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全民吹牛的时代已经到来?
<br/><br/>作者:郑贺秀<br/><br/> 比起民国那会儿,社会风气好多了;比起1960年,饭里的油水多多了;比起非洲大陆,咱们的生活幸福得很;比起非典那阵子,咱们的身体健壮得跟牛一样……生活这样安逸,精神这样爽朗,天凉好个秋,实在没个做的。好——现在,我们开始“吹牛”,大家借机比比胆量、气量、肺活量!让我们进入一个全民吹牛的时代。<br/> <br/> 现在的人们吃饱喝足了,就变着法子吹,把五毛的吹成一块的,把半瓶子吹成一瓶子,把个人的吹成公家的,把公家的吹成国际的……反正吹得越大越好,吹得越邪越好,不把你吹得目瞪口呆,誓不罢休。<br/> <br/> 不信,你现在到街上看看,带“亚洲”的、“世界”的、“国际”的这类词的匾牌特多,起个三五层的小楼,就敢叫“大厦”;弄个二指宽的门脸儿,就敢命名叫“商贸中心”;超过两个人的理发室,就敢叫“××美容机构”;请个把黑人当老师,就骗家长说是“双语学校”……有一次,一个朋友邀请我去“××食府赴宴”,找了几个来回,也没找着迎宾小姐,到跟前才发现,这家“食府”里老板厨师一人兼,只有一个服务员!<br/> <br/> 咱这城市,靠“堵”才能留住水,靠“人造”才能“瀑布”,靠洒水车才能清洁马路,这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可近年来,带水的名称却频频“登陆”咱这块旱地,什么“浅水湾”,什么“多瑙河”,什么“鹿儿岛”,什么“海洋”“东海”“南海”“北海”“大西洋”……猛眼一看闪闪烁烁的霓虹灯,还以为咱这是什么海滨城市呢。至于说世界各大名城,在咱这儿都能信手拈来名号,像“巴黎”“东京”“伦敦”“台北”“上海”……应有尽有,只要你胆子大,随便叫,随便“抢注”,没人管。假如你脑子慢了,手慢了,没有抢上,你还可以在名称的前面加上“皇家”“宫廷”“御用”“国王”“王后”什么的。抢不上活的“人”,你还可以抢注些既时髦又唬人的“物”,比如“神五”“神六”“旗舰”“奥运”什么的。再不行,实在赶不上时髦,你可使劲儿地往“古老”里吹,比如“道光”“乾隆”“路易十八”“彼得大帝”什么的。想不起来了,就说“八十年老窖”“一百年陈酿”……就这么去吹,不要怕,大家都在吹。<br/> <br/> 以上这些“吹”法,属于民间炒作,炒来炒去,也无伤大雅。可是一些做法,却是国家承认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京华时报》报道:又一批学校升格,成为本科学院、大学……让我想到前些时的学校改名风潮:学校改成学院,学院改成大学,中专改成大专,大专升成本科,城市名改为省份名,改成“国”字号,很是热闹。难道名字改了,学校教育水平就高了?国民素质就见长了?就和领导们爱上“研究生班”一样,既当公务员,又当硕士生、博士生,不行就弄个“硕博”连读,也许这样,领导们的文化水平就真的提高了。笔者心里实在不明白,也许大家心里明白吧。<br/> <br/> 还是那句话:反正闲着也没个事,大家就继续吹吧!<br/><br/> 往大里吹,是人之常情,历来如此,像秦时吧,立郡县两级,到汉时,设了州一级,是大行政区的意思,辖郡,比现在的省还大,可州越封越烂,越变越小,到现在已成了很小的行政区,估计将来不要说什么城啊,就是什么宇宙,也可能变得像馄饨店一样小。[em01] 社会风气如此,么办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