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宇航 发表于 2014-7-1 07:48

说装

[i=s] 本帖最后由 宇航 于 2014-7-1 07:49 编辑 [/i]

  说装
  一
  我说的这个“装”可不是服装,我不是汉服研究家、服装设计师。——可能您想到了,就是“装逼”的装。“装逼”二字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汉语字典,可见仅仅是市井流传的低俗语言。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翻开《辞源》的从字眼去去找有“装”有“逼”,但是没有“装逼”,到底是还是说明了我们文化的审美取向。
  我总的觉得“装逼”一词就是特碍眼,动不动对人说“装B”、“装X”……本身就是一种“装”的行为。那些动不动视我们文化的审美标语为无物,不遵守普遍的礼貌用语,我反而觉得有点“装逼”的意思。它的外延应该有不少性格词组,比如自负、傲慢、虚荣、乖戾、好斗,这样的性格混淆在一起,每个不同的组合都可能产生“装逼”的化学反应。一辈子“装逼”的人不常见,每个人在生活里都那么一点“装逼”的嫌疑。
  “装逼”找不到明确可观有权威的解释,可能是我们的文化对此一词很不屑,总之是一个蹬不上词典的贬义词。那么他的反义词应该是“修养”,修养一词是一门道德学问,是一种节制课程。我就常常看到有人骂骂咧咧毫无来由在网上指着别人说“装”,他的那份怒火真是让我大感意外。
  二
  “装逼”一词应该是我国的原创,来源于哪不得而知。一个“装”字可以包装许多名词,“装孙子”、“装丫”、“装大”、“装蒜”、“装傻”,这个词儿摆在了前面总觉得听着不好受,说话写字一定要规范,这些字眼能不用最好别用。
  当然,江湖中人总有一些人,功夫上确有两下子,若是练到西门吹雪的境界上,那不是装,那是真正的“牛逼”了。不过西门吹雪行走江湖,从来不在公众的场合,到处摆出那三脚猫,只有那些衙门的打手,黑帮的混混,见人不说人话,拿着无赖当性情,同时害怕大街的人对他缺乏清醒的认识。
  若您没有读过武侠书,至少看过武侠电视剧,经常就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人老实巴交的在酒店吃饭,门外来了一群当地挺有名的侠客,说什么这个酒店我们包了,或者看到不顺眼的人开口便骂、举手便打。不少的桥段和镜头,总就有一群这样的人,煞有介事的野蛮和威胁,来完成他们对江湖地位的强取豪夺。
  好戏还在后头,更多的时候那个老实巴交的人,很可能遇到的是西门吹雪、是陆小凤、是李寻欢、是令狐冲,强扭的瓜不甜,反失了卿卿性命,看看这帮中山狼尚未得志,便如此猖狂。到底谁在“装”,还请路人来抉择。
  三
  “装逼”一词的发明权在别人那,使用权也在别人那。很少有人爱说自己“装逼”,即便他明白他就那样,也不能那样说。除了那些心理失控的人,对自己特别的没有自信,对着镜子骂自己是傻逼,总是不断用恶毒的词组诅咒自己,这样的人只要不对别人产生威胁,至多算是忧郁症。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有灾有难的事儿也少不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国的美德,一些企业单位自愿发动员工捐款捐物。如果是没有强制,有人捐出几万元,较之别人的五十、一百,可能被人说成“装逼”、“脑残吧!你捐那么多?”。这里面可能有虚荣之嫌,确实有让别人知道自己如何的有钱,显示出自己更道德。
  想起《玉碎》里的赵如圭,支持抗战。捐钱的时候和同行古董商都拿一样数目的钱,等别人都走了,他又拿出超出四倍钱,多拿出的部分是没有名字记号的,那真是彻底的做好事不张扬。一面是他发自内心的道德,一面是他照顾别人的虚荣,因为大家的经济水平不一样,道德境界也不同。像赵老板那样不为名利的人少之又少,常人效仿不来。一些富翁们,“利”已经赚够了,还想求得一个好名声,所以不少大学校园里的图书馆都写着“邵逸夫”三个字,即便是这样的在中国也是少得可怜。
  邵老是否虚荣我不能下结论,但在历史里求个好名声又有何不可呢?有不少大学生,您们已经在邵老的善举中受益了,如果您们读着书上网敲字,嘲笑这个雷锋作秀,那个雷锋脑残,首先就寒了邵老的心。
  四
  碍于人自身的那点脸面,“装逼”一词还是不要挥舞出来,看不惯的事儿,不满意的人儿,说出来讲明白就可以,不用如此抽象的到处抛帽子。那些总说别人“装逼”的人,貌似非常厌恶“装逼”的行为,当别人说他的时候,他就摆出“老子就是装了”的一幅嘴脸。
  虚荣与虚伪,常被我们摆在嘴边,如“装逼”的插件一样被不少人作为证据。这些人性上很难摆脱的属性,加上生活环境给予我们的压力,不能说只要涉及上那就不好的,凡是要看这个事儿最后导致去向是好是坏。若邵老的善举那是一种虚荣,我到觉得可以在中国的富豪中推广推广;若骂街才能表示自己不虚伪,我到觉得这样的真实能少一点是少一点。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