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到底抛弃了多少女人?
郭沫若到底抛弃了多少女人?[size=0px][size=16px]2015-11-29[/size] [url=]世界华人周刊[/url][/size][align=center][size=14px]世界华人周刊 [/size][size=12px]微信号 wcweekly[/size]
[/align]
[align=center][size=14px][size=12px]一份可[/size]思、[size=12px]可[/size]乐
[size=12px]和[/size]涨姿势[size=18px]
[size=12px]的[/size][/size][size=12px]品牌文化读物[/size][/size][/align]
[align=center][size=14px]好的品牌需要长久的投入 支持请戳页脚推广[/size][/align]
[align=center][size=12px]商务合作:QQ1065780099[/size][/align]
[align=center][size=14px]本文据光明网-历史频道[/size][/align]
[size=18px]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size]
[size=18px]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与郭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size]
[align=center][img]http://mmbiz.qpic.cn/mmbiz/rtricsCffrKbT9ghtt83zUwClW35gJMBumFJqcvHrpaFCGRCibWhm1CNOmoDk4keKZwGTxG3eak7JC4gk6icuyBB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
[size=14px]张琼华与郭沫若母亲[/size][/align]
[size=18px]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五个子女。解放后由中国政府安置,副部长级待遇,七十年代末始任全国政协委员,直到病逝止。[/size]
[align=center][img=100,345]http://mmbiz.qpic.cn/mmbiz/rtricsCffrKbT9ghtt83zUwClW35gJMBuFGgyQfn2npcLk58DDCkV2Tbh5gY6Em0QrNuDSO3ibt2CsInYx0y46X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
[size=14px]郭沫若与安娜及子女[/size][/align]
[size=18px]再就是于立群(1916-1976),被称为“抗战夫人”,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 1979年3月缢死于北京故居。[/size]
[align=center][img=100,686]http://mmbiz.qpic.cn/mmbiz/rtricsCffrKbT9ghtt83zUwClW35gJMBuS66BkNC9QWXHT4efIdjHN0IRhWyPWxssVyEmpUayXMib9vCWd8yWuq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
[size=14px]郭沫若与于立群及子女[/size][/align]
[size=18px]另外,他还有婚外情人三五个:[/size]
[size=18px]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size]
[align=center][img=100,372]http://mmbiz.qpic.cn/mmbiz/rtricsCffrKbT9ghtt83zUwClW35gJMBuJzz4aYPNJBGOlCJvQuUU74xqljWQZw2Kiarbkc2mTCTSiaE8dNHaicUz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
[size=14px]99岁时的彭漪兰[/size][/align]
[size=18px]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抛弃后自杀;[/size]
[align=center][img=100,300]http://mmbiz.qpic.cn/mmbiz/rtricsCffrKbT9ghtt83zUwClW35gJMBuNuC2tZFia67UyXrNDf1hRnialT23OBPe5DgJFWDbicDdBkZxBbUtjRzF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
[size=14px]于立忱[/size][/align]
[size=18px]黄定慧(又名黄慕兰,1907-?),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风流,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定居山西省;[/size]
[align=center][img=100,286]http://mmbiz.qpic.cn/mmbiz/rtricsCffrKbT9ghtt83zUwClW35gJMBuZ3rgYqyTiajMyZ1RH2giah8V3oSLmVubnl1x4SFmZRWo9iapFtNJe1wH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
[size=14px]黄定慧[/size][/align]
[size=18px]妓女×××等,姓名不详,只知太过多情,将性病传染给了郭沫若,并殃及安娜(《郭沫若传》北京文艺版,1988)。[/size]
[size=18px]安娜的五个子女是:长男郭和夫,次男郭博,三男佛生,女儿淑子,四儿志鸿。他们学有专长,均有所成。[/size]
[size=18px]于立群的六个子女:儿子——汉英、世英、民英,女儿——庶英、平英,最小的一个儿子名不见经传。其中三儿子民英在“文革”中自杀,二儿子世英于1968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被殴打致死。[/size]
[size=18px]这两家儿女之间不相往来。郭沫若这十一个后辈中,除女儿郭平英任北京郭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沾点文史的边儿外,无人继承父业。[/size]
[size=18px]他们,特别是安娜的子女,对郭沫若也不亲近,也不敬重,更无感情。二儿子郭博曾在记者面前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这一意见,语惊四座,值得郭研界关注,郭沫若的确在家庭婚恋问题上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毛病。[/size]
[size=18px]先看郭沫若与情人于立忱之间的问题。[/size]
[size=18px]于立忱原籍广西,是民初要人岑春煊的外甥女,随父在天津求学,后为《大公报》记者,约1934年被报社派驻东京。到东京即与早已相识的郭沫若来往,过从甚密。1937年5月在上海突然自杀。[/size]
[size=18px]对于她的自杀,几十年中间一直是个谜,有的人只是这样猜测:于立忱之死是因为她参加东京游行示威,高喊反日口号,被日方驱逐,回国后又受到《大公报》主编张季鸾的纠缠,无法摆脱,加之身患重病,绝望之余,寻了短见。[/size]
[size=18px]其实,这一说法纯系捕风捉影,或故意为郭沫若掩饰。究竟真象如何,请让在北伐时期就深知郭的女作家谢冰莹向我们详细揭示这个谜底:[/size]
[size=18px]这是半个世纪前一个令人同情立忱、痛恨文丑郭沫若的真实故事。[/size]
[size=18px]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皮肤又白又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这正是当记者的标准条件。唉!谁曾料到,这样一个聪明、美丽的女性,竟被鼎鼎有名的郭沫若害死了![/size]
[size=18px]这是一个秘密。一天,于立忱告诉我,她要去医院割盲肠炎,我按约定的时间去医院看她。护士说她在产房,孩子都取出来了。在产房,立忱看到我,摇摇头,一串热泪滚了下来。我连忙安慰她。[/size]
[size=18px]她说:“我告诉你,将来你要替我申冤,答应不答应?”[/size]
[size=18px]我说:“没有问题,当然答应。”[/size]
[size=18px]这时立忱拿出我的手帕擦了擦眼泪说:[/size]
[size=18px]“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size]
[size=18px]“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size]
[size=18px]果然,她出院回上海后,就真的自杀了。(《于立忱之死》,《传记文学》第六十五卷第六期,1984)[/size]
[size=18px]谢冰莹讲的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善于思考的话,从于立忱的绝命词“如此家园,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中就应知道了。“如此家园”者,是指国家破败,民族危亡人民离散,令人忧心;“如此社会”者,是指像郭沫若这样的名诗人,革命者,青年们崇拜的偶像,竟然也如此肮脏,如此卑劣,实在令人失望;所谓“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当然就是指她本人还这样年青,才25岁,却被人诱骗失身,颜面丧尽,事已至此,而又无可奈何,不得不向社会,向公众发出她再也不能为祖国,为人民挥洒笔墨,奔走呼号了的凄厉叹声。其悔恨、羞耻、疾首蹙额之哀痛状,实难言表,那就是说对国家、对人生、对自己已经彻底绝望,只有自杀。[/size]
[size=18px]六十年前情人于立忱对郭沫若的认识,和六十年后儿子郭博对郭沫若的认识不谋而合,这是偶然的吗?不是。他们都是亲身体验,近距离观察,大概比学者们说的话更可信。[/size]
[size=18px]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问题,我们再请他的另一位夫人安娜作点补充。[/size]
[size=18px]安娜不同于张琼华。我们可以说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的封建包办婚姻,你逃婚也好,抛弃也好,无可厚非;而与安娜是自(和)由相爱结合的,理应永远忠诚。然而他不。他不仅在婚姻存续期间就与安琳、与于立忱等发生婚外情,去妓院嫖娼,而且从1937年始,借回国之机,把安娜连同五个孩子一起彻底抛弃,另寻新欢。(当时长男和夫20岁,次男郭博18岁,三男佛生15岁,女儿淑子13岁,四儿郭志鸿6 岁。)此后从不给这群孤儿寡母寄一封信,汇一文钱,任他们辗转挣扎,啼饥号寒,被日本警宪铁蹄践踏,皮鞭抽打,其境况遭遇,苦不堪言。[/size]
[size=18px]当《改造日报》记者陆立之先生于1947年前往东京安娜住处时,面前一片惨景:室徒四壁,空无一物,全家仅靠一点山芋充饥。[/size]
[size=18px]见中国的记者到来,安娜涕泪交流,哽咽难语,她只能断断续续地泣诉:“鼎堂他不应该是这样。自从他走掉之后,我们,我和孩子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他却音信全无,把这个家全忘了。如果说是战争阻隔,信息不通,这也是借口胡说,这里还是不断的有中国人的消息,我就读到过他回去后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在轰炸中来去》,说自己光荣的见到了蒋介石……。”(《上海滩》1995年11月28日)[/size]
[size=18px]这类问题,反复出现在郭沫若身上,对他的形象必然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他本人也说:我不是个“人”,我是坏了的人,“我自己的人格确实是坏透了”。[/size]
[size=18px]然而,在四川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一位女学者却提出与此相反的看法。她认为郭沫若多次背叛爱情,不断抛弃和更新爱情对象,正表现了他在这方面的超前意识;并进一步说:爱情是艺术的永恒的主题,没有爱情,便没有文学,便没有诗歌。爱情产生灵感,产生激情,如果没有郭沫若和安娜之间的爱,便不会诞生《女神》,不会出现诗人郭沫若;只有不断更新爱之对象,艺术家的灵感和激情才会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天地间才有可能树起一座座艺术的丰碑。[/size]
[size=18px]这位女学者的演说词很精彩,观点也新鲜。不过我们要问:所谓“超前”,“超”谁的“前”?就是六七十年后现在的美国总统不还是因为非正常两性关系而受到追究吗?多少大英帝国的重臣不也是因为未管好自己的裤带而被迫下台吗?这类绯闻直到今天不还是被常称性开放的欧美斥为“国耻”、“国丑”吗?怎么一到我们这里,郭沫若一干起来就变成不受时空限制的、先知先觉似的“超前意识”了呢?莫非我们的郭沫若成了衡量万物的唯一尺度了?这种名人效应式的惯常思维,可以被广告媒体用来去满足小市民兴趣的需要,但决不应该存在于学者的头脑之中。不要说起来那么轻松。[/size]
[size=18px]至于这位学者所谈的激情和灵感与爱情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也许是,但不尽然。莎士比亚有几个情人?弥尔顿呢?郭沫若曾模仿过的辉煌诗篇《草叶集》是作者在红唇的拥吻中写出来的吗?要知道惠特曼——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一生还没有结过婚呢!何况像郭沫若那种爱的方式,未必都是出于高尚的情感。没有高尚的情感,便没有高尚而伟大的人格;没有高尚而伟大的人格,就不会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丑和恶不会直接产生美和善的。[/size]
[align=center][img=100,22]http://mmbiz.qpic.cn/mmbiz/U2pX1sAImwAGtYenf1goXMIpEicM4Y84HmyEPLdjIYibH6bwuuKXmI7PfNQabKpkAcUQ6tOCrTZzPhaHAiciaUqu7w/0?wx_fmt=jpeg[/img]
[font=Arial][size=14px]郭沫若[/size][/font][/align]
[size=18px]在这里请读者不要误解,我们并不主张禁欲主义,也不以婚恋次数多少来论是非,不认为婚恋次数少就一定贞洁伟大、次数多就一定卑污渺小。乔治·桑的恋人不止十个八个,谁能说她卑污渺小呢?那位每天都被成群的裸体女性包围着的毕加索,他的一张画不是每每都可换回几千百万美元吗?好莱坞明星离异一百三十多次,不还是追求者塞道吗?[/size]
[size=18px]的确,两性关系只与当事者有关,其他人是管不着的。我们所谈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你是否进行了性欺骗,性讹诈,性强制,性背叛,或性出卖;在性爱问题上你是否和政客们一样搞了什么阴谋诡计,玩了什么花招伎俩;一旦发生了性矛盾,性分歧,性冲突,性危机,或性变迁时,你是否表现出了充分的理智和负责任的态度,耐心地、妥善地去解决。也就是告诫人们切不可像郭沫若那样,饮够了爱情的甘甜佳酿之后而不惜将杯杯鸩毒硬灌进对方的口中,制造一出出婚恋家庭悲剧。[/size]
[size=18px]张琼华是悲剧,安娜是悲剧,于立忱是悲剧,于立群也是悲剧。这四大悲剧,可说是郭沫若人生人格的一绝,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人可与之比肩。[/size]
[size=18px]当然,如果更坦率一点的话,让我们从更广阔的领域、更丰富的内容、更深刻的意义去认识,去理解,郭沫若本人更是一出典型的悲剧。[/size] 我觉得这篇文章挺适合楼主的口味,楼主就不能谈谈一点感想? 不要拘束啊! 大才子郭氏风流成性,佳人乐于各取所需?哈哈 不可否认郭对于抗战还是慷慨激昂,全情投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