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居高声自远 发表于 2013-6-2 12:32

《读史阅世六十年》读后感

[b][font=楷体_GB2312][size=16pt][color=#000000]《读史阅世六十年》,何柄棣,中华书局,2012年6月北京第一版第1次印刷.[/color][/size][/font][/b]
[font=楷体_GB2312][size=16pt][color=#000000][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从4月6日到5月28日,花了50多个晚上终于读完这本466页42.5万字的大部头,第一个念头就是惭愧!同样是人,人家怎么就会那么优秀呢?!第二个念头就是后悔,青春宝贵时光都浪费了,早该多读些好书开拓视野,这样的励志书如果早读10年,人生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size][/font]
[b]1、作者何炳棣简介:[/b][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黼、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冯友兰等学习。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1966年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size][/font]
[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这个人有多牛:第六届留美考试第一名,相当于古时科举制度中的状元。[/size][/font]
[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美国第一流大学传统上不聘华人为正教授,唯有芝加哥大学破例1949年聘陈省身为数学系正教授,1962年第二度破例聘何柄棣为历史系正教授![/size][/font]
[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1975[/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size][/font]
[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引用verveine在天涯论坛的帖子:“我私下以为他一文胜别人一书,如何氏论胡适一文胜于《胡适杂忆》;何氏在哥大的博士答辩论中论边沁一题胜于我本科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关边沁种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size][/font]
[b]2、书籍简介:[/b][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这是作者自传,既是他个人“读史阅世”的学思历程,也是一个大时代的缩影,中华书局编辑部认为“是现代学人自传的杰作”。Verveine概括:“读此书帮助了解中国近百年史、家族史、清华史、联大史、芝大史、明清史、英史、清华赴美留学考试详情、早年国人学英语之精……”内容不仅是自传,而且很有学术气息,关于“商籍”、“成丁”的廓清、关于中国农业、青铜,关于宗法模式、关于明清人口、南宋土地、先秦思想等等都有精辟独到的论述,内容精深,文笔流畅准确,尤其是作者作为在美洲的华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看了过瘾、励志,引人深思![/size][/font]
[b]3、几点体会:[/b]
[b]一是成才要有个好家庭。[/b]作者家族相传为南宋理学家何基(于清雍正二年祀孔庙)的后裔。祖父何志远是以批发火腿、锡箔名闻于金华一府八县“何茂盛”的创始人。父亲何寿权初任宁波法院检察官,后创办金华城东小学,从小告诉儿子要立志先考清华再出洋,“不能出洋留学,就一辈子受气”,是同辈人中最具世界头脑的!堂兄柏丞以浙江官费出洋,取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长期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校长;堂侄何德奎,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抗战后任上海副市长,其连襟是钱钟书。
[b]二是成才要有个好老师。[/b]11[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岁考进南开,校长张伯苓是近现代史上三大教育家之一(另为蔡元培、梅贻琦);1933年考入山东大学,多数时间用在英文上,外语系主任是梁实秋;国文由游国恩主讲,系《楚辞》的世界权威;1934年考入清华,大一国文由俞平伯主讲;历史老师先后有近代著名外交家、史学家蒋廷黼,西南联大中国通史四大家:钱穆、雷海宗、吴晗、孙毓棠。选修过孔繁[/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t]霱[/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的欧洲中古史、陈寅恪的隋唐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陈之迈的近代政治制度、刘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t]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的欧洲19世纪史……[/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
[b]三是成才要有个好同学。[/b]山东大学同寝室的有开国少将廷荣懋(曾任内蒙古第二书记、首任人大主任)、郭学军(北京图书馆副馆长)、王路宾(北大第一副校长)等;清华大学同班同学有姚克广(即副总理姚依林);学友史学家丁则良……
[b]四是成才要有个好邻居。[/b]抗战期间,何柄棣与闻一多同在昆明昆华中学兼课,成为邻居,闻一多在近代学人眼中成就仅逊于胡适。
[b]五是成才要有个好朋友。[/b]西南联大总务长郑天挺慧眼识才,为清华留学考试打分,为何柄棣打了最高分;杨振宁与何柄棣熟悉,本书书腰就是杨振宁推荐:“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因为著者是有大成就的近代历史学者,也因为这位学者在书中无保留地讲了真心话。”1979年1月全美华人协会在华盛顿饭店设宴欢迎邓小平,何柄棣以副会长身份双语介绍贵宾,杨振宁以会长身份演讲。
[b]六是成才要有个好学生。[/b]李政道的儿子李中清拒绝耶鲁大学的盛邀,坚决到芝加哥大学跟何柄棣读博士;海外图书馆学大家马泰来、西方汉学界中国中古史专家李国鼎等师从何柄棣;其著作“南宋至今土地数字考实”引起谭其骧钦佩,希望何柄棣指导他治人口史的第一位博士葛剑雄。
[b]七是成才要有个好时代。[/b]近日读梁启超、黄裳,深感那是一个大师迭出的时代,何柄棣说:“与1949年以后大陆和流亡台、港、海外人文社科方面先后世代的学人相比,旧大学确是重趣味重性情而轻利害,道德水准较高,没有鱼目混珠、自欺欺人、互相吹捧、树立利益集团等不良风气。”书中全文引用了冯友兰起草的《西南联合大学教务会议就教育部课程设置诸问题呈常委会函》(1940年6月),其中一句很值得玩味:“教育部为政府机关,当局时有进退;大学百年树人,政策设施宜常不宜变”。可惜如今反之道而行之,加强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只会离思想解放和创新的正道越走越远。
[b]4、有趣的细节[/b]
[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何柄棣文笔相当生动,说起教授何鹏毓请他吃饭,“何体胖、善烹饪,我出国前他曾请景洛和我吃饭,事先半笑半叹地告我,为了做好一碗酸辣汤,他晨间特别买了‘十滴麻油’,可见当时(1945年夏)通货膨胀的严重了”;说起金岳霖,我过去只知道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何柄棣介绍了美国教授泰勒女士,20年代因反抗美国礼教而卜居北平,与清华哲学系教授金岳霖同居生女而不婚;介绍冯友兰上课有一特点:学生如不发问,他大都默坐不语,不主动开讲。可是回学生问题时,往往能用日常事物比喻乍看之下艰深的哲理,或把原文的意蕴层次分析得停当入微。[/size][/font]
[b]5、版本[/b]
[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本书完成于2003年,2004年2月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陆简体字版。2011年,应何炳棣先生要求,此书的大陆简体字版转由中华书局出版……正文部分除更正少量手民之误外,一仍其旧。”中华书局的编辑可谓敬业,通篇我只发现一处错误:P126“足证”误为“足征”。如此低差错率,这在当下错漏百出的出版物中是不多见的。[/size][/font][/color][/size][/font]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