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6-8-4 10:24

有感于戚本禹回忆“群众来信”和“机要室”

2016-06-20 09:03:24
    《戚本禹回忆录》中,毫无现代政治思维,一如既往个人崇拜。《走近毛泽东》一章中,写到毛泽东所谓群众路线,实质就是凌驾于政务渠道之外搞“密奏专折”帝王一套。戚本禹赞叹毛十分注重“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关心群众疾苦,反对政府官员用官僚主义态度对待群众来信。说毛对工人有感情,关心工人的疾苦,“密奏专折”反映了群众问题,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立场的问题,也是党的最大的问题”。临死发此书,毫无自责,简直是今夕何年。关于这一点,戚本禹写道:

    后来我知道,主席为了更全面掌握情况,到各地视察,常会就地找一些人直接给他写信。他们中有农民、小学教员、知识分子,演艺界人士,各行各业都有。反映的情况也十分广泛,都涉及群众生活和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有个红线女,是个越剧(粤剧)演员,她就可以直接给主席写信。一次她到外地演出,了解到那里的物价高,烟酒都跟着涨价了,就把情况写信告诉了主席。主席后来在一次中央会议上问,为什么烟酒涨价?参会的人都被主席的问话搞得不知所措,也都不知道主席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信是寄到北京 XX 信箱,写上“XX 收”。毛主席后来有交代,我们一见到这样的信,谁也不能拆,必须交给徐业夫,由徐业夫交毛主席本人拆看。叶子龙管机要室,经过机要室给主席的信,密级就是最高的了。这样的信密级却还要高。写这样信的人就是后来大家知道的主席的“通信秘书”,李锐就是其中之一。(《戚本禹回忆录》)

    这就是绕过国家统计报告体统,表面上反映下层情况,实际上是什么?群众来信就是“密奏专折”的专门渠道。为了绕过国家行政机关和文官集团,毛泽东特置“政秘室和机要室”直接向汇报工作,绕过上级部门,一个行政渠道密奏,一个军队渠道专折。除此,两室成员还专门接受毛主席的调查“任务”。故两部门与它们的行政上级单位中央办公厅关系比较微妙,“实际上不受其控制”。毛的这个政秘室和机要室形成了一种名义上归中央办公厅管,而在实际运行中却与中央办公厅平起平坐的特务部,实际为毛个人所专有。戚本禹写道:

    秘书室和机要室是毛主席身边的两大重要机构,掌握着中共中央最核心机密,主席始终要求这两个机构保持独立性。这一点非常重要。主席应该是有他特别的考虑,他要直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状况,不要中间的过滤。按毛主席的要求,这两大部门有个分工:所有党内给主席的密码电报、军委和各军区给主席的电报,都通过叶子龙的机要室机呈送给主席,秘书室都不能看;所有群众给主席的信件、明码电报则都通过秘书室送呈主席,哪怕这些信件有的是很重要、很机密的,如一些省、市、地领导给主席的信,甚至一些外国领导人给主席的信。(《戚本禹回忆录》)

    说两室“掌握着中共中央最核心机密”,这就很奇怪!毛有私设领导人档案的权力吗?为什么中央领导人秘密档案要由毛个人掌握?这实际上就是毛控制中央和政府的命门。所以,秘书室和机要室性质等同于封建帝王的“内廷”。收集“群众”来信,回答“群众”来信,利用“群众”来信,以致后来“指导”群众运动。由此,中南海的巨手直抵社会基层,动辄以“群众呼声”、搞群众运动的形式,贯彻一己旨意。建政后,前三十年运动不断,尤其是“文革”就是这一条“群众来信”及其“内廷”渠道抵达社会基层,各类“小人物”的,道德高调美其名曰反官僚主义、反修防修......实际上意图无不出自权钧。在这个“内廷”结构下,中央政府卑如“外廷”、“外朝”。

    发展到后来,这个内廷由一群“宫女”掌管密钥,一国总理都要对之低三下四。毛之“内廷”以崇高的无产阶级思想道德名义,监控、制肘和干涉“外朝”文官集团行政。原本一套现代合理合法政务体制,被凭着一时兴起、展示皇权的“主席意志”搞的乱七八糟,分心废力,根本无法有步骤、按计划和有效率地治理国家。

    内廷外朝斗争的结果,是文革动乱的源头。内廷与外朝,自秦以来中国的集权王朝一直都有的两个中央。内廷是由皇帝的亲信、部分太监、宫女组成,外朝是由文官集团组成。皇权是意志的产物,行政权是律法的结果,一暗一明,一静一动;前者是理念,后者是逻辑,两者形式捍格。具体到毛时代,内廷是路线斗争形成的司令部,外朝是宪法行政授权的司令部,党政两条线上的历史斗争从来没消停过。

    这是封建政治漫患的体制之原因,文革由此发生,时值今天冲突依然。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