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ironland 发表于 2013-3-21 15:35

有一种计划经济叫产业政策

[i=s]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3-3-21 15:37 编辑 [/i]

 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

¥¥¥

[font=Verdana, tahom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曾经热浪滚滚的光伏产业在今年掉进了冰窟窿。美国投资机构美心集团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而中国光伏产业的两个标杆企业,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近半年来围绕它们的关键词就是“破产”,该不该破产和如何破产。

赛维的资产负债率在七月末就已高达88%,而无锡尚德在美国的股价,已经不足高峰期的百分之一。按说这样的企业走向破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于当地的地方政府而言,这两家企业似乎已经“大到不能倒”,政府正尽力为它们兜底。以赛维为例,其所在地新余市政府在为它垫付了五亿元的金融机构贷款之后,进一步为期提供了2300万美元的股权融资。而江西省财政,也成立了一个“赛维LDK稳定发展基金”。坊间都在热议赛维和无锡尚德的国有化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已经20年之后,光伏产业里这几年却广泛上演着这样的故事: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和政绩,打着扶植自主创新、新能源、环保新兴产业的旗号,纷纷进军光伏产业。期间罔顾经济规律和市场风险,盲目上马和扩张,地方政府以产业政策为名,给光伏企业资金、土地、税收等多方面的扶植,甚至在环保方面为其大开绿灯。在极低的环境成本等优势作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繁荣,短短几年间,中国光伏产能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国包揽了前五名。

但这直接导致了全国各地的光伏产业大跃进,当中国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晶硅炉如同当年大炼钢铁一样遍地开花时,这个行业的命运已经不难预测。中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达30GW,而全球装机量预计只有20GW。多晶硅的市场价格已经从最高点的475美元跌到30美元左右。过剩和产能和恶性竞争也招来了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成了压垮整个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地方政府在付出了巨大的财政和环境代价之后,收获了短时间的GDP回报,还有创新产业、新能源能时髦政绩词汇,但最终留下的是一堆坏账。光伏产业的急剧衰落,本来就与地方政府以产业政策错误的催肥密切相关,如今一地狼藉的时候,地方政府又要以维稳、保护当地的标志性企业等理由去为破产企业兜底。

这一切都让人感觉恍若隔世,我们不禁反思:曾经被我们抛弃的计划经济搞法是否又在打着地方产业政策的幌子借尸还魂?政府究竟应该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倡导市场经济20年之后,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政府不应该直接参与扶植某个行业或者企业。政府认为某个产业有前途而出手进行催肥,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一个真正有前途的行业,无需政府的介入也能在市场上实现繁荣。如果一个行业的前景本身是疑问的,政府的强行催肥也很难将其做大,另外还极容易导致该领域的过度投资。

地方政府出台产业政策,直接参与当地的经济活动,其弊端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是由官员而非商人组成的,官员只能做政治决定,而不能做经济决定。官员们需要的是在任时的政绩,这必将妨碍他们作出最符合市场实际的选择。

另外,在当下地方财政民主化决策程度普遍还不够的情况下,政府直接参与企业活动,缺乏财政上的约束力。这不但导致无约束力的盲目投资,也很容易滋生腐败。

还有,如果地方政府把某个行业或者企业作为当地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产业来进行扶植,很容易让一切规则甚至是法律为其让道,破坏当地的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甚至为了做大某个企业,用权力去扫除竞争。在江西赛维的所在地新余,当地发展经济的重点工作都是围绕赛维来展开,赛维在近几年的贷款满足率一直是100%。即使记者去采访赛维,也往往是新余市委宣传部来处理。

作为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曾动用政府的力量去扶植某个产业,但很少陷入类似中国光伏产业这样的困境。他们的做法是,更多地出台普适性的行业政策,而非由地方政府直接出手支持本地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他们也注意不妨碍经济规律,不破坏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还是那句老话:市场经济下,政府应该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在全国各地大兴自己的产业政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温这条原则。

来源:[url=http://blog.ifeng.com/1457739.html][color=#000000]南方周末李铁的博客[/color][/url]
[/font][font=Verdana, tahom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font=Verdana, tahom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链接:[url=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820617.html]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820617.html[/url]
[/font]
[font=Verdana, tahom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align=right][url=http://www.wumii.com/widget/relatedItems]无觅[/url][/align]


[/font]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3-21 15:41

伪环保传销碰壁 无锡尚德破产光伏神话穷途末路

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20日,无锡市中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尚德实施破产重整。多年来,光伏产业从未提供廉价电力,靠高科技概念套取各国补贴生存。尚德事件向全行业敲响了警钟。
尚德破产重组正式启动
尚德电力3月18日公告称,尚德已经收到3%可转债托管人的通知,即2013年3月15日到期的可转债,仍有5.41亿美元的未支付金额,已经违约并要求尽快付款。该违约事件同时还导致尚德对包括国际金融公司和一些国内银行在内的其他债权人的交叉违约。
但尚德既无力还债,更无力进行债务重组。于是,来自美国股市和媒体的债务违约报道直戳尚德电力的脊梁骨。2013年3月14-15日,尚德股价两天暴跌38%,收盘价0.67美元,市值仅剩1.5亿美元,美国Maxim集团甚至将尚德股票的目标价下调至0美元。

据介绍,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银行方面表示,由于所欠银行债务陆续到期,考虑到债务方的现实境况,以及至今未对债权银行逾期授信提出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等因素,为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采取措施,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
无锡尚德对债权银行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无异议。银行方面表示,希望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通过破产重整,整合有效资源,改善运营管理,摆脱经营困境。银行方面还希望,通过改组和完善治理结构,寻找合适的战略重组第三方,使企业重生、产业重振。
无锡尚德由知名的太阳能光伏科学家施正荣博士由2001年在无锡创立,从事光伏电池与组件生产。2005年,施正荣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100%控投无锡尚德的“尚德电力公司”,并在纽交所上市。
2006年尚德电力的股价达到40美元以上,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一直以来,无锡尚德都是尚德电力公司旗下资产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集中了尚德电力公司95%以上的产能,其光伏组件产能在2012年达到2.4吉瓦,是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
“尚德神话”:靠关联交易换退税
时至今日,在形形色色打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美丽口号包裹下,但凡某个行业能与高新沾上边儿,无锡尚德的“暴发故事”仍到处上演。当浮华散尽,还将有更多的同类悲剧会浮出水面。
从2011年就进入亏损状态的尚德一直寄希望于政府的救助,但墙倒众人推,此时落寞的施正荣正面临着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质疑。
据了解,尚德电力董事会已于3月8日进入内部审计流程,重点审计与施正荣个人相关的关联交易,其中包括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简称“亚洲硅业”)、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苏州赛伍”)、镇江丰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丰源新能源”)、江苏绿扬电子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绿扬集团”)、上海尚理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尚理投资”)、江苏太阳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阳集团”)。尚德董事会已痛下决心给投资者一个交待。
此外,资料显示,无锡尚德的营业收入在8年时间内扩大了十倍以上,随之增长的还有大量的税费返还,即高额的出口退税。一位光伏分析师表示,税费返还的吸引力是极大的,这或许是为何那么多的光伏企业在如今亏本的状态下,还要不断地向海外出口光伏组件的原因之一。
2006年~2011年,欧洲及北美地区的光伏电价补贴政策让尚德尝到了快速壮大的甜头,其主营收入从44.9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亿元。同期,无锡尚德的税费返还额也从5000万元左右攀升到了23.6亿元,6年间获得的税费返还高达86.5亿元。其中,2008年以后,其每年的税费返还都在15亿元以上,当然这也是因2008年之后该公司的营业收入高达140亿元以上所致。
相比如此高额的税费返还,尚德电力在2011年所支付的各项税金仅为4.09亿元,2006年~2010年这5年间每年都在4087万元~1.2亿元之间,总计税费额为8.39亿元,是其税费返还的十分之一。
获得“税费返还”的基础,就是无锡尚德需要向海外出口产品。近几年来,无锡尚德出口颇多,而且其对自己关联公司的出口额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无锡尚德销售给Suntech Power International Ltd.(下称“尚德国际”)、Suntech America Inc.(下称“尚德美国”)的产品总额为97.78亿元和45.9亿元,同比增加了32%和72%,而同期无锡尚德的营收增幅仅为6%。4年内,尚德销售给关联企业的产品总额同比增长了两倍以上,但4年内的营收增幅是40%。
实际上,不少光伏企业在对外经营过程中,通常会设立制造和销售等两类公司。“(无锡)尚德就是制造商,尚德国际和尚德美国就是销售商,有可能后两家公司会再分销给欧美当地的下游公司、电站投资企业等。”
向自己的关联企业销售产品,虽然来往账务和交易都显得较方便,但同时也会产生其他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可能产生较高的应收账款。从财报上看,2011年无锡尚德虽然向尚德国际出口了97亿元的货品,但年末的应收账款并不小,而是高达41.53亿元之多,应收账款占出口额的比重为42%;来自尚德美国的应收账款也有16.4亿元左右,是无锡尚德向尚德美国销售产品总额的三分之一。
无锡尚德与关联公司的采购数额也较高。因此,无锡尚德构建了一个“产业链”:向关联公司购买原材料—制造光伏产品—再把不少货品销售给自己的关联公司。
2011年,无锡尚德向关联方亚洲硅业、尚德国际、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等采购的总额为112.8亿元,而2010年向众多关联公司的采购额只有59.86亿元。但两年之内,其总营收额提高幅度还不到10%。

“光伏神话”穷途末路
缺乏业绩基础的暴富必然出现暴跌。2006年施正荣成为中国新首富,尚德电力则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潮头,在中国引爆一场贴着新能源光环的“圈钱造富”游戏。然而自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虚幻的“尚德神话”开始破绽百出。截至今年2月底,尚德电力负债总额已达到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8%。尚德电力在美国上市后,其最高市值一度达到49.22亿美元,如今已跌至不足1.2亿美元。
尚德曾经的掌门人施正荣,按市场入门标准加以衡量,肯定不是时下有些人所说的“市场骗子”,其乃正宗的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工学博士。2001年,海归在中国尚属稀缺资源,当其怀揣十几项专利、40万美元回国创业时,旋即被各地政府视为未来市场的“潜力股”。
经无锡市政府担保运作,当地小天鹅集团、山禾药业、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政府融资平台)等8家当地知名企业共同出资600万美元,加上施正荣的200万美元(40万美元现金,160万美元技术入股),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尚德电力的前身)在2001年9月高调挂牌。
4年时间,施正荣从一个备受质疑的创业者变身为媒体热捧的“有钱人”,更重要的是,他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2007年底,尚德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施正荣也被英国知名媒体《卫报》评为“拯救地球50人”中的一位。
施正荣一时风光无两,不仅尚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生产与出口基地”,正是在施正荣效应和无锡政绩的诱惑下,众多城市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太阳能运动中,一时间,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光伏园。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光伏产业的造富神话让数千万人投入到这场掘金运动中,随后数十家光伏企业的上市更让整个行业走向狂飙发展的畸形道路。
严格意义上来讲,光伏电池并不是完全的清洁能源,这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产业。中国多数光伏企业环保不完全达标。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是高毒物质。用于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将变成不毛之地,草和树都不会在这里生长。它具有潜在的极大危险,不仅有毒,还污染环境,回收成本巨大。
直到今天,中国的光伏产品虽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还多,但其基础原材料生产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技术专利,始终掌握在德、英、美等少数西方大国手里。简言之,在光伏产业链中,中国企业无非只是个专使组装的“超级打工者”。光伏产业勉强算的上高新科技产业的“高”只高在核心生产技术及技术专利两个环节,被各地政府趋之若鹜的组装环节,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外包工序”。
“尚德神话”的降生有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全球市场环节看,欧元的降生和美元的衰落,以及欧盟跟着美国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赚取的“超额利润”,一度极大地刺激了以德国为首的欧元区国家开发光伏产业的“市场野心”。德国的技术加上中国的资金和廉价劳动力一拍结合,而“一时暴富”的欧洲各国政府又有钱为本国民众使用光伏发电提供高额补贴。于是,尽管光伏发电成本吓人,以尚德电力领头的所谓“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大门洞开,并刺激更多的地方政府和各路中国资本一哄而上。
但是缺乏成本基础支撑的光伏产品大规模进军国内外市场的时机远未成熟,一旦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欧元辉煌”瞬间转变成了欧债危机。补贴没有了,几乎完全依赖国外订单的中国的光伏生产线却已停不下来,于是,中国光伏企业开始血拼出口价格自相残杀。而发觉事态失控的各地方政府出于对面子、就业、银行信贷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考量,只好硬着头皮往这个无底洞内投放真金白银。名曰支持尚德电力等光伏企业渡过难关,实乃包括地方政府和众银行在内的各路投资人楞是“死马权当活马医”。于是,在前两三年间,尚德电力等尚能苛延残喘。
最后的致命一击缘自欧盟及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于是,包括尚德在内,几乎所有的中国光伏企业,均露出了“败絮其中”的真身,已经有大量企业停产、倒闭。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3-21 16:01

美国商务部17日(2012年5月17日)发表声明称,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31%到250%的反倾销税,这是美国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的又一起贸易救济行动。

据德国太阳能企业SolarWorld的美国分公司称,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集热板征收250%的关税。

SolarWorld称,美国商务部将对一部分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和集热板征收249.96%的关税。对于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的产品,美国商务部决定征收31.22%的关税,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产品征收31.14%的关税,以及其他一些没有提及名字的公司的产品征收31.18%的关税。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