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边走边唱 发表于 2006-7-19 17:40

[转帖]美国人竟然是这样教育小学生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3">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font></p>

安宁 发表于 2006-7-19 18:52

好文!顶!!!!

金秋 发表于 2006-7-19 18:53

我一朋友的丈夫在美国读博士,她在国内一所大学搞学籍管理工作,儿子刚上初中。她想辞了舒适的工作,带着孩子去美国。她丈夫说我现在自身都难保,你们来了怎么办呢?可她最终还是辞职了,她就为了让孩子接受美国式的教育。无论她在美国生活有多艰难,我觉得都是值得的,他们的孩子总算可以免受国内填鸭式教育的摧残了。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06-7-20 01:5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金秋</i>在2006-7-19 10:53:00的发言:</b><br/>我一朋友的丈夫在美国读博士,她在国内一所大学搞学籍管理工作,儿子刚上初中。她想辞了舒适的工作,带着孩子去美国。她丈夫说我现在自身都难保,你们来了怎么办呢?可她最终还是辞职了,她就为了让孩子接受美国式的教育。<font color="#f70909">无论她在美国生活有多艰难,我觉得都是值得的</font>,他们的孩子总算可以免受国内填鸭式教育的摧残了。</div><p>金秋MM: </p><p>那句用红色标出的话俺不赞成。有刀的看法是:在哪儿生活都可以,但别太艰难了。过于艰难的事,肯定没一件是值得做的。 </p><p>俺对家中那个小刀的期望,就不是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人中龙凤,而是一直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再加别离他爸妈太远。</p>

鲁阿丁 发表于 2006-7-20 02:14

慈父-有刀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0 03:01

&nbsp;&nbsp;&nbsp; 呵呵,这篇文章的历史可能有十年了。八年前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很惊讶,课堂上也给学生讲过,后来嘛。。。。。

安宁 发表于 2006-7-20 14:1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19 19:01:00的发言:</b><br/>&nbsp;&nbsp;&nbsp; 呵呵,这篇文章的历史可能有十年了。八年前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很惊讶,课堂上也给学生讲过,后来嘛。。。。。</div><p></p><p>现在应该是更有价值了吧?你是不是不再给学生讲了?是不是现在大家都明白美国教育是怎么回事了?还是说了也没有用?我想你可以加一点新内容继续讲给他们听,说一说总比不说的好,你说对不对?</p><p>对不起,我一定是多有冒犯!请不要介意!我是很尊敬乌教授的,只是希望你不要灰心。</p>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0 6:15:02编辑过][/color][/align]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0 18:2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安宁</i>在2006-7-20 6:14: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19 19:01:00的发言:</b><br/>&nbsp;&nbsp;&nbsp; 呵呵,这篇文章的历史可能有十年了。八年前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很惊讶,课堂上也给学生讲过,后来嘛。。。。。</div><p></p><p>现在应该是更有价值了吧?你是不是不再给学生讲了?是不是现在大家都明白美国教育是怎么回事了?还是说了也没有用?我想你可以加一点新内容继续讲给他们听,说一说总比不说的好,你说对不对?</p><p>对不起,我一定是多有冒犯!请不要介意!我是很尊敬乌教授的,只是希望你不要灰心。</p><br/></div><p></p><p>&nbsp;&nbsp;&nbsp;&nbsp;&nbsp; 安宁先生:你没有冒犯我。你这样说倒是让我要反思一下了,可能我在哪个地方说话不够注意,冒犯了你,请原谅。</p><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篇文章,印象中曾在哪个地方看到有人批评过,但记不清是怎么批评的了。我想你可能也听说过,美国有五十个州,就有五十种教育。而且美国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差别很大——质量上的差别还在其次(这是我们最关心的),课程上的差别是最重要的差别。所以,几年前我给学生讲这篇文章,说美国如何如何的时候,只是觉得它们的教育理念确实比我们先进,但是如果有学生向我提一个问题,中国教育可以这样吗?我就会陷入尴尬。因为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只是一种美国教育,如果要学美国,我们该学哪一种?此其一。其二,事实上美国也有精英教育,当然也有我们所认为的素质教育(特别强调素质教育是一个中国概念),如果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要问我,那你为什么不主张学习美国的精英教育?其三,这篇文章能反映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类的知识,但它只是一类课程、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我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特别强调要学习美国的社会研究课程和社会型教学模式,而没有提美国的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应该是中国向美国学习,还是美国向中国学习?</p>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0 10:27:37编辑过][/color][/align]

金秋 发表于 2006-7-20 19:5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心中有刀</i>在2006-7-19 17:57:00的发言:</b><br/><p>金秋MM: </p><p>那句用红色标出的话俺不赞成。有刀的看法是:在哪儿生活都可以,但别太艰难了。过于艰难的事,肯定没一件是值得做的。 </p><p>俺对家中那个小刀的期望,就不是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人中龙凤,而是一直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再加别离他爸妈太远。</p></div><p> </p><p>有刀贤弟(<img alt="" src="http://www.zmw.net.cn/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2.gif"/>):我很难想象你家小刀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会“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他们在学校里竞争之激烈、压力之巨大非儿童所能承受,他们过着比成年人还要没有欢乐的童年,并且受到的教育是:警惕社会上的骗子、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将被车撞倒的老人送进医院,以免被讹诈……他们还会知道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他们,并不是为了他们多学知识,而是为了片面争取升学率,他们知道老师也会收礼……所以我说如果能让孩子脱离这样的教学环境,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p>

金秋 发表于 2006-7-20 20:0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0 10:26:00的发言:</b><br/><p>如果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要问我,那你为什么不主张学习美国的精英教育?其三,这篇文章能反映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类的知识,但它只是一类课程、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我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特别强调要学习美国的社会研究课程和社会型教学模式,而没有提美国的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应该是中国向美国学习,还是美国向中国学习?</p><br/></div><p> </p><p>此言差矣!我们向别人学习,并不说明自己就一无是处,也不说明别人就没有不足之处了。学习是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谁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就可以了,能学一点就是一点。不知我说得对否?特此请教。</p>

并蒂莲 发表于 2006-7-20 20:1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心中有刀</i>在2006-7-19 17:5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nbsp;</div><p>俺对家中那个小刀的期望,就不是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人中龙凤,而是一直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再加别离他爸妈太远。</p></div><p>小刀有啥想法?</p>[em09]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0 20:3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金秋</i>在2006-7-20 12:0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0 10:26:00的发言:</b><br/><p>如果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要问我,那你为什么不主张学习美国的精英教育?其三,这篇文章能反映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类的知识,但它只是一类课程、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我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特别强调要学习美国的社会研究课程和社会型教学模式,而没有提美国的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应该是中国向美国学习,还是美国向中国学习?</p><br/></div><p></p><p>此言差矣!我们向别人学习,并不说明自己就一无是处,也不说明别人就没有不足之处了。学习是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谁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就可以了,能学一点就是一点。不知我说得对否?特此请教。</p></div><p></p><p>&nbsp;&nbsp;&nbsp;&nbsp;&nbsp; 金秋说的不无道理,至少理论上应该是这种态度。但是像楼主转帖的这种文章,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看了以后,都会由此联想到中国教育,并对中国教育持否定态度。我本人也是坚定的否定者之一,而且可以开诚布公地说,我就是全面否定的那种人,因为我根本就不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还有什么优点可言,根子都烂了,叶子还一丝丝绿,那又能怎么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可能看到这里,你会觉得我出尔反尔。其实不是这样,我学的是教育学专业,现在也一直在做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我可以在论坛上凭印象全面否定中国教育,但是当讨论一个具体理论问题时,我不能凭感情、凭印象、凭简单的直觉说话。何况,同样是否定,不仅否定的程度会有差别,否定的视角、论据以及希望肯定什么,这往往有天壤之别。对于这个贴子,我只是说说人们可能怎样阅读,以及那样的阅读可能蕴含了什么“危险”。</p>

黄馨 发表于 2006-7-20 22:01

<p>我认为我们现在还在纠缠于像楼主文章中那样的"重大发现",已经毫无意义可言,那些已经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了,我们总喜欢带着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谈论教育,即使谈论的再深刻又有何益处呢?如果我们能做一些具有建设性的事情不是更好吗?</p>

橙橙 发表于 2006-7-21 03:3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心中有刀</i>在2006-7-19 17:57:00的发言:</b><br/><p>俺对家中那个小刀的期望,就不是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人中龙凤,而是一直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再加别离他爸妈太远。</p></div><p>与我的想法差不多。</p>

安宁 发表于 2006-7-21 10:3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0 12:39: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金秋</i>在2006-7-20 12:0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0 10:26:00的发言:</b><br/><p>如果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要问我,那你为什么不主张学习美国的精英教育?其三,这篇文章能反映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类的知识,但它只是一类课程、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我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特别强调要学习美国的社会研究课程和社会型教学模式,而没有提美国的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应该是中国向美国学习,还是美国向中国学习?</p><br/></div><p></p><p>此言差矣!我们向别人学习,并不说明自己就一无是处,也不说明别人就没有不足之处了。学习是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谁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就可以了,能学一点就是一点。不知我说得对否?特此请教。</p></div><p></p><p>&nbsp;&nbsp;&nbsp;&nbsp;&nbsp; 金秋说的不无道理,至少理论上应该是这种态度。但是像楼主转帖的这种文章,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看了以后,都会由此联想到中国教育,并对中国教育持否定态度。我本人也是坚定的否定者之一,而且可以开诚布公地说,我就是全面否定的那种人,因为我根本就不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还有什么优点可言,根子都烂了,叶子还一丝丝绿,那又能怎么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可能看到这里,你会觉得我出尔反尔。其实不是这样,我学的是教育学专业,现在也一直在做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我可以在论坛上凭印象全面否定中国教育,但是当讨论一个具体理论问题时,我不能凭感情、凭印象、凭简单的直觉说话。何况,同样是否定,不仅否定的程度会有差别,否定的视角、论据以及希望肯定什么,这往往有天壤之别。对于这个贴子,我只是说说人们可能怎样阅读,以及那样的阅读可能蕴含了什么“危险”。</p></div><p></p><p>我很敬重你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是很难得了。同时也很理解你的处境。有时我觉得,你手中的钥匙还是可以打开年青人的眼界,他们太需要引导了。坚持不懈,中流砥柱就会这样形成。感谢你的执着。</p><p>我也是学教育的,在美国多年从事中小学管理,很想为同行们做点什么,如果你能给一些主意,或者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讨论讨论。那岂不会很有意思?不知意下如何?</p><p>&nbsp;</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1 21:56

<p>&nbsp;&nbsp;&nbsp; 安宁先生过奖了,很羡慕你能在美国看到更原汗原味的美国教育,也期待你将美国教育的长处和优点更多介绍给我们。非常高兴的是,我们是同行,我观察了一下,真名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同行似乎不是很多。以前真名曾有一个,他在美国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可惜现在好象不来了。</p><p>&nbsp;&nbsp;&nbsp; 很惭愧的是,我提不出什么好的主意,有的只是一些看法,更多是理论层面的。教育应该是实践性的,所以很羡慕你。</p>

金秋 发表于 2006-7-21 23:23

感觉乌龙茶先生把教育学研究得越多,就越是不敢出主意了。<img alt="" src="http://www.zmw.net.cn/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2.gif"/>

并蒂莲 发表于 2006-7-22 00:2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安宁</i>在2006-7-21 2:34: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0 12:39: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金秋</i>在2006-7-20 12:0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0 10:26:00的发言:</b><br/><p>如果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要问我,那你为什么不主张学习美国的精英教育?其三,这篇文章能反映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类的知识,但它只是一类课程、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我以这篇文章为例主张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势必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特别强调要学习美国的社会研究课程和社会型教学模式,而没有提美国的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应该是中国向美国学习,还是美国向中国学习?</p><br/></div><p></p><p>此言差矣!我们向别人学习,并不说明自己就一无是处,也不说明别人就没有不足之处了。学习是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谁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就可以了,能学一点就是一点。不知我说得对否?特此请教。</p></div><p></p><p>&nbsp;&nbsp;&nbsp;&nbsp;&nbsp; 金秋说的不无道理,至少理论上应该是这种态度。但是像楼主转帖的这种文章,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看了以后,都会由此联想到中国教育,并对中国教育持否定态度。我本人也是坚定的否定者之一,而且可以开诚布公地说,我就是全面否定的那种人,因为我根本就不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还有什么优点可言,根子都烂了,叶子还一丝丝绿,那又能怎么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可能看到这里,你会觉得我出尔反尔。其实不是这样,我学的是教育学专业,现在也一直在做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我可以在论坛上凭印象全面否定中国教育,但是当讨论一个具体理论问题时,我不能凭感情、凭印象、凭简单的直觉说话。何况,同样是否定,不仅否定的程度会有差别,否定的视角、论据以及希望肯定什么,这往往有天壤之别。对于这个贴子,我只是说说人们可能怎样阅读,以及那样的阅读可能蕴含了什么“危险”。</p></div><p></p><p>我很敬重你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是很难得了。同时也很理解你的处境。有时我觉得,你手中的钥匙还是可以打开年青人的眼界,他们太需要引导了。坚持不懈,中流砥柱就会这样形成。感谢你的执着。</p><p>我也是学教育的,在美国多年从事中小学管理,很想为同行们做点什么,如果你能给一些主意,或者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讨论讨论。那岂不会很有意思?不知意下如何?</p><p>&nbsp;</p></div><p></p>非常期待安宁先生与乌龙茶先生的合作、过招[em02]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06-7-22 01: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金秋</i>在2006-7-20 11:53: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心中有刀</i>在2006-7-19 17:57:00的发言:</b><br/><p>金秋MM: </p><p>那句用红色标出的话俺不赞成。有刀的看法是:在哪儿生活都可以,但别太艰难了。过于艰难的事,肯定没一件是值得做的。 </p><p>俺对家中那个小刀的期望,就不是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人中龙凤,而是一直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再加别离他爸妈太远。</p></div><p></p><p>有刀贤弟(<img alt="" src="http://www.zmw.net.cn/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2.gif"/>):我很难想象你家小刀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会“健健康康、普普通通、开开心心”,他们在学校里竞争之激烈、压力之巨大非儿童所能承受,他们过着比成年人还要没有欢乐的童年,并且受到的教育是:警惕社会上的骗子、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将被车撞倒的老人送进医院,以免被讹诈……他们还会知道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他们,并不是为了他们多学知识,而是为了片面争取升学率,他们知道老师也会收礼……所以我说如果能让孩子脱离这样的教学环境,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p></div><p></p><p>金秋MM:</p><p>小刀不幸生长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要学习很多编写糟糕的课本上的知识,但幸运的是他并不只生长在学校里,他有无事于心、无心于事的个性,放学回家,书包一扔,他就笑逐颜开了,比他爸爸有刀轻松得多——至少暑假和寒假期间是这样。</p><p>有刀很想找时间跟小刀讲讲什么样的人可能是骗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信,但没时间,又觉得没人会花时间骗他,所以也就算了。假如小刀今天受的全是美国式教育,他即使犯了大错,回到家里老爸也不可以动手揍他,而且一到十八岁就有成堆的个人权利要求父母给予尊重照顾或体谅,那,那可怎么得了?</p>[em05]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2 02:2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金秋</i>在2006-7-21 15:23:00的发言:</b><br/>感觉乌龙茶先生把教育学研究得越多,就越是不敢出主意了。<img alt="" src="http://www.zmw.net.cn/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2.gif"/></div><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金秋批评得极是,这是我的苦恼,大概也是所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苦恼。教育界自己也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我倒是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讨论,但比较难,得有熟悉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人来参加才会热闹。

梅茗 发表于 2006-7-22 03:0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并蒂莲</i>在2006-7-21 16:24:00的发言:</b><br/><p>非常期待安宁先生与乌龙茶先生的合作、过招[em02]</p></div><div></div><div></div><p>顶! </p><p>另:俺对孩子的期望,和有刀对小刀的期望差不多,不要求她多么出人头地,希望健康开心一直跟随着她,至于离爸妈远近的事,想想自己都不能顺父母同样心愿,也就不作此想,随她飞吧。</p>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1 19:03:26编辑过][/color][/align]

章启晔 发表于 2006-7-22 06:44

乌龙茶先生是搞教育的?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出在具体理念或做法上。而是出在人太多,因此对人求全责备,还喜欢以一个模式进行雕刻上。不客气地说,在中国当教师时间长了,没几个没心理问题的。中国人好当土皇帝就是教育的最大成果。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2 07:2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章启晔</i>在2006-7-21 22:44:00的发言:</b><br/>乌龙茶先生是搞教育的?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出在具体理念或做法上。而是出在人太多,因此对人求全责备,还喜欢以一个模式进行雕刻上。不客气地说,在中国当教师时间长了,没几个没心理问题的。中国人好当土皇帝就是教育的最大成果。</div><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章先生的话,我尤其赞同最后一句。但我们可能对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认为教育理念上是有严重问题的,但不是说缺少理论研究,而是说理论研究无法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至于你说当教师时间长了,都会有心理问题,这我也基本同意,但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学校环境太糟了。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以后我们慢慢讨论吧。

章启晔 发表于 2006-7-22 08:30

<p>从农业到工业(乃至后工业),从东到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文化断层。指出一些现象容易,抓住病根并采取切实措施,难。真话可不好听。比如说建议实行联邦制,正视地区差别,优先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民主制度的重要性还在其次)等。</p><p>我不指望在大背景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的教育能有大变化。</p><p>但是教育救国论、出路论可以休矣,这些东西使得中国教育界成为最大的权力寻租机器,太无耻了,令人恶心。</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2 08:55

<p>&nbsp;&nbsp; 大环境不变,教育很难有真正的改变,这是肯定的。</p><p>&nbsp;&nbsp; 教育救国论或出路论并不是教育腐败的原因,但在有教育腐败的环境里,教育救国论或出路论的确是令人恶心的。很显然,腐败的教育不可能救国,也不可能是一种好的出路,而只能是某些腐败分子或腐败集团的出路。</p>

安宁 发表于 2006-7-22 12:5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2 0:55:00的发言:</b><br/><p>&nbsp;&nbsp; 大环境不变,教育很难有真正的改变,这是肯定的。</p><p>&nbsp;&nbsp; 教育救国论或出路论并不是教育腐败的原因,但在有教育腐败的环境里,教育救国论或出路论的确是令人恶心的。很显然,腐败的教育不可能救国,也不可能是一种好的出路,而只能是某些腐败分子或腐败集团的出路。</p></div><p></p><p>很高兴看到这些真知硕见,大家心里都很明白。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真名网的原因。我虽然至身国外,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中国人的事情,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 还是新加坡。</p><p>教育方面的有些问题是一种民族的共性,例如“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使是在日本,韩国,台湾等不同体制下,亚洲的这种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有历史渊源的。然而这些地方的教育者们已经认识到这种教育理念是违反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利于创造力的开发。他们在很努力地改正过去的做法。例如我转帖的文章“中美教育测量评估比较”中提到台湾已经取消大学入学考试,但是遇到的阻力很大,民众也是众说纷纭,不都赞成。但是因为领导部门有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所以他们走出了这一步。</p><p>我的意思是,即使大环境变了,人的思想的改变还是要有人去做工作的。大环境的改变也许提供了改变的机会,但是大家没有共识,事情还是不会成功。尤其是搞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要清楚,要有一批头脑请楚的人,明白到底问题是出在哪里,把这些理清楚了,如果要改变,也可以知道从何处入手。</p><p>说的不好或不对,请指教。很不愿意让人们觉得你不是身在其中,说起来轻松。其实我是很想了解国内的现状,所以说起话来不至于离题太远。让同行见笑。因为我相信中国的事情主要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国外的人帮不了很多忙,不帮倒忙就不错了。</p><p>&nbsp;</p>

章启晔 发表于 2006-7-22 17:4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2 0:55:00的发言:</b><br/><p>&nbsp;&nbsp; 大环境不变,教育很难有真正的改变,这是肯定的。</p><p>&nbsp;&nbsp; 教育救国论或出路论并不是教育腐败的原因,但在有教育腐败的环境里,教育救国论或出路论的确是令人恶心的。很显然,腐败的教育不可能救国,也不可能是一种好的出路,而只能是某些腐败分子或腐败集团的出路。</p></div><p></p><p>那么正直的人应该说出真相来,应该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措施,比如不传播谬误。</p><p>您在“收容制度”一帖中的思路如果可以称之为客观,那么您对教育的看法当说是敏锐,身在其中而头脑冷静就更不容易。</p><p>希望有机会与您结识。</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3 10:11

&nbsp;&nbsp;&nbsp; 谢谢章先生,我感觉我们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也盼望能看到你有更多的精彩发言。

章启晔 发表于 2006-7-23 16:52

<p>谢谢。</p><p>关键是立场、态度、逻辑。立场不是一个人的处境和经历决定其观点,譬如论坛最近乱哄哄的无聊纷争,关键就是双方受的是广场民主式的教育,而打着公平旗号的收入改革,可能祸害中国十年;而是要以客观超然的态度考察问题,哪怕我认为我受到的待遇很不公平。态度就是国人强调的谦虚和国人缺乏的科学精神。而逻辑和事实是我们沟通的基础,强调逻辑而非事实,因为事实是可以有选择地叙述的,一个人完全可以不说谎而误导他人。</p><p>您睡觉太晚了,注意身体健康为好,我就是教训。</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3 22:0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安宁</i>在2006-7-22 4:54: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龙茶</i>在2006-7-22 0:55:00的发言:</b><br/><p>&nbsp;&nbsp; 大环境不变,教育很难有真正的改变,这是肯定的。</p><p>&nbsp;&nbsp; 教育救国论或出路论并不是教育腐败的原因,但在有教育腐败的环境里,教育救国论或出路论的确是令人恶心的。很显然,腐败的教育不可能救国,也不可能是一种好的出路,而只能是某些腐败分子或腐败集团的出路。</p></div><p></p><p>很高兴看到这些真知硕见,大家心里都很明白。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真名网的原因。我虽然至身国外,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中国人的事情,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 还是新加坡。</p><p>教育方面的有些问题是一种民族的共性,例如“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使是在日本,韩国,台湾等不同体制下,亚洲的这种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有历史渊源的。然而这些地方的教育者们已经认识到这种教育理念是违反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利于创造力的开发。他们在很努力地改正过去的做法。例如我转帖的文章“中美教育测量评估比较”中提到台湾已经取消大学入学考试,但是遇到的阻力很大,民众也是众说纷纭,不都赞成。但是因为领导部门有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所以他们走出了这一步。</p><p>我的意思是,即使大环境变了,人的思想的改变还是要有人去做工作的。大环境的改变也许提供了改变的机会,但是大家没有共识,事情还是不会成功。尤其是搞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要清楚,要有一批头脑请楚的人,明白到底问题是出在哪里,把这些理清楚了,如果要改变,也可以知道从何处入手。</p><p>说的不好或不对,请指教。很不愿意让人们觉得你不是身在其中,说起来轻松。其实我是很想了解国内的现状,所以说起话来不至于离题太远。让同行见笑。因为我相信中国的事情主要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国外的人帮不了很多忙,不帮倒忙就不错了。</p><p>&nbsp;</p></div><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好意思,昨天没注意到安宁先生的这个跟贴。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安宁先生强调“中国人的事情主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虽然身居国外,却始终关心国内的现状,且不愿置给人身事外的感觉,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教育以“成人为中心”还是以“儿童为中心”的问题,曾经是国内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现在虽然很少直接讨论这个问题,但从各种理论的交锋看,它仍然是理论分歧背后的核心问题。我本人是赞同“儿童为中心”的,但这个观点要能立得住,需要解决一大堆的相关理论问题,比如,儿童的存在(或生存状态)与成人的存在(或生存状态)有何不同?如何理解儿童教育中的平等问题?如何理解教育教育中的权利问题?如何理解儿童的幸福问题?等等。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很希望看到这方面的深入讨论。 </p><p>&nbsp; </p><p>&nbsp;&nbsp;&nbsp; </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3 22:09

&nbsp;&nbsp;&nbsp; 还要谢谢章兄的提醒。我会注意劳逸结合。我是个夜猫子,今天才知道原来大苗先生也是同道中人。呵呵。

章启晔 发表于 2006-7-24 00:23

我原来也是,过35就感到不行了,身体可是自己的,记得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安宁 发表于 2006-7-24 08:38

回复:(乌龙茶)以下是引用安宁在2006-7-22 4:54:00的...

<p>乌先生的问题问得很准,其实就是在美国,<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SimSu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虽然杜威早就提倡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心理学也有了很多的研究表明儿童与成人的差别。但是那些理论仅仅是从学术方面讨论,成为一种学术观点,并不足以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实践有约束力。至今为止国内人们大多对于美国教育的理解也是停留在早期的了解(及文革之前)。在国内的教育理论届把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来讨论。</span></p><p><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SimSu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然而</span>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到了六十年代中期<font face="Simsun">在美国</font>才受到真正的重视,正如我转帖的另一篇文章“中美德育教育比较”中指出的:</p><p><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SimSu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从六十年代起,传统的学校家长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SimSu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LOCO Parental</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SimSu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的教育管理得到了挑战,美国的宪法在学校教育中开始全面落实。通过一系列的法令制定,确定了这样的认识,即学生同样也是公民</span><a title="" href="http://www.zmw.net.cn/bbs/post.asp?action=re&amp;BoardID=4&amp;replyID=346916&amp;ID=66471&amp;star=1#_edn1" name="_ednref1" style="mso-endnote-id: edn1;"><span class="MsoEndnoteReference"><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SimSu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footnote;"><span class="MsoEndnoteReference"><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SimSu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i]</span></span></span></span></span></a><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SimSu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应同样享有自由和独立的权力。自由,平等,博爱是对所有人而言的,任何学校管理的原则都必须符合美国宪法规定的这一原则。”</span></p><p><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SimSu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宪法开始在学校教育中落实”,这意味着尊敬儿童或青少年不是什么教育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法律范畴的问题。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弱者,尤其是儿童。如果成人不能保障儿童的权利,儿童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就是那么简单明了。自从有了这个法令,美国不仅是公立学校,所有的私立学校包括与教育有关的机构都受到制约。保障学生的权益。</span></p><p><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SimSu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我说这些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跳出教育理论这个圈子来看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力。</span></p>

安宁 发表于 2006-7-24 09:10

回复:(乌龙茶)以下是引用安宁在2006-7-22 4:54:00的...

<p>同上帖,请版主删去此帖。</p>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5 0:20:52编辑过][/color][/align]

安宁 发表于 2006-7-24 09:17

<p>请版主删去此帖。</p>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5 0:19:35编辑过][/color][/align]

安宁 发表于 2006-7-25 07:59

回复:(乌龙茶)以下是引用安宁在2006-7-22 4:54:00的...

<p>我在前天与昨天反复回复了一个帖子,始终没有见到此帖上网,也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敏感词问题,很让人沮丧。我并没有谈到什么重大的题材,只是提到在我转帖的“中美德育比较”文章中指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或者说保护学生利益的教育已经不是一个学术问题,在美国是法令的文件所规定。任何教育政策都必须遵照。希望编辑能把我的回复帖找出来,发表。</p><p>另外,那篇德育比较的文章我已经进不去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p><p>&nbsp;</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5 08:39

<p>&nbsp;&nbsp;&nbsp; 安宁先生,我刚刚看了,你转的那篇中美德育比较是在第2页,能进去的,不知你是什么原因进不去。还有你的回帖发了三次,你在自己的电脑上看不到,所以我估计是你的电脑系统出了问题。你可在意见版问鲁阿丁,把详细情况告诉他,他是高手,一定能帮你解决。</p><p>&nbsp;&nbsp;&nbsp; 我看了你的回帖,很感兴趣,很想从你那里了解更多、更细致的情况,尤其是美国在儿童权利等问题上的具体法律法规和教育上的具体行动,也希望看到你对中美教育的比较。这里我也介绍一下中国的情况,中国参与联合国1989年的《儿童权利宣言》的制定,好象是90年还制定了保障妇女儿童权利方面的宣言,近几年还出台了包括教育法在内的法律法规,你提到美国的观念是,学生也是公民,也享有一般公民具有各种权利,这个中国现在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中国现在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在实践上,许多教师没有这种意识,甚至他们对自己有哪些权利也缺乏了解。我在师范生讲课时是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宣传的,但是我感觉,我们许多大学教师,平等、自由、权利意识都不强。这当然有国情、历史方面的因素。但我相信,情况会逐渐好起来。我们在这里的讨论,也会成为推动进步的一种力量。</p>

安宁 发表于 2006-7-26 18:07

回复:(乌龙茶)    安宁先生,我刚刚...

<p>&lt;我觉得,中国现在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在实践上,许多教师没有这种意识,甚至他们对自己有哪些权利也缺乏了解。我在师范生讲课时是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宣传的,但是我感觉,我们许多大学教师,平等、自由、权利意识都不强。这当然有国情、历史方面的因素。&gt;</p><p>我会把一些具体的政策法令逐步介绍。有一点我认为可以做的事就是建立正确的理论基础。现在的国内搞教育理论的人满足于纸上谈兵,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但是也不完全是客观的原因。很多人出国又回国,国外有很多理论都被带回来了,运用得也很好。唯独教育理论始终没有走出原来的老套。搞本行的人不做份内的事。比如说对义务教育的实施,不仅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论论述,至今为止理论界都还非常模糊。中国的义务教育是九年制,国家负担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以上原则上都应属于自费。而中国长期以来对城乡采取双轨制,因此造成有些高中,部分大学都是由国家负担。而置农民的中小学教育于不顾。</p><p>像这种政策上不清不楚的问题,搞教育管理理论的人清楚吗?如果有成百个教育杂志都能出来捍卫义务教育,为农民的孩子说话,三农的问题就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在“教育研究”杂志上都没有看到什么像样的文章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最后反而用“中国特色”一句话来掩饰。更不要说其它出版物了。我的意思是,主要问题并不都是实践的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理论的指导也是很大的问题。搞经济理论,司法理论的都有一些人能站出来说话,说得很响,教育界的人呢?</p><p>对不起,我也许说的过分一些,请理解我的本意。</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6 20:11

<p>&nbsp;&nbsp;&nbsp; 安宁先生不必顾忌,真名是很开放的(除了有可能危及论坛生存的敏感问题),你问的那些问题非常好,比如国内教育理论研究更多是纸上谈兵的问题,许多中小学教师也提出这个问题,理论界人士自己也知道,一直在讨论“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如果真名现在有更多教育学学者,我会转那些文章,但现在更合适的论题是像教育产业化这样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我们慢慢努力,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p><p>&nbsp;&nbsp;&nbsp; 你对《教育研究》的看法,我有同感,我自己是从来不看《教育研究》的,虽然说起来,它是最权威的教育学术期刊,但实际上是政策性多于学术性、热闹多于理性。所以我更喜欢像《北大教育评论》这样的期刊。另外,现在国内的学报、学术杂志,风气很坏,这方面的话题以后也可以讨论。</p>

安宁 发表于 2006-7-27 06:37

回复:(乌龙茶)    安宁先生不必顾忌...

<p>你的回复打消了我一些顾虑。在国外看不到你说的那些好的杂志,但是我可以去搜索他们的网站,或是给他们发稿,这样读者可以广一些。谢谢你的信息。</p><p>对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是一个政策性问题。本来是属于教育经费的发放的范畴。即如果是非义务教育,就应该由民办教育来支持,然而执政者既不愿意放权,又不愿意放走得钱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目前这种恶性循环的场面。但是我认为,理论界并没有把义务教育经费的问题说清楚,甚至不敢说清楚,这也是混乱的原因之一。我转帖了禾丁的第一篇文章“中美教育经费对比”,就是想用它来澄清一些理论上的误区。这篇文章国内很多网站都转载了。不知道你是否已经看过。</p><p>&nbsp;</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7-27 09:12

&nbsp;&nbsp;&nbsp;&nbsp; 我已经在那个贴子做了回复,非常重要的文章。我会认真学习。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