媒体遥观此案,以为亲生父母这样做实属迫不得已。等到置身美国才发现,按照此地国情,像贺家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其实可以得到政府的一揽子补助:从母亲发现自己怀孕开始,就有发给母婴的营养补贴,每星期可领取一定量的牛奶、鸡蛋、乳酪、水果等,直到孩子满五岁止,期间母婴看病可以申请医疗补助——这些补助无论何种国籍、种族的家庭都能获得。
在美国,经济困难的中国人当然有,但鲜有谁把孩子托给陌生人的。反倒有低收入家庭靠生孩子补贴家用、抵扣税项。在北美,超过20%的华人移民接受了基督信仰,教会不但无偿为社区居民提供各样帮助,还为孩子学习中国文化开办中文班,组织欢度中国传统节日。当然,为了获得免费帮助,也不乏一些“混教会” 的人。
小贺梅在贝克夫妇家寄养了三个月后,当教会出面把孩子归还贺家时,生身父母拒绝了,理由是还没准备好。之后,当小贺梅需要买医疗保险时,贺家再次放弃责任,将监护权转给贝克夫妇,由其支付保险费用。
一年之后,贺家想要回孩子,这时候轮到贝克夫妇不同意了。于是双方展开夺女大战。法庭因贺家的遗弃行为和无经济能力,中止其父母权利,贺家不服上诉。
期间,贺绍强大打亲情牌,贺梅被改称“贺思家”,当地华人社团成立了“贺家团圆基金”。弱势群体、种族歧视等字眼、通过当事人的口频现报端,要知道,孟菲斯可是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1968年遇刺身亡的地方。随着案情的进展,各样人等聚集在贺家背后,中国驻美大使馆也积极介入此案。案件实质影响已完全超出一起民事诉讼的范畴,美国司法系统转而追求政治正确。2007年1月23日,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将贺梅的监护权改判给贺家。因为要负担全部诉讼费用,贝克夫妇为了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孩卖掉豪宅宣布破产,搬离富人区挤在租来的房子里。
2007年7月24日,贺梅终于回到阔别七年的贺氏夫妇身边。
为贺家做幕后高参的人士,一方面高调宣称:“中国人在全世界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通过此案,我们终于能够在美国法庭上对强权说‘no’了。”继而出版了一本《赢在美国》,在情绪上可算是《中国可以说不》的续集;一方面对媒体描述,“感受到贺绍强夫妇的朴实、勤劳和对孩子、对家庭的爱,以及对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信”。
英雄莫问出处。被打造成寻亲英雄的贺绍强,涉嫌签证造假、性骚扰中国同胞的道德履历被选择性遗忘。然而,现实证明,对待民族主义英雄不仅要注意“莫问出处”,还必须“莫问去处”。2008年2月9日,贺家回国之后,鲜有媒体关注以下事实——
孟菲斯电视台2008年7月31日电话采访贺绍强,贺称全家回中国铸成大错,希望返回美国,贝克夫妇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同年,贺氏夫妇离婚,母亲带着包括贺梅在内的三个孩子回老家独立抚养,因无力负担孩子学费向公众求助。
英雄既然是一种不知其所来、不知其所终的产物,宛如天外飞仙,对英雄的消费也必是短期行为。当时爽过了,事后卖主不退不赔,买主也绝不会有兴趣作回头客。只要这些教训不被允许公开发表,买卖就总有得做;靠着一锤子买卖,也能长治久安一阵子。
一个“满街都是圣人”“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文化,收获的是道德滞销、政因人废;一种“世人皆罪”的文化,却容许在罪人的实践上积累起文明的成果,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
贺梅再度赴美,已是14岁的少女。亲生父母抚养她共四年整,其中三年父母离异。此次,亲手抚养她九年的贝克夫妇被允许在飞机出口外迎接姐弟三人。无论判决如何、经济状况如何,缺乏戏剧性、缺乏变化的,似乎只有站在飞机出口处的贝克一家。 [b](转帖)解滨:我为什么要捐助贺梅的寄养父母?[/b]
[attach]46137[/attach]
一个中国女孩,在美国出生,由于父母的一段波折,在一个美国家庭中度过了大半的童年。 她的名字谁都知道,她家的事谁都知晓。人们一说起她,总要提起那个legal battle。 然而却很少有人care她的苦恼。 Battle结束了,她回到亲妈妈的身边。 妈妈的爱,温暖着女儿的心。大洋彼岸,有她一个情同手足的小姐妹,也有她的寄养父母的两颗牵挂的心。四年后,她妈妈把她送到她曾经的寄养家庭,跨越太平洋,她度过了一个美好和快乐的夏天……。
这是一个幸福的女孩,她有来自两个家庭的厚爱,更有成千上万个有爱心的人在关切着她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足迹。 为了爱这个女孩,曾经的法庭敌手早已握手言欢。 两个家庭的合作代替了纷争。 这个小女孩这个夏天的故事,打动了成千上万网民的心……。
今年夏天,7月1日,当小贺梅和她的弟弟妹妹一起重返美国,当她们走下飞机,当我们看到她当年的寄养家庭——贝克夫妇他们一家张开怀抱欢迎这个他们曾经含辛茹苦抚养多年的中国小女孩的那一刻,所有的误解、懊恼、抱怨、责备都冰释了。 看到那个新闻,我眼中充满了泪水。 那是爱,战胜了曾存在于两个家庭的一切的不愉快。 那是爱,充满了贝克一家和小贺梅的心中。 那是爱,让小贺梅和她当年朝夕相处的小姐妹重新团聚时兴奋不已,堪比亲姐妹。 那是爱,超越了民族,超越了种族,让我们的世界多了一份光彩!
贝克一家在彻底输了官司后,丢了豪宅,往日的奢华荡然无存。 他们认栽服输,即使在贫寒之中也不放弃对小贺梅的爱。 这一次甚至连她的弟弟和妹妹都一起接过来,贺家三个孩子在美国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夏天。 贝克一家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他家对小贺梅的无私的爱。 对于贝克夫妇来说,官司可以输,但爱永远不能输! 什么是真爱? 这就是真爱!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这就是超越民族,超越种族,超越血亲的大爱!
有一天,这件事,这种爱,感动了很多网友的心,也感动了我的心。 共同的感恩之心,共同的理念让我们走到一起,我们决定捐助贝克一家!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捐助一个曾经与中国人在法庭上兵戎相见的老外? 我说:我不管什么“民族大义”,更不想去理会所谓的“爱国情操”,生活中只要看到一丝爱的闪光,一缕人间的真情,一个高尚的火花,不管那是在哪里,我们都要让其变成万丈烈焰! 爱,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差别,没有贵贱。 两个曾经在法庭上兵戎相见的家庭,被太平洋分开,却为了孩子走到一起,紧密合作,我们难道不应该支持这种爱吗?
也许我们凑的钱还不够钱给贝克一家用来下次接待贺梅和她弟弟妹妹来度假,但我们的爱却能直达他们一家的心。也许我们这点钱不过只够表达我们对他家的一分谢意,但我们可以把爱继续下去!
也许我们之间对当年那个官司还有不同的解读,甚至今天还有人拿不定那场官司到底谁对谁错。 但是,爱小贺梅总是没有错的,不管这个爱是来自她的亲生父母还是来自贝克一家。 那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永久地结束了,失败的一方固然狼狈不堪,但不知是否有人曾对他们说过:谢谢你们对小贺梅多年的含辛茹苦和悉心抚养? 如果这种感谢未曾送到贝克一家的话,今天我们要用捐助来对他们说一句:“Thank you!”
有人永远对那场早已结束的官司耿耿于怀,即使打赢了也念念不忘数落失败的一方。 事实却是: 一直到官司彻底结束,人们才发现:贝克对孩子的爱和罗秦的母爱都是美好的价值观。 法律可以决定贺梅跟谁住在一起,但法律却无法让当事双方为下一代的幸福忘记不愉快的过去,然后愉快地合作。 这种基于爱的合作,恰恰是我们社会的基石之一。 就冲着这个,我也要捐助那个被忽略了的失败的一方,支持他们对小贺梅的爱。
很多年来,我上网就两件事:潜水,灌水。 无论我如何慷慨陈词、义愤填膺,那都是在虚拟社会发生的事情。 这一次,虚拟社会的事开始影响真实社会。 虚拟社会的理想在真实社会实现。 捐助贝克一家,不是用虚拟货币。 虽然这种捐助影响极小,也改变不了什么现实,但今天我做一件好事,明天你尽一份爱心,涓涓溪流终将汇成滚滚洪流,改变这个世界! 原来国人可以如此无耻。 这次来美国旅游更进一步感受到领养中国幼童的美国普通人的伟大爱心. [quote]这次来美国旅游更进一步感受到领养中国幼童的美国普通人的伟大爱心.
[size=2][color=#999999]老程 发表于 2011-9-2 17:58[/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20762&ptid=107407][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同感同感同感 真正体现了:爱心无国界 这是一篇旧文了。我在孟菲斯听说了此事,此前我也看过类似报告。
现在三姐妹都在这对美国父母的看护下,爹妈都放弃了看护权。那个中国当爹的是孟菲斯大学的学生,后来的劣迹使之臭名昭著、影响恶劣。“胜利”回国后,湖南教委为迎接这个为国争光凯旋的游子,安排在湖南一个大学教书。不久,又因为性骚扰女生,自己不好意思,彻底玩失踪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