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秘 大陆超市不能说的N 个秘密
如今,超市已成为大陆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良好的购物环境,种类齐全的商品,“零距离”无障碍的购物方式……不过在琳琅满目的超市中,暗藏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秘密一:新鲜牛奶通常摆在最里面
大陆媒体记者走访多家超市调查发现,在每家超市的牛奶、酸奶、袋装熟肉等食品货架上,一眼望去,最先看到的,摆在最外面的商品,生产日期几乎都不是最新的,反而越靠里摆放的生产日期越近,也就是说“越新鲜”。
专家解密:中国市场学会食品营销专家韩亮称,“如何摆放商品,是超市的一种营销策略,把商品按照不同位置摆放,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销售量。”通常,利润较大的物品,摆右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所以总喜欢拿右边的东西。一些不太新鲜的食品,通常也会摆放在这个位置。
生产日期靠前的牛奶、饮料等食品则摆在与顾客视线平行的位置。调查资料显示,放在与顾客眼睛视线平行位置的商品,可以增加70%的销量。这也是超市物品摆放的最佳位置,第二是齐腰的地方,第三是与膝盖平行的地方,这些位置摆放的商品利润都比较大。
另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建议,尽量不要买摆卖的食品。“这种买卖方式也叫做裸卖,超市里空气流通差,人又多,食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很不卫生,应尽量买袋装或有包装的食品。”去冷柜买东西,则要记住“好货沉底”的原则。
秘密二:早上8点~9点超市里人最少
有关调查显示,这个时间,超市里的人流量最小,但蔬菜、鲜肉类食以及海鲜产品是最新鲜的。晚上8点以后超市人最多,但很多食品,如蔬菜、海产品、豆制品等都不新鲜了,开始打折促销。
专家解密:何计国表示,散装的新鲜肉食都是早上上架,蔬菜也是最新鲜的,此时购买这两种食品性价比最高。但水果却不能保证,因为很多水果都要存放两三天,每天在水果表面淋点水,就会让它看起来依然很新鲜。
对于晚上超市的打折促销活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食品而言,只要是打折促销的肯定不新鲜,尤其是熟肉和豆制品,一定要慎重购买。
韩亮认为,蔬菜、水果最好去农贸市场买。那里的东西更新鲜,而且很多地方跟超市的货源一样,价格也会更便宜。如果去超市,尽量早上去。
秘密三:用灯光让食物更“新鲜”
人们到超市里会发现,那里摆放的各种肉类,都红嫩新鲜,各种蔬菜都翠绿无比。等买回家再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专家解密:原来,超市里特意选用粉红色的灯光照射肉类,会显得格外鲜嫩。选用绿色的灯光照射蔬菜,会显得更绿。另外,范志红提醒,不少熟食在暖色光的照射下显得像刚出锅似的,其实不然。
秘密四:买一赠一有猫腻
消费者购物时并不注意自己不需要的商品价格,商家根据这种消费习惯,提高价格后再附赠品。比如一瓶洗发水本来应该20元,现在买一瓶洗发水赠送一块价格2元钱的肥皂,但超市实际已悄悄地将洗发水的价格提高到22元。买洗发水的顾客白得一块肥皂,肯定就会觉得很划算。
专家解密:世界著名食品企业纳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23%,“特别是促销食品,基本上都是一个新的搭一个旧的卖”,范志红说。
为避免被捆绑促销吸引,建议消费者购物时把注意力应放在你想购买的东西上,而不是和它捆绑销售或附赠的物品上。
秘密五:当天没有卖完的散装肉食返回厂家 由厂家进行再处理、再销售
调查发现,在一些超市里,偶尔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熟食柜台里出售的食物,上面标注的日期竟然还没有到。
专家解密:标有当日生产日期的熟肉,其实并不新鲜。举个例子,“今天买的香肠里可能会掺杂前几天没有卖完的香肠”,何计国说。
而且何计国提醒说,熟食的包装层数越多越不新鲜。一般情况下,很多熟食如肉类和肠类都用保鲜膜包装,包了一层的,说明东西还比较新鲜,层数越多,越能掩盖其不新鲜的一面,而且很多都是因为食品失水,才导致包装袋滑落,所以只能多包几层。另外,最好不要买降价、促销的熟食和豆制品。
秘密六:超市特价商品并不便宜
例如,一袋零售价3.3元的饼干,三连包销售时标明特价10元。不经常购物,不熟悉商品价格的顾客往往一见特价就购买,难免上当。
专家解密:超市在促销的时候,都会推出一些特价商品,很多人认为特价商品就是价格便宜的商品。商家正是利用人们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将一些正常价格的东西甚至是高价的东西,标成特价出售。 鲜牛奶等奶类产品属于后到先卖的商品,最新鲜的放到后面纯属砸自己的生意的脑残行为。 这边有“FIFO” 和“LIFO”的说法,是商店进出货的两种管理手段,FIFO是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适用于没有保鲜等要求的的商品的进出货管理和经营,LIFO是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适用于水果、奶类和肉类以及其他有保鲜等要求的商品,牛奶属于LIFO类商品,所以在这里买牛奶基本是越外面越新鲜。 假如今天是3号,有的牛奶6号过期,有的9号过期,超市通常会把6号过期的放在最外面,希望先卖掉,这是减低损失的做法,很正常。 看来楼上是不想诚意经商,牛奶类的商品买的就是一个新鲜,商家在3号还有6号过期的牛奶的情况下,又进了9号到期的牛奶,完全属于商家不会或不善经营。这种商家不会或不善经营可能造成的损失,楼上希望通过利用消费者可能不愿弯腰的心理把损失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所以楼上如果是卖牛奶的,卖给消费者的就可能不只是牛奶了,还有一颗哄骗消费者的......心了。 唉,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整不明白。3号卖6号才过期的食品完全合法,而且有的消费者可能在6号之前就吃完了这个食品,不会介意过期的日子是6号还是9号。但对商家来说,6号过期的食品一旦不能在6号之前卖出,只能扔掉。而9号才过期的食品在7号8号两天还能继续销售。当然,越靠近过期日子的食品,商家可能会用打折的方法促销。 看来这里牵涉到了销售理念的冲突,即以3号同时卖6号过期和9号过期的两批牛奶为例,如果商家逆反牛奶销售的LIFO惯例,把9号的放在后面,6号的放在前面,就可能造成3号卖6号过期的,如果卖到6号,9号过期的变成了3天就要过期的不鲜奶了,这时商家进了12号过期的牛奶,商家继续在6号把9号过期的牛奶放在前面,12号过期的放在后面,这样就会造成消费者可能总是只能买到三天就要过期的牛奶,而商家则可能总是把6天保鲜期的牛奶卖成了三天保鲜期的牛奶,所以我在2楼说这是自己砸自己生意的脑残行为。4楼说这是很正常的减低损失的商业行为,提到了损失,就要研究一下损失由何而来和如何避免的问题,这就是按照LIFO的行规如何避免两批不同过期日的牛奶同时上架的问题,如果上了如何日不逆反LIFO的行规或惯例的问题。4楼不能光想着通过让消费者只能买到三天过期的牛奶的做法来减低损失。货,尤其是吃的货永远存在保鲜过期的问题,对此一味想着让消费者承担损失,就无疑会牵涉到商业诚信的问题。至于降价促销,那就纯属上海人所说的“盎三”一类问题了,与这里议论的毫不相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