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10-29 11:41

格林斯潘:我为何没能预测到经济海啸?

格林斯潘在1987年至2006年间担任美联储主席,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在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对其的各种质疑也是层出不穷。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更评价格林斯潘为全球最差的前央行行长。他说:“格林斯潘不仅是个很差的经济学家,其人品也不好,拒绝为其过失承担责任,他仍在四处活动,竭力让世界变得更糟糕。”
格林斯潘的新书《地图与疆域》(另译:《路线图与边界》)已经于10月22日在美国出版,中文版是否会引进内地还未可知。格林斯潘日前接受采访时称,目前政策已经比他主持美联储时更为激进,美国领导阶层上一次分化如此严重还是在美国内战时期。
格林斯潘到底如何看待2008年的经济危机?如何看待自己的判断?或许下面的书评以及格林斯潘所接受的访问可以帮我们寻找答案,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判断。“我试图弄明白这个世界”——格林斯潘谈新书《地图与疆域》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10-29 11:42

一、【美国《时代》周刊11月4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题:给艾伦·格林斯潘的10个问题

问:您的新书为何名为《地图与边疆》?

格林斯潘:地图应该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概念。疆域则是现实世界。我试图弄明白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我所不了解的事情。

问:自2008年以来,您最重要的一次改变想法是什么时候?

格林斯潘:是在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时)。在此之前,经济学建立在人是理性动物、因此会关注自身长远利益的基础上。让我感到震惊的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非理性的动物精神也有它一以贯之的地方,换句话说,你可以证明恐惧远比愉悦或贪婪更有威力。这彻底改变了我看世界的方式。我从头开始,从一个等式到另一个等式。最近两年我学到的东西比之前10年学到的还要多。

问:早知道会像现在这样,您当年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时是否会采取不同的做法?

格林斯潘:我一直明白债务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能回到从前,重新调整我的思路,并且彻底明白毒债是什么,那将很有帮助。

问:您担任过4任美联储主席。政府内部的分歧有多严重?

格林斯潘: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分歧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显然,问题在于共和党内部。如果在任何问题上都抱着不妥协的态度,那么就不能通过任何法案。

问:您在书中写道,防范危机的一个办法是增加银行必须持有的储备金。您认为这个数字是多少?

格林斯潘:反正要比现在髙。银行可以发放各种各样糟糕的贷款,但是只要它们资金充裕,所有的损失就会转到股东身上。

问:也就是说您不再反对监管银行体系?

格林斯潘:当然。我过去是错误的。必须要对金融体系加以管理。我的担心是,它的惩罚作用会高于治疗效果。

问: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一些亊情负有责任?

格林斯潘:我负有责任的事情太多了!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但是考虑到我当时对问题的理解,我还能做得更好吗?或许吧。

二、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对于格林斯潘及其自传则做出另一种评价,该网站在10月22日发表题为《书评:艾伦•格林斯潘的<地图与疆域>》(作者波顿•马尔基尔) 的文章,如下:

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严重衰退迫使我们毎一个人——艾伦•格林斯潘或许是最显眼的一个——对风险管理和经济预测的基本假说产生怀疑。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时,作为全国经济预报员的格林斯潘引领美国经历了将近20年的繁荣与相对稳定时期,他的远见卓识令他在2006年退休时享有举世无双的声誉。接着,金融危机袭来,任何人都没能保住自己在经济预测领域的声誉。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在一个月后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准备好发言稿的格林斯潘宣称:“在我们当中,那些指望着依靠信贷机构的利己主义来保护股东手中证券的人(尤其是我本人)目前都处于震惊和怀疑状态。”没有预测到这场经济海啸的人不止是他一个。同样是一头雾水的还有政府官员、华尔街从业者和专业经济学家。

在《地图与疆域》一书中,格林斯潘试图说明究竟是什么地方出错了,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告诉我们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非理性行为常被忽视

格林斯潘认为,传统的预测方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几乎不关注行为经济学家的工作。他说,如果人们能够将特殊行为的环境和趋势,比如偷快、恐惧、惊慌、乐观和扎堆等,与预测模型——其中包括人们在压力时期的非理性行为方式——结合在一起,那么预测是可以改进的。有效的经济模型不应当假定绝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完全理性的,也不应当假定所有的结果都包含在可预测的正态分布曲线当中。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10-29 11:42

经过这种调整之后,经济模型所展示的金融市场的结果必然比正态分布曲线所展示的结果远远极端。此外,分布曲线的极端往往是不对称的——尤其可能出现极端负面的结果:恐惧比愉快更加强大。格林斯潘认为,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界人士忽视了这些关联性影响,因此他们没有完全认识到2008年金融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所揭示的风险。

格林斯潘对2008年金融崩溃的解释有别于一些在政界受到欢迎的观点。他说,这不是“放松监管”的问题,而是现有监管体系的失灵导致了这场危机。特别是,监管者未能意识到金融机构证券资本不足的程度。出问题的不仅仅只有私营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和投资银行家。对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最大需求来自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由政府出资支持的企业这么做是希望实现政府的“房价可承受目标”。

资本不足是危机根源

在格林斯潘的分析中,并非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他强调杠杆化(过度借贷)和资本不足是导致2008年危机如此具有破坏性的关键因素。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在雷曼公司破产后浮出水面的损失引发了雪崩式的违约。

泡沫和崩溃一直是自由市场体系的特征,然而,它们不一定会引发经济危机。

1987年,股市在一天之内下跌了20%以上,但经济活动只是受到了微乎其微的影响,因为普通股票的持股人并没有高度杠杆化。

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出于相同的原因,这仅仅给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留下了一个轻微的印记。

住房泡沫的破灭之所以具有毀灭性,是因为由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不良资产被高度杠杆化的机构所持有,而且这些债务是短期的,不是“永久性的”,因此当房贷方不愿将他们的短期贷款“展期”时,这些债务就尤其容易出现“积欠”。

格林斯潘写道:“引发这场危机的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本减损。”在他看来,答案不在于监督,而是在于资本。

“大而不能倒”愈发严重

《地图与疆域》一书不仅探讨了市场危机和预测模型。格林斯潘还就一些问题发起了一场保守、但均衡的讨论,比如美国是否需要限制福利开支的增长速度。在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章节中,他强调了全球化的作用和股票型薪酬的増长,以及我们教育系统的失败,这一系统培养的劳动力没有掌握符合经济体需要的技能。

在金融危机发生5年后,格林斯潘指出,能够创造出系统性风险的大型机构的规模比以往更大。这些机构属于“太大而不能倒”的类型,事实上已经成为政府出资赞助的企业。最终,这些企业对政府保护的依赖将使他们免遭“创造性毁灭”,而创造性毀灭正是繁荣资本主义的一个标志。

格林斯潘并不以其言论通俗易懂而闻名。因此,《地图与疆域》一书令人耳目一新,这本书是详细说明的范本,使读者能够明白复杂晦涩的内容。对我们金融市场的(有时失灵的)方式感兴趣的人一定要拜读此书。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