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好的文学史
[color=#000000][font=宋体]朱也旷[/font][/color][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近读《剑桥中国文学史》,发现诸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不是翻译问题,而是史识问题,于是想起不久前,我发起的一场小小的发现米尔斯基的运动。运动自然不成功,原因也许在于我的懒惰,不愿意像写木心那样写米尔斯基。不过,还是有人如刀尔登、李淼,还有杨键的哥哥杨子等,在我的忽悠下,去买了那本《俄国文学史》。书是刘文飞翻译的,远不如他的另一本译著(《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流行,且有点贵,贵得好像我拿了提成。如果这也是炒作的话,我心甘情愿。什么时候,中国文学史的写作也能达到这水平呢?中国有悠久的文学传统,有海量的文人,却没有好的文学史。断代史和类型史,有好的,但整个文学史(即通史),却没有一部像样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曾燃起人们对白皮肤、黄皮肤的海外学者的希望,但由《剑桥中国文学史》观之,似乎也不行。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在中国人民的女婿李约瑟带领下,成就辉煌。至于文学史,另一位女婿宇文所安的努力也有目共睹,但结果却不很如意。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多久呢?[/font][/color] 深以为然。(您的帖子长度不符合要求。 当前长度: 10 字节系统限制: 12 到 50000 字节) 文学史的价值主要在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和框架,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都是过往云烟,在这个意义上讲,游国恩的就很经典,夏志清、宇文所安什么的标新立异也只能出几天风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