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tian295 发表于 2012-3-16 16:37

积极教育:别让你的孩子伤在起点上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用“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恐吓天下父母的人。

这句话原本是鲁迅先生说的。当时中国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可供孩子看的图书,却有人“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鲁迅先生因此激愤地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他自己的童年乐趣就被这种人所摧残扼杀大半,整天被逼着只能读枯燥无味的圣贤之书,翻一翻好看点的书就会被骂、被打。

如今距离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的人,仍然大行其道。他们的言论跟一百年前已经大不相同,但骨子里散发出的阴森霉气,却与一百年前毫无分别。一百年前,对敢于追寻乐趣的孩子,他们“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因为只有苦读圣贤书,才能中举、做官、扬眉吐气、出人头地;一百年后,他们鼓吹“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只有赢在起跑线上,才能成功、发财、扬眉吐气、出人头地。

这种论调是把成就置于一切之上,宁可牺牲孩子的童年,也要为他们打下成功的基础。天下父母被吓得乖乖掏钱,涨鼓了他们的钱包,却害惨了那些本该天真烂漫地享受童年的孩子们。[b]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不能享受幸福、发展个性,那他们多半只是在跑道上领先一步,然后就会迅速落伍,因为他们早已在起跑线上受伤过重。童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技能的学习,而是形成幸福的心理基础。过早地被硬逼着进入老鼠转车轮似的疯狂竞赛,会给他们带来一辈子的心理阴影。[/b]

这个问题已经扩散到几乎每一所中国学校。一切都是为了考试成绩,让学生早早地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大多是在被父母、老师逼着机械地学习,精疲力尽、苦恼不已,身体健康程度下降,犯罪率、自杀率却连年攀升。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沉溺于网络、游戏?就是因为他们从学习、学校、甚至家庭中得不到快乐,因此只能从网络、游戏中寻找廉价快乐。

英国惠灵顿公学校长安东尼·塞尔顿(Anthony Seldon)爵士评价说[url=http://www.bullock.cn/blogs/laoyao/archives/157959.aspx#_ftn1][color=#0000ff][1][/color][/url]:“当我看到中国的情况后,我深为忧虑。孩子们消极地、麻木地坐在教室里,对学习毫无兴趣,而老师们则经常是喜怒无常、面无表情,对教书也毫无兴趣。”

惠灵顿公学是英国王室创办的贵族学校,塞尔顿爵士在这所古老的名校里引入了积极教育。他认为:“如果没有快乐情绪,孩子的大脑就难以被激活……一堂好课,应该是温暖的、人性的、好玩的、幽默的、有活力的、投入的、有激情的,这些都会使孩子们更主动地去学习。其中的核心是爱。”

积极教育的理念很快传播到全世界。从最好的私立学校如澳大利亚吉龙(Geelong)语法学校、纽约河谷(Riverdale)中学,到贫民区的公立学校如新奥尔良莱尼亚普(Lagniappe)小学[url=http://www.bullock.cn/blogs/laoyao/archives/157959.aspx#_ftn2][color=#0000ff][2][/color][/url],都把积极心理学的科研结果,实践到课堂中、学校里,乃至家长身上。

积极教育主要有三条途径[url=http://www.bullock.cn/blogs/laoyao/archives/157959.aspx#_ftn3][color=#0000ff][3][/color][/url]:

[b]1. 开设青少年幸福课程[/b]

这些课程将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在青少年教育中,教给孩子们培育幸福感的技巧,比如韧性、感恩、性格优点、人生意义、投入、人际关系、快乐。学生们会应用、尝试本书中提到的很多方法,从品味美好、感恩拜访、学习乐观,到性格优点的发现和运用、韧性培养、积极建设性回应等等,从而切实地提高他们的幸福,同时让他们理解人生幸福的原理,打下一生幸福的基础。

[b]2. 把积极心理学嵌入到课程中去[/b]

如果孩子们只在积极心理学课上学到幸福的原理和方法,但一到其他课堂上,又要面对冷酷的老师、无聊的课程,那幸福不可能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因此,积极教育必须改造所有课程,使每一门课中都充盈着幸福元素。

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学人物的优点和美德,学习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展示乐观和韧性,而不是关注他们的缺点和阴暗面。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导孩子们发现数学的美丽,展示公式、定理背后的道理,而不是逼着他们死记硬背。

在吉龙语法学校,老师们先参加了积极心理学培训,然后与积极心理学专家们一起把幸福元素嵌入到他们的课程中去:“地理老师让学生考虑怎样衡量一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从澳大利亚到伊朗、印度尼西亚的幸福标准也许是不一样的。他们还研究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可能对幸福有影响。语文老师让学生分析日本、中国和法国的民间传说人物的性格优点。小学老师以‘有什么好事情?’开始每一天,并让学生提名一周表现优秀的同学。音乐老师用韧性方法从频繁的演奏失败的经历中建构乐观。不同水平的美术老师教授品味美景。”

[b]3. 生活在积极教育的氛围之中[/b]

现在,孩子们在所有的课堂上都能学到幸福了,但这仍然不够,因为他们的生活中不仅有上课,还有其他学校活动,还有更重要的家庭。积极教育需要扩展到青少年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才能让孩子们充分沐浴在幸福之中。

比如在吉龙语法学校,参加了积极心理学培训的,不仅有老师,还有校长、校务人员和全体职工。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积极教育部,由来自不同课目、职位的12个教职工组成,把整所学校建设成为一座幸福的大本营,孩子们不再讨厌学校,并且变得更喜欢学习。

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积极教育的理念也传递到家长那里。一方面,孩子们的很多积极练习,会影响到家人,比如感恩拜访,他们很可能感谢的是父母;在学习了建设性积极回应后,父母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忽然变得懂事、贴心。另一方面,父母在耳闻目睹之后,也会主动要求加入到积极教育的阵营中来,参加学校的培训,学习积极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配合并巩固积极教育的成果。

不仅如此,积极教育还可以被推广到学校和家庭之外。塞利格曼在他的新书《蓬勃人生》里介绍了一个例子: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做面包,然后把面包捐到养老院。一个学生在汇报时说:“首先,我们学习营养学,然后学怎么做健康食品。但是我们并没有自己吃那些面包,而是给了其他人。”

老师问她:“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做面包,却没有吃到,你不觉得不爽吗?面包闻起来那么香。”

她笑着回答说:“没有,恰恰相反。开始时我也害怕那些老人,但是后来,我心中忽然好像有盏灯亮了似的。我还想再去做一次。”

另一个同学插话说:“帮助他人,比什么电子游戏都爽。”

正如吉龙校长所总结的:“一般的学校注重于竞争力、智力和能力,[b]积极教育则不仅教你知识,还教你如何做人[/b]。”

“好吧,”你也许会说,“积极教育确实很好,可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学校的升学压力有多大吗?你再幸福,考试成绩不好,一切全白搭!”

但正如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积极教育似乎占用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但其实[b]积极教育下的学生,不仅更快乐,而且成绩也更好[/b]。比如在费城的一所小学里,积极教育让学生的语文成绩显著提高,学习能力更猛增了20%,而其他不做积极教育的学生则没有变化。

因此,[b]积极教育是个幸福、成绩双赢的教育理念。不仅如此,在实行积极教育的学校、家庭里,老师、职工、家长也变得更幸福,老师教得更起劲、更轻松,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更融洽、更亲密。[/b]积极教育会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除了那些鼓吹“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人。

那些人也许还会恐吓你:“没有成功,哪来幸福?”可是,只注重成绩的教育理念,不仅会让你的孩子伤在起跑线上,还会适得其反地让他在人生的漫长岁月里越跑越慢,更会让他周围的老师、家长心力交瘁,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积极教育的实践说明,让孩子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又感受到幸福,是完全可能的,只要父母、老师、社会都能改变观念,不再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而把孩子一生的幸福作为教育的目标,那就反而能成绩、幸福双丰收。[b]幸福,也要从娃娃抓起[/b]。

[url=http://www.bullock.cn/blogs/laoyao/archives/157959.aspx#_ftnref1][color=#0000ff][1][/color][/url]参见作者对塞尔顿的采访:[url]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5FkpABLqK4/[/url]。

[url=http://www.bullock.cn/blogs/laoyao/archives/157959.aspx#_ftnref2][color=#0000ff][2][/color][/url]请容我自豪地介绍:这所学校的创办者之一Kendal Petri是我的同学。她震惊于美国贫民区的落后教育状况,放弃了大公司律师的优厚职位,专门在贫穷地区办校兴学。

[url=http://www.bullock.cn/blogs/laoyao/archives/157959.aspx#_ftnref3][color=#0000ff][3][/color][/url]参见Seligman, M. E. P., Ernst, R. M., Gillham, J., Reivich, K., &Linkins, M., (2009). Positive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 [i]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i], 35(5), 293-311。

feilian 发表于 2012-3-16 18:20

冲出起跑线,狂奔抢黄金屋和颜如玉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