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邢斌先生 发表于 2006-9-27 05:23

[转帖]中国“差生”:埋没了多少天才

<p>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读书;8年后,王楠子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p><p><br/>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促使他的父亲向国内教育现状发难:“是我们教育中的问题把许多本应成才的孩子弄成了水泥脑袋。”<br/><br/>&nbsp;&nbsp;&nbsp;&nbsp;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优等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学习好和守纪律。“学习好”意味着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必须全盘接受,不允许有丝毫的怀疑;“守纪律”意味着老师讲课过程中,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打断。然而,当王楠子在美国课堂上忍不住插嘴纠正老师错误的时候,老师不仅没有丝毫不快,反而脱口而出“你真是个天才”。对待懵懂无知而又充满好奇的孩子,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之顺其自然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最重要的。然而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br/><br/>&nbsp;&nbsp;&nbsp;&nbsp;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围绕着考试分数转,因此,学生脱离课堂教学的独立思考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徒劳的。只有分数才是判定“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否则的话,即使聪明也只能是“小聪明”。同样因为应试教育,学生分数之外的任何东西往往提不起老师的兴趣。于是,拉小提琴、踢足球等这些使王楠子在美国学校备受重视的特长,在国内却一次次成为“标准差生”身上不断增加的砝码。<br/><br/>&nbsp;&nbsp;&nbsp;&nbsp;看到王楠子的经历,很自然地联想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的一番话。9月16日,丁肇中在2006科协年会上说:“我所认识的20世纪和21世纪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丁肇中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考试是考人家已经做过的事情,科学的进展是要推翻别人做过的事情,会考试并不能代表以后会有特别的成就。”<br/><br/>&nbsp;&nbsp;&nbsp;&nbsp;面对“差生”王楠子的“橘枳之变”,面对丁肇中想要和不想要的“第一”,时下唯分数是举的应试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思维,是应该逐步摈弃了。其实,只要机制科学、思维开明,每个智商正常的孩子都是天才。&nbsp;</p><p>&nbsp;华商报(赵志疆)<br/></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9-27 05:56

<p>&nbsp;&nbsp;&nbsp;&nbsp; 虽然这篇报道内容简单了点,但我相信,差生中肯定埋没了大量天才,而优等生中肯定有大量蠢才!</p><p>&nbsp;&nbsp;&nbsp;&nbsp; 我相信王楠子在美国的成功不仅是因为美国教师更善于鼓励和肯定那么简单。即使真的是这么简单,那也只是描述了一种方法,问题是,中国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鼓励、什么时候肯定吗?我敢说,绝大多数人不知道。</p>

老木匠 发表于 2006-9-27 06:48

<p>这个父亲实在是太会炒作了。</p><p>我总觉得真正的天才不是靠教育出来的,教育的目标是一般的占了大多数的中等智力者。一两个天才被误解的太常见了,即使是欧美的教育也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天才。</p>

psyzjs 发表于 2006-9-27 18:52

严重同意老木匠的真知灼见.[em01]

邢斌先生 发表于 2006-9-27 20:52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老木匠的见解高过本文作者一筹。</font></strong>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9-28 06:30

<p>&nbsp;&nbsp;&nbsp; 不知道为什么会说这个父亲太会炒作了。事实摆在那里,王楠子在中国是差生,到美国被称为“天才”。这个天才可以打上引号,但从重点关照的“差生”到被夸为“天才”,如果一个孩子这样两然截然不同的境遇不值一提,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p><p>&nbsp;&nbsp;&nbsp; 如果只是一两个天才被埋没了,的确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如果成批地发现天才,然后再成批地葬送,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那么教育上还有什么可舍得大惊小怪的呢?</p><p>&nbsp;&nbsp;&nbsp; </p><p>&nbsp;&nbsp; </p>

西凤酒 发表于 2006-9-28 08:49

<p>呵呵,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说这个父亲太会炒作了。以前有个中国女孩,去哈佛念书,大概成绩不错,后来写本书,介绍念哈佛的经验。她父母找媒体拼命吹,那才叫炒作呢,要卖书啊。</p><p>这样的事情可能有很多,并不单纯是教育的问题。中国人鉴定好坏的标准太单一,一个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同时也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学生。</p><p>美国人可能不这样,你只要有个特长,他都会觉得这个人不错。篮球打得好,就是个好学生,大学里一样要你,哪怕功课一塌糊涂。乔丹至少有个学士学位吧,不知道他数理化怎么样。电影里的阿甘,跑得快啊,在橄榄球场跑一下,就进大学了。</p><p>王楠子动画做得好,美国老师就表扬他“是个天才”。中国的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通常会告诉他,应该先把功课学好了,再去弄动画。可能中国的老师自己都不明白学那些功课的目的是什么。</p>

老木匠 发表于 2006-9-28 23:22

<strong><font size="2"><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加拿大教育制度“毁”了新移民子女?</span></span><br/><br/></font></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x;">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选择定居加拿大,各种问题不断产生。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大多数移民都来自于非英语母语的国家,移民加拿大后,语言上的障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民子女的发展。<br/><br/>这些来自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难以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单就词汇量而言,许多专业性强但又比较晦涩的词语他们根本就没有掌握。于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授课计划被打乱。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老师们不得不经常性地用一些简单形象的词语或图片,有时还得借助教具才能让学生明白某一个词语的意思。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学计划难以顺利按时完成。<br/><br/>据多伦多信息港早前报道,在过去的15年中共有3百30万的移民移入加拿大,平均每年22.1万的新移民大多来自于非英语为母语国家。专家认为更多的移民学生应当在英语教育上得到有效帮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这项教育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却不断地削减了这方面的经费。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该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2004年五月时,安大略省政府拨款2.25亿用于移民学生的英语水平教育,这个数目比去年的经费上涨了20%。这的确是令人欣慰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移民子女的英语水平教育就得以保障。因为各个学校和各个下属地区的制度规章各异,于是就很难保证这2.25亿经费能否合理分配,当资金下放到各下属单位后,能否真正被用于移民学生英语教育也是一个未知数。<br/><br/>一方面,移民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又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很多大城市现在都采用标准统一化考试,这就意味着那些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要和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参加相同水平的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将受到同样的处罚。由于本身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的规定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移民学生因为成绩不佳而退学。其实在这些移民学生大部分的专业知识都很强,而且也非常有天赋,但是仅仅是因为语言方面的障碍致使他们难以完成学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其实加拿大的移民制度现在已经日渐完善,能够移民进入加拿大的多是优秀人才,正是因为语言的原因致使这些优秀的人才难以很快地融入加拿大的经济社会,这完全是对人才的浪费与不尊重。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更加注重对移民子女的教育,让他们从小能够更好的接触到英语教育。但是,对移民子女学生英文水平教育的忽略和教育机构不合理的严格规定导致了移民子女的失学,让他们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没有知识只能处于社会低层,这实际上是在降低移民的素质质量。那么我们之前制定那样高标注的移民规定又有什么意义?<br/><br/>对于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开设专门的英文提高课程的需求越来越高涨。这也是势在必行的。然而让这项计划受阻的原因并不单单是资金,教育人才的紧缺也是这项计划难以得到实施的一项重要原因。由于移民学生的英文水平相对较低,在教授英文课程的时候教师不得不经常使用其母语为之解释一些英文的意思,这就需要大量的双语人才。有许多移民来自于小语种国家,既懂英语又精通小语种的双语或多语人才实在是太难找了。人力,财力的不相配套最终使得专门针对这些移民学生的英文教育活动难以真正地实施。<br/><br/>然而也有一些批评家指出:早期(多为二战后)的移民来到加拿大后也并没有位置设立专门的语言课程,他们同样很好地过渡融入了加拿大社会,那么为什么这些新移民就不能做到呢?我想在这里有一些社会背景是应该明确的。首先,在当初,早期移民子女的辍学率比现在还要高,只是当时没有搜集相关的统计数字。同时,在战后,高收入的工作多为建筑,采矿及手工制造等无需太多知识技能的工种,因此对于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移民想要取得相对较好的收入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重组,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那些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才能有高薪收入,如果没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人们就无法取得好的收入过上较好的生活。而不公平的严格的考试制度规定无疑剥夺了这些移民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他们也就丧失了竞争良好职位的能力,这无疑为他们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带来了很大障碍。<br/><br/>专家指出集中强化的语言训练有助于移民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这意味着学生们不仅仅是需要好的老师,更重要的好的语言老师。对于为移民学生教授英语的老师有着专门的资格认定。但是一些学校对这些专门从事非英语为母语英语教学师资力量的不断减少使得移民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很多学校将专门为移民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老师换成了普通老师。这样专业老师与受教育的移民学生人数比例竟达到了1:119,也就是说119个移民学生共同接受一个老师的教育,老师的精力有限,那么又如何达到集中强化的训练?<br/><br/>为了保证移民学生的英文教育权利,许多移民自发组织起来了一个联盟。这些家长成立的这个联盟对学校的教育问题进行监督,及时反映给有关政府部门,要求尽快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在家长联盟的努力之下,亚伯达胜政府将用于非英语为母语学生的英文教育补助基金由每人每年736加元上涨到了每人每年1028加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胜利。<br/><br/>但是仅仅是经费的保障还不够,家长联盟正在积极联系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将为非英语为母语学生开设的英语课作为一项专门的科目,任何学校没有权利擅自取消这一课程。在家长联盟的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有很多自称开设了针对非英语为母语学生的英语教学课程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门的英文教师。这种弄虚作假的情况时候发生。有些学校将一些成就优异的来自于非英语为母语国家的移民学生编入普通的班级,并美其名曰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帮助这些优秀的学生更快地接受英语知识。其实质目的是减少参加专门语言培训的学生,从而减少这方面的开支。政府一方面增加了用于这一专门用途的教育基金,学校在另一方面却从中投机倒把,这就形成了非英语为母语学生英语教育的一个尴尬局面。而学校的做法在本质上也是违背了公众诚信。想要让这些来自于非英语为母语国家的移民学生取得更好的教育,使他们的教育权利得到更强的保障,国家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将其列入法律条文,使之受到法律约束。在这条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只有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最终才能达成胜利的目标。</span>

老木匠 发表于 2006-9-28 23:36

<p>多少小孩子在小学、中学被老师鉴定为差生,后来出了大成就,中外都有这样的事例。拿一个孤立的事例就否定全部的教育,而歌颂另一个教育,好象也太一边倒了一点。</p><p>这个父亲为儿子骄傲,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立即下定论说外国月亮照耀下的孩子成长就是好,这也是偏激之言。</p><p>去年被杀的两个在加拿大的小衙内,在国内是差生,在那里还是差生。现在多少小留学生在国外,很多在国内考不取大学,在外面也只是读野鸡学校。相反不少国内的优秀学生在那里变成了杀人犯的,也不能就说都是外国教育惹的祸。</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9-29 01:5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木匠</i>在2006-9-28 15:36:00的发言:</b><br/><p>多少小孩子在小学、中学被老师鉴定为差生,后来出了大成就,中外都有这样的事例。拿一个孤立的事例就否定全部的教育,而歌颂另一个教育,好象也太一边倒了一点。</p><p>这个父亲为儿子骄傲,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立即下定论说外国月亮照耀下的孩子成长就是好,这也是偏激之言。</p><p>去年被杀的两个在加拿大的小衙内,在国内是差生,在那里还是差生。现在多少小留学生在国外,很多在国内考不取大学,在外面也只是读野鸡学校。相反不少国内的优秀学生在那里变成了杀人犯的,也不能就说都是外国教育惹的祸。</p></div><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不能根据一个孤立的事件来否定或肯定一种教育,但是,说那个父亲太会炒作自己,也是过了。因为,对于那个孩子的父亲来说,他看到的是自己孩子的两重境遇,这就是他看到的两种教育的全部,没有理由要求这个父亲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来评论两种教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从个案分析时,应避免把发展中的人与发展已相对定型的人混为一谈。例如,一个初中生和一个大学生在两种教育里的发展境遇是没有可比的,因为二者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的上升空间不同,或者概括地说,二者的潜能不同。另外,美国也有很差的学校,拿中国公认是比较好的学校与美国或加拿大那些专门为了骗移民的钱办的学校相比,这种比较是缺乏说服力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后想说一点,智力是基因决定的,智商高低的确不能说是教育的好坏决定的,但不同的教育对作为潜能的智力是有影响的。什么是创造力?这很难说,但教育可以扼杀创造力,这却不难证明。</p>

邢斌先生 发表于 2006-9-29 20:28

其实老木匠与乌龙茶两位所说都有理,不过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可偏颇。

bear 发表于 2006-9-30 21:43

<p>教师的素质上不去,家教再不到位,你还指望什么天才?</p><p>能成一个健康的人就不错了</p><p>学习好很重要,毋庸置疑。纪律好,这个在现在似乎被片面的理解为听话,实际上,本应是不破坏学习的可以讨论交流。</p><p>可怜的事,我们的领导们一定要的是只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而不允许学生发音,即使是在讨论问题。为此,我挨了多少训和讽刺,我自己都不清楚。何况,孩子们长久的狭隘,也让我不知所措。</p><p>真心的希望,教育专家们不要再在上面讲话了。</p><p>你们说一个新的,我们就要做一批假材料,有什么意义!?</p><p>不过是多些污染,多些过劳死罢了。就可怜可怜我们仅剩的树吧!</p><p></p><p></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6-10-1 03:2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ear</i>在2006-9-30 13:43:00的发言:</b><br/><p>教师的素质上不去,家教再不到位,你还指望什么天才?</p><p>能成一个健康的人就不错了</p><p>学习好很重要,毋庸置疑。纪律好,这个在现在似乎被片面的理解为听话,实际上,本应是不破坏学习的可以讨论交流。</p><p>可怜的事,我们的领导们一定要的是只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而不允许学生发音,即使是在讨论问题。为此,我挨了多少训和讽刺,我自己都不清楚。何况,孩子们长久的狭隘,也让我不知所措。</p><p>真心的希望,教育专家们不要再在上面讲话了。</p><p>你们说一个新的,我们就要做一批假材料,有什么意义!?</p><p>不过是多些污染,多些过劳死罢了。就可怜可怜我们仅剩的树吧!</p><p></p><p></p></div><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不是教育家,但许多年前我就说,要给学生减负,先要给教师减负。今天我还要说,要让学生有主体地位,有自主性,有学习兴趣,首先要让教师有主体地位,要让教师有自主性,要让教师有教学的兴趣。

David 发表于 2006-10-1 20:20

<p>同意老木匠的观点:一般的学校教育并不是为天才设的,也不是造就天才的地方。但是这个案例恐怕还是有“典型性”的。美国的学校相对要宽松,有个人特点(尤其是有幽默感,敢出头)会得到欣赏,而不会被视为“另类”,所以案例中的男孩在美国能够出头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其实,有天赋的小孩并不一定是学习成绩特别好的。他们会有些稀奇古怪的念头,有些老师会觉得不务正业,小孩受到忽视,甚至蔑视,被边缘化,在中国的环境中更有可能。</p><p>同意乌龙兄(或江兄):人的创造性不一定能直接教育出来,却可以被扼杀,窒息。</p>

金秋 发表于 2006-10-3 20:27

<p>成绩不好的学生必有其他方面的专长,可惜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这些其他专长确实很难被发挥出来。</p>

邢斌先生 发表于 2006-10-3 21:31

金秋所说又涉及孩子的出路问题。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