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中国学者其实都是武侠人士
2012年05月29日 红网据《北京晨报》5月28日报道,武汉大学原校长、知名教育改革家刘道玉5月27日在一个论坛上批评说,“很多学者进不了长江学者,就巧立名目,搞了一些以名山秀水为名的学者,黄河学者、泰山学者、天山学者、闽江学者、赣江学者、珠江学者,名号有38个之多”。
熟悉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各门派中以名山大川为名号的甚多,比如嵩山派、恒山派、华山派、衡山派、泰山派、天山派、峨嵋派、青城派、崆峒派等,又如黄河帮、鄱阳帮、洞庭帮、海河帮、太湖帮等。这大抵是由于故事需要——由地缘、师承笼在一起的各地“武林一脉”丰富了,“江湖”自然也就容易变得精彩。
而在当今,名山秀水学者称号,竟然也变得琳琅满目了。刘道玉先生说,此类名号有38个之多。此言想必不虚,除了上述多个名号外,我们还常常看到皖江学者、井冈学者、太湖学者、龙江学者、紫江学者等等。为何“学者名号”也偏好山水?仔细思量,无非依然是江湖气在作怪。
刘道玉先生直言,“很多学者进不了长江学者,就巧立名目,搞了一些以名山秀水为名的学者”。长江学者其实与地缘(长江)没有太多关系,而是与李嘉诚先生麾下的长江公司有关系;长江学者与师承也没有关系,它是教育部为振兴中国高等教育而施行的奖励计划的一个部分。直言之,许多套用名山秀水学者称号的高校,只是套用“长江学者”称号的形式,颇有点“我没有长江学者,不妨自行搞出个某某学者”的意味。
由是观之,名山秀水学者称号的江湖气息,扑面而来。你有,我也不缺;你名头响,我名称也不赖;你仪仗名山,我这里也不无大川……这种重形而不重神的做法,正是江湖中一些人狂躁、亢奋的写照,宛如武侠小说中的镖局,为了揽客而往往爱起些“威远”、“镇远”等气势浩大的名号。事实上,在资讯极其发达、资质认定相对完善的当今,学者本不应该有太多名号,实质决定一切——其学术素养、学术成果,不需要倚仗巧立名目的名号,也倚仗不了花样繁多的名号。而各高校偏偏热衷于名号,不过是在走获得名誉、利益、权力的所谓捷径而已,其背后作祟的正是江湖中人那种成为“人上人”的焦虑感。
我们的高校到底怎么了?长久以来,高校的衙门化早已广遭诟病;如今,高校的江湖化,又令人瞠目结舌。高校一旦热衷于逐名逐利逐权,那么,高校的学术,还有多长的距离可以进步?高校的道德,还有多少空间可以安放?可以这么说,高校的衙门化和江湖化,恰恰让高校裹足蒙眼,落后于这个时代的进步。
武侠小说中,各门派以名山大川为名号,可以给山川增色,因为那本来就是虚拟世界。现实生活中,众学者以名山大川为名号,反倒让山川失色,因为高校本不该江湖气息浓郁,它需要有自己特有的傲立于世的精气神。 除了中國山川﹐可以取外國名嗎﹖ 譬如阿爾卑斯派﹐密西西比派﹐萊因幫﹐塞納幫。 呵呵,尔湾学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