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边走边唱 发表于 2006-10-13 23:07

[转帖]“卖房硕博连读”如竭泽而渔

我的家乡有句口头禅:“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想不到还真有人卖房让孩子硕博连读。据报道,从陕西贫困县商南县一个贫困家庭中,走出了两位大学生,其中一位还是清华硕博连读生,在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背后,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在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老父亲李发胜却不得不含泪卖掉没住过一天的楼房。(2006年10月12日《华商报》) <p>  这则报道让我再次伤心,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我高考落榜后,父亲要我复读,可我知道家里人多,我手下还有三个弟一个妹要读书,家里早已是负债运行,父亲当时要把刚建一年的新房卖掉,作为排行老大的我坚决不同意,毅然决然地回乡务农,我白天劳作,晚上自学,这样显然减轻了父亲的负担,也可让弟妹安心读书。“条条马路通北京”,一个人只要坚定信念,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八年后,由于创作成绩突出,我这个青年农民被破格录取到县委当干部,之后还被作为人才引进到广东工作。</p><p>  当我看到52岁李发胜卖了房,还有3万多元的债务;他的脖颈处,几道因过度暴晒留下的红斑异常醒目;妻子因劳累,出现胸闷症状,服了过期的药中了毒,直到今天,还时常感到胸闷气短时,我是感慨万端,他们年纪还不大,继续这样下去,到了七老八十将更是病魔缠身。今天回过头来想,我始终认为当时的决策是对的,八年的奋斗虽然有着太多的酸痛,但那是值得的。如果我当时不去务农,帮父亲种责任田,家庭的重负就全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要负担五个人读书的费用,压力就更大。可以想象得到,父母如果那时过度劳作,加上愁庄稼收成愁我们的学费,就不可能有今天健康的身体。即使那时考上了大学工作了,我认为也是得不偿失。由此我想到村里的一对兄嫂,夫妻俩为了供2个孩子上大学,小病挨成大病。如今2个孩子大学毕业都参加了工作,他们却作古了。父母不在人世,对于孩子来说,事业成功了也有一种大缺撼。他小儿子的话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际:“回家了,父母不在,没有一点家的感觉。”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感觉不到这种痛楚的。</p><p>  李发胜的儿子朱宏权毕业于名牌大学清华大学,就业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应该先就业再说,读了硕士博士显然对于这样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并不是反对朱宏权继续深造,我要说的是要根据家庭条件量力而行。我的同班同学杨,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硕士,但他没有去读,原因就是家庭困难,他工作了几年之后再去读硕士研究生,然后边工作边读博,如今他已是大学教授了。朱宏权不顾家庭条件一鼓作气把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完,应该说这是不理智的表现。当那天你父母累倒在病床上,你负担的不仅仅是医药费——钱的偿还,而且还有精神的偿还——负疚,到那时痛悔也来不及了。</p>

单正平 发表于 2006-10-13 23:38

<p>现如今怪事越出越奇,读博士居然要学生自己掏学费!真是荒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p>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