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教育部酝酿明后年取消法律、管理等本科专业
<p dir="ltr" align="left" style="MARGIN-RIGHT: 0px;"><table class="articlebg"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90" border="0"><tbody><tr><td><p><font size="4"></font> </p><p><font size="4"></font> </p></td></tr><tr><td valign="top"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content" style="TEXT-INDENT: 18px;"><font size="4">【<b>来源:北京晨报</b>】 </font></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content" id="fontzoom"><p><font size="4"> <strong>部分本科专业酝酿取消</strong></font></p><p><font size="4"> 目录正在调整,管理、法律在建议撤消之列大学专业目录正在调整 一些校长建议撤销本科管理、法律专业。</font><font size="4"> </font></p><p><font size="4"> 昨天,据参加上海大学校长论坛的校长们透露,教育部正在调整大学专业目录,一些现有的本科专业可能明后年将不再设置。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校长纷纷建议,本科应取消管理、法律等专业。据了解,大学校长们的建议直接影响着教育部大学专业目录调整。</font></p><p><strong><font size="4">无一定阅历不能学管理</font></strong></p><p><font size="4">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现在教育部正在修订本科生专业目录,“本科生的专业目录不能和研究生目录完全一致。一些学科,比如管理学,在研究生目录中有,但在本科不应该设置。”钟秉林认为,比如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本科生刚刚入校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没有必要的阅历,是不适合从事这些专业的。</font></p><p><font size="4"> “我们学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工作不好找呀!”对外经贸大学校长陈准民对本科设置管理专业很有看法,目前,对外经贸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经变为隔年招生。“让本科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确实有点不切实际。本科生年纪小,有的连自己都管不好,企业怎么可能用刚出校门的本科生做人事管理?我建议本科阶段取消管理学的某些专业,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就不必要设本科。”</font></p><p><font size="4"> <strong>国外高校许多专业不设本科</strong></font></p><p><font size="4">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认为,法学专业也不应该在本科设置。现在有专门的法律硕士,这就是培养法律的实用人才的。而本科层次培养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很难从事相应的工作。专业的法律人才是需要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法律应该作为大学生的基础课来学习,而不是专门设置一个专业。如果学生希望从事相应的职业,可以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后到硕士阶段再学习法律。”朱崇实说,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很多专业是没有本科生的。</font></p><p><font size="4"> 晨报上海特派记者 代小琳</font></p><p><strong><font size="4"> 高校“教非所用”将专项调研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专业限期整改或停办</font></strong></p><p><font size="4"> 针对目前高校专业“教非所用”的问题,市教委在给市人大代表的建议回复中表示,将建立北京地区高校质量评估机构,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专业限期整改或停办,还将深入企业调研,统计毕业生所学专业中哪些课程是实践需要的。而对于是否应该按照就业率的高低来确定专业去留的问题,北京市的高校校长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font></p><p><font size="4"> 据了解,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民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关注高校‘教非所用’,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建议。有着四所重点大学教学经验的他观察发现,国内不少公立大学,在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时,并没有真正调查过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求情况,通常是根据大概的、表面的、理论上的了解作出决定。市教委在给市人大代表的建议回复中表示,将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并逐步建立毕业生反馈制度,统计毕业生所学专业中哪些课程是实践需要的。</font></p><p><font size="4"> 而对于“教非所用”的问题,教育部有关人士早在2004年就曾表示,要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2年就业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font></p><p><font size="4"> <strong>权威专访正方:北京化工大学校长王子镐就业率低专业需限制招生</strong></font></p><p><font size="4">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王子镐说,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对市场有用,专业应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目前就业率是审视专业能否办下去的重要标志。王校长介绍说,在北京化工大学,学校目前的规定就是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要限制招生,比如减少招生或者隔年招生。特别是对于新办的专业,更应该如此。高校在新专业设置论证上,就业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针对“冷门专业看就业率是否合适”这个问题,王子镐校长说,冷门专业需要保护,“但如果一个学校这一专业的就业率太低的话,学校就应该看是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供大于求,或者这个专业的培养质量并不高。”</font></p><p><font size="4"> <strong>反方: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专业设置学校自己说了算</strong></font></p><p><font size="4">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高校有办学自主权,设置专业或者撤销专业高校应该能“说了算”,教育行政部门只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就业确实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就业率与目前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等很多因素相关,不能反映出一个学校专业的好坏。特别是在一些研究型的综合大学,本科更重要的是通识教育,让学生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很多学生的专业和他的就业方向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一些公司在挑选毕业生的时候更看重他所毕业的学校。</font></p><p><font size="4">晨报记者代小琳韩娜</font></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8 14:04:15编辑过][/color][/align]
因就业率而设专业?真是高见。会不会设发廊专业取而代之? <p>实际上的理由并非报道的理由。</p><p>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利益问题。</p><p>现在管理专业有本科,有面向在职人员及其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MBA硕士,还有管理学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管理学硕士;法学专业更混乱,除了本科外,有在职法律专业人员攻读的JM和非法学专业毕业本科学生攻读的JM两种,每年招两次,还有法学各二级学科专业的法学硕士。</p><p>从学校、学院的角度来看,本科生是吃皇粮的,学费有一定的标准,招生名额也限制多,“自主”的余地实在太小,实在是吃力不讨好。而MBA、JM这些专业硕士学位的学费至少要比本科高一倍多,甚至EMBA的学费高达20多万,招一个顶本科生2、30个,而管理的成本却要低得多,招生也自主余地大。所谓低投入高回报。</p><p>实际上大多数重点大学里,管理学院、法学院MBA、JM的学生人数都已超过或至少接近于本科生,自然会挤占本科生的就业岗位。更促使学校决心放弃本科生这个鸡肋。</p><p>从教育部来说,将这两个热门专业划到硕士阶段去,可以缓解报考专业的竞争以及本科就业压力,还可以高唱“与国际接轨”——实际上是和美国接轨。也算是一个“政绩”。</p> 教育能脱贫或救国是中国教育界最无耻的宣传。大学教师的待遇是突飞猛进了,而穷人的出路多在哪里却是个未知数,实实在在是多少人家因教育而陷入火炕。今年我看到的就有两位父亲因孩子考上大学而自杀。上海今年本科生的平均起薪(月)据说只有1500元。要多久收回投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