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平:中央经济会议李克强脱稿总结 令人折服
12月16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点颇多,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端出的政策牛肉已使股市升势凌厉。没有鲜花,不再像课堂老师点名一样播报政治局委员名单,各方对会风好评如潮。人们欣喜地看到,习近平提倡的新风尚在中央层面率先垂范,中国政坛洋溢着一派清新气象。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看来,中共高层深谙“行胜于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此次会议还有一个值得深味的花絮。笔者察知,李克强在作会议总结时,完全脱稿。这一举动出现在如此重要的高规格中央工作会议上,非比寻常。一些亲聆李克强讲话的地方大吏对此赞不绝口,纷称李克强的总结显示出他对经济洞察幽微,情况烂熟于心;举措务实,分析透辟,听后令人踏实,感到心中有底,工作方向明确。
李克强的讲话尚未公布,据笔者了解,主要涉及:怎么看宏观经济形势?怎么看明年的经济指标?怎么理解明年的金融、货币政策?关于做好明年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克强娓娓道来,一气呵成,足见其用功之勤,用心之深,显现出其调研量之大,浸透了其经验和智慧。“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国民众向来对宰执“燮理阴阳,调和鼎鼐”的能力充满期待。李克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经此一役,李克强以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沉着自信、深厚底气,以及对问题的深入钻研,务实举措,折服了与会各路诸侯。人们对李克强主抓经济更有信心。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中枢要员,云集北京之际,他们都带着各自的问题而来,以寻求中央的决断。他们久历风霜,作为政坛老马,其经验、智慧、海内外阅历都非等闲可比。李克强能以真功夫赢得他们的好评殊为不易,但他们的认同对今后顺利施政至关重要。中共每逢重要关头,都要强调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但统一思想不能靠压服,若要人心悦诚服,主政者须拿出学养和收服人心的真功夫,以此凝聚众心,使追随成为自觉,形成丰沛的正能量,推动工作开展。
脱稿讲话的要旨在于观点和看法来自主讲者自身,而不是出自文秘班子的代拟和设计。李克强脱稿,脱口而出的是他内心的学养和长期思考的自然外溢,言为心声,不用死记硬背,显得真切有力、真实自然,充满思辨的光芒。其实,中共老一辈领导人撰文、讲话一般不假他人之手。习、李等人的做法正是回归老一辈的传统。中共新一代领导人正带来朴实自然的文风与政风。他们沉下身子,深入实际,直面矛盾,直指人心,自然言之有物,清明澄澈。这是治世的征兆。
走笔至此,恰有忠厚长者在侧,他说:“所谓习李体制,所谓何事?汝知之乎?”我们静候其教诲。长者说:“习者,复也,人们常说复习,二者本意相通。克强者,兴也,辛亥元老黄兴,其字即为克强。习李体制,其真义即复兴体制也。”时来天地皆同力。看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上合天心,下得民意。祈愿在习李体制下,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取得骄人的成绩。 党的经济政策,已经没啥出路,就是印钞票,征土地,舍此能有其他?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李台前习幕后“消灭”农民不能基本靠吼
【多维财经】作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经济施政思路的首次全面展现,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了迄今最为强烈的经济改革信号──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多维新闻此前就曾指出过,李克强将发起新一轮农民“解放运动”,彻底更新农村改革思路,最终“消灭”中国农民(更多内容见:《李克强的政治梦想:“消灭”中国农民》、《李克强将发起新一轮农民“解放运动”》)。或许是因为李克强将会在明年三年接任总理一职,而经济运行将是总理的重头工作,所以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李克强身上。但大家恐怕忽略了的是,其实在李克强的身后,还有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用一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论文申请申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习近平。只不过,从习李分工判断,“消灭”中国农民的行动由李克强亲自操刀。
习李相似经历达成统一认识
习近平和李克强在农村问题上达成一致,或与两人颇为相似的经历密切相关。从已有的资料可以发现,他们都在中国最为艰苦的地方插过队,对农村问题有着最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随后,二人又在中国最为优秀的两所大学里系统研究过农村问题,并尝试为其开出药方。
李克强1974到1976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当知青。不久前在他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还说“我曾经做过农民,也当过农村的相当于村长。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习近平则是在1969年,15岁时被送到陕西省延川县的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在那里,习近平一待就是七年,后来,习近平还在生产大队担任了中共党支部书记,并在当地构建起第一个沼气村。习近平后来回忆起来还说,是这段经历塑造了他。
正是这种相同的农村生活历练,让两人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最为直观,以至于农村问题成为他们求学以及执政路上的重要方向。1991年,还在共青团中央任职的李克强,完成了自己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的硕士论文,他的论文题目为《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把农村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据悉,在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的指导下,李克强在论文中挑战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说,主张发展农村工业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随后,李克强又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于1995年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可以说,李克强对于城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情结《详细内容见:李克强的政治梦想:“消灭”中国农民》)。
巧合的是,在2001年12月,48岁的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完成了他在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研究的对象同样也是农村问题。习近平在论文中提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崛起,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相对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仍然严重滞后。
当时的习近平认为,“货往哪里卖,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已经成为当前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现实难题。在论文中,习近平认识到,农村三大现实难题产生都与市场问题紧密相关: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卖得出去,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钱只能从市场中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靠市场进行合理配置来实现有序转移。
今年2月份时,尚未接班的习近平在出访美国时,曾特意往访问了艾奥瓦州一个名叫马斯卡廷的小镇。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书面采访时,此番出访的目的,是“考察当地玉米种植和加工”。
“习近平对艾奥瓦州的兴趣很可能与他当年的学习经历有关。”美国农业部一位读过习近平博士论文的官员这样认为。该官员称,习近平的博士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在中国农村地区建立有效的市场,若说艾奥瓦州的农业有什么特点,那就是高效:“从养猪场到肉类加工厂,该州所有农业设施的运营规模都远超中国大多数同类企业。”
或许是因为有诸多雷同,所以习李一拍即合。十八大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李克强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中,重点突出了“新四化”。其后,李克强多次释放“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的声音。而习近平上位后的首个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农村和农业问题已经相当侧重,“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字眼更是首次出现。而且,这次会议还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针方法。在政治局会议召开4天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习近平就在讲话中重点提到农村问题和“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问题。习近平和李克强各自在不同场合力推“城镇化”,表明中共党内的头两号人物已经在这一问题上取得共识,可见,“城镇化”在“习李新政”所占之分量。
城镇化助中国打开内需“盒子”
城镇化作为“习李经济新政”的第一抓手,也综合了中国经济现实和未来问题的考量。对于现实难题,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言不讳。公告说,中国的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在未来十年时间里,如何让中国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在建党100周年(也即2021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高层必须思考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更多内容见:《习李经济不踩刹车 欲2021前超美》)。
中共给开的处方就是城镇化。从农村问题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等经济议题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兑现习近平在上任时的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他和他所领导的政党的奋斗目标”。
城镇化的核心就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这需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恰恰可以解决习近平在21年前提出的“农村三大困难”其中的一个:即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哪里去的问题。
不仅如此,从地域上来看,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2002年到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
有专家测算,中国的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来7万亿元的市场需求。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中国国内需求不振的大环境下,城镇化发展将会释放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这成为未来中国促进内需的战略着眼点,恰逢其时。
尽管城镇化过程的演变,会伴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期待中国2013年通过新一轮大规模银行贷款或基础设施投资来提振增长的人可能要失望了。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想重复2009年的大规模刺激性投入。那一轮投入是中国在国际贸易萎缩之际避开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在国有银行贷款大幅增加的支持下,它最后引起楼市泡沫(中国领导人已经花了三年时间来挤压泡沫),并形成一波现在已经开始到期的不良贷款。设计这个方案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受到赞扬,现在却因为做得过火而被人诟病。
所以,这也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毫无疑问,城镇化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有挡不住的自发性,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但要获得这一进程的高质量,又是最难的一件事。中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这其中困难重重、情势严峻。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相对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在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中,遇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这些问题相信中共已经多次反复研究,不论如何,习李已多次在各种场合,大头特谈“城镇化”,如今“消灭”农民的信号已经声明在外,接下来就要看这对搭档怎么做了。 特约评论
《中国的出路》之76(魏京生)
2012-12-18
在网络上看到国内学者陈永苗先生的文章,批评习近平李克强的所谓改革,就是新的法西斯主义。这个结论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会认为太超前或者太过分。我认为一点都不过分,只是有点超前。
说他超前,是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幻想中,一厢情愿的以为所谓的习李体制是一个改革的体制。这是人类经常犯的错误,一种喜欢用美好的幻想减轻现实痛苦的自我安慰法。
这是非常有用的方法,能使人们在痛苦的现实中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安宁,是渡过难关的各种方法之一,但也是容易自欺欺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灾多难的中国历史,使得中国人的这种自慰心理特别强烈。这才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骗局,正是根据这个基本特色设计出来的。
邓小平当年上台后所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市场经济的改革,说白了就是改革成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个资本主义能够使经济快速增长,这个他没有骗人。这个经济增长后谁得到好处,他就含糊其辞了。
他说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老百姓的自慰心理就理解成为:咱们大家可能也就跟着后富起来了。那不是邓小平也说是社会主义吗?既然是社会主义,财富的平均分配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遗憾的是,老百姓忘记了自己并没有决定权,这是你们的邓大人坚持不搞西方民主;坚决要搞一党专政的原因。到底是一部分人永远先富起来;还是社会主义的平均分配?那是人家当权者们说了算,不是民主说了算。结果自慰的老百姓就难免受骗上当。现实就是一部分人进入了世界首富的行列;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人类贫困线之下。
当初胡锦涛温家宝上台的时候,也许诺了胡温新政。老百姓一如既往地用自慰心理给了这个新政美好的内容。胡温说要和谐社会;要民本主义,老百姓就误以为这回轮到我们平民百姓富裕起来了。
遗憾的是人家没说让你们富裕起来,也没说让谁富裕起来由你们民主决定。所以说了也是白说,老百姓再次上当受骗。结果先富起来的人们实现了伟大的理想,挤入了世界级富翁的先进行列。老百姓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家灯红酒绿消费世界一半的奢侈品;而自己却连病都看不起。
这种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现实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英国法国和美国这些国家的民主制度迅速发展。在民主的前提下;在人民的意愿得到一定程度尊重的前提下,财富逐渐向平民百姓倾斜;社会分配逐渐趋向于平均。
正是在这个形势下,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逐渐发展起来了,社会也变得稳定和谐并且越来越安全了。由于有了迅速发展的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基础;也就没有对外扩张的需要了,最终放弃了殖民主义扩张的动机,兴起了一股非殖民化的热潮。
可是不是所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都按照这个模式改革?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这些发展较晚的国家,有着和英美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们的大资产阶级不太愿意向平民百姓让利,宁肯维持巨大的贫富差距,也要和英美的富翁们并驾齐驱。
这就需要缩小国内市场,开辟海外市场,压制民主使它成为畸形的制度,就成为这些国家的政治需要。发动民族主义热潮,扭曲民主的制度造成事实上的一党独裁,是这些国家在二次大战前的共同特征。争夺发达国家占有的市场,是这个热潮背后的真正动机。大家习惯把这场运动称为法西斯主义运动,是因为最早提出这个意识形态的是意大利的法西斯党,而德国的纳粹主义是更完整的表达。它的名称叫作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邓小平体制走到胡温体制结束,已经走完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过程,确实到了不改革不行的阶段。现在面临的形势,和十九世纪的英美,二十世纪的德、意、日进入了同样的阶段。
巨大的贫富差距;狭窄的国内市场,迫使经济发展进入停滞阶段,把发达国家当作殖民地使用的可能性正在迅速丧失。国家和社会确实走到了十字路口,从上层到下层都模糊地意识到不改革不行了。可是怎么改革呢?大家的想法并不一致。
开辟新的殖民地,然后慢慢的改革民主制度。现在不是十九世纪,已经没有这个可能性了。像二十世纪那样搞出一个法西斯主义来,这个可能性很大,而且是东方型的文化滋养下的富翁们的最爱。
更重要的是共产党很好地保持了一党专政的现实,甚至不需要像德国意大利那样创造一个法西斯党然后争取上台。所以在官商结合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在大资产阶级牢牢地掌握着权力的前提下,选择民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选择法西斯主义就顺理成章,能够得到官僚资产阶级大力拥护。
从这一届习近平、李克强上台前后的表现来看,打击贪官以博得民意;煽动民族复兴以造成运动;对外强硬以做好准备,这都是走向法西斯主义的过程。唯一被否决的就是建设民主制度。按他们的正式说法就是:不走毛泽东邓小平的老路;也不走西方民主法制的邪路。
看来他们的确实要走新法西斯主义的死路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农民问题是中国问题的根本所在 这一点毛也是如此认识 如果能充分发展城镇化 建立各自的区域市场 并相互与全国市场对接 政府配套建立起与城市类似的乡镇基础化服务和设施 尽量就地消化多余的农业劳动力。。。那这是历史性的变革 [quote]特约评论
在网络上看到国内学者陈永苗先生的文章,批评习近平李克强的所谓改革,就是新的法西斯主义。 ...
[size=2][color=#999999]天马行空 发表于 2012-12-19 09:57[/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95043&ptid=11409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陈永苗的表哥,是习在宁德工作时的秘书,对习素有怨言,大概多次在表弟面前诋毁过习,陈受他表哥影响,对习一直评价不高,好几年前就当我面说,习要是当了你们的总书记,你们共产党真要完蛋了。我只是笑笑,没有回复他。秘书对老板的评价,掺杂太多的个人情感,当不得真,很多时候发泄一些恶感,仅仅是因为向老板提出某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已,比如说留在了宁德、而没能跟去省城福州等等。 陈不能和老魏相比并论 老魏是不怕死的老运动员 一直叫喊要革命的 呵 不过他有的观点还是值得一看的 诸如对贫富悬殊和中产阶级的分析等等 走笔至此,恰有忠厚长者在侧,他说:“所谓习李体制,所谓何事?汝知之乎?”我们静候其教诲。长者说:“习者,复也,人们常说复习,二者本意相通。克强者,兴也,辛亥元老黄兴,其字即为克强。习李体制,其真义即复兴体制也。”时来天地皆同力。看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上合天心,下得民意。
==============================
令人作呕!!! 本期南方周末有李在卫生部偕同部长等人接见民间防艾组织人员的报道。
该报道属意于颂扬,是明显的。
不过,从其描述看,李这位“科班”出身的大员,官场恶习似乎还是未能完全“免疫”。例如,口含天宪,随意决策的做派,还是很可质疑的。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i=s]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2-21 07:19 编辑 [/i]
城镇化的核心还是盖房子,只不过是盖在县城和乡镇。
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钱,二是地。
钱若靠中央财政拨款还得继续增发。吸收民间资金,中国农民中有很大比例的家庭拿不出钱来。有钱的集团或个人无利不会投资,有利可图利益增量又进入利益集团口袋。
城镇化再征用良田不可取,农民进城原有宅基地收回改造成耕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牵扯到征地,各种腐败,各种矛盾都会随之而来。 [b]李克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b]
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但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同时,努力为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使农民能够转为市民。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quote]城镇化的核心还是盖房子,只不过是盖在县城和乡镇。
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钱,二是地。
钱若靠中央财政拨款还得继续增发。吸收民间资金,中国农民中有很大比例的家庭拿不出钱来。有钱的集团或个人无利不会投 ...
[size=2][color=#999999]老程 发表于 2012-12-20 23:06[/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95208&ptid=11409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不仅仅是建房子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培植产业 一般都是以区域农林牧副渔产品的粗深加工为头 有条件的因地制宜的培育其他工业产业和第三产业 当地农业则是以专业化和合作化的模式 提高效率 这也是北美的模式 只是中国的国情不比北美 人口太多 历史包袱太重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b][size=7] 中国城镇化规划草案成型[/size][/b]
[b][size=7][/size][/b]
(北京综合讯)全国城镇化规划草案已基本成型,拟定新型城镇化的六大指导原则。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据了解,决策部门目前考虑从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政策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六大方面着手,为今后的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和政策支持。
据知情人士介绍,新型城镇化的六大指导原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降低城镇准入门槛;坚持城乡统筹,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合理调整优化城市群格局,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大带小,把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联接起来共同发展;集约高效,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设置城镇建设标准;完善城镇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六大指导原则将使新型城镇化有着与以往城镇化不同的外延和内涵。
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几年中国将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大城市将继续发挥吸纳外来人口的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则将放宽落户条件。
今后,中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中国经济重心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延伸。
在六大原则指导下,今后中国将采取措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交通、通信、水电气暖、污水垃圾处理、医疗教育、文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另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把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这一举措可能扩大数亿人的基本权利。
上述规划将使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可以在所居住城市落户,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能够享受教育、医疗保健和养老金等服务。
将在明年3月份接替温家宝的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呼吁通过城镇化,让中国经济增长走上可持续的道路。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份公布的年度调查结果,2011年,外出农民工为1.586亿人。
汇丰控股驻香港的中国股票策略主管孙瑜上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让农民工享有更多权利是李克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石。
在国家统计局去年跟踪的农民工群体中,14%领取养老金,17%的农民工在他们所生活的城市享有医疗保险。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b]李克强:推进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b]
中评社北京1月15日电/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走进粮科院粮食储藏实验室和食品安全实验室,详细听取介绍,与大家深入交流,对粮食仓储和检测技术取得明显进步表示赞许。他说,这些年,国际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而国内发展总体平稳,农业始终发挥着基础作用,粮食连年增产支撑着发展。“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靠天吃饭”还没有根本改变,今后粮食消费还将刚性增长,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谁也“背”不起,只有靠我们自己。尤其是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震荡,未来仍可能反覆出现,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这个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不懈地抓好。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国家粮食局负责人汇报了粮食流通工作,介绍当前我国粮食库存总体充裕。专家们围绕国际国内粮食形势、粮油科技等谈了看法和建议。李克强指出,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我们说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李克强强调,统筹“新四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李克强指出,要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广积粮,就是要着力稳定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好粮,就是要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增加优质粮油的产量和储备;好积粮,就是要改善储运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健全市场体系,做到随时可调,保证能及时调到需要的地方、调到困难群众手中。
李克强强调,中国的改革30多年前发轫于农村,现在我们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推动“新四化”,仍然要靠改革创新。要深化企业、财税、金融、户籍、土地管理制度、价格等改革,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源头活力和持久动力,最终使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得到红利、收到实惠。 [b][size=5] 港媒称李克强思维缜密懂经济[/size][/b]
[b][size=5][/size][/b]
1月21日,香港《星岛日报》刊发陆正平的文章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期一系列关于经济的发言讲话,“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表明他“懂经济”。
文章称,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做了一个令参会者普遍感到“吃惊”的总结发言。李克强用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国际经济困局讲到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听下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位参会的高级官员日前透露了这一情景。据他所知,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领导人完全不用讲稿做大会总结发言,他从未见过。他当时特意观察过,台下300多位省部级官员,几乎可以用“凝神屏息”来形容专注倾听的神情。
一位省委书记会后感慨:“中国找到了一位非常懂经济的总理。”
李克强一再强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他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当保证就业、保证人民收入、保证企业效益的提高,并且与能源、资源、环境相匹配。他提出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说法,引起国内外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依靠内需,而最大的内需就是大力推进相对滞后的城镇化。”
李克强有“经济学博士头衔”,他被中外媒体普遍称为“改革派”。十八大刚刚闭幕六天,他就在国务院主持座谈会,大谈改革。他说:“改革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他还告诫人们,“拒绝改革的人可能不会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而他提出的“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直到今天,仍是最令中国人感到鼓舞的“热点金句”之一。
此后,李克强又几次完善、拓展自己的“改革红利论”。2012年12月,他将改革与城镇化联系起来说:“城镇化这个最大的潜力,通过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才能得以实现。”
李克强还被普遍看做是“市场派”。2012年12月19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座谈会上,他要求参会的中央部委和地方负责人认真研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他说:“一些领域的盈利亏损,可以让民营企业来投资、承担。而政府要做的,是把握宏观,把握经济总量。”
半个月后的长江流域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他又提出:“政府的行政力量很难替代市场,我们倒不如专心考虑如何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李克强再次告诫有关部门的领导:“行政力量有限,关键在于制度,要依靠改革和市场的力量。”
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活动中,李克强像是预感到某种危险的苗头,他告诫人们:“中国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承载力,防止违反规律人为造城。”
他说:“中国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种差距既是问题,也是中国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 [quote]------李克强脱稿总结 令人折服
任何一位认真的老师
认真备课
都可以脱稿上课
有什么可以令人折服的
[size=2][color=#999999]燕尾服 发表于 2012-12-27 10:50[/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95954&ptid=11409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除非是用多媒体,否则哪个老师不是脱稿讲,谁会照本宣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