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学经济家为什么会失恋?
陈青蓝 <p>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p><p> 学经济家本名不详,是一个熟读经济学经典著作的经济学爱好者,由于热爱经济学,在他18岁成年的那天,毅然到派出所将自己的户口本上的名字改为“学经济家”。因为这个名字他常常满脸带着愤青的唾沫回家,因为爱国愤青们认为名字有四个字的就是哈日汉奸。他并不以为意,也不擦脸上的唾沫,而是等脸上的唾沫干了、结成嘎巴了之后用手抠下来,抠下来的唾沫嘎巴常常能堆满一脸盆。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由来。</p><p> 话说,有一年情人节,学经济家同学和女朋友约会。女朋友对他说:“你怎么对我就像对你的一份财产似的?”</p><p> 作为一名经济学的狂热爱好者,学经济家的第一反应是女朋友在夸他。他心里一阵狂喜:女朋友怎么会这么理解我,情人节的情话都是用的经济学术语。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亲密爱人加红颜知己的组合吗?难道我的下半生就此定格了?我单身生活还没有过够呢?怎么办?怎么办?我该拒绝还是答应?当你遇到一个知己,尤其是红颜知己的时候,除了狂喜,常常还会像学经济家同学一样有那么一丝丝甜蜜的忧郁。 如果你对你的女朋友像你自己的财产一样,那就意味着你将照顾她、保护她、对她好(至少比不是你的财产要好)。呵呵,看来MM已经不是暗示了,而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求欢了。 透过MM火热的眼睛,学经济家仿佛已经看到婚后老婆孩子热炕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庸常的日常生活了。让我如何面对呢?一声叹息。</p><p> 学经济家脑子一片混乱,为了保持老爷们儿的镇定,掩饰内心的慌张,他只有色迷迷地直视女朋友的眼睛……</p><p> 然而,此后的发展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在随后的30秒钟内,学经济家很快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女朋友都是属于自己的(self-owner),不是属于别人的。 因为他在意乱情迷的时候说了一句让他终身后悔的话:</p><p> <font color="#ff0000">“你是说私有财产还是公共财产啊?”</font></p><p> 电光火石之间,学经济家突然感到脸部火辣辣地疼,脸上出现了纤细的掌印。据当事人事后回忆:事发的瞬间他只看到MM直视的眼睛,根本没有看到MM做出任何动作。对MM的身手学经济家至今仍唏嘘不已。</p><p> 直到今天,学经济家同学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我们都确切地知道,从那天以后,他再也没有见过那个MM。</p><p> 此后的很多年,人们常常会在大街上发现一个胡子拉碴、疯疯癫癫、年龄不详、状如乞丐的人在转悠。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虽然根据他的话依稀可以辨别他就是当年的学经济家,但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尊称他:<font color="#990000">祥林姐夫</font>。因为这哥们儿甭管碰见谁就拉住那人开始唠叨:我早就知道冬天里MM脑子不清楚,不能跟MM谈经济学,但我哪里知道在开春的情人节也不能谈经济学啊……</p><p> 然后就是以下的车轱辘话:</p><p> 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啊?私人财产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仅次于我们所爱的东西(有时候甚至比我们所爱的东西更重要啊)。无利不起早大家都知道吧?让我们早起和放弃休息时间的是钞票,而钞票可以买到个人财产。</p><p> 很明显嘛,<font color="#ff0000">我们关心个人财产胜过公共财产。当你个人电脑坏掉的时候,你又是抢救硬盘数据,又是重装系统,又是拆电脑,又是跟奸商吵架骂娘,忙得跟孙子似的。要是公用电脑坏了,你就瞅吧,有人管才怪呢。没人会觉得跟这个破机器有啥关系。</font></p><p> 由此得出第一个结论就是:如果一台电脑是公共财产,尽管人们会用到它,但这台电脑是无足轻重的,不属于任何人的。这就是公共品,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而我们没有人去关心它。就像政府修的路一样,我们每天在上面走,但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存在。</p><p> 私有企业会根据顾客的需求而调整供给。如果公共品如道路由私人公司来提供,如果道路交通过于拥挤,或者道路路况很差而遭到使用者的抱怨,那就意味着有需要更多的道路,或者有对质量更高的道路的需求,那么私营公司会因为追逐利润而及时调整供应。私营企业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不是因为他们心地善良、古道热肠,而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p><p> 而政府修建的道路是公共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激励让公共品的供应变得更好。唯一能够改进公共品供应的激励是通过政治手段、通过选票。如果道路状况得到改善,那么执政的政府将可能获得选民或利益集团的选票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也许道路状况会得到小小的改善。通常,这种改善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通常政客们只会考虑其任期内的道路修缮计划,修路的质量只要能够保证基本完好地用到任期结束就可以了,然后他会在离任前将问题交给下一任。我这说的还是民主政府,要是满清政府,地球人都知道,比这还要糟上N倍。</p><p> <font color="#ff0000">当交通过于拥挤或者道路损坏严重的时候,政府通常会责怪人民不爱惜公共财产、或者没有计划、过度使用道路。而私营公司的思路就截然相反,他们会责怪自己提供的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尽最大的努力改善产品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font></p><p> 正如奥地利学派著名学者罗斯巴德在《为了新的自由》一书中所精辟地指出的:“<font color="#ff0000">好玩的是:如果消费者的对某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升,任何私人公司都会欣喜若狂,他们会极力迎合和满足这种新的需求,急不可待地开展新业务、扩大生产以满足订单。而政府却正相反,他们总是极不情愿的缓慢推进工作,甚至埋怨公众给他们找麻烦,要求公众——公共品的消费者减少需求。而且政府提供的产品总是短缺的,服务质量总是达不到要求。</font>”</p><p> 政府为城市提供的道路和交通管理服务总是拥堵、短缺。交通拥堵的实质就是供应短缺。他们的解决办法不是提供更多更好的道路交通服务,而是不断地用罚款、吊销执照的手段来威胁消费者,不断地颁布各种花样翻新的规定限制私人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使用。<font color="#ff0000">只有我们敬爱的政府才会用这样的大棒政策来赶走消费者、威胁消费者,只有政府才会用把汽车、自行车赶出道路的方法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如果这是解决拥堵的办法的话,北朝鲜平壤就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模范,因为大街上基本上见不着车。</font></p><p> 那么,如果道路由私营公司来经营,发生拥堵,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呵呵,他们首先会欣喜若狂,哈哈,老子提高通行费先。这是最便捷地提高收益的办法,不用追加投资。不幸,需求定律统治一切。他发现通行车辆在减少,预期的暴利持续时间并不长,因为他发现经营另外一条道路的公司企图分享他的利润,降低收费以吸引车辆通行。从A地到B地,道路A10公里长,收费2元,道路B15公里,收费2元,但道路A由于拥堵,费时15分钟,道路B由于畅通,费时10分钟。很多车辆自然地涌向B道路。当两条道路都拥堵的时候,他们发现又有一条更加便捷的道路在迅速地修建,新的竞争者的阴影笼罩着两家公司。新加入竞争的公司道路是六车道,不用停车自动收费,收费2元,通行距离10公里,通行时间只需5分钟。原来的两条道路在无法拓宽道路的情况下,以降低收费来应对新的竞争,通行费降低到1元。也许三家公司将会合并,由一家公司来经营,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因为如果这家托拉斯不能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道路服务的话,潜在的竞争者都在虎视眈眈呢,如果利润足够高的话,他们随时可以进入。实际结果呢,三条道路都得到了更好的维护,道路及时得到维护,永远不会发生拥堵,永远保持崭新、平整,交通指示、引导、信号齐全,贵宾常客还有优惠折扣,生日、节日还会收到道路公司的贺卡和一朵玫瑰。更神奇的是,广大车主们获得这样优质的服务所支付的价钱比他们在政府管制道路时期向政府支付的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的费用还要低很多,而且对比一下,政府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低劣产品。</p><p> 自由主义,在我看来,就是对自由的信仰,对人们自我选择的信任。而<font color="#ff0000">政府的工作就是极力否认人们能做出理性选择,以便为政府替人民做主,从而从中渔利铺平道路。哪怕不是从中渔利,其代表人民作出的选择往往是最愚蠢、笨拙的选择。政府告诉我们,只有政府才能保证道路交通的秩序,私营公司不能在道路建设上进行理性的投资,不能提供理想的道路服务。因此需要政府进行中央计划。</font></p><p> 这是荒唐的!</p><p> 当然,我不是道路交通问题专家。我并不知道如果私人公司经营道路将实际上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也并不知道工厂的生产线是如何运转的。但<font color="#ff0000">我确切地知道,私人公司将会在几乎任何领域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提供人们能想象到的,甚至想像不到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如果私营企业能够将南美洲的香蕉送到万里之遥的北京老百姓的餐桌上,还能保持新鲜,价格才几块钱人民币,能够将人在十几个小时之内运抵半个地球之外的地方,而且每人的费用低到几百美元,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私营公司也会很好地管理好道路。</font>我不知道具体如何建造道路,但我相信在利润的驱使下,在需要道路的地方必然会出现道路,而且比政府管理道路更加有效、快捷。千千万万个个人比政府官僚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组织资源,创造利润,从而让这世界更加便利、美好。</p><p> 另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是:<font color="#ff0000">政府花费巨资、耗费大量公共资源建造图书馆,是为了人们获取信息。那么,图书馆的资源最终惠及到多少人?</font>极少数。图书馆数量极少,到图书馆去道路遥远,坐公交车路上耗费数小时的时间,借书手续及其复杂,想借什么书常常还没有,借书卡还要交费。而<font color="#ff0000">免费的互联网以比图书馆万亿倍的速度和广度传播了知识和信息,而这并不是政府的计划,而是市场经济的力量。互联网的普及得益于遍布城乡的大大小小的网吧,即便是最贫穷的人们也可以以每小时1元的低廉价格进入互联网,与世界知识更新同步。</font>我们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如果是政府的“火炬计划”来建设互联网接入,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我们需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北京市科技馆排队看传说中神奇的高科技——互联网,排队一个半小时进去,要先进消毒间,换上白大褂,戴上脚套、口罩、手套,进入一尘不染的机房。进门先由神情傲慢的机房管理员(工程师、中级职称)教训上网注意事项,操作规则,告诉你损坏需要照价赔偿。当你毕恭毕敬地联上网之后,发现速度极慢,15分钟之后,出现了网页,彩色的网页、还有图片,你不由得欢呼起来,热泪盈眶:终于见着互联网了。当你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看完一个网页之后,管理员提醒你:该下机了,还有很多同学在等着上网呢,不要太自私。于是你依依不舍地下网,交钱, 20元,每小时收费10元(还是对学生的优惠价),上网时间一小时零1分钟, 一分钟按照一小时收费。 回家之后,你激动的心情仍未平静,连夜写了一篇作文《我上网了》,第二天上交。因为作文充满对科学的热爱,感情真挚,被语文老师评为范文,在全班宣读,并张贴在学校黑板报上,引起轰动,在全校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报效祖国”的热潮。</p><p> 呵呵,回到开头,我那个倒霉的情人节。</p><p> 那是特别的情人节。想一想,我们是如此热爱私人财产,我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我们的财产,为它的将来殚精竭虑地规划,看着它一天天长大,我们心里充满了爱。正如米塞斯说的:“<font color="#ff0000">自由主义,如果必须要用一个词来表达的话,它应该是:财产</font>”。 准确点说,就是私有财产。而所谓公共财产,说得白一点,就是通过税收盗窃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由一些不相干的人胡花。</p><p> 总结我的惨痛经历,给坠入爱河的人最后的忠告就是:<font color="#ff0000">如果你的情人对你没有像对待私人财产一样,你就该重新考虑一下你的感情了!</font></p><p> 这就是关于学经济家的情人节故事。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font color="#ff0000">要尊重大街上的每一个疯子,因为他很可能是个自由主义者。</font></p><p> 加西亚记于北京</p><p> 2006年2月14日情人节晚 </p> <p>女人嘛,总是非理性又很功利的动物。</p><p>不奇怪的。</p><p>经济学家不能回答的问题,由实验心理学家来回答。当然,后者也经常离婚。</p>[em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psyzjs</i>在2006-9-27 23:57:00的发言:</b><br/><p>女人嘛,总是非理性又很功利的动物。</p><p>不奇怪的。</p></div><p>有讨打之嫌哦</p>[em03] <p>打又怎么样?</p><p>大战300回合,还不知谁是英雄呢.</p>[em04]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