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崇事件”的真相如何?
[i=s] 本帖最后由 菜籽 于 2014-6-20 22:23 编辑 [/i][align=left][font=Arial][size=13.5pt][url=http://www.baidu.com/link?url=G0N4HMDLSAiTo0rgxUF1uap39h-c6fqN-cK54Z9iRxy8pc7ARbZqYq2ZBB3fTvRXOXm1mWA3vAxTSMPIkHpxUa&wd=%E6%9E%97%E7%BA%BE%20%E9%83%91%E5%A4%A9%E6%8C%BA&tn=baidudg&ie=utf-8&inputT=1140][font=宋体]真实还原民国史上美军性侵中国女大学生的[/font][color=#0000CC]“[/color][font=宋体]沈崇[/font][color=#0000CC]”[/color][font=宋体]事件[/font][color=#0000CC]- [/color][font=宋体]中国历史[/font][color=#0000CC]...[/color][/url][/size][/font][/align]
[align=left][color=black]本文来源:《学习时报》2011年6月27日第12版,作者:丁磐石,原题:《我对“沈崇事件”的见闻》[/color]
[color=black]1946[/color][color=black]年12月24日[/color][color=black]阴冷的圣诞节前夕,北平市政府宴请驻平美军人员,醉醺醺的美国大兵酒后遂出外胡闹。那天晚上,[url=http://data.tiexue.net/view/675]北京大学[/url]还不满19岁的女生沈崇,去王府井南口的东长安街的平安电影院看电影《民族至上》,散场后正在大街上行走时,突然被两名美国大兵挟住,拖到邻近的东单广场的小树林的雪地上强奸。沈崇奋力反抗,高声呼喊。过路的工人孟昭杰闻声前来救助未成,便跑到邻近的警察分局报警。警察很快来到肇事地点时,两个美国兵之一已经逃走,另一个被带走,沈崇被送往医院检查。后来查明,被抓住的美国兵是[url=http://data.tiexue.net/view/7837]美海军陆战队[/url]伍长威廉付[url=http://data.tiexue.net/view/8915]皮尔逊[/url],主凶、逃跑的是下士华伦伦普理查。[/color]
[color=black]沈崇受辱后的第三天,北大女学生会主席刘俊英和北大几位同学专门去沈崇借住的表姐家,一是慰问沈崇,二是澄清官方对沈崇的诽谤。沈崇的表姐说:“沈崇是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8年,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她的曾祖父是晚清的[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924]封疆大吏[/url],曾任江西巡抚后又接替[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7371]左宗棠[/url]任总理船政大臣多年,造了很多当时很先进的舰艇,工作成绩卓著。[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0478]沈崇[/url]的父亲是[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0248]上海交大[/url]毕业后留学美国的桥梁工程专家,现任交通部次长(即副部长)。沈崇的母亲也出身于书香门第,是著名的翻译家、曾任北大教授的林纾(字琴南)之女。”[/color]
[color=black]我当时是历史系学生,也到图书馆作了查证。我看了作为“二十五史”之一的《[url=http://data.tiexue.net/view/9491]清史稿[/url]》,也得知沈崇曾祖父[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0477]沈葆桢[/url]的传记,记载沈葆桢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数上书论兵事,为文宗([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3415]咸丰帝[/url])所知”。该书还记载有沈葆桢是[url=http://data.tiexue.net/view/6936]林则徐[/url]的女婿;沈崇的祖父是举人,叔祖父也曾任贵州巡抚。凡此种种,都一再证明沈崇是出身于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这样的姑娘怎么会受人唆使去干诱奸美军那种很下贱卑污之事?[/color]
[color=black]12[/color][color=black]月27日[/color][color=black],北大同学就开会决定发表《告全国同学书》,抗议美军暴行,提出了三项要求:严惩施暴[url=http://data.tiexue.net/view/7842]美军[/url];驻华美军当局应公开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任何非法事件;美军应立即撤出中国。大会决定12月30日罢课一天,并成立“北大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筹备会”,负责处理有关事宜。[/color]
[color=black]燕大新闻系的石美浩去访问了自己的同乡沈崇的表姐夫妇和沈崇本人,写了《沈崇女士访问记》。文章说,1947年元旦早晨九时,“记者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跨进了沈小姐现在住着的杨公馆。这是十分难得的访问。假如不是记者与杨府熟悉的话,这个访问怕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那两天杨府已被包围监视。美浩遂请杨太太的外甥、他的老友来到胡同口等候,这样他才进了杨府,了解到更多的情况。[/color]
[color=black]美浩见到沈崇,说她脸色很苍白,但态度镇静严肃,穿的是蓝布旗袍,绒布鞋,毫无奢侈浮华之气。[/color]
[color=black]这篇访问记很快在《燕京新闻》上发表了。《燕京新闻》很受大学生欢迎,天津《大公报》等报纸也立即转载。我记得,北京的美国[url=http://data.tiexue.net/view/5624]军事法庭[/url]虽判处那个主凶五年徒刑,但第二年竟宣布那个美国兵“无罪释放”。[/color]
[color=black]时光如梭,转眼此事已过去了60余年。沧海桑田,时势人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olor]
[color=black]沈崇受辱后即回到上海。[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3941]新中国成立[/url]后立即入学上海复旦大学外语系,改名为沈峻。她在上海的工部局女子中学时就有很好的英文根底,在[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985]复旦大学[/url]改学了俄文,毕业后即分配到在北京的外文出版社工作,因此她很胜任工作。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她与著名的漫画家[/color][color=red]丁聪结婚[/color][color=black]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发生,沈峻怀有一子之时,丁聪却被打成“右派”,先后发配到“北大荒”和另几个农场劳动多年,沈峻因此而在后来的家庭生活上更多有困难,但她还是把独子抚养成人。现这孩子已留学美国,学有所成。另一方面,她在工作上则十分[url=http://data.tiexue.net/view/5260]尽职尽责[/url],尤其在培养青年编辑人员中成绩更为显著,这样她被吸收成为共产党员。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职称制度了,她即被评为高级编辑。到80年代末,她年已六旬,应该退休了,但出版社还让她留下做好培养年轻编辑的工作。现今丁聪已经病故,愿年已耄耋的沈峻能很好地颐养天年。[/color]
[color=black](2011年第4期《书屋》丁磐石)[/color]
[/align] [i=s] 本帖最后由 菜籽 于 2014-6-20 22:23 编辑 [/i]
首先看到的上述文章,尤其是与林琴南的关系引发了我的兴趣。但是接下来找到的不同文章,让这个问题扑朔迷离起来。下一篇就是与当年谢泳的质疑,属于同一口径的:
[align=left][b][font=宋体][size=12.0pt]沈崇强奸案真相[/size][/font][/b][/align]http://bbs.tiexue.net/post_4566121_1.html
[color=black]日前从网上看到漫画家丁聪先生以93岁高龄去世,不禁想起以前在〈读书〉杂志中看到老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漫画形象。据亲友好回忆,丁聪先生是一个淡泊、低调的人,57年陷入没顶之灾,文革中又历尽沧桑,却还能保持豁达、幽默、开朗的心态画他的漫画,实在很难得。文中还提及“丁聪去世后,夫人沈峻写了一封信揣在他的胸前,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做最后的告别。”[/color]
[color=black]由沈峻两字,我不禁联想起以前看到过丁聪夫人是沈崇的说法。沈崇女士的芳名我是在太祖选集第四卷的注释中第一次看到的,大意是“1946年12月24日夜八时左右,北京[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277]大学女生[/url]沈崇准备到平安影院去看电影。当她由王府井走到东长安街时,突然被[url=http://data.tiexue.net/geo/meiguo4528/][color=black]美国[/color][/url][url=http://data.tiexue.net/mil/hjlzd231/][color=black]海军陆战队[/color][/url]伍长[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2563]威廉斯[/url].皮尔逊和下士普利查德架到东单广场,遭到皮尔逊强奸。”[/color]
[color=black]我还记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诸如“文革后据党内披露,沈崇事件是一宗政治计谋。沈崇为中共地下党员,奉命色诱美军,然后制造强奸事件以打击美军和[url=http://data.tiexue.net/mil/guomindang5918/][color=black]国民党[/color][/url]”;“[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0478]沈崇[/url]在解放后进入外文出版社工作,已婚,不少七、八十岁左右的文人名流都知道其人。”;“沈崇在文革期间被[url=http://data.tiexue.net/view/3682]红卫兵[/url]批斗时承认,她未遭美军强奸,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党的事业。”等说法。[/color]
[color=black]为此,查了查〈维琪百科〉上关于沈崇事件的介绍:“根据国外媒体的报导,沈崇后来嫁给画家丁聪为妻,1990年代,沈崇移民[url=http://data.tiexue.net/geo/meiguo4528/][color=black]美国[/color][/url],对外澄清这次强奸事件乃子虚乌有,并未遭到美军强奸。”[/color]
[color=#000000]
[/color][color=black]我在网上又钩了下,看到一篇文字[1] 中提到:“〈人民画报〉副总编辑[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154615]丁聪[/url]住在我家前院,……终于[url=http://data.tiexue.net/movie/y1t48582/][color=black]有一天[/color][/url],我见到小丁叔叔的女朋友。父亲带我去西单长安大戏院看京戏,李少春的〈野猪林〉。小丁叔叔带来女朋友,比他个子高,穿一件薄呢短大衣,清秀大方,见了父亲一口吴侬软语。这位上海小姐姓沈名峻,毕业于[url=http://data.tiexue.net/view/675]北京大学[/url],在[url=http://data.tiexue.net/view/2994]国务院[/url]外文局工作……一直到了80年代,小丁叔叔和沈阿姨仍是父亲家的常客。那时候我有了继母张敏玉,我们叫她张姨。张姨对我说:“你的沈阿姨,就是‘沈崇事件’那个北大女学生。崇山峻岭,把‘沈崇’改成‘沈峻’了!”上文录自胡小胡先生的博客。他的父亲胡考是丁聪的同事,母亲戈扬是〈新观察〉的主编,上述说法应该是可信的。[/color]
[color=black]我还在网上钩到一篇短文[2],文中提及:“丁聪与郁风是几十年玩在一起的好朋友。由于丁聪年事已高,听力不便,昨日,其妻沈崇代替丁聪接受了记者采访。”[/color]
[color=black]由此可见,[url=http://data.tiexue.net/view/7842]美军[/url]强奸北大女生事件中的女主角沈崇女士即丁聪夫人沈峻是无疑的了。那么,沈崇女士是否真“奉命色诱美军,然后制造强奸事件以打击美军和[url=http://data.tiexue.net/mil/guomindang5918/][color=black]国民党[/color][/url]”呢?[/color]
[color=black]于是,我继续在网上搜索,又钩到一篇文字介绍了原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聂绀弩的回忆:“[/color][color=red]红卫兵审查沈崇时,她坦承[/color][color=black]自己扯下[url=http://data.tiexue.net/movie/mtdh53058/][color=black]弥天大谎[/color][/url]。 当年中共地下党指示她色诱美军士兵皮尔逊,实际上她并未失身。她承认:制造这一假案是为了‘积极打击[url=http://data.tiexue.net/geo/meiguo4528/][color=black]美国[/color][/url],孤立国民党’。” [3][/color]
[color=black]而且,网上还有一篇谢泳先生的演讲[4]提到:“据现在美国的周启博先生([url=http://data.tiexue.net/view/6671]历史学家[/url]周一良的公子)介绍,当时沈崇案由[url=http://www.tiexue.net/][color=black]军事[/color][/url]法庭审理,案卷存军方档案库。因涉外国公民,管外交的国务院也有相同的一套案卷。他从国家档案馆取得国务院这套案卷的复制件,全部为英文记录,共150张。最初对[url=http://data.tiexue.net/view/8915]皮尔逊[/url]的控罪共有五项:1、强奸;2、企图强奸而攻击;3、自愿性行为;4、有害秩序和记律的行为;5、可能损害士气风纪的不道德行为。……[url=http://www.tiexue.net/][color=black]军事[/color][/url]法庭最后认定,根据事实和上述法律,对控罪1及其说明的调查结果和下令审判的机关的相关决定,予以撤销。根据对控罪2和控罪4的调查结果,对法庭判决和下令审判的机关的相关决定,予以撤销。总军法官认为,下令审判的机关根据以上陈述和建议采取的司法程式和行动是合法的。这个陈述和建议后来得到了海军部长苏利文的批准。”[/color] 双方各执其词,要搞清楚,非要收集大量材料,编本书也完全做得到!
[align=left][font=Arial][size=13.5pt]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2/12/content_1319756.htm[/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在沈崇案后几十年,沈崇的归宿也成了一个谜。艾群在书中列举了常见的三种版本,包括被宋美龄收为义女,以及虚无缥缈的“出家说”,但都引自非学术的《民国司法黑幕》、《续民国大案》一类书籍,未免失之草率。作者在写这本书时或许还没有看到,2011年4月《书屋》上有丁磐石的文章,说沈崇后来“改名为沈峻”,“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她与著名的漫画家丁聪结婚了”,至今依然在世。对于沈崇案的那些疑点,或许只有当事人的亲自言说,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font][/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table] [tr] [td=3,1]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2.0pt][img=354,500]file:///C:/DOCUME~1/JIM/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jpg[/img][/size][/font][/align] [/td] [td]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2.0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2.0pt]沈崇事件"真相 (平装) [/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2.0pt]艾群 [/size][/font][/align] [/td] [/tr] [tr] [td]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2.0pt]> [/size][/font][/align] [/td] [td=3,1]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2.0pt][url=http://www.amazon.cn/gp/aw/d/B006JWXW2Q?d=d&pd=1]产品描述
[/url][/size][/font][/align] [/td] [/tr] [tr] [td=1,1,94][/td] [td=1,1,177][/td] [td=1,1,92][/td] [td=1,1,174][/td] [td=1,1,10][/td] [/tr] [/table][align=left][b][font=宋体][size=12.0pt]内容简介[/size][/font][/b]
[font=宋体][size=12.0pt]《"沈崇事件"真相》内容简介:1946年12月24日晚,在北平东单发生驻华美军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强奸中国女学生沈崇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
[b]编辑推荐[/b]
《"沈崇事件"真相》是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
[b]作者简介[/b]
艾群,高级记者,一级警监,1945年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4年参与创办公安部人民公安报,1990年任人民公安报副总编辑,1999年任公安部群众出版社总编辑,2005年退休,2006年至今任《中国财富》杂志记者。…
[b]目录[/b]
序 “沈崇事件”的三种版本 第一章 平安夜究竟发生了什么灯红酒绿王府井 夜幕下的罪行 目击者清晰见证…
[b]序言[/b]
“沈崇事件”的三种版本 20世纪40年代在北平发生的一起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生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
[b]后记[/b]
挚友艾群新作《“沈崇事件”真相》即将付梓,该事件发生距今的岁月大约相当于我的年龄,对于那个夜晚我知之甚少。…
[b]文摘[/b]
版权页: 插图: 从1946年2月至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先后担任北平市警察局长的是陈焯、汤永咸、杨清植和徐澍(代理局长),其间任职时间最长的是汤永咸,从1946年4月至1948年7月计两年零三个月。…[/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2.0pt]产品详情 [/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2.0pt]发行人: 中共党史出版社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17日
语言: 简体中文
发货重量: 481 g
页数: 284 页[/size][/font][/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第十五章 当事人的故事
耄耋之年又一搏
彪炳青史李炳泉
运筹帷幄袁永熙
第十六章 沈崇的归宿
第一夫人干女儿
削发为尼南山寺
颐养天年吐真言
第十七章 美国务院解密档案记载了什么
皮尔逊案卷
复核意见悍然歪曲事实
复核意见与证人证词相悖
复核意见违背事实
检察官驳斥无罪辩护
第十八章 《皮尔逊案卷》:法庭调查
后记
跋
参考与征引的著作、资料及文章等目录
[b]序言[/b]
“沈崇事件”的三种版本
20世纪40年代在北平发生的一起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生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
该案一经媒体披露,即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规模学生抗议活动,其影响无异于一次强烈的社会地震,最终导致美军撤离中国并中断军援;同时,由此为发端的蒋管区学生运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形成毛泽东所称道的“第二条战线”。
当时的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谈到“沈崇事件”的作用时这样说:
“12月24日,北平发生了一起据称是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强奸了一名中国姑娘的事件。这起事件起了把中国反美情绪聚集于一个焦点的作用,全国大中学校学生组织了示威游行,要求惩办肇事的海军陆战队人员并把美军从中国撤出去。虽然这些示威活动无疑有共产党的插手和鼓励,但有迹象表明,示威也是间接针对国民政府的,而且是普遍反对国民党的不满情绪的一个信号。这些示威成了对国民党不满情绪的宣泄口,在性质上反政府的成分是可能和反美的成分相等。这些示威适足以表明遍及全国的不安,也表明有利用其他事件煽起普遍反美情绪的危险。这一事件发生前不久,我曾告知国民党宣传部长。在中国国内反国民政府情绪的广泛一致性看来似乎正在发展,虽然由于共产党的反美宣传,这种情绪的锋芒这次主要是指向美国,但是国民政府应该料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情绪就要转到直接反政府的方向上。”
“沈崇事件”给中国现代史带来的影响超乎人们想象。由它派生的“第二条战线”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配合,成为推翻蒋介石集团大陆统治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国民党方面的说法是:“沈崇事件”引发的抗议运动导致美国被迫从中国撤军,减少并中断对国民党的军援,给国民党军队造成致命的伤害。他们给出的生动例子有:1947年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原因之_是由于美国中断军援,使完全美式装备的整编第74师断绝弹药补充,仅三天便打得弹药告罄;1948年傅作义以和平方式交出北平,原因之_也是由于美国中断军援,致使其所部20万军队的美式装备失去弹药补充,枪膛无子弹炮膛无炮弹。
由于“沈崇事件”发生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生死对决的关键时刻,事件的导向对于双方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国共双方以至其他政治势力在这个事件上的角力,就呈现出不遗余力和锱铢必较的状态;“沈崇事件”对各方造成的影响也令各方刻骨铭心永志难忘。关系各方都竭力对事实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这就使“沈崇事件”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质疑和讹传,波诡云谲是它的演绎形式,扑朔迷离是它的流传特征。
一个甲子以来,关于“沈崇事件”的不同说法宛若夏季夜空的流萤,倏乎明灭,时隐时现;重重疑点刺激着关注者的敏感神经,层层疑云开掘着研究者的想象空间。
概括起来,对于“沈崇事件”的说法有三种版本,即“强奸版”、“顺奸版”和“诱奸版”。
第一种版本:“强奸版”
1946年12月24日晚,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加强第一师第五团伍长皮尔逊、下士普利查德二人,在平安电影院门前劫持一名中国青年妇女并拖至对面东单练兵场内,由皮尔逊实施强奸,事后查明被害人为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其家庭背景为:祖父系清朝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父亲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处长沈劭。事后由美军当局组成军事法庭开庭审理,以“强奸已遂罪”,判处皮尔逊“15年有期徒刑(服苦役),不给工资和津贴,并不光荣地开除其美国海军军籍。”
这是一种主流说法,坚持这一说法的有毛泽东。他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2月1日)一文中写道:“蒋介石区域的伟大的人民运动发展起来了。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因国民党压迫摊贩而引起的上海市民骚动和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因美军强奸中国女学生而引起的北平学生运动,标志着蒋管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涨。由北平开始的学生运动,已向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参加人数达数十万,超过‘—二九’抗日学生运动的规模。”
坚持这一说法的还有大陆官方于1991年发布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其中说:“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但是,罪犯却由美国单方面处理,被宣布无罪释放。列强在中国设立的‘租界’,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财政大权,成为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国中之国’。1885年,外国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园门口公然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的人格。”
第二种版本:“顺奸版”
1947年1月22日,美军事法庭宣布以“强奸已遂罪”判处皮尔逊15年有期徒刑(服苦役),并开除军籍之后,呈送美海军部审核批准。6月17日美联社报道:美国军事法庭总检察长宣布:所控罪状不能成立,俟由海军部长核准后该被告即可恢复原职。8月12日,美海军部长福莱斯特正式宣布:该案证据不足,原判决无效井恢复其职务。
早在“沈崇事件”发生之际,美联社就刊登这样的报道:“被强奸之少女自谓系被两酒醉美兵带至城中商业区一马球场上,其中美兵~名曾行奸三次……被控犯强奸罪之两美兵自言系于街上遇该女向其招呼,并云:‘如肯出美金五元,即可陪赴旅馆’,美兵云身边只有三元,但该女仍随美兵至马球场。惟其中美兵一名,当即离去,该美兵亦承认曾与该女发生关系,惟坚称并未使用暴力云云。”一些报纸换成文言予以转载:“少女勾引,彼系狎游,并言定夜渡资。”
坚持“顺奸”说法的理由,据称是美国于上世纪末解密的有关档案,一份关于该案的庭审记录这样认定:“仔细考察举出的证据后即可发现,原告没有在当时环境和条件下做出足够的反抗来支持她对性交不自愿的说法。”于是把上世纪40年代中国搅得天翻地覆的这起案件,就这样轻轻一笔勾销了。
美军方坚持这一种说法。
第三种版本:“诱奸版”
自1946年12月24日晚“沈崇事件”发生后,就不断从官方媒体和民间传播中出现这样~种说法:被害人沈崇真实身份是女八路,她被派到北平“引诱美军成奸”以制造事端。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其颁行的教科书仍坚称:“中共便设计由沈崇引诱皮尔逊与之发生关系,再由中共事先派人埋伏当场发现,指称‘美国人强奸中国人’,之后便不断大肆炒作此事件,史称‘沈崇案’。”有台湾同胞提供,在当地女兵入伍后的新兵教育课中,专门要讲一节“中共女谍色诱美兵”的课程。
坚持这一说法的,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孙元良在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谈话:
“中共建政后,曾于一九五。年在南京举行表扬沈崇的大会,披露沈崇早就是中共党员。沈崇改名后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职,‘文革’初因家庭成分(前清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沈葆桢孙女)而被清洗,调往外文出版社。红卫兵造反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沈崇自不能幸免。
至于当事人沈崇的下落,更是林林总总扑朔迷离。有说她赴山西五台山削发为尼,有说她被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认作干女儿,有说她移居美国笃信基督,还有说她退休在北京家中颐养天年…… 世界上所有事务都是离它越近看得越清,只是历史除外,往往是离它越远反而看得越清。
据作者所知,一个甲子以来,还没有见到一部对“沈崇事件”进行全过程描述的作品。本书力图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拾遗补缺,重在梳理,庶几拼凑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史实轮廓。考虑读者见仁见智的需求,则尽量将不同的史料以各自原始形态一并呈献,让读者用自己的眼睛来甄别,用自己的脑子来判断。
真实源于细节,细节决定历史。
透过细节看历史,或许能够找到它的真实所在。 [font="]然而即便是有书来详细剖析,惯于怀疑的时人依然有抱着不相信的挑剔态度——[/font]
[font="]《“沈崇事件”真相》一书的作者不惜笔墨,用穿凿附会的证据,生拉硬扯,竭力维护“沈崇事件”的“强奸版”,用心良苦之余,着实令人感动。遗憾的是,顾此失彼,无意间竟披露出上个世纪[/font][color=#464646]40[/color][font="]年代蒋管区某些社会真相,而这些真相恰恰是我们几代人在历史教科书所从未看到的。这又恰恰是真正吸引读者的历史真迹;这也许是《“沈崇事件”真相》的价值所在。[/font][color=#464646][/color]
[font=黑体]《[/font][color=#464646]“[/color][font=黑体]沈崇事件[/font][color=#464646]”[/color][font=黑体]真相》披露的另类真相[/font][color=#464646][/color][align=left][font=Arial][size=13.5pt]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81cd4f01013js2.html[/size][/font][/align] 点击过百,本坛没有研究过的?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丁聪和他的[/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凶[/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老伴[/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北京青年报[/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作者[/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高莽[/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http://kingyuen.blog.sohu.com/167939412.html[/size][/font][/align][align=left]
[font=宋体][size=10.5pt]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 [url=http://www.dem-league.org.cn/qywc/1201/18164.aspx][size=9.0pt]http://www.dem-league.org.cn/qywc/1201/18164.aspx[/size][/url][/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 [/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凶[/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老伴!多么可怕又多么亲昵的字眼儿呀!只有心连心的人才能如此坦诚,只有懂得生活乐趣的人才能如此深爱[/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的家长[/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这是丁聪对他无限心仪的夫人沈峻的戏谑的昵称。[/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凶[/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老伴[/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则是沈峻送别丁老的最后一封信中的自称。[/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沈峻长期被丁聪的光环遮挡在身后,甚至没有感到她的存在,而她却是丁老最贴心,最得力的助手。[/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凡是与他们夫妇有过接触的朋友,都不难发现丁聪的一举一动都在沈峻的呵护之下。丁聪个子不高,胖胖墩墩,说话不多,干事不少。[/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沈峻本是一位上海小姐,她在上海读的小学、中学和复旦大学。我过去总认为上海小姐娇滴滴,说话柔声柔气,衣着时髦讲究,办事不慌不忙。可是沈峻身材高大、穿戴随便、动作敏捷、线条粗犷、声严厉色,鼻子上架一副眼镜,处理问题果断有序。我觉得她不像大家闺秀,反倒像是东北大汉,但蒙蒙中又有一种难以道明的妩媚的气质,那是内在之美、心灵之美。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北京,在对外文委宣传司工作。熟人中当时上海同学丁一薇,即丁聪的妹妹,也来到了北京。北京对她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一薇常带着沈峻去看望自己的哥哥。于是沈峻和丁聪熟了起来。[/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丁聪已[/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40[/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岁,为人憨厚,极着女性喜爱,在上海、香港、四川等地社交场合有过众多交往,但却一直没有遇到意中人。正是由于当时《人民画报》负责人的撮合,这对大龄男女,天长地久,情投意合,有了感情。[/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1957[/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年,二人决定结婚。[/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丁聪是著名画家,友多如云,沈峻比他小[/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11[/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岁,是位多才、能干的俊女。二人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又有脱俗的气质,所以二人结婚决定不铺张、不麻烦亲朋好友,举行最简单的结婚仪式。丁聪花二百元买了一张新床,沈峻带着自己的被褥,搬过去,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家庭。[/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
[font=宋体][size=10.5pt]记得有一天,提起那段婚姻往事,沈峻颇为得意地说:[/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那一天,我大显身手,作了饭菜,请了客人,饱吃了一顿,喜事就算办完了[/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客人都请了谁?[/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好奇地问。[/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她狡狤地说:[/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冯二哥[/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冯亦代。[/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还有呢[/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没有别人了,就他一个人,就这么简单。[/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的脸上可能露出内心的疑惑。[/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啊!只请了一位客人[/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就这么简单[/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沈峻眉飞色舞地重复了一遍。[/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第二天,我们拿着一些糖果,分给同事,算是有所通知。[/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我想起丁老仙逝,同样是异乎寻常地简单。这是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有抗衡世俗的精神力量,也有除旧革新的胆略。他们就是不走俗套的路。[/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新婚的日子开始了,生活朴朴实实,甜甜蜜蜜,刚刚过了一年,反右运动骤起。心直口快的丁聪说了几句话竟成了[/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反党言论[/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被视为大逆不道,一顶右派的帽子莫名其妙地被扣在头上。[/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沈峻正在孕期。丁聪将被发配到遥远的北大荒去劳改。临行前他只能在医院育婴室隔着玻璃窗户看一眼妻子和初生的婴儿。[/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在艰苦的条件下,沈峻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一面带着婴儿,一面勤勤恳恳地工作,写宣传材料,艰难地活了下来了。[/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三年的劳动改造终于结束,丁聪回到了北京,没有工作,挤在一个大杂院里,靠沈峻的工资生存。那时,他画了几幅生活小景:大杂院、妻子、儿子,如今这几幅画都成了难得的历史记录。[/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有人介绍他到国际书店推广科画广告。过了一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把他又安排到美术馆。没想到大祸再次从天而降。消灭一切文化成就的[/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文革[/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开始。似乎已被世人遗忘的丁聪又成为漫画界权威,检讨、挨批、挨斗、游街、住牛棚[/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再次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沈峻无怨无悔地守护在他身边,在无形中给予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与温暖,这是何其不易啊![/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文革[/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结束了,丁聪拿起画笔来又开始作画,虽然思维有些迟钝、线条有些生疏,但他不停地画。他画了一些人物肖像。沈峻悉心收集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将他的画像编成集子出版,书名为《我画你写》,书中共有八十一位我国文化界人士的漫画肖像。漫画肖像集从构思、选材到编辑出版和发行,都是沈峻一手操办,丁聪不愿过问。最初,丁聪认为是[/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找个虱子放在头上,自找麻烦。[/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需要编写最简明的文字,而且还得精彩,幽默。当该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人打电话向丁聪表示祝贺时,他还蒙在鼓里,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一问夫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夫人为他编的,不过她没有用本名,而是用了一个笔名[/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宗文[/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丁聪画像,像主自述,友人评论,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画还是文都洋溢着幽默感和生活哲理。越看越耐看,越品越有味。宗文的[/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编者的话[/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写得极其精彩,她最后竟情不自禁地高呼[/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友情万岁![/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沈峻是位资深的老编辑,正因为如此,她才能把这本画集编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胆识、有才气、有真情,别具一格。她在编书领域开辟了一条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路子。萧乾看到这本画册时,控制不住赞美之词,说:[/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国应当设个编辑奖,而这本画就应该荣获此奖![/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沈峻对丁聪的关怀体贴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中。[/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那时我们经常在昌运宫邮局相遇。每次她都是为了给丁聪跑腿,回信、寄稿子等等。[/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记得有一年丁聪手术后在家里养病。他患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可又爱吃凉和甜的。那时只有东单有一家食品店供应无糖冰激凌。正值酷暑季节,年近[/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70[/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的沈峻天天从西北角骑自行车到东城,顶着太阳,流着大汗,只为了给丁聪购买几盒无糖冰激凌。[/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你太辛苦了。[/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真情地说。[/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为了丁聪,我什么都可以做[/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她说的很随便。[/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沈峻不仅关怀丁聪,她也关心朋友。[/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记得我们是邻居时,她经常打电话给我:[/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高莽,来取油和大米吧![/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这是他们机关发给他们的食品,分一份给我家。她总说:[/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们只有两个人,吃不了那么多东西。[/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如今,丁老走了,沈峻同样以不同凡响的形式送走了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丈夫。尊重丁老的遗愿,家中不设灵堂,外边不举办追悼会,不修墓,不立碑,也不留骨灰。但她给他写了一封感情融融的信,装在衣袋里让他随身带走。心中亲切地呼他为[/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小丁老头[/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说[/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推了你一辈子[/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也算尽到我的职责了。现在我已不能再往前送你了,只能靠你自己了,希望你一路走好。[/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给你带上两个孙子给你画的画和一支毛笔,几张纸,我想你会喜欢的[/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另外,还给你准备了一袋花生,几块巧克力和咖啡,供你路上慢慢享用。巧克力和咖啡都是真糖的,现在你不必顾虑什么糖尿病了,放开胆吃吧。[/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沈峻在丁聪遗体旁放了一束小花。[/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这朵小花是我献给你的[/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有首流行歌曲叫《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朵小花则代表我的魂。[/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你不会寂寞的,那边已有很多好朋友等着你呢,我也不会寂寞的,因为这里也有很多你的好朋友和热爱你的读者在陪伴着我。[/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再说,我们也会很快见面的,请一定等着我。[/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落款是[/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永远永远惦记你的[/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凶[/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老伴沈峻。[/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09[/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5[/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26”[/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凶[/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老伴!多么可怕又多么亲昵的字眼儿呀!只有心连心的人才能如此坦诚,只有懂得生活乐趣的人才能如此深爱。[/size][/font][font=Verdana][size=10.5pt][/size][/font][/align] [table=98%][td][tr][td][float=left][b]日志正文[/b][/float]
[/td][td][/td][/tr][tr][td][/td][td]
沈峻,还是沈崇[align=right][float=left]2011-03-01 16:13[/float]阅读(2004)[url=http://kingyuen.blog.sohu.com/167939412.html#commentForm]评论(0)[/url][/align]
[size=14px] 今天又看到有人说已故著名漫画家丁聪妻子沈峻是著名的沈崇事件的主角沈崇改名,真不知道一个上海复旦的女学生,毕业以后才去北京,怎么能赶上46年的沈崇事件,还跑到北大去读书。造谣造到死者头上,公德心未免太差了点。
[/size]
[/td][/tr][/table]
上文很有意思,在引用时还专门加了“辩诬”,然乎否耶? 扑朔迷离看老事。看了这个楼里帖子有这样一些个人看法:
1,丁太沈峻不是沈崇,年龄和大学不一样,文革时的遭遇也不一样。
2,文革红卫兵与“沈崇”的故事不靠谱,未与美军发生性关系与美军事法庭调查结果不符,美军不会蠢到连有没有发生性关系都搞不清楚。
3,共产党利用了此事件,但一手策划此事件的说法也不一定,从4楼给的链接看“《“沈崇事件”真相》披露的另类真相”可以看到当是最先披露此事的5家报纸两家是国府党报,另三家也有亲国府背景,共产党人得知此消息后策动了反美学运。
4,真沈崇的真实归宿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前面3条我觉得比较靠谱。最后一点,我觉得不能这样朦胧处理。
当事人的历史证明,应该是最可靠的,只要仔细查找,这方面的真相就水落石出了。 [font=宋体]沈崇事件,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下半叶影响至钜。事件纯出于偶然,但在民众的积怨和共产党的策动下,却引起轩然大波,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美反政府之群众运动,让蒋介石伤神不已,来个干纲独断,调动国家机器中所有力量:党、政、军、警、宪、特、传媒,终以玩不过地下党而以失败告终。[/font]
[font=宋体]沈崇事件发生时,当局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放出许多不同的传言,让事件像罗生门般,扑朔迷离。年前偶得此案相关文件原物,遂与此案结缘。所得有当时报纸报道、评论,亦有北京大学致本案法律代理人赵凤喈之公函,最重要者,则系沈崇本人亲笔自白书,这份弥足珍贵的自白书从未公布,系沈崇本人在案发后不久,亲笔撰述被辱经过详情,拟交法庭方面作有力之证明的书面文件。[/font]
[font=宋体]案发时间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廿四日星期二晚上八时半,圣诞夜,通常这夜不太平安。有传媒洞察形势,善意发出警示:「今晚洋人狂欢,妇女盼勿出门。」但凡有美国驻军之异域,或多或少,总会发生风化案,尤其圣诞夜。当晚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伍长威廉士.皮尔逊,大概肾上腺素急升,那话儿指挥大脑,竟敢伙同下士普利查德,在东长安街北侧平安戏院西边(即现今之东方广场),强行架走弱女子沈崇至东单广场奸污,炮制「沈崇事件」。[/font]
[font=宋体]案发后警方处理经过如下:[/font]
[font=宋体]「本局(北平市警察局)为详求当时事实真象计,曾将被害人送往警察局医院鉴定,确属被奸,开具鉴定书并协同北平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纪元赴现场履勘,制作笔录。与沈崇所供符合。又据本局外事科科员张颖杰及巡官策绍明报告,该被捕之美兵(皮尔逊)身穿制服,面部尘土颇多,一手戴手套,一手未戴,被害人身着之大衣钮扣未扣,里衣未扣齐,大衣后下部浸湿一块,两袜脱落于腿腕,头发零乱,全身灰土,显曾抵抗甚烈。是本案犯罪事实至为明显。」[/font]
[font=宋体]案发之后,亚光新闻社王柱宇最早得到消息,但北平市警察局汤永咸局长要管制新闻,封锁消息。深具新闻职业操守的记者老编诸君,不顾禁令,照直报道。报纸一出街,北平社会哗然。[/font]
[font=宋体]沈崇是北京大学先修班学生,事发后,北大训导长、三青团负责人、先修班主任陈雪屏立即把先修班座次表沈崇的名字抹掉,并叮嘱注册组刘主任不许外人查询,对外则宣称「该生不一定是北大学生」。但民国狗仔队神通广大,还是查出沈崇在北大注册卡片:「沈崇,十九岁,福建闽侯人,先修班文法组新生。永久通讯处:上海古拔路二十五号。」消息披露,北大立即沸腾,北大女同学尤其热心,设法找到沈崇在北平居处,东单八面槽甘雨胡同十四号杨公馆(沈崇表亲宅),七八个女同学登门慰问,大家才知道,沈崇系大家闺秀,生活严谨,个性倔强,学习认真,与外界极少交往,而且系出八闽望族,系林则徐外玄孙女,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曾孙女,林琴南外孙女,父亲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即副部长)沈劭,哥哥系驻法公使,与陈雪屏更有远亲关系。[/font]
[font=宋体]沈崇真实身份披露之后,十二月廿六日北京大学学生率先成立「抗议美军暴行筹备委员会」,罢课、示威游行。接着廿八日清华学生罢课、廿九日清华教授罢教。[/font]
[font=宋体]沈崇案在当年激起了青年学生极大的反美情绪[/font]
[font=宋体]北平地下党诸君密切注视本案发展。他们原本执行毛公指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十六字方针,起初只是观望,按兵不动。但形势发展迅猛,全市反美怒潮高涨。十二月廿九日,北平地下党学生工作委员会南北两系召开紧急会议,认为时机成熟,应因势利导,引领示威。共党介入,国民党有难了。[/font]
[font=宋体]共产党组织力极强,效率极高,十二月卅日下午已组织领导北大、清华、燕京、中法、辅仁……等学生近五千(对外号称万人)游行示威,去国民党北平行辕请愿,沿途高呼「严惩肇事美军」,叫得最响的是「美军撤出中国」。[/font]
[font=宋体]当天另一边厢北京大学沈从文、朱光潜、袁家骅、任继愈等四十八教授联名去信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抗议美军暴行,清华梅贻琦校长、燕京陆志韦校长等都发声支持学生,还要求当局保障学生游行安全,两校众教授又发表联合声明。[/font]
[font=宋体]古老的北平沸腾了,共党乘胜追击。十二月卅一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各大城市组织群众响应北平学生运动的指示》,全国各地,迅即响应。翌日,上海市学生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成立,同一天,马寅初、郭绍虞、萧干等上海三十教授发表抗议书,接着钱钟书等教授又发表声明,全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相继发表声明抗议美军暴行,声援北平学生。跟着全国几十个大城市的学生纷纷罢课,示威游行,人数达五十万之众,运动持续一两个月之久。[/font]
[font=宋体]沈崇事件,已发展成为国共两党角力斗法的事件。国民党一开始把这个事件强调纯为法律问题,用法律解决。共产党一开始就把它提升至政治层面,强调要美军撤出中国,反对内战。[/font]
[font=宋体]北大校长胡适之期望法律解决,他主持的北大聘请赵凤喈、燕树棠诸律师任沈崇法律顾问。但一九四三年六月九日中美双方签订《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条例》第一条列明:美军在中国犯罪,「归美军军事法庭及军事当局裁判」,也就是说,美国佬说了算。美国是文明世界表率,强调法治,当然要做足全套,也照样开庭审判。[/font]
[font=宋体]延至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美军军事法庭裁定主犯皮尔逊强奸已遂罪成立。二月一日再裁定帮凶普利查德妨碍军纪等二项罪名成立。判处皮尔逊十五年有期徒刑,普利查德监禁劳役十个月。这个判决好象很公道,让国民党松一口气,也让胡适高兴了一阵子。但六月中,美国军事法庭总检察长宣布,所控罪状不能成立,国民党十分紧张,做了许多动作都无补于事。八月中,美国海军部长核准判决,该被告无罪释放兼恢复原职。好了,美帝只照顾自家子弟兵,不管蒋公死活,这样子搞作,等于在中国大地上丢一个精神原子弹,加速国民党倒台。[/font]
[font=宋体]以一个女子遭遇而影响大局,像沈崇事件是绝无仅有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那只是一个吴三桂。而沈崇事件是牵动五十万学子和千百名教授的「冲冠一怒」,最终加速了一个政权的收场。这是历史偶然性的奇迹。沈崇是真真正正能「倾」人之国,隳人之政的「倾国佳人」。[/font]
[font=宋体]本世纪伊始,又有人拿「沈崇事件」做文章,说沈崇是地下党,色诱美军,制造事件,以便引发全国反美运动,重弹六十多年前的老调。更有人深具创意的凭空编出:改了名的沈崇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批斗时揭穿身份,她向红卫兵承认,她并未遭美军强奸,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党的事业」。一般人说话不够分量,不够权威,于是有人把这段话挂到名人聂绀弩头上,还列明引自聂公《沈崇的婚姻问题》一文,但聂公此文撰于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其时,哪来文革?哪来红卫兵?这就是启功老常说的未开卷而知其伪。[/font]
[font=宋体]「沈崇事件」各种档案俱在,北京、台北、美国所存这些档案都超过五十年,都解密了,花点时间读一读,案件清楚得很。但仍很希望能够问问当事人沈崇,对于时至今日还有人只拿个别档案,不辨真伪为美军翻案,她作为受害者,作何感想?当然,「沈崇事件」最大受害者是中华民国,是中国国民党,那么党国诸君又作何感想呢?[/font]
[font=宋体]六十多年来,沈崇的下落,备受关注,而又传闻不一。有说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有说宋美龄收为谊女,移民国外。有说她改名换姓,健在北京。前两种传闻找不到任何依据,早被否定了。而北京文化圈子则隐约流传:沈崇就在北京,而且活跃在文化圈中。[/font]
[font=宋体]大概八十年代吧,有一回,聂绀弩、丁聪与三联书店周健强等聚会,聂早年写过《沈崇的婚姻问题》一文,周问聂,“沈崇到底是谁呀?”聂指着丁聪说,你问他,他最清楚。[/font]
[font=宋体]丁聪夫人沈峻,就是文化圈中传说的沈崇。但从来没有人敢问沈峻,你是沈崇吗?这句话太冒犯了。甚至与丁聪伉俪死党如黄苗子、郁风也不敢问。[/font]
[font=宋体]今年春节后不久,李辉、应红伉俪莅寒斋雅叙,我出示沈崇亲笔自白书三纸,应红一睇,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沈峻的字吗?!”应红是作家出版社负责人,与沈峻熟络,经手沈峻手稿无数,所以对她的字迹非常熟悉。当天我到罗孚家造访,借沈峻给罗公贺年卡、拍摄沈峻滑雪照上的题字,回家与沈崇字迹对比研究,虽然前后六十多年,但用笔、结体,都有太多一致处。[/font]
[font=宋体]好了,如何求证?颇费思量。通过沈峻周围的至爱亲朋吗,他们实在开不了口。重提旧事,对当事人不啻于再一次伤害,但近年攻击沈崇的言论甚嚣尘上,不弄清楚,对当事人又是更严重伤害。[/font]
[font=宋体]机会终于来了。林道群兄嘱转稿费与沈峻,一口应承。五月八日上京,请沈峻密友约沈峻一起用餐讨教。甫一见面,认出这就是在罗公家里从贺年卡看到的,八十多岁老太太滑雪雄姿的沈峻,真人可是腰板硬朗,英姿勃发,神采飞扬,白白滑滑的面庞架个墨镜,路人还以为是哪个资深玉女明星呢。[/font]
[img=313,240]file:///C:/DOCUME~1/JIM/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img]
[font=宋体]沈崇与其夫漫画家丁聪[/font]
[font=宋体]笑谈间笔者开始进攻了。先问沈峻生肖属甚么?答曰:“兔”,丁卯一九二七?“没错”,心想沈崇案发时十九岁,一九二七到一九四六正好十九岁。再问府上哪里?“福建闽侯”,心想,又对了。席间奉上马幼垣关于沉葆桢照片辨伪文章(刊《九州学刊》六卷二期)影本,内有沈文肃公与夫人林氏画像,沈峻说,“从前家里就是挂这画像,文革毁去”,问沈葆桢是你贵亲?“沈葆桢是我曾祖父”,又对了。尊大人大名?“沈劭”,完全吻合了。做甚么工作?“工程师,到处跑,做过交通部次长。解放前夕离开大陆。”几兄弟姐妹?“四姐妹,我最大,剩下我跟最小的。”何时来北京?“解放后”,稍停片刻,立即补充,“一九四六年来北京,在北京大学先修班。”心想这就完全对了,她就是沈崇,肯定不会错。正思考间,沈峻再补充“后来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是党员吗?“是。”甚么时候参加党?“一九五六年,在学校入党。”[/font]
[font=宋体]终于要摊牌了,立即取出准备好的沈崇亲笔自白书、北京大学聘请赵凤喈任此案法律顾问感谢函等材料,放在饭桌上。沈峻一看,立即摘下墨镜,聚精会神,略显湿润双眼,泛着几乎觉察不出的淡淡泪光,盯着这几叶沉甸甸的薄纸,面色为之一变,神情凝重而镇静,压低嗓门说:“哪里搞来的?给我的吗?”这是彩色复印件,全部给你。沈峻一声“谢谢”,马上收起文件。[/font]
[font=宋体]确认沈崇真身后,一切轻松多了。先谈谈她小时候的情况。哪里出生?福州?上海?“不对,我生于镇江,父亲在镇江盖桥梁,盖公路,所以我在那里出生。”“父亲因为搞工程建设,到处去。我小时候去上海,在上海念小学,所以寄居姑姑家。”是古拔路二十五号吗?“对,你怎么知道的?”我开玩笑说我是调查局的。[/font]
[font=宋体]“我姑父曾景南是盐务局长。”啊!那是肥缺。“对。”“姑姑喜欢女儿,特别疼我,我又是人家的女儿,宠一点没关系。所以我从小就无法无天。”一九四七年,因奶奶病重,不愿死在外地,棺材都买好了,要回福州老家寿终正寝,沈峻便陪着奶奶回福州。福州与台湾很近,沈峻顺便去了趟台湾,探望姑姑,几天就回来了。文革时,因此而被诬为去台湾领特务经费。“姑姑有个儿子在美国念书,我动员他们母子回来,他先到香港,他妈妈从台湾到香港会合,我去香港接他们一起回来,这不是很好嘛,但文革时候,又说我去香港领特务经费。”[/font]
[font=宋体]尊大人沈劭生于哪年?沈峻一脸茫然,不知道。生肖属甚么,也不知道,只知她出生时父亲二十多岁。沉劭在南洋公学毕业,然后交大,再留美。抗战间沈峻在上海,沉劭则在昆明,盖机场,盖公路,父女大部份时间分开,对父亲了解不多。沈劭有个朋友托他照顾妻子儿女,朋友后来死了,沉劭继续照顾,妻子变成他的妻子,儿女变成他的儿女,两家人变一家人。解放前夕,沉劭离开大陆。沉劭新家庭另一半是南洋华侨,要回南洋,沉劭同去。后来在美资还是英资的石油公司工作,一直到七十年代过世。[/font]
[font=宋体]问起沈峻妈妈,果然姓林,家庭妇女[/font][font=宋体]。沈峻生儿子时接母亲来北京住。原居所两间房住三代人,十分挤迫。一九八五年分到稍大居室,但母亲习惯住地下,左邻右里都熟,老友记多,不愿搬去高楼住。过几年九十五岁过世。[/font]
[font=宋体]又再问回不开心的往事。你在北大先修班,准备念甚么科,“我的志愿是学医”。但出事后,政府不让她到北大上课,因为风头火势,不许她出来。“在北京没事干,就回上海,后来才(改名沈峻)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的是俄文。复旦毕业后,学校很喜欢她,要留她当助教。沈峻不服从组织分配,要去北京。[/font]
[font=宋体]沈峻在北京先去中联部,中联部发觉沈峻社会关系太复杂,不合要求,调去对外文委,干了几年,在宣传司管书刊,下辖外文出版社,后来外文出版社分出来,独立成为外文局,社领导挑了几个人,包括沈峻,入外文局,做到退休。[/font]
[font=宋体]丁聪妹妹与沈峻是同学,沈峻在复旦大学毕业后,一九五六年九月,她与丁聪妹妹同时被分配上京,因丁聪妹妹在京无其它亲戚,便拉着沈峻常去探望丁聪,一来二往,丁聪沈峻便结婚了。不久,反右运动开始,丁聪划为右派,沈峻已怀孕,大着肚子搬家,生孩子那天,正是丁聪发配北大荒之时,丁聪匆匆到医院,隔着玻璃窗,看看新生的儿子,随即赴北大荒劳改。沈峻说,“我们一家人,分住四个地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一家团聚,这就是火红的年代的现实写照。[/font]
[font=宋体]解放后,沈峻受社会风气影响,要求进步,要参加党。在大陆,乖孩子才能做少先队,再大一点才能入共青团,然后才入共产党,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尚。这是社会的大环境、大气候。沈峻在上海复旦大学入党,先作预备党员,一般一年后转正,但丈夫丁聪划为右派,作为妻子的沈峻也受牵连,拖了五年,到丁聪摘帽时才转正。丁聪是一九七九年才正式全部平反。[/font]
[font=宋体]再带回事件本身。文革时候,有人问你“沈崇事件”吗?“没有,文革时候从来没有人问。这事毛选早有定案,红卫兵不敢乱来。”当时跟共党有联系吗?“没有,我当时十九岁,甚么都不懂,我家的背景都是国民党的。”当时几十万学生示额威游额行,皆因你而起,你害怕吗?“不害怕,学生的行动是正义的。”再问,有看计算机吗?“没有,我眼内黄斑,计算机发光,我看不了。”网络上很多言论攻击你,说你是延安派来色诱美军,制造事件,你知道吗?“有人告诉过我。当年国民党贴出大字报小字报造谣,早已被当时的学生驳得体无完肤,很快没有声音了。现在有些人,只不过重拾当年造谣者的牙慧而已。”“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国民党是统治者,控制着国家机器,如果我是八路,早就被抓起来了。”[/font]
[font=宋体]网络上这么多言论攻击你,颠倒黑白,混淆真相,你是否可以亲自写文章澄清,以正视听。“不,我不理,他们想出名,你驳他,他驳你,没完没了,他就出名。我一概不理。”[/font]
[font=宋体]啊!境界真高,佛家:“闻谤不辩”?苗公(黄苗子)也如是。真是二流堂人物,一流作派。[/font]
[font=宋体]沈峻性格开朗,阳光气足,相处如沐春风。就算碰到悲剧,也要变成闹剧,以喜剧收场。性格决定命运,信焉![/font]
[font=宋体](作者系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font]
[font=宋体][b][color=#ff0000]沈崇案,真相并非遥不可及[/color][/b][/font]
2012-08-13 13:34 [font=宋体]作者:许礼平[/font]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翻案的学者也有短板!
他看多了这边的运动之术,就误以为美国没有扮演可耻的角色…… 感觉10楼转来文章比较靠谱。 程老所言甚是。
从一开始,《书屋》的丁文就有误导:“沈崇的母亲也出身于书香门第,是著名的翻译家、曾任北大教授的林纾(字琴南)之女。”
当然,没有这种讹误,也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它了。 此楼基本厘清了沈崇事件:87tb [i=s] 本帖最后由 菜籽 于 2014-6-24 18:57 编辑 [/i]
老陈果然功力不凡,提供了这么丰富的图片与链接。
鄙人对沈崇母亲身份的质疑,14楼晓梦 还是没有提供最有力的身份佐证。其实“真相 并不遥远”已经点明“林氏”、“普通妇女”,反是要抹去沈崇北大学生身份的教务长的老婆,才是林纾家的所谓族女(远亲)。 沈父“交通部次长(即副部长)”的介绍,更是夸大了其官职无数倍!
父亲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处长沈劭。——《"沈崇事件"真相》
父沈劭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处长——探密《“沈崇事件”真相》 2012年01月06日 09:32 来源: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这事我再去核实相关人家的后人吧,
光是网上的信息,不大靠谱。 “红卫兵与沈崇的对话”多年前就看到过,我当时认为有那种可能,这个楼厘清了关于沈崇事件的谣传,应该加精。 这里的版主会不会”最近有点忙“啦?
加精就别啦—— 版主大爷最近不大爽甩手掌柜呢,俺不敢乱插手哈,且等等~~ 关于林纾的女儿的文献
林纾的“三女”林瑚,嫁给李家骥(山师大教授)
“四女”林莹 夫婿姓李
林珠 字孟珠(五女)无出
长女林雪,早夭 夫婿姓郑
拢共四个女儿,没有一个是有沈家夫婿。因此可断言沈崇之母乃林家族女,并非林纾嫡亲外孙女。 看来菜籽也是搜素资料的高手,也许关于沈崇的事情燕谈会独领风骚呢。 是啊,我手上有些林家内部的资料
算是比外界更近水楼台一点。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31505&ptid=118030]24#[/url] [i]老程[/i] [/b]
上面我依据的林纾后人家谱还有点遗漏。老林还有一个女儿林璿,夫婿是林纾的学生陈宏声,这个在弟子表中可以查到。
沈家找的林女,应该与林纾女无关。 关键在于沈崇和沈峻是同一个人搞清了,沈峻的自身经历也搞清了。至于她母亲是哪个林家的哪一支就是次要的了。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31548&ptid=118030]27#[/url] [i]老程[/i] [/b]
不错!
不过在在下眼中,若是没有这种附会,后来也不会到处去查证,看见那么多不同的说法。呵呵—— 如此洁净为哪般?
此贴是我在复制资料中很想保存的一个非自己主帖的文件。可惜晓梦参与讨论时找来的资料已无踪影。
不仅如此拯唯冬冷不丁抛进来的那个“吹号角”的段子以及他与晓梦争论时那些言辞也都无影踪(两人因此分别遭禁言,并因此引起一番争论)
现在这个楼干净得像是我和菜籽两人炒冷饭式的唱和,成了鸡肋。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quote]这事经两人的炒作“唱和”,基本上水落石出了,聊以自慰。
[size=2][color=#999999]xubaiduo 发表于 2014-12-15 20:55[/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6733&ptid=118030][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晓梦找来当年沈崇和现在的沈峻手书笔迹照片,和其它当时报纸上的一些文章,都是很有价值的佐证。
当时只有你我晓梦三人探讨此事,可以说把这些年那些似是而非的林林总总全厘清了。
应该说这楼在燕谈历史版块的中是较有价值的帖子,不知为何惹怒某人,冷不丁的扔进来一个关于老少俩修女为神父撸JJ吹JJ的黄段子,段子一出立马有人跟帖出来叫好,气氛一下子被搞坏了。
后来的事情不用重复,有二人被禁言,后又引起燕谈参与人数较广的争论。
你可以聊以自慰,我却觉得这楼支离破碎!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quote]这事经两人的炒作“唱和”,基本上水落石出了,聊以自慰。
[size=2][color=#999999]xubaiduo 发表于 2014-12-15 20:55[/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6733&ptid=118030][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浏览了一下。“[font=宋体][color=#000000]关键在于沈崇和沈峻是同一个人搞清了,沈峻的自身经历也搞清了。至于她母亲是哪个林家的哪一支就是次要的了。[/color][/font]”——看到这个结论。
问题是强奸案到底是真是假?
[font=宋体][color=#000000]“本世纪伊始,又有人拿「沈崇事件」做文章,说沈崇是地下党,色诱美军,制造事件,以便引发全国反美运动,重弹六十多年前的老调。更有人深具创意的凭空编出:改了名的沈崇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批斗时揭穿身份,她向红卫兵承认,她并未遭美军强奸,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党的事业」。一般人说话不够分量,不够权威,于是有人把这段话挂到名人聂绀弩头上,还列明引自聂公《沈崇的婚姻问题》一文,但聂公此文撰于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其时,哪来文革?哪来红卫兵?这就是启功老常说的未开卷而知其伪。”——此话结论是怎样的?[/color][/font]
我还是糊涂的。 呵呵,强奸肯定是有的。这个无可怀疑。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6817&ptid=118030]33#[/url] [i]ultra_cat[/i] [/b]我记得好像还有沈崇和沈峻笔迹对比的照片 [quote]重写一遍
沈崇1928年生,沈崇事件(1946)时18岁。事件之后在北京没法呆了,回到上海,改名沈峻,“崇山峻岭”改名不该意。其于1950年进入复旦大学外语系(之前在北京上的是大学预科班,不算正式的北大学生),毕 ...
ultra_cat 发表于 2014-12-16 19:59 [/quote]
喔,这样。这组帖子是对颠覆“红色经典”的颠覆。差点被蒙了。
我专辑收录了一组对红色经典的颠覆,什么时候拿上来大家议一议。政治这个东西,的确很混淆。 [quote]重写一遍
沈崇1928年生,沈崇事件(1946)时18岁。事件之后在北京没法呆了,回到上海,改名沈峻,“崇山峻岭”改名不该意。其于1950年进入复旦大学外语系(之前在北京上的是大学预科班,不算正式的北大学生),毕 ...
ultra_cat 发表于 2014-12-16 19:59 [/quote]
喔,这样。这组帖子是对颠覆“红色经典”的颠覆。差点被蒙了。
我专辑收录了一组对红色经典的颠覆,什么时候拿上来大家议一议。政治这个东西,的确很混淆。 [i=s]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4-12-18 09:27 编辑 [/i]
35、36楼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是令人PF [color=#2b2b2b][font=宋体][size=24px][b]“1946年美军强奸案”当事女生沈崇去世(图)[/b][/size][/font][/color]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原标题:著名漫画家丁聪夫人沈峻去世[/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有消息称,丁聪夫人沈峻因肺癌于2014年12月11日晚去世,享年87岁。[/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沈峻祖籍福建闽侯,出身望族,其外公是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曾祖父沈葆桢,系林则徐的女婿,清末创建南洋水师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氏后人亦多贤达,“戊戌六君子”中的林旭,系沈葆桢的孙女婿,沈峻之父沈劭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五代孙沈祖海系台湾知名建筑师,松山机场便是其设计,六代孙沈吕巡系台湾驻美代表。[/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沈峻与丁聪于1957年(一说1956年)结为伉俪。根据公开的报道,沈峻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对外文委宣传司,当时沈峻的上海同学丁一薇也来到了北京,她正是丁聪的妹妹。由丁一薇的关系,沈丁二人相识,并熟络起来,最终在《人民画报》(即当时丁聪供职单位)负责人的撮合下,二人走到了一起。[/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沈峻帮丁聪出过一本《文人肖像》,是丁聪所画的大批文化名人肖像结集,沈峻还匿名写了“编者的话”。“编者的话”里留了个谜面:“书中有五对夫妇,如按拼音排列,他们就要成为牛郎织女,所以打破点规矩,让他们夫唱妇随,读者看起来当会更有意思。” 其中便有冯亦代黄宗英、黄苗子郁风、钱钟书杨绛等。沈峻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黄苗子家闹蟑螂,沈峻带药上门,教保姆怎么灭小强;叶浅予住得不远,知道老头是南方人爱吃鱼,沈峻三天两头做鱼送过去。“龚之方,多有才的一位报人,退了以后定居苏州,热闹惯的人,一个人特不习惯,我就一直给他写信。有一次我在黄永玉家给他打电话,然后黄永玉、丁聪也轮番和他讲话,他后来跟我说‘激动得要休克了。"[/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围绕沈峻的,并不仅仅是烧鱼灭小强这些生活琐事,还有一桩甚至是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事件,那就是1946年发生在北京(时称北平)的“沈崇案”。[/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1946年12月24日夜,北京大学先修班(相当于现在的预科班)女生沈崇去看电影途经东单时,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等2人架至东单操场施行强奸。适有路人刘玉丰经过此地,闻呼救声即赴军警机关报案。警员当场抓获美兵1人。[/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经审理,北京军事法庭认为两名美国兵罪名成立,分别判处15年和10个月监禁,但美国军方认为中方供词可信度较低,认为应将两人无罪开释。[/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事件发生后,北平各高校学生随即组织游行示威,抗议美军的暴行。虽然部分游行被镇压,但是这也造成了学生和爱国者和政府的对立。中国共产党则下令党员参与组织游行。[/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194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给董必武、吴玉章、张曙时、叶剑英、刘晓、方方、林平等人发表《中央关于在各大城市组织群众响应北平学生运动的指示》 。[/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事件发生后,除北平外,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学生均举行了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进而掀起“反政府”,“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运动。这起事件就此成为当时中共领导反美运动的导火线,并造成中国国民政府与美国关系紧张。甚至有评论称,这起事件加速的美蒋的失败。[/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一起案件变成了一个历史事件,当事人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沈崇的下落有着多种版本,有的说她移居海外,有的说她改名换姓健在北京。《苹果日报》副刊2012年8月12日刊登了香港出版人许礼平一篇名为《沈崇自白》的文章,文中提到作者登门拜访丁聪之妻沈峻,并证实她就是当年的沈崇:[/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先问沈峻生肖属甚么?答曰:“兔”。丁卯一九二七?“没错。”心想沈崇案发时十九岁,一九二七到一九四六正好十九岁。)再问府上哪里?“福建闽侯”,心想,又对了。席间奉上马幼垣关于沈葆桢照片辨伪文章(刊《九州学刊》六卷二期)影本,内有沈文肃公与夫人林氏画像,沈峻说,“从前家里就是挂这画像,文革毁去”,问沈葆桢是你贵亲?“沈葆桢是我曾祖父”,又对了。尊大人大名?“沈劭”,完全吻合了。做甚么工作?“工程师,到处跑,做过交通部次长。解放前夕离开大陆。”几兄弟姐妹?“四姐妹,我最大,剩下我跟最小的。”何时来北京?“解放后”,稍停片刻,立即补充,“一九四六年来北京,在北京大学先修班。”心想这就完全对了,她就是沈崇,肯定不会错。正思考间,沈峻再补充“后来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是党员吗?“是。”甚么时候参加党?“一九五六年,在学校入党。”[/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再带回事件本身。文革时候,有人问你“沈崇事件”吗?“没有,文革时候从来没有人问。这事毛选早有定案,红卫兵不敢乱来。”当时跟共党有联系吗?“没有,我当时十九岁,甚么都不懂,我家的背景都是国民党的。”当时几十万学生示威游行,皆因你而起,你害怕吗?“不害怕,学生的行动是正义的。”网络上很多言论攻击你,说你是延安派来色诱美军,制造事件,你知道吗?“有人告诉过我。当年国民党贴出大字报小字报造谣,早已被当时的学生驳得体无完肤,很快没有声音了。现在有些人,只不过重拾当年造谣者的牙慧而已。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国民党是统治者,控制着国家机器,如果我是八路,早就被抓起来了。“[/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许文还提到,沈峻在北大先修班的志愿是学医,但出事后,政府不让她到北大上课,因为风头火势,不许她出来。“在北京没事干,就回上海,后来才(改名沈峻)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的是俄文。复旦毕业后,学校很喜欢她,要留她当助教。沈峻不服从组织分配,要去北京。[/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沈峻在北京先去中联部,中联部发觉沈峻社会关系太复杂,不合要求,调去对外文委,干了几年,在宣传司管书刊,下辖外文出版社,后来外文出版社分出来,独立成为外文局,社领导挑了几个人,包括沈峻,入外文局,做到退休。[/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2009年,丁聪去世时,沈峻写了封信揣他身上,信的内容是:[/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小丁老头:[/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我推了你一辈子,也算尽到我的职责了。现在我已不能再往前推你了,只能靠你自己了,希望你一路走好。[/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我给你带上两个孙子给你画的画和一支毛笔、几张纸,我想你会喜欢的。[/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另外,还给你准备了一袋花生,几块巧克力和咖啡,供你路上慢慢享用。巧克力和咖啡都是真糖的,现在你已不必顾虑什么糖尿病了,放开胆子吃吧。[/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这朵小花是我献给你的。有首流行歌曲叫“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朵小花则代表我的魂。[/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你不会寂寞的,那边已有很多好朋友在等着你呢;我也不会寂寞的,因为这里也有很多你的好朋友和热爱你的读者在陪伴着我。[/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再说,我们也会很快见面的,请一定等着我。[/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永远永远惦记着你的“凶”老伴[/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沈峻2009年5月26日[/font]
[font=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丁聪去世后不久,沈峻大病一场,是肠癌。开完刀,并发大面积心梗、胃大出血,虽然医生都直言“尽力了”,但沈峻还是悠悠醒转过来,那时,她说,“他(指丁聪)在天上做快乐的单身汉呢,我就在地上做快乐的单身汉,我们都很快乐。”而今,二人可快乐地团聚了。[/font] mourning...........人虽逝,但两国的恩怨仍将继续…… 实际上最早发明“颜色革命”的是GCD。 算说对了,总把自己的事说成是红色的!红色革命嘛!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也许是巧合,在沈峻老人仙逝之际我们翻出了这个数月前的旧楼。
以此悼念这位知识女性。 历史会告诉后人:
以史为鉴,千万不要忘记~~~~! [i=s]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4-12-18 19:51 编辑 [/i]
沈峻到底是不是当年的沈崇,到底被强奸了木,俺还是木明白。:nothing_to_sayd [quote]沈峻到底是不是当年的沈崇,到底被强奸了木,俺还是木明白。:nothing_to_sayd
[size=2][color=#999999]水笺 发表于 2014-12-18 19:50[/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6930&ptid=118030][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你48楼里转帖的文件说的一清二楚,沈崇就是沈峻,1946年在北平遭美军强奸有铁证。 [quote]
你48楼里转帖的文件说的一清二楚,沈崇就是沈峻,1946年在北平遭美军强奸有铁证。
[size=2][color=#999999]老程 发表于 2014-12-18 21:15[/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6933&ptid=118030][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不争论是比较清楚的,一争论就搞不清了:))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quote]
不争论是比较清楚的,一争论就搞不清了:))
[size=2][color=#999999]水笺 发表于 2014-12-18 22:03[/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6946&ptid=118030][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沈崇案的真伪自1946年到20年前是没有争论的,约二十年前坊间有了“红卫兵审问沈崇的故事”,这事也没引起多大波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此事才有所谓“争执”。搞清了丁聪夫人沈峻就是沈崇后近些年的八卦自然厘清。
可惜,现在确实有不少人只相信自己愿意接受的实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此事才有所谓“争执”。
---------
还有谢泳在南方的两次重提旧话的演讲
文人喜欢刨根问底
这关乎自己的过去—— [i=s]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12-20 08:58 编辑 [/i]
[align=center]谢泳果然奇葩,2008年他发文“重说沈崇案”:[/align]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1946年12月24日圣诞夜八时左右,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离开八面槽她表姐的家,准备到平安影院去看电影。当她由王府井走到东长安街时,突然被两个美国兵架住。这两个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威廉斯·皮尔逊和下士普利查德,他们把沈崇架到东单广场,就在那里,沈崇遭到皮尔逊强奸。沈崇拼命抗争,大声呼救,路过此地的工人孟昭杰发现后,两次救助未成,便向国民党北平警察局内七分局报告,当警察到出事地点查看时,普利查德已逃走,警察遂将皮尔逊和沈崇带回警察局询问。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当时北平民营亚光通讯社获悉这一消息后,就在12月25日发出新闻,披露事情真象。北平市警察局局长汤永咸曾给国民党的中央社打电话,让中央社通知各报不要刊登这一消息。中央社当即以警察局的名义给各报发了一个启事,声称:“关于今日亚光社所发某大学女生被美兵酗酒奸污稿,希望能予缓登。据谓此事已由警局与美方交涉,必有结果。事主方面因颜面关系,要求不予发表,以免该女生自杀心理更形加强。容有结果后,警察局当更发专稿。”①为了阻挡发表这一消息,汤永咸还将亚光总编辑王柱宇和一些报社记者接到市警察局,叫他们具结,保证不发表此消息。可是,26日北平《世界日报》《北平日报》《新生报》《经世日报》等几家报纸,不顾国民党中央社和警察局的阻挡,都刊登了亚光社的新闻。《新民报》还将国民党中央社的有关电令编成一条新闻发表出来,把他们封锁消息的行为也告诉了社会。这一消息引发了随后全国各地学生的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活动,这就是四十年代着名的沈崇事件。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一、沈崇案中的社会文化心理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沈崇事件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重庆谈判已经破裂,内战即将爆发,美军驻华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对于抗战以后的国民党来说,此时已开始失去民心。常任侠在他1939年的日记中说:“至小石先生处,先生言刘成禺云:中国若亡,是无地理;中国民族若亡,是无人理;中国国民政府若不亡,是无天理。其言近谑,颇含至理。”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国民党政府的评价。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沈崇事件恰好为国人,特别是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对国民党政府产生巨大反感的机会,加以另外一种政治势力非常有意识地利用这一事件所带给青年学生心理上的剌激,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沈崇事件就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振荡。半个多世纪以后,我们重新研究沈崇事件,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知识分子在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时,他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判断事件的真实性,以及此事件对国家利弊。在这一点上,四十年代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选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沈崇事件的发生,除了另外一种政治势力有意识地利用之外,这一事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也是这一事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青年学生愤怒的主要原因。[/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在沈崇事件发生之前,美国在华驻军引发的类似社会问题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如着名的“臧大咬子事件”。1946年9月22日晚上,在上海黄浦滩的一条路上,一个驻华美军(也是海军部的),把一个黄包车夫臧大咬子给打死了。按说这样的事件应该比沈崇事件更令人发指,因为人命关天。但后来发生的一切,却证明中国的青年学生在人命和贞洁方面,后者更容易激起他们的愤怒,或者说后者更具备诱发他们愤怒的因素。至少在如下几条原因中,沈崇事件是一个恰好的导火线。一、沈崇本人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也就是说,她的受害就是青年学生直接受害;中国人在判断社会是非时有一种心理,就是他们总是关心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事,远处的事,他们通常都很冷漠。二、沈崇是一个女学生,还是一个富家子女。她的出身和四十年代多数青年大学生的出身背景相近。三、沈崇是被强奸的,在中国人的心理中,这是比人命还要大的事。四、沈崇是被外国人强奸的,这更让当时的青年学生无法接受。可以设想,如果皮尔逊是直接拔枪打死了沈崇,而不是强奸,事情恐怕也没有后来那样严重。[/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像沈崇事件这样的事,在海外驻军当中是最容易发生的,近年来美国在日本冲绳的驻军也时常发生强奸案,这是海外驻军中常见的问题。但对四十年代的中国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接受了很多西方文化,但在传统上,他们还是很难摆脱中国人常有的思维。1947年1月11日《密勒氏评论报》曾发表过一篇他记者所写的文章《中国学生抗暴运动》。文章认为,典型的中国骂人的话是永远和性关系相连的。比如说有“????蛋”“混帐”,“小舅子”,“娘个操匕”“狗养的”,“丢那妈”等等之类,在英文里所能找到的惟一的同类语是:“Son of ???? ," Son of gun",t "Bloody bastard",一般地这些在社交中都是使人蹙额或是甚至加以禁止的。中国人对于性关系上的失检是认为极其严重的,而这些常常为外国人视为单纯的“私事”而已。这是北平强奸案之所以为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所特别重视的一个理由;除此之外,还因为这个罹难者是中国第一流最高学府的一个有高等身份的女学生。进一步说,更重要的是这案的政治主义。在平时,这样一个事件可能已经一声不响地过去了,或者已经毫无困难地被掩饰过去,可是在今天这种情势形下,当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成了各方抨击的对象,强烈的反美暗流已经存在多时,北平强奸案就必然使小事酿成大祸了。③在中国人看来,强奸是犯法而且是一种罪恶。就法律眼光来看这是一个最不可容忍的犯法行为,就道德观点说这是一种卑鄙,同时也是最不可饶恕的罪恶。同时在许多情形中,旧式的中国人特别是重视其社会性远超过其法律性。一个很有名的中国格言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以诽谤加之于一个男人的女亲的贞节或其个人的正直恐怕是你对一个自尊的中国人所能加的最大的侮辱。此点就是当年参加学生运动的人也不讳言,他们在事后的回忆中说:“不错,那时我们提出了‘美军退出中国’的要求,但多数同学对这要求的了解是因为只有美军退出中国,才可以不再发生类似沈崇的事件。若在当时强烈的指出美国政府与中国反动派发动的内战有缘的关系,恐怕是不能为多数同学接受的。当时是感情多于理智,大家感到受了侮辱。因此我们得承认民族自尊心和贞操观念是运动掀起的有力因素之一,虽然美军在华侵犯中国主权,间接直接屠杀中国人民是这个运动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但在那时是潜伏的。能明显如此自觉的并不多,那是远没有今夏‘反内战反饥饿’运动中,大家所表现的高度的自觉和认识的深邃的”。[/size][/font][/color]
[b][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二、沈崇案之谜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关于沈崇事件,当时无论是国民党政府还是民间都认为,中共有意识地参预了这一事件。还有人认为,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中共有意制造的。当时就有传言说沈崇是延安派来的人等等。但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下一个结论。还有一种说法是:“文化大革命后据中共党内披露,原来沈崇事件完全是一宗政治阴谋,而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生则根本为莫须有罪名。原来沈崇本人为中共地下党员,她奉命色诱美军,与他们交朋友,然后制造强奸事件以打击美军和国民党政府,结果证明相当成功。-----据悉沈崇在中共建政后改名换姓进入中共外文出版社工作,已婚,现大陆不少七、八十岁左右的文人名流都知道其人。另一说法是,改了名的沈崇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批斗时揭穿身份,她向红卫兵承认,她并未遭美军强奸,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党的事业。”⑤文革中还有传言,说沈崇在山西五台山出家,并说有人曾见过等等。这些说法都没有提出足够的证据,所以它只能帮助我们在分析沈崇案事多一种历史视角,如此而已。虽然现在找不到沈崇案是由某一党派故意制造的证据,但中共有意识地参预和利用了沈崇案,确是事实。[/size][/font][/color][/b]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194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曾在给董必武、吴玉章、张暑时、叶剑英、方方、林平等人的一份名为《中央关于在各大城市组织群众响应北平学生运动的指示》中说过:“(一)北平美兵强奸女生事,已造成有力的爱国运动,上海、天津闻亦将响应,希望在各大城市(平、津、京、沪、渝、昆、港、蓉、杭等)及海外华侨中发动游行示威,并坚持下去。不能游行的地方,亦可进行请愿及组织后援会,一面提出目前具体要求,如要求此案及以前历次悬而未决的惨案彻底解决,要求美国兵犯罪由中国法庭按中国法律公开审判(如华侨在美犯罪一样)等,一面依据情况联系到美军全部撤离中国,反对美国干涉内政,出卖军火,进行借款,助长内战,及废除中美商约,抵制美货等口号。在运动中要尽量推动一般中立分子出面,造成最广泛的阵容,并利用国民党所宣布的元旦起实行宪法人权条文,采取理直气壮的攻势,使国民党不敢压迫,并达到暴露国民党之媚卖国及其国大制宪全系欺骗之目的。(二)我们在各地学生及妇女中的关系,应尽量利用学生及妇女中通信办法,向各地推动发展,并推动各地撰文通电,向各方声援呼吁,务使此运动向孤立美蒋及反对美国殖民地化中国之途展开。”⑥通知特别提出利用妇女对沈崇案的愤怒,可以说是非常了解沈崇案所容易引发的民族主义情感的。王汉斌在《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地下党是怎样领导学生运动的》一文曾详细讲述过当时的情况。当时南系北上后,由袁永熙、王汉斌、洪德铭组成共产党的北平地下学委,并立即在北大、清华等校建立党的地下支部。他说:“这时党面临着在学校里迅速扎下根子,占领学校阵地的问题。这是一场艰巨的斗争,也是极其细致深入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计划非常周密。王汉斌说:“第一种是燕京。该校在抗战期间迁往成都,胜利后不久即原班人马复员北平。党在该校力量比较强。一直成立有学生自治会,并为进步力量所掌握。在复员后由我党地下党党员张富培(张定)同志担任自治会主席,学校阵地完全为我控制,国民党反动势力不能左右学生运动。第二种是清华。经过同国民党势力进行激烈的争夺之后,使我党较快地掌握了学生自治会的的领导权。- ------于是就由我南系地下党员徐裕荣同志当选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自治会主席。由此,清华学生运动的领导权即为我党所掌握了。[/size][/font][/color][align=center][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第三种是北大。---- --地一下党全面分析了北大的情况,广泛发动党员和‘民青’成员主动与北方同学交朋友,进行个别串联访问,交谈观点,帮助同学解决困难,消除相互误解。我们还和临大同学一起组织郊游、开联欢会,增进南北同学间的广泛联系,攀叙友情。北大暂时不能成立学生自治会,我们就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团结群众开展社团活动。南北两系心心想印,齐心协力,三五成群,由小到大,使各种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纷纷成立起来。他们根据相互间的爱好以各式各样的形式,组织学习会、读书会、办墙报、出专刊。评介时局,揭露国民党打内战的反动政策,宣传党的方针。团结教育群众。经过这些活动。很快使我们在学生中扎下了根子。”中共对这一阶段的工作非常满意,王汉斌说:“在复员北上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我党极其出色地在北大、清华等校夺取了学校斗争的阵地,扎下了根子,掌握了学生组织的领导权,组织起一支党领导的学生力量。这就为深入开展平、津及华北的学生运动,迎接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也为组织华北学联奠定了可靠的基础。”⑦沈崇案发生后,全国各地很快就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学生示威活动。对于学生的行为,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许多人都认为是有人在操纵,倒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了少有的天真。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国桢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说:“当人们不满时,或者有不满的理由时,自然就有共产党渗透和可供利用的基础。但如果没有理由,共产党也能造一[/size][/font][/color][/align][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些,就拿北平女学生被强奸为例,那件事发生在北平而不是上海,但我们照样遇到了麻烦。[/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吴国桢是出身清华的留美学生,他对于中国的学生运动有深入的了解,他认为:“事实上,中国赤色分子将美国挑出来,作为他们鼓动民众加以反对的目标,一些示威的性质常常是反美的。在那些示威中,我尽力做到没有美国人受到严重伤害。我记得只有一次,有个美国水兵受到了很粗暴的对待,但我成功地使那次事件免于演化成一场骚乱。在北平,一个美国大兵强奸了一名女生之后,也有一次反美示威。某些人认为,那个女孩是北平共产党使用的诱饵,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件令人叹息的事情。”这次事件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也有一次罢课的准备。吴国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没有小视那件令人惋惜的北平女学生被强奸案,但我说那是一件由美国士兵犯下的孤立罪行。"他说:“但是请注意,当俄国人占领东北时,有多少中国妇女遭到了蹂躏?如果你们一定要示威,那么应当针对这个劣迹更大的罪犯。或者,如果你们一定要对美国示威,那么同时也应该对苏联示威。”吴国桢的这种说法使许多学生从感情回到理智上来。吴国桢后来说:“我当场将了他们的军。自然他们决不会听我的,但第二天除了左倾刊物外,所有报纸均全文刊载了我的讲话。反美示威仍然举行了,但秩序良好。”对于沈崇案中知识分子的表现,吴国桢也谈了他自己的看法,他对当时知识分子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他说:“还有另一件事我想指出来,那就是知识阶层的冷漠。大多数示威与动乱均由学生发动,在中国这样的国家里,学生真是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比劳动团体或其它团体有力得多。这有两条理由:一方面因为人口的大部分是文盲,学生们被尊为比较有知识的阶层,另一方面学生们大都年轻,人们对他们的过激行动通常比较宽容。共产党敏锐地领会了这一点。于是就集中力量对学生进行渗透。然而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大学教师们在反共活动中,本应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不幸的是,我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我邀请校长们和许多教授、教师同我吃饭,参加午宴和茶会,敦促他们在对待共产党威胁上要更警惕,更有力量,但一无所获。更使人吃惊的是,尽管大多数校长和许多教授都是国民党员,但他们不愿意出头,即使在那时,按照中国的老传统,对教师的尊重在学生中仍然是一种支配性的情绪,这就尤其令人可悲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是校长和教授们能多帮助我,我们也许会办得更好些。”知识分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冷漠呢?[/size][/font][/color][align=center][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吴国祯说:“首先,大学的校长和教师们的待遇太低,他们的生活很困难,特别是因为不断的通货膨胀。这方面我不能帮助他们多少,因为大学都是由中央政府资助的,至于由市政府资助的中小学教师,我则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对那些在高等院校从事教育的教授们,其可叹的生活条件,我只能提请中央政府注意。教师们低于标准的报酬,自然会引起诸多不满。但他们的冷漠还有另一个原因。历来中国的学者们,都反对参与政治,他们感到自己的领域只限于搞学术,别无其它。尽管他们中许多人是国民党员,但却认为反对共产党的渗透并不是他们的责任。此外,他们有希望取得学生欢心的弱点,害怕学生们可能对他们示威,所以尽力与左倾学生友好。”当吴国桢与学生谈话时,他总是力图按以下的方针与他们论争:“如果你们对政治有兴趣,首先得用知识武装自己,努力学习。当你毕业时,若想成为一个革命者,或者甚至当一名共产党人,你们将有充分的时间,为什么眼前要用政治活动来使自己分心呢?”许多学生对这种直接了当的方式是很信服的。“但共产党非常聪明,我很快就查出了他们渗透的办法。他们在每所学校潜伏下少数地下人员,但不会立即组成纯粹的共产党小组,他们从真正赤色的、到带粉红色的、甚至明显中立的分子开始,组织了许多小组。让我们以日本为例,艾森豪威尔总统准备访问日本,但突然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共产党是如何得逞的呢?依我看来,煽动不是从极端赤色小组开始的,倒是肇始于带粉红色的小组,他们对艾森豪威尔即将到来的访问提出疑问,在校园内贴出他们称为的‘墙报’,遣责美帝国主义,并组织起来反对艾森豪威尔来访。然后赤色小组就公开出来支持他们,最后,乃至名义上中立的小组也会受到影响,并赞同这一立场。这样在人们得知之前,罢课与示威就已开始了。”吴国桢说:“我经常走访上海各个大学,看学生团体贴出的墙报,并尽力研究他们提出的各种意见,我把查清谁是那些墙报的起草人当成一件事情,在一般大学里,会遇上四、五十个学生团体,我从未弄清楚他们各自有多少追随者,但我能辨别其不同的政治观点,逐渐我就知道了共产党采用的策略。当共产党确认胜利在望的时候,[/size][/font][/color][/align][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他们突然间停止了所有的煽动。在大学也一样。没有示威了。”
[/size][/font][/color][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对于沈崇案后发生的学生运动,罗家伦当时也有同吴国桢一样的看法,他在1947年1月2日的日记中说:“今日中大学生等游行,为反对美军二人在北平奸污女生事。此等事本系个人行为,可以军法解决乃强做成国际政治问题,盖与共产党发动之反美运动连成一片也。可叹,可惋惜。”⑨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1946年12月31日《申报》第一版上的文章也认为,“此次不幸事件,为一法律问题,而美军退出中国,则为一政治问题,不可并为一谈。美军对此善后所提解决办法,大概尚好,但应从速解决,绝不可拖,美军不懂得东方道德的特性,所以他们也许还不理解中国人民的愤慨。”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同日《申报》第一版第二张有一篇报道:《北平女生被辱事件》,对于当时学生和知识分子和行为都做了批评。其中有这样的话:“而且亦正足以反示我们对于民主政治的没有训练。”同时还说:“我们引以为憾的就是身为师表的教授们,竟也有不明事理而从事于属外的行动。”对于沈崇案后的学生运动,当时的清华校长梅贻琦认为,看见清华和燕大的同学步行入城,他表示同情和愤慨。当日上午九时,他曾在骑河楼清华同学会召集北大各负责人开会,席上表示:清华燕大二校已决定采取不干涉态度。北大各院负责人同声响应。陆代校长志韦表明三点意见:(一)不论何国都不应在华驻军。因为时代已过去,已无必要。(二)此次游行不应是专对美军而发。(三)此系小事,但有大意义,惟不应因此引起其它纠纷。⑩在沈崇案中,真正显示出了知识分子智慧和人格的还应当说是胡适和傅斯年。他们没有无原则认同学生的行为,而对学生有所批评。1947年1月5日,胡适给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和他的朋友王世杰、傅斯年写信,在信中他详细告诉了他们北京发生的沈崇事件,并说:“沈生戚杨君已聘律师,北京大学则请赵凤喈、燕树棠诸君任法律顾问,明午会同检阅案卷。美军方面似亦明了此事严重,故卅日学生游行,美军均闭门不出,美军审判,现尚未定。”同时,胡适在给傅斯年的信中说:“我们今日所作只是充分把全校的法律人才供被害人之用。”11胡适在沈崇案中的行为,后来曾受到过许多批评,主要就是因为他不主张把此事件扩大化,他的认识是,这只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不是一个政治问题。[/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1947年12月30日下午二时,胡适乘中航机抵平,萧一山往迎,一起返回东厂胡同寓所。胡适对记者称,对此次暴行真相所知不多。他说:“这是一个法律问题,希望能够早日得到合理合法解决。京沪报纸除文汇、新民所刊者外皆不详,三十日之和平日报登载始略多。这是东方特殊的道德问题,国人当然同具愤慨。学生间的开会游行,亦属理之常情,但不可罢课,希望能即日恢复,免废学业。”记者询以对要求美军退出中国之口号有何感想,他说:“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老口号,在这次事件以前就有的,只要美军在中国一天,这口号就存在一天。”他认为前者最好不要与后者发生联系。“美陆战队对这件事的声明,我以为很切实。”12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观察》周刊第一卷二十一期发表记者文章《抗议美军暴行北平学生示威记》,其中引胡适的话说:“对于女家,很多的长辈跟我都是熟人,我看她亦如后辈。当然我要负责的,如果她愿意我陪她出庭,我当然愿意的。”同时胡适也指出谣言太多,第一是这女孩子绝对没有离平,第二是绝对没有拘禁,刑词或有强迫她的行为。胡适说:“我每天都与沈小姐及其家属接触,这话绝不可靠。这些不负责任的话,我尤其不愿见之于北大的壁报。”傅斯年也和胡适的看法相同。他曾向联合社记者谈及各校学生游行示威事,认为各校学生误将与政治无关之事件,作为政治事件,此案固属遗憾之至,但纯为法律问题。记者问其对于学生要求美军退出中国之见解,傅氏答称:准许美军留华,完全为中国政府之政策问题,学生倘不满此项政策,尽可向政府请愿,十六个月以前,美军曾与中国军队并肩对共同之敌作战。近十个月来,美军且协助中国政府遣送日俘回国,此种任务尚未终了,中国境内尚有大批日兵,迄未解除武装。须知中国现尚有另一大陆国之大批军队,未得中国政府许可而驻扎境内,中国智识阶级对于国际政治应具远大眼光,并须认识中国不能在国际间孤立。13傅斯年这里是指苏联在东北驻兵,他认为如果要反对美国在华驻军,为什么不反对苏联在东北驻军。当时各大学中的有些教授对于学生的行为也有不同看法,当时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教授燕树棠就对学生的抗暴运动不理解,但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得罪学生。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三、沈崇案的时代背景和知识分子的评价?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四十年代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普遍具有左倾倾向,那是一个极端的年代,世界性的左倾思潮对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影响非常强烈。邵燕详曾这样回忆自己当年的选择:“像我这样的年轻学生,主要是从自己所持的是非、善恶这些道义标准决定去取。师友之间的互相影响也会起作用甚至决定的作用。我相与的尽是传统所说的好学生,品学兼优的为多。我们当然看不起带流氓气的、飞扬跋扈的学生。别处我不清楚,偏偏我们学校里,少数三青团分子中我们所知道的,就是‘泡MISS’、打群架的一流。基层如此,上层可知。我在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前后,认同‘军队国家化’的同时,认同‘党团退出学校’一说,就缘于这样的感性基础。事实证明,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知识分子,这些口号是得人心的。以周恩来为首的在国统区活动的共产党人,分别在高层的社会贤达(政治界、文教界、工商界人)和基层的学校师生间,所做的宣传和统战工作是成功的。这与他们的人格形象分不开。我之投向共产党,不能说没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基础,但肯定夹杂了许多纯感性的东西。”[/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1948年初,一个远在美国读书的女学生的认识也很有代表性,这个女生名叫杨静远,是当时着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杨端六、袁昌英夫妇的女儿。她在和自己恋人的通信中保存了许多史料,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四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信中说:“我们倾向于主张维持现状,因我们正好是现状的受益者。由于害怕失去我们正在享受的特权,我们自然会反对任何可能要求我们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以利于全民的改变。我们也许不愿承认这一点。但这正是存在于我们意识底层的东西,它使我们反对建议中的由国民党、共产党和非党自由派人士组成的联合政府。我们这少数人要不要联合政府,其实无关紧要;广大的中国人民群众需要它。而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每时每刻都在壮大。反动势力只能推迟它,却绝不能摧毁它。这一天终将到来,中国人民将站立起来,作出自己的决定。华莱士先生是对的,他预见到这个重大事件,对美国人发出警告。联合政府将不是一个一党统治的政府。利昂先生说:‘一个联合政府中只要有了共产党人,那就除共产党人什么都没有’,他这话只不过重复陈腐的歇斯底里里滥调。奇怪的是,他竟把‘恐怖和屠杀’与联合政府相提并论,而他明明知道这些正是国民党政府目前所采用的手段。一个联合政府没有理由停办教会学校和医院。既然联合政府代表了全民的利益,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物都将被接受和欢迎。我们中国人民不要一个共产党专政,正如我们不要一个国民党专政。如果美国政府一意孤行地援助国民党政府来抵拒联合政府,结果必然是现政府被彻底推翻,由共产党专政取而代之,那也同样是不合人意的。我们是一个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民族;我们需要全世界的朋友。我们希望人们理解我们的要求,而不是误解我们的要求。”15当时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最有诱惑力的是关于联合政府的设想,杨静远在她的信中说:“共产党,在他们看来,是人民的发言人,是中国的救星。对于他们大公无私的胸怀,他们是深信不疑的。看着国家现在所受的创伤,他们暗中称快,以为这回教训了国民党了。其实受罪的还是无辜的人民。仁宽明显地偏向他们,当我们在去南岸的路上我问他对最近的局势感想时,他似乎惊奇我这也要问。‘当然同情共产党罗!’他又给我分析,解说是非谁属,但他一点不能解除我心上的疑问。回城时,他和胡谈着一些我听不懂的事,后来胡告诉我那是他们联络同志为将来事业合作。”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对于沈崇案,在当时也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从更为复杂的时代背景上做了分析,这些人多数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当时储安平主编的《观察》周刊就对此事发表过许多评论,《观察》的态度大体上代表了四十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美国的态度。吴世昌在《论美军事件》16中认为“这次因美军暴行而引起的学生运动,除了抗议暴行,要求道歉,惩凶、赔偿保证以外,全国学生第一次喊出美军撤出中国的呼声。也有人要求废止中美商约和中美航空协定,这虽不是全体的意见,但要求美军撤退是一致的。这个运动截至现在为止,中国官方除通令劝止外,尚未有公开指为受中共策动者。平市长何思源对南京中央日报记者称,他自己年事已长,若在青年,也将参加。沪市长称,应付此事,决以民主作风。渝党政军联合会议,决定准许学生游行,各地学生游行秩序亦佳。只有联合社的报道,却拾了旧中国政府的牙慧,说是受中国共策动,以侮辱学生游行的价值,图减轻美国舆论的指摘。”吴世昌在他的文章中还对胡适和傅斯年认为沈崇事件是法律问题的观点提出了批评。吴世昌当时的看法,也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观点,他也认为美军驻华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所以即使美军在华相安无事,而国人提出请其撤退的要求,也不能指为‘越轨 ’。我们认为这次学生运动,和去年反对苏军在东北延不撤退,同样正确。连清华大学美籍教授WINTER都赞同北平学生的运动,联合社至少不能指 WINTER也是受中共指使罢?”“至于中国需要美国的友谊与协助,则为另一问题,与此案无关,不可因此案而引起盲目的反美运动。所幸各地学生游行,尚无此现象。现在必须弄清楚:第一,敦睦交,不必也不可牺牲一国主权,容许外兵在平时长久驻留。[/size][/font][/color][align=center][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第二,反对美军驻华,不是反美,更不是不要美的友谊,正如因反对苏军驻东北,也不是如中共所谓反苏排外一样。反对美军驻华只是反对其政府在某一时期的某种政策。一个人民尚且可反对其本国政策,何况一国政策侵及别国主权,被侵国人民岂有不能反对此政策之理?第三,美军暴行由此政策所引起,为此政策之结果,则二者显然不能分开。第四,抗议暴行,反对侵害主权,美国公正人士亦必有此同感,故同时仍不可不诉诸理智。万不可因此损害邦交及友谊。我们不愿受人侮辱,自[/size][/font][/align][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己也不可侮辱别人。”[/size][/font]
[align=center][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观察》还发表了费青《皮尔逊强奸案翻案事答问》(第3卷第3期)和周子亚《从国际法立场论美军暴行之性质及外国军队之刑事管辖权问题》(第1卷第23期)。费青和周子亚都是法学家,他们虽然在感情上非常认同学生的行动,在道义上也谴责美军的暴行,但因为职业的关系,他们对美军的暴行及后来美国海军部对皮尔逊案的翻案,却表示出了相当的理性。费青就说过:“这个复核结果当然是不当,从而违反了公道,但是狭义地或严格地讲,不能说它是违法。我并非在替美国辩护,更不是在反讥美国以违法为合法。”周子亚从国际法角度对于美军暴行做了分析。他在立场上也和学生一样,但他的观点却是从[/size][/font][/color][/align][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国际法的角度认为中国对美国在华驻军的法律失之过宽,让美军在中国领土行使审判权,有损国体。
[/size][/font][/color][align=center][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沈崇事件早已成为历史,但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重新观察沈崇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却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和他们后来来的悲剧命运。任何历史都有延续性,半个世纪前,一次偶然事中所映现出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size][/font][/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的性格,至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size][/font][/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
[/size][/font][/color][/align] 谢泳老以为GCD的历史都是片面之词
却不料在沈的问题上聪明反被聪明误—— 谢泳之流玩的无非是“凡是敌人拥护的就要反对”
所以不惜拿KMT方面的“资料”,以及谣言来捕风捉影。这种手法,啧啧。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table=98%][tr][td]丁聪夫人沈峻去世
[ 时间: 2014.12.17 ] [/td][/tr][tr][td] 丁聪夫人沈峻因肺癌于2014年12月11日晚去世,享年87岁。
沈峻祖籍福建闽侯,出身望族。沈峻与丁聪于1957年结为伉俪,
2009年,丁聪去世时,沈峻写了封信揣他身上,信的内容是:
小丁老头:
我推了你一辈子,也算尽到我的职责了。现在我已不能再往前推你了,只能靠你自己了,希望你一路走好。
我给你带上两个孙子给你画的画和一支毛笔、几张纸,我想你会喜欢的。
另外,还给你准备了一袋花生,几块巧克力和咖啡,供你路上慢慢享用。巧克力和咖啡都是真糖的,现在你已不必顾虑什么糖尿病了,放开胆子吃吧。
这朵小花是我献给你的。有首流行歌曲叫“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朵小花则代表我的魂。
你不会寂寞的,那边已有很多好朋友在等着你呢;我也不会寂寞的,因为这里也有很多你的好朋友和热爱你的读者在陪伴着我。
再说,我们也会很快见面的,请一定等着我。
永远永远惦记着你的“凶”老伴
沈峻
2009年5月26日
丁聪去世后不久,沈峻大病一场,是肠癌。开完刀,并发大面积心梗、胃大出血,虽然医生都直言“尽力了”,但沈峻还是悠悠醒转过来,那时,她说,“他(指丁聪)在天上做快乐的单身汉呢,我就在地上做快乐的单身汉,我们都很快乐。”而今,二人可快乐地团聚了。
[align=center][img]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upload/infopics/201412/201412171818005432b0.jpg[/img]
丁聪与夫人2006年参加第一届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
[/align][align=center][img]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upload/infopics/201412/2014121718182660e330.jpg[/img]
2013年沈峻在中国水墨漫画精品展上的丁聪作品前留影
[/align][align=center][img]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upload/infopics/201412/201412171818387ca356.jpg[/img]
2013年沈峻(前排左六)在中国水墨漫画精品展(798)开幕式合影[img]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upload/infopics/201412/20141217181812af7f9c.jpg[/img]
2013年2013年沈峻在中国水墨漫画精品展(荣宝斋)
[img]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upload/infopics/201412/201412171819043bde4f.jpg[/img]
2013年沈峻(前排左六)在中国水墨漫画精品展(荣宝斋)开幕式和漫画家合影[url]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infoview.shtml?id=1546[/url][/align][/td][/tr][/table]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i=s]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5-5-23 21:42 编辑 [/i]
偶然想起这是个“危楼”,曾经因人搅和而惹起燕谈一阵波澜,那些搅局贴如今都已不见,这楼虽不再危却少了几分热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