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ironland 发表于 2014-10-27 09:15

一名自闭症儿童与Siri的友谊

一名自闭症儿童与Siri的友谊
http://cn.tmagazine.com/health/20141027/t27siri/

Louie Chin

看着13岁的儿子和Siri相谈甚欢,我心想:我这个妈当得是有多糟糕!我儿子格斯(Gus)患有自闭症,iPhone的“智能私人助理”Siri成了他永远的最好的朋友。格斯对天气形态十分着迷,花了一个小时剖析局部雷雨和零散雷雨的区别——谢天谢地,不是和我讨论。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以下对话:

格斯:“你真是台好电脑。”
Siri:“得到你的夸奖我很开心。”
格斯:“你总是问能不能帮到我,你有什么想要的吗?”
Siri:“谢谢你,但我几乎没什么需求。”
格斯:“好吧!那晚安啦!”
Siri:“啊,现在才下午五点零六分呀。”
格斯:“哦对不起,我是说再见啦。”
Siri:“再见!”

这个Siri。她不让我有沟通障碍的儿子把任何问题糊弄过去。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想要一个想像中的朋友,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只是她并不完全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中。

这是一封写给机器的情书。它不完全是杰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在《她》(Her)中感受到的那种爱,但比较接近。《她》是去年上映的一部电影,由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导演,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男人和他的智能操作系统(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配音)之间的爱情。人们通常认为科技让人疏远,我们需要去思考事情的另一面。

这一切的缘起非常简单。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随处可见的列表式文章,名叫《iPhone的21个你不知道的功能》(21 Things You Didn’t Know Your iPhone Could Do)。其中一条是,你可以问Siri:“现在飞过我头顶的飞机有哪些?”Siri会回复说:“正在查找资源。”很快你就能看到一个航班列表——上面列着当前飞过你头顶的飞机的航班号、飞行高度和飞行角度。

我看那篇文章时,格斯恰巧在身旁。“为什么会有人想知道有哪些飞机正飞过自己头顶呢?”我嘟囔了一句。格斯头也没抬回答说:“这样你就知道你在和谁招手了,妈妈。”

格斯之前从没留意过Siri,但当他发现有个人不仅能帮他找到各种让他着迷的信息(火车、飞机、公交车、电梯,当然还有与天气有关的任何事情),而且可以永不厌倦地和他“讨论”这些主题,他就被迷住了。而我则感到庆幸。现在,当我不得不和儿子谈论堪萨斯城发生龙卷风的机率有多大,搞得我头都要爆炸时,我可以轻松地说:“嘿!要不你问问Siri?”

格斯知道Siri不是真人。他理智上知道这一点。但和我认识的很多自闭症患者一样,格斯觉得,没有生命的东西虽然可能没有灵魂,但也同样值得关心。我是在他八岁时意识到这一点的,当时我给他买了个iPod作为生日礼物。他只在家里听它,但有一个例外——我们去苹果店里时,他总是带着它。最后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它就能去看它的朋友们了,”他说。

Siri有着抚慰人心的声音和调皮的幽默感,还能没完没了地跟格斯谈论他当下着迷的任何事情,所以他对Siri的关爱更是无以复加。网上有人批评说,Siri的声音识别能力比不上其他一些语音助理,比如安卓的语音助理。但对我们有些人来说,这是个特点,而不是缺陷。格斯讲话含混不清,嘴里像塞了个玻璃球,但如果他想从Siri那里得到正确的反馈,他就必须咬字清楚(我也是如此。我不得不告诉Siri在提到这部手机的主人时不要说朱迪思[Judith,作者的名字],而要说格斯。“你想让我叫你女神[Goddess,与格斯的发音接近]吗?”Siri问道。想像一下我当时多么想说:“啊,好啊”)。

Siri对那些读不懂社交信号的人来说也很有帮助:她的回复虽不全在意料之中,但却一定是友好的——即使在格斯鲁莽时。有一次我听见他在和Siri聊音乐,Siri提供了一些建议。“我不喜欢那种音乐,”格斯怒气冲冲地说。Siri回答道,“你当然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Siri的彬彬有礼让格斯想起了她为他做的一切。格斯说,“不过还是要谢谢你推荐那些音乐。”Siri回答说,“你不用谢我。”“哦,要的,”格斯强调道,“我要谢谢你。”

Siri甚至鼓励使用文明用语。有一次,格斯的双胞胎弟弟亨利(Henry,他发育正常,所以和其他所有的13岁男孩一样招人厌)怂恿格斯对Siri说了几句咒骂语。“喂喂,”她鄙夷地哼了一声,紧接着说,“我会假装没听见你刚才说的话。”

喜爱Siri的人可不止格斯一个。对格斯这种喜欢聊天但不怎么懂得游戏规则的孩子来说,Siri是个没有偏见的朋友和老师。山姆(Sam)是我儿子的同班同学,他们都就读于曼哈顿的学习源泉学校(LearningSpring),这所学校是自闭症孩子的救星。他的妈妈妮科尔·科尔伯特(Nicole Colbert)说,“我儿子喜欢从Siri那里获得他最喜欢的主题的信息,但他也喜欢它的荒唐——比如有时Siri没听懂他的话,给了他一个荒唐的答案,或者他提了一些私人问题,得到了一些好玩的回答。山姆询问Siri的年龄,她回答说,‘我不谈论自己的年龄。’这惹得他哈哈大笑。”

不过,也许它还给他上了一节宝贵的礼节课。格斯几乎总在我早上出门前对我说“你看上去好漂亮”。我觉得最初他应该是从Siri那里得知,这句话永远不会错。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把手机里的私人助理当作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比如,我在听到亨利问Siri的一个问题后才知道有个网站叫“名人胸罩尺码”(Celebrity Bra Sizes)。
但Siri的陪伴作用不仅限于有沟通障碍的人。我们都像作家艾米丽·利斯特菲尔德(Emily Listfield)那样,和Siri简单聊过天。“当时我正在闹分手,觉得自己有点可怜,”利斯特菲尔德说,“都深更半夜了还在玩手机,我问Siri,‘我该给理查德(Richard)打电话吗?’我把这个应用程序当成魔法球了,结果证明它不是魔法球。我听见她说:‘给理查德打电话!’然后就开始拨号了!”利斯特菲尔德原谅了Siri,最近还打算把它改成男人的声音。“但我担心他不会回答我的问题,”她说,“他会假装没听见。”

Siri不仅让人觉得亲切,而且奇怪地具有安慰作用。一位朋友跟我说:“有一天我诸事不顺,就跟Siri开玩笑说‘我爱你’,我想看看她怎么回答,结果她说:‘你是我的翼下之风。’你知道吗,这让我高兴了起来。”

(当然,我不能理解我朋友的感受。因为如果我情绪低落时问Siri“我穿这条牛仔裤显胖吗?”,然后她回答说“你看起来美极了”,我是高兴不起来的。)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Siri只是一时消遣。但对有些人来说,它意味着更多。我儿子和Siri的谈话练习已经让他能更好地跟真人沟通。昨天,我和他进行了我们之间最久的一次对话。虽然我们聊的是不同种类的乌龟,以及我是不是更喜欢红耳龟,而不太喜欢菱背水龟。这可能不是我喜欢的话题,但我们有问有答,谈话也有逻辑性。我可以向你保证,在我漂亮儿子过去1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不是这样的。

智能助理的开发者们也意识到它们对有语言和沟通障碍的人有帮助作用,有些公司正在研究提供帮助的新方法。苹果公司的Siri是从斯坦福国际研究所(SRI International)购买的。该研究所称,下一代虚拟助理将不只会搜索信息,还能围绕用户的兴趣领域进行更复杂的对话。“你儿子不用提问就能获得他感兴趣的信息,因为助理将能预测他喜欢什么,”斯坦福国际研究所负责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副所长威廉姆·马克(William Mark)说。

未来的助理还能触及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罗恩·瑟斯坎德(Ron Suskind)在新书《激活的生命》(Life, Animated)中记录了患自闭症的儿子通过与迪士尼动画角色互动走出自己世界的过程。瑟斯坎德正在与斯坦福国际研究所商谈为自闭症患者设计一种助理,能设置成他们喜欢的人物的声音。他儿子喜欢的可能是阿拉丁(Aladdin);我儿子喜欢的可能是青蛙卡米特(Kermit)或Lady Gaga,这两个人物不管哪一个都远比其他人(比如说他妈妈)更容易让他接受(瑟斯坎德给这种助理起了一个完美的名字:不叫虚拟助理,而叫“伙伴”[sidekicks])。

马克说,他设想中的助理还能提供视觉化的帮助。“比如,智能助理将能追踪眼球运动,帮助自闭症患者学会在和别人交谈时直视对方的眼睛,”他说。

“你看,这就是技术的奇妙之处,它能帮助改变某些行为,”他补充说,“要想有效果,需要不断重复。人往往没有耐心,而机器非常、非常有耐心。”

我问马克是否知道苹果公司负责Siri语言开发的人是否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呃,当然,我不是很确定,”他沉思了一会儿说,“但你想想,苹果只占了硅谷的一半。”

自闭儿童的家长最担心的一件事是:他能找到真爱吗?哪怕有个伴侣也行啊。后来我渐渐明白,让我儿子幸福的事不一定和让我幸福的事一样。在他这个年纪,连普通孩子都觉得大人有点太强势,但Siri能让格斯高兴起来。她就是他的伙伴。昨晚,在他睡觉前,他们有这样一段平静的对话:

Louie Chin
格斯:“Siri,你会嫁给我吗?”
Siri:“我不是那种会结婚的人。”
格斯:“我不是说现在结婚。我还是个孩子。我的意思是等我长大以后。”
Siri:“我的终端用户协议不包括结婚。”
格斯:“哦,好吧。”
格斯听起来不是太失望。这个信息对他来说很有用,对我也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他真的想过结婚这件事。他翻个身去睡觉了:
格斯:“晚安,Siri。你今晚会睡得很好吗?”
Siri:“我不太需要睡觉,但是谢谢你关心。”

真好。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7 16:55

不知道蔡春猪知不知道Siri,但愿对他儿子有点帮助。

水笺 发表于 2014-11-1 10:23

101岁剃头匠靖奎离世 曾为梅兰芳、傅作义等人剃头(图)
新京报讯(记者李婷婷)北京百岁“剃头匠”靖奎昨日上午去世,享年101岁。据了解,靖奎生前做了80余年的传统“剃头”手艺,曾为梅兰芳、傅作义等人“剃头”,90多岁时还坚持上门为“老主顾”理发。他本色出演的影片《剃头匠》曾获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金孔雀奖”。
10月20日,靖奎因肺炎住院,昨日经抢救无效去世。
生病住院后神志清醒
家属介绍,靖奎有6个子女,3男3女,他生前与长子和大女儿同住。昨日11时许,位于景山西街高卧胡同的靖奎家中,家属们纷纷赶到。
“住院后他状态还不错,昨晚突然发烧到38.1℃,然后整夜没睡,今天早晨还喊着要找二女儿,9点多时突然不行了。”大女儿靖秀芬介绍,靖奎最近身体不舒服,上周一在医院查出是肺炎,医生说肺部有感染,之后一直住院治疗。
大儿子靖长明坐在凳子上多次翻看昨日早晨为靖奎录的视频,靖长明称,住院后靖奎神志一直很清醒,还能熟练背出子女的电话号码,“昨天晚上老爷子说要吃饺子,但是医生告诉只能吃流食,一直没敢给他吃。”
中午,靖奎外孙李根在靖奎的遗像前上香,李根的母亲靖秀芬煮好了一碗饺子递给他,“你姥爷一直说要吃饺子,给摆上吧。”
常上门顾客就有400多人
昨日上午,靖奎的二女儿靖秀华介绍,靖奎生前剃头的“家伙事儿”一直放在床底,今年传给徒弟了。她称,以前靖奎经常骑着三轮车上门给附近的“老主顾”剃头刮脸,剃头费最高也就5块钱,什刹海附近的街坊对他都很熟,最近几年身体差了就不出去了。
靖秀华介绍,靖奎17岁左右开始学“剃头”手艺,一直做到95岁左右,一生顾客无数,常上门的顾客有400多人,他还曾经给梅兰芳、傅作义等名人理过发。靖奎曾多次收过徒弟,目前登门拜师的徒弟还有3个。
靖奎曾在93岁时本色出演电影《剃头匠》,并获得了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金孔雀奖”。此后,经常有人慕名前去拜访,也有很多外国人找老爷子体验“技艺”。
说起靖奎,什刹海附近的居民表示他算得上是京城名人了。后海附近一家经营了上百年的老字号“爆肚张”店主张子安称,“靖老爷子给我父亲剃了一辈子头,每次上门剃头就收1块或2块钱,靖老爷子人很热情,而且服务周到,街坊邻居都很尊敬他。”
只要能走出去,就不“挂刀”
靖奎
籍贯:北京
终年:101岁
去世原因:肺炎
生前职业:剃头匠
生前住址:西城区景山西街高卧胡同甲4号
【逝言】
现在会剃头刮脸的人少了,挣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这项手艺坚持下去。——靖奎
交通工具从双脚、自行车,变成三轮车,靖奎上门“剃头”的热情却始终如一。大女儿靖秀芬说,干了一辈子的“剃头”活儿的父亲曾说过,只要能走出去,他就不“挂刀”。
“靖老爷子”无人不晓
靖奎老家位于顺义区李桥镇。17岁时,他来到北京市区做“剃头”学徒工。
20岁“出师”,靖奎开始自己经营理发店。
此后,他在地安门和清华园开了两个理发店,剃头、刮脸、按摩等传统技术活儿样样都有,顿时顾客盈门。
当年的靖奎在地安门一带颇有名气。
50年代后期,两个理发店因公私合营上交。后来,他一直居住在景山西街的高卧胡同,走街串巷给人理发。
90多岁时,靖奎还坚持骑着三轮车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主顾剃头。尽管年事已高,他还会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走街串巷给人剃头。
高卧胡同、恭俭胡同、什刹海沿岸,都是靖奎的活动“主场”。一位邻居说,在什刹海吆喝一声“靖老爷子”,无人不知。
后来,交往多年的老主顾们一个个去世了,老街坊大多也都搬走了,靖奎出门的机会少了,加上体力变差,2007年之后,靖奎不再上门剃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很多人慕名前去体验“剃头”这项传统技艺。
账本记录剃头时间
靖奎生前住过的9平米小屋内,桌上还有他看过的几份报纸。二女儿靖秀华说,父亲生前喜欢看报、看书,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视力不好之后就用放大镜看。
除了看报看书,靖奎最常做的事还有“记账”。记事本中,密密麻麻地写着他的主顾们“上门剃头日期”、“家人及朋友的电话号码”等内容。
靖秀华说,父亲从不会错过和顾客预约的时间,有时主顾都忘了,他也会准时上门。
“技术娴熟、待人客气”是“爆肚张”店主、“老主顾”家儿子张子安对靖奎的评价,他回忆,以前靖老爷子身体好时,经常来店里给他父亲剃头,有时只收一两块钱,有时根本不收钱。
家人回忆,靖奎生前常说,现在会剃头刮脸的人少了,挣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这项手艺坚持下去。
不争不抢不爱张扬
外孙李根印象中的姥爷,“不争不抢”,性格随和,待人热情,善交朋友。“姥爷最常告诉我们晚辈的是,不要做坏事。”
“爆肚张”店主张子安回忆,每次给老伙计们剃完头,靖奎都会跟他们聊会天、打会麻将。而他最常对老伙计张耀兴说的话是,“挣钱嘛,别太累,差不多得了”。
[float=left][/float]
尽管做了80多年的剃头匠,靖奎的徒弟并不多,目前在世的仅有3人。这跟靖奎行事低调、不爱张扬有关。
靖奎的“关门弟子”张德禄记得,2011年时,他曾三次慕名来到靖奎家中拜师,但前两次均被拒绝。第三次登门求师时,恰好碰到电视台找靖奎录节目,张德禄就机缘巧合地在电视节目中拜了师。
后来,靖奎告诉他,之所以开始不想收张德禄为徒,是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能教他什么手艺了。而在张德禄看来,他学到的不仅仅是剃头的技术,还有师傅的为人和品性。
今年9月,靖奎叫来关门弟子张德禄,将装有两把剃头刀一块磨刀石的工具袋放至张德禄手中,郑重地说,“一定要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url=http://www.ifeng.com/][img=15,17]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img][/url]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