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济学人团
[b]何帆:我的经济学人团[/b]你的手机通讯簿里可能存了上千个电话,但真正和你联系紧密的往往只有20-150个朋友。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群居动物:朋友太少,你会觉得寂寞无聊;朋友太多,你会觉得疲于奔命。这20-150人,是你的圈子、你的部落。150这个数字来自英国人类学家Robin Dunbar的研究,后来因畅销书《引爆点》的宣传被广为引用。
最理想的状态,人应该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我们应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很难选择自己的同学、同事、邻居。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种不同道德水平、不同智力水平的人混杂在一起,自然会出现或是积极、或是消极的互动。
有三位管理学家,Dave Logan、John King和Halee Fischer-Wright合写了一本书,叫做《部落领导力》(Tribal Leadership)。这是一本励志的书。和所有励志的书一样,这本书有时候会浅显得有些轻薄。不过,你不妨把它当做是几位敏锐的观察者对人类社会的生态观察笔记。
《部落领导力》一书提到,在每一个团队中会有一种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决定了一个团队能够达到的境界。如何才能识别一个团队到底在哪个层次?你可以观察:一、他们说什么话;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
先从处于最低级的团队(Stage 1)说起。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接触到Stage 1的团队。不妨回想下你看过的黑帮片,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出于恐惧、贪婪、野心,也出于在寒冷的冬夜找到一点火焰取暖的人性本能,也会聚成一个部落。《部落领导力》的作者们讲到,如果这个部落的人们把他们的处世哲学印在T恤衫上,那么他们会印上:“生活烂透了”(Life sucks)。他们对一切都愤世嫉俗,并带有强烈的反社会情绪,甚至暴力倾向。还记得电影《冲撞》里的那个黑人混混安东尼吗?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在歧视黑人,所以理所当然地应该报复社会,结果,他抢劫了一位同样是黑人的好莱坞导演。
我们对Stage 2的团队可不陌生。Stage 2的团队成员会在他们的T恤衫上印上:“我的生活烂透了”(My life sucks)。这个团队的成员不像Stage 1团队的成员那样有强烈的反社会冲动,他们看到别人的生活不错(比如,老板的生活不错),但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沮丧。他们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能偷懒就偷懒,能混事就混事。当你在机场登机柜台,看到自己的队排得长长的,旁边的柜台明明有几个工作人员,但他们宁肯在一起说说笑笑,也不想另开一个柜台——他们就是Stage 2的团队成员。在Stage 2的团队里,你很难发现员工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你想推动改革或创新,Stage 2团队成员的本能反应是:这肯定是没法成功的,我们见得多了,认命吧。他们用来掩饰自己无能的最好办法就是装得老于世故。在Stage 2团队里,你会看到一个颐指气使的领导,和一帮唯唯诺诺、心怀鬼胎的属下。
到了Stage 3,你开始看到成功的曙光。一个典型的Stage 3成员的口号是“我很棒”(I am great),但话外音是“但你不行”(But you are not)。你在Stage 3的团队中会看到很多朝气蓬勃的人,他们努力工作、热爱学习,有什么新东西都第一个尝试。他们中的有些人可以登上事业的巅峰,比如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或是世界冠军,但他们总是很难和别人合作。你要问他:“你为什么会成功?”他会说:“那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努力、更能干啊”。你要是再问他:“那你为什么没有更成功啊?”他会说:“那是因为我身边的人都是白痴啊”。Stage 3团队中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会把别人视为竞争对手。我们在学术界、新闻界、体育界,会看到很多Stage 3的成员,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焦虑。那是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已经不是一个孤胆英雄就能够担当的,必须很多人齐心协力,但Stage 3团队里的这些明星们已经黔驴技穷了。
只有到了Stage 4的团队,你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团队精神。Stage 4团队里的成员们相信的是:“我们很棒”(We are Great)。在Stage 4的团队里,人们会更开心、更友好,相互之间更愿意坦诚合作。不管是团队里面的哪一位成员学到了新的东西,他们都会非常乐意和同伴们分享。在Stage 4的团队里,人们会很容易忘记上下级的科层制度,也会很容易忘记组织的边界,整个团队里所有的人都像朋友一样亲近。在一个Stage 4的团队里,接受新的成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他或她融入到这个团队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让同伴们为他或她评价,如果有十个同伴都喜欢这个新人,那么他或她就一定能在这个团队里干得很好。
你可能觉得Stage 4已经非常完美了。不是的,还有比这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境界是Stage 5。Stage 4的团队成员会为自己的团队找到一个竞争对手。这个竞争的标杆设得越高,越容易激发团队成员的斗志。但这毕竟是“美则美矣,了则未了”。《部落领导力》的作者曾经问一家研发型的医药企业:“你们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本来以为会听到的答案是医药行业的龙头老大,但这个企业的管理层和研发人员听到这个问题都直挠头,他们想了半天,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应该是癌症吧,我们想要攻克癌症。传染病吗,我们现在还顾不上”。Stage 4 的成员彼此合作,但他们还憋着劲想超过其他的团队。到Stage 5,人们已经不关心竞争对手,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的口号是:“我们在改变历史”(We are making the history)。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一个俨然有Stage 4气度的团队里。我们的研究团队里,年轻人扎堆成才,相互鼓励。但是,一个团队的层次并非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比如说,如果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你在雷曼兄弟任职,你很可能是在Stage 3,甚至Stage 4。但雷曼兄弟破产,很多员工失业,一下子掉进生活的低谷,他们可能就此一蹶不振,直接掉到Stage 2,甚至Stage 1。
带好一个团队,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毁掉一个团队,最多半年而已。能够引导一个团队的灵魂不断上升的是心中的信念。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最感激的是有两位老师,教给了我两个最重要的道理。一个是余永定老师。他用自己的人生,让我明白,不管这个世界是否肮脏,不管这个社会有无堕落,你都应该、也有能力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不降格辱志。另一个是张宇燕老师。他教会了我,学问一事,无关名利。做学问只是为了追求学问的趣味。你没有必要为生计过多地忧劳,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明白了这两个道理,我忽然感到人生豁然开朗,内心如释重负。或许,我们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改造自己,并影响身边的同伴。
战斗终于结束,薄雾逐渐散开,山坡上一堆一簇,是疲惫不堪的士兵们。他们的军装已经破旧,面容憔悴,但歌声和笑声不断,激昂而豪迈。
他们就是我的兄弟,我的团。
作者注:Dave Logan,John King and Halee Fischer-Wright, Tribal Leadership: Leveraging Natural Groups to Build a Thriving Organization, Happer Business. 这本书的三位作者创办了一个致力于提升公司文化的咨询公司:CultureSync。此书不仅写了如何鉴定一个团队到底在哪个层次,而且希望能教会团队的领导者,如何激励团队成员的忠诚和创新精神。一些小技巧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一个成功的部落领导者往往会同时和两三个人一起聚餐,在见面的时候把这些人的信仰、优点都讲出来,把原本不认识的这几个人立刻“互联”上。一个成功的部落领导者的标志是,当他离席之后,别人讨论的话题都是关于他的。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url=http://www.guancha.cn/HeFan/2013_12_09_191354.shtml]http://www.guancha.cn/HeFan/2013_12_09_191354.shtml[/url]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