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3-3-7 08:04

(作文)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color=Blue]2011年上海语文作文题材料为: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color]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孙浩东      上海市大同中学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color=Orange]开篇无应试习气[/color])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color=Orange]拉登确应惩处,但不能“十分”高兴。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理性的声音”。)[/color]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color=Orange]见解深刻,积累丰厚[/color])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color=Orange]主题登场,自然天成[/color])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昏暗的华夏大地?([color=Orange]笔锋一转,到华夏[/color])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color=Orange]对国运之关怀,情深[/color])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color=Orange]责任感[/color])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color=Orange]再次点题,有个性,又中规中矩[/color])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color=Orange]有气度[/color])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color=Orange]说得太好了[/color])

********************************

简评:[color=RoyalBlue]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深刻,这就是!一个中学生放眼世界,回眸历史,关注现实,不偏不倚,着重分析“理性的声音不会过去”,何等可贵!文章虽重点谈“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一面,但隐含着对某些人以为“一切都会过去”的侥幸心理的批评。这是一个有大关怀的学生。读罢文章,我真高兴!我们的下一代有人![/color]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3-3-7 08:20

简评: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深刻,这就是!一个中学生放眼世界,回眸历史,关注现实,不偏不倚,着重分析“理性的声音不会过去”,何等可贵!文章虽重点谈“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一面,但隐含着对某些人以为“一切都会过去”的侥幸心理的批评。这是一个有大关怀的学生。读罢文章,我真高兴!我们的下一代有人!

——我倒觉得这个简评有应试习气~:)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3-3-7 16:35

楼上吹的不是笛,而是毛,吹毛求疵呀,简评是作文考试评卷人的简评,评卷气确实很浓,却不可能有应试气的说。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3-3-7 17:36

[quote]楼上吹的不是笛,而是毛,吹毛求疵呀,简评是作文考试评卷人的简评,评卷气确实很浓,却不可能有应试气的说。
[size=2][color=#999999]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3-3-7 16:35[/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02211&ptid=11493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借力打力嘛,一时间哪里找词去?

ironland 发表于 2013-3-7 18:07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杨林 发表于 2013-3-8 13:03

好文章!但愿这一切不会成为过去。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