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我觉得这些现象很可怕
[font=宋体][color=#000000](作者为北大退休力学教授)[/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目下,领导对科学技术重视的口号喊得愈来愈响,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一流大学等等,不一而足。[/font][/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可是,我作为一个平头百姓,所接触到的基层单位一些现象和这些口号所要求的相去很远,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些现象的发展很强劲,已经形成一种趋势。[/font][/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第一个现象:学校里不教书的“官员”愈来愈多。我上大学和刚当助教的那几年,北大的校长和副校长,除马寅初年老、江隆基是党委书记不上课外,所有的副校长教务长系主任,包括总务长一律都在上课。即使马寅初和江隆基不上课,他们也常去听课。马寅初每当研究有心得,便不定期给全校开讲座,例如讲他的人口论等。后来个别比较受欢迎的校长,如丁石孙,在离开北大之前,一直在上课。可是如今,不仅校长不上课,副校长基本上不上课,而且据说,经校长恩准,一批院长和系主任也可以不上课,甚至连听课也没有。总之,在课堂里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个别系主任和院长,还可以半年在国外混,半年在国内混。一位在北大当了十多年的校长,不是靠在课堂上和学术报告中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尊敬,没有给人留下他在学术上的印象的痕迹,而是靠唱流行歌曲来和学生“亲近”,据报道,这种“亲近”被说成是时代的进步,啊,世道的确是变了。[/font][/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第二个现象,一般教员愈来愈忙,忙完了,什么结果也没有,他们也说不清忙什么。近年来,架在教员和研究人员身上和教学、研究无关的杂务实在太多了,表报、计划、评比、评估、检查、条条框框。以至于一般教员得把主要精力来应付这些负担。和我共事多年的一位朋友,写过一套影响很大的教材,他的工作方式是,每天晚上[/font][font=Times New Roman]8[/font][font=宋体]点多睡觉,凌晨[/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点起床做事,而白天时间基本上用来应付各种杂事。真难,要认真做点事,最好的大白天没法做而要去抠休息的时间。一般教员整天生活在被折腾之中,可以安静地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太少了。究其原因,就是学校里,非教学的管理人员太多了。据一般规律,一个效率高的单位,业务人员与非业务人员的比例大约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体]比[/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可是现在我们学校里的非教学与教学编制大约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比[/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而且非教学人员的膨胀速度还在加大,进而,不教学的“教学人员”也在膨胀,如有些不上课的系主任、院长者流,他们不教课而外也在加入折腾普通教员的队伍,这大概就是普通教员因杂务被折腾得忙不迭的缘故吧。[/font][/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第三个现象,重点的名目愈来愈多。先是重点院校、重点中学、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国家重点研究单位等等,后来嫌这样还不够突出,又发展出特大重点、攻关项目、超级重点学校等等,到现在进一步发展到重点人,君不见在教学人员中又分出长江学者、教学名师、杰出青年(简称杰青)、百千万计划等名目繁多的品种。按理说,对于技术方面的困难问题设一些重点、集中一点财力、物力和人力,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对于科学方面的事,就不一定是合理的了。科学史上有许多实例说明,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迈尔的能量守恒定律、帕尔曼对庞卡莱猜想证明关键的解决,都不是重点,而恰恰是在人们不注意的角落里悄然冒出来的。科技领域的领导们过分相信他们的预见力,或者过分相信他们邀集的评审专家们的预见力,认为被设置的重点一定能够以硕大的成果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权力崇拜在科学、教育管理上的反映。其实,事与愿违,把过多的财力与物力集中倾注到重点,无异于,置大量的非重点于死地,从而扼杀了更为广大范围人们的创造力。至于把重点推广到人,则更为荒唐可笑,它只会助长一批人趾高气扬,引起对另一人群的歧视,无助于现代科学需要的合作精神的发扬,更无助于发挥蕴含于最大范围人群的创造力。[/font][/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第四个现象,学术杂志愈办愈多,论文数量一路飙升,论文质量却愈来愈低。这个印象,是从近年来我审稿的印象得出的。我的业务领域是力学,从我狭小范围的经验外推到整个科技界,当然不一定对,说不定也会有一些学科论文质量有提高。但就我和一些非同行的专家交谈的印象,他们也有同感。就力学来说,原来只有三四种杂志,现在已经发展到二十多种了,但好文章影响较深远的文章很少,而且,由于某些不合理的奖励政策,好文章大半流到国外的杂志上去了。为了刺激论文的数量,人们不仅按照发表论文的篇数来对教员和研究人员排序,还对研究单位和学校按发表论文多少排序。一些单位为了论文的高产,还把生产论文的篇数承包到人,完不成任务的要课以罚金,超额完成的会受到奖励。于是我们的研究单位和学校便迅速变为论文的生产部门,使我国每年的论文产量一路飙升。[/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90[/font][font=宋体]年我国的科技论文篇数全球排名是第[/font][font=Times New Roman]15[/font][font=宋体]位,[/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0[/font][font=宋体]年排名第[/font][font=Times New Roman]8[/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4[/font][font=宋体]年排名第[/fon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5[/font][font=宋体]年第[/font][font=Times New Roman]4[/font][font=宋体],到[/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7[/font][font=宋体]年,科技论文篇数已跃居世界第[/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了。我们正满怀信心地向全球首屈一指的论文生产大国冲刺。[/font][/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第五个现象,博士学位大跃进。我国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78[/font][font=宋体]年才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的,到现在才[/font][font=Times New Roman]31[/font][font=宋体]年,美国如果从[/font][font=Times New Roman]1876[/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Times New Roman]John Hopkins[/font][font=宋体]大学开创招收研究生制度到现在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133[/font][font=宋体]年,可是我们的博士研究生已经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何况美国的博士研究生中,有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是来自其他国家,获得学位之后又返回别国的。本来博士生是为培养高素质教学与研究人才的,可是,我们的教学与研究单位,哪里能够容纳那许多博士生呢。于是有半数以上的博士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去指挥别人干活。最后在全社会必然形成一个说空话的人多,干实事的人少的人才结构。博士学位大跃进的另一后果是博士学位的水分愈来愈多,质量大成问题。[/font][/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第六个现象,学校里教授愈来愈多、名师愈来愈多、教学的检查愈来愈多,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严,可是教学质量却每况愈下,供学生混分、供教师拉洋片的课愈来愈多。[/font][/color]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还可以举一些,但只要这几样便足够说明问题的严重。事情不在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而在于这些现象还在发展,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此下去,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实在是和市场上的注水猪肉没有两样。注水猪肉不过是消费人多付了把水当作肉的黑心钱,肉不太好吃,对人的健康估计损害也不会太大,而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注水,却会祸害整个国家和民族,想起来实在可怕。[/font][/color]
[color=#000000]
[/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转自凯迪)[/font][/color] 看到这些感觉累,喘不过气来。 大家都知道皇粮好吃 其实,我一直觉得,扩招升级不单是提高文化水平,跟大可能,至少同样重要的目的是缓解就业压力,再一个国家收回老百姓手里的钱。
我们武汉高校总数全国大约第二第三,我听说武汉高校做出的贡献,为武汉GDP三分之一强。 当老师是很靠谱的职业,受人尊重,收入也不错,还有寒暑假。:lol 实在人,说实在话。
大学、学术,已经烂透了! 机关,差不多,干活的少,享受的多。花里胡哨的考评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