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读史拍案 发表于 2014-12-1 04:09

陆继忠:未来中国养老问题的隐忧

陆继忠:未来中国养老问题的隐忧2014-11-28 18:10
[float=left]来源:[url=http://www.21ccom.net/articles/china/gqmq/20141128116814.html]共识网-作者赐稿[/url][/float][float=left]作者:[url=http://www.21ccom.net/plus/search.php?typeid=11&keyword=%C2%BD%BC%CC%D6%D2&starttime=-1&channeltype=-1&orderby=sortrank&kwtype=1]陆继忠[/url][/float][float=right]1283次[/float][float=right]点击:[/float][float=right][url=http://www.21ccom.net/articles/china/gqmq/20141128116814.html#pinglun]我要评论[/url][/float]

[size=13px][size=16px][img]http://www.21ccom.net/templets/images/layout/zhaiyao.png[/img]鉴于目前政府至今依然未能作出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宏观政策依然呈老年痴呆状态,而即使是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但也为时已晚。[/size]
[/size]
[size=16px]       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在讨论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如何发展养老事业。这是一个既陌生又新颖的话题,说其陌生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们自然会感到茫然。说其新颖是因为事实已经摆在面前,而不得不去面对。过去30多年严苛的计划生育国策,形成了除少数民族和顽固分子以外绝大部分的1、2、4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给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创造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浮华盛世,但也造成了一个破坏性的结果,就是打破人们传统养儿防老的习惯,单纯的家庭养老模式走不下去了。[/size]
[size=16px]      记得网易财经有一档栏目《意见中国》,是针对经济学家的访谈录。网易的财经记者祝新华,在对我的好友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周天勇教授的采访中,祝新华关于养老金的一连串问题,最终问倒这位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未来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不容乐观。中国福利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被经济学界誉为超级经济学家的清华大学历史教授秦晖的观点则更为敏锐,他说养老问题不是政府用延迟退休就可以解决的,更严重的现实是政府根本养不起,家庭同时也养不起,社保基金的寅吃卯粮现状难以为继。[/size]
[size=16px]       鉴于目前政府至今依然未能作出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宏观政策依然呈老年痴呆状态,而即使是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但也为时已晚。因为既存在着时间的不足,同时也有难以克服的现实困境。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能够工作,需要20—25年的时间,而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峰值距离现在仅仅只有10—15年,即2025年至2030年,时间上显然是不足的。其次就是自1996年至今,持续17年的高通胀已经将整个社会变成了三高社会,在承受医疗、教育、住房的高压力下,人们的多生育意愿已经荡然无存,多生孩子就等于破产,养不起的现实极为窘迫。[/size]
[size=16px]       我们不应否定发展商业养老事业的重要性、紧迫性,但养老事业和医疗、教育一样,属于基本民生工程,商业养老也只能是社会福利与家庭养老事业不足的补充。2013年是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的第一年,也就是说今后劳动力将进入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会逐年加重,人口红利最终会彻底消失。谈及养老事业问题,我们应该回顾一下我们的医疗、教育改革所走过的历程。如果不去面对过去的这段历史,我们就无法真正地赢得未来。因为中央政府的高税负、负福利、货币超发,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同样面临不可持续的现实。[/size]
[size=16px]       1994年中央政府进行教育体制改革、1996年中央政府对医疗行业进行了改革,全面商业化改革造成了严重后果,即政府把医疗、教育的担子全部抛给了市场不管了。当时各地纷纷对医院和学校进行改制,形成至今依然存在的你只要没有钱医院就可以停药,可以见死不救的场景,这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无法想象,但在我们低人权优势下的中国,却显得底气十足,面对这样的现状而没有丝毫的尴尬。同时教育改革废除了精英取向的严格考试制度,大学全面进行扩招,形成了眼前的就业问题的二元结构,用工难、就业难同时存在,社会发展力水平低下,而且每个人都感觉很累、很累。[/size]
[size=16px]      直至2006年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开始炮轰改革的不公,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方面丧失政府应尽的义务。当时国内学术界一片寂寞,只有经济学家许小年力挺郎咸平,回想当时的情景,的确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耻辱,以至于许多百姓以砖家一词去调侃那些患上良知缺失症的学者们。从2006年开始政府才逐步对医疗、教育重新认识,但为时已晚,这两大领域许多已经落入利益集团之手,在较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后,政府花重金也只收回了一部分资源,但同时又作出了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就是全面限制民营化,搞国进民退。以至于今天现状是国有的搞了商业化,民营没有发展起来。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所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在经历了数年上下交涉,至今也未能完成一个民办大学的全部资质。[/size]
[size=16px]       国外的好医院、贵族学校都是民营的,国立的则是免费的,而我们中国却出现了一个怪象,大的、好的医院、学校都是国立的,既不存在免费。而且还带有行政级别的官衙门性质。富人花钱需要排队,穷人没有钱只有等死。医疗、教育、养老属于同类性质,何去何从应该值得我们的政府智囊、社会学者们去反思。目前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似乎嗅觉都很灵敏,都已经闻到了中国养老产业巨大蛋糕的香味,商业性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呈雨后春笋之势,他们能否承担未来中国养老事业的半壁江山,我想这一点是应该否定的,因为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太大,能够拿出一大笔钱用于养老的毕竟是小众。商业性养老、家庭养老都不可或缺,但政府所应承担的公立养老机构更不应缺位,因为征税的合法性源于对社会的相应责任。[/size]
[size=16px]      如何才能更好地办好我们的商业、公立医疗、教育、养老事业,我想这个问题有待从根本上去破解。因为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在过去、现在、国内、国外亦无一例外。既然现实中政府不是万能的,那么任何垄断就失去了合法、合理性。高税负、高福利,低税负、低福利是一个社会能够持续的平衡状态,也是国际社会所形成的共识。那么中国政府就有必要去消除高税负、低福利的不合理现状,同时应该开放所有不涉及军事、安全的领域,让民众自己去创造财富,以充实目前空虚的医疗、教育、养老事业。我们的制度并不存在任何特色,也没有和他国不同的国情,任何一个人或一国政府过多地强调制度特色和国情这两个自相矛盾的话题,恰恰表明你自己缺乏责任感和对自己没有信心,你应该运用你制度的优越性,去解决你的国情、去改变你的百姓缺乏尊严的生存状态,这才是真正有担当的制度优越性![/size]

[size=16px][/size]

[size=12px]责任编辑:张白烨[/size]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