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老木匠 发表于 2007-2-12 05:11

[转帖]周天勇:关于中国经济的一个悲观的预测

周天勇:关于中国经济的一个悲观的预测<br/><br/>2007年,甚至今后若干年,如果政府不想放宽目前对个体、微型经营的限制,如果政府还是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税费太多,如果政府各部门的乱执法、乱罚款和乱收费得不到治理,如果政府不能将工商、质监、城管、交通行政管理、医药食品监督、消防、环保、法院、检察院等由财政供养而放开和暗中鼓励他们去收费和罚款,如果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实际上融不到资,根本不可能大规模鼓励创业,根本不可能较理想地扩大就业,根本不可能解决中国严峻的就业问题。<br/><br/><a title="新窗口打开" href="http://cimg2.163.com/cnews/2007/2/11/20070211095242fb419.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7/2/11/20070211095242fb419.jpg" border="0" style="ZOOM: 130%;" alt=""/></a><br/>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br/><br/>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我国GDP增长10.7%。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博士。<br/><br/>谈宏观经济不能不看就业形势<br/><br/>中国经济时报:观察宏观经济运行,一般要看增长速度,看国民收入,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以及失业率,您觉得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br/><br/>周天勇:我认为,就业和民生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中应当关注的指标。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就是当时研究失业问题而为主要对象创立的。不考虑就业的宏观调控,在现代国家中是不可想象的。<br/><br/>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是:快速度、平物价、高失业。GDP增长10.7%,消费物价增长1.4%,劳动力闲置率15.77%。我给你看一张表:(见表)<br/><br/>这个表是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将1990年城镇就业视为正常就业水平,2005年和2006年根据城镇人口从业率加1990年时2.5%的登记失业率,推算得出真实的城镇劳动力闲置率。<br/><br/>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中,高投资、高出口,但劳动力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不够。统计显示,投资对增长的贡献为48%左右;进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大约为2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0%左右。从这三个数字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远远超过消费。<br/><br/>在我国,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按国际惯例,处于发展中期阶段的经济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比例的正常水平是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我国是45∶55。因为消费决定于收入,而收入决定于就业充分与否,和劳动工资的高低,国内消费偏冷的主要原因不是居民普遍有钱而因社会保障不健全不敢消费,而是劳动就业严重不足和工资水平增长相对缓慢,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以及将国内消费不了的产品出口于国外拉动的。<br/><br/>中国经济时报:国内需求不足,消费偏冷,重要原因之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低。投资率高,并不意味着可以给老百姓增加收入。<br/><br/>周天勇:是的。一般来说,资本(指企业)和国家分配率高,规模会越来越大,劳动和人民群众的分配率相对就低。因为国民生产增加值从收入分配讲,一年中是一定的,如果国家分配的多,资本所有者分配的多,劳动者和居民就分配的少,不可能存在既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又保证企业的利润大幅度提高,又要尽快提高人民群众收入的现象,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常识。<br/><br/>这一点从数字上可以印证。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2006年1—11月工业企业利润16532亿元,同比增长30.7%;财政收入增长25%;而城镇劳动者平均报酬增长14%左右;农村居民纯收入平均增长估计超不过6%。为什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高速增长时期,居民的收入也增长很快,而我们高速增长也近30年了,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原因在于他们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劳动推动的,失业率低,中小企业多,劳动参与经济的程度高,劳动的分配能力强,居民的收入增长就较快。我们的增长是由国家和资本推动的,国家和资本分配能力强,劳动的分配能力弱,政府财力充裕,居民收入增长却缓慢。<br/><br/>中国经济时报:未来的宏观经济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吗?<br/><br/>周天勇:由于创业萧条,劳动力闲置严重,国内以劳动者收入为基础增长的需求严重不足,实体经济方面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不大,但是,股市和房地产等经济发生严重泡沫的可能性很大。从国内消费品供给看,存在着过剩的苗头。2006年前11个月除了居住类价格和粮价上涨较为明显外,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以及文化用品类价格涨幅都有所回落,表明产能过剩日益显现;从工业企业产成品层面看,2006年5月以来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增速加快,表明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长加快,产能过剩矛盾可能加剧。事实上,随着近几年新建扩建产能陆续投产,同时落后的生产能力退出缓慢,产能过剩矛盾有加剧趋势。<br/><br/>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股市和房地产等经济的泡沫会强劲增加。由于居民资产从事创业活动受到政府各部门注册准入、收费罚款、繁多执法、吃拿卡要、各环节公关等限制,有钱只能去投资股市或者房地产,在房地产受到宏观调控的情况下,股市的泡沫会大增;2007年如果股市下落,房地产的投资压力又会增大,房地产泡沫会再起。<br/><br/>我要强调的是,由于统计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实际劳动力闲置情况相去甚远,作为一种工作的标志来看,各地领导工作的重心并不重视就业这一民生,实际上并不是重中之重。比如在通过鼓励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增加财政收入,与减少收费罚款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方面取舍,绝大部分地方政府肯定会将工作重心放在前者上面,而不是后者。在工作和政策上因财政体制,不可能花大力气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而经济上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招商引资,上大企业上项目,推进城市和交通建设,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如何能使地方领导重视就业这样的关系到老百姓民生的问题,从考核地方领导指标和当地老百姓对领导的评价和问责及罢免方面可能需要由一定的制度来保证。这是宏观经济运行扩大就业中必须注意和解决的问题。<br/><br/>扩大消费和解决就业的关键是鼓励创业和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br/><br/>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扩大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根本途径在哪里﹖并且战略上怎样考虑,才能解决中国忧心的就业问题?<br/><br/>周天勇:消费的最大和最基础的潜力是增加就业,国内消费扩大,才能改变投资与消费的比例长期失调的格局。根据我的计算,2005年城镇劳动者年平均报酬18200元,2006年如果真实闲置率降低到5%,有3814万劳动力工作,按照年平均14000元计算,劳动报酬总收入为5339亿元;如果城乡鼓励创业,能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1亿剩余劳动力有50%务工,年平均收入达到10000元,劳动者总收入为5000亿,两项相加10339亿;由于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消费率较高,假定为80%,经济学上的消费乘数一般为2.5%,则国内消费增加20678亿元。假定劳动者投入对投资和出口的拉动有替代作用,而20万左右的GDP总量不变,则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会调整到65∶35。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消费不足是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而居民不敢于花钱导致的。我认为,从主要因素讲,这是不对的,是一种误导。中国的问题是相当人口比例的居民钱少,甚至因失业而没有钱,而不是有钱不去化。扩大消费最主要的是解决钱少和没有钱的问题,其次需要解决的才是有钱不敢化的问题。<br/><br/>中国经济时报:党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都可以吸纳就业,但在数量上差别极大。<br/><br/>周天勇:由于党政事业单位在精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也在总体上减少用工,特大和大型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容纳不了多少就业劳动力,解决就业的最主要和最大的渠道,是大量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其解决我国每年新增和再就业的90%以上。因此,只有通过创业和就业,大力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才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br/><br/>国际上的规律是:一国96%以上的企业是微型和中小企业;65%—80%的劳动力在非登记、登记的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每个企业的平均就业人数范围在9—15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千人口的非登记和登记企业数量为45—55个左右。<br/><br/>中国的情况是:中国就业越来越难的关键是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相对太少,增长缓慢。数字显示,2005年城镇总就业劳动力为27331万人。过去国家工商局一直公布称中国企业数量在800万左右。2005年经济普查表明2004年法人企业只有325万家。后来国家工商局又公布中国2005年有350万法人企业。2005年中国如果按照350万个法人企业计算,每千人只有2.7个企业;党政社团事业单位就业的4000万左右,党政社团就业的非编制人员2000万左右,企业中就业的人数18553万人,平均每个法人企业53人。如果按照国家工商局最近又调整的数据近800万个企业计算,则为每千人6个,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5—55个的水平,也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千人20—30个企业的水平。如果是800万个,中国平均每个企业就业规模为23人。实际上,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是劳动力的最大需求者,只有鼓励创业,大力发展它们,才能改变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变成像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结构转型期一样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这样失业率才能降低,而且劳动力的工资也会增长较快。<br/><br/>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基础<br/><br/>中国经济时报:有学者认为,只有政府的再分配才能使收入分配公平;还有学者认为,收入差距拉大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另外还有人认为,收入差距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造成的。您的观点是什么?<br/><br/>周天勇:我认为,只有鼓励创业扩大就业,才能增加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减少因失业而贫困的人群规模,才能从基础上实现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才能有望扭转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拉大的局面。<br/><br/>根据我的研究,社会保障、财政福利拉美各国和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体制上相差不大。但是,在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地方之一是特大、大型企业多,而微型、中小企业少,失业率高的拉美各国;失业率最低和收入差距小的是微型和中小企业多的日韩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比中国大陆的人口密度都要大,它们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它们的高增长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严重失业、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的问题,其基尼系数并不呈倒U型变化,还发生了劳动力不够用的现象,台湾的基尼系数在结构转型中间比转型开始和结束时还要低,即呈正U型变动,关键是它们的微型和中小企业要比拉美和中国大陆多得多。<br/><br/>中国收入差距最小和基尼系数最低的地区是每千人个体户和中小企业多的浙江温州等地,收入差距最大和基尼系数最高的是每千人个体户和中小企业最少的贵州。关键在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多,中等收入的人口相对多,因失业而没有收入的贫困人口相对少,收入差距和基尼系数才能得到改观。否则,中等收入人口少,因失业而没有收入的贫困人口多,再想什么办法,收入差距大的局面根本不可能得到改变。<br/><br/>另外需要说的是,在经济增长中,只有充分地利用闲置的劳动要素,相对降低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使用,污染才能降低下来,第三产业才能发展起来,资源消耗也才能减少,增长方式才能得到调整。也只有鼓励农村、集镇和县城市创业和扩大就业,才能改变劳动力在全国东西大流动,特别是向特大和大城市流动的困局。<br/><br/>城市居民和大学生创业意愿低,农民是中国创业的主体<br/><br/>中国经济时报:目前中国的创业者主要是哪些人?<br/><br/>周天勇:在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很低,农民的创业愿望远高于城市居民和大学生。中国目前,包括未来,创业的主体可能是农民。美国大学生毕业的创业率为20%;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率不到1%;在有关问卷调查中,城市中农民工如果有5万元以上的本钱,要创业的65%,城市居民和大学生有5万元钱创业的不到5%;通过调查数据看:中国90%以上的创业者是农民,微型和中小企业投资者的90%以上是农民。<br/><br/>这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就业要通过创业解决。假如450万大学生中有10%创业,年增加50万个微型和中小企业,每个企业平均就业10人,可以解决500万人;再假如还有其他创业有50万个,再解决500万人就业;如果每年再有200万人从事个体经营,可以解决近400万人就业;仅仅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就可以解决年需要就业劳动力的58.3%,再加上非个体和企业就业,以及外资企业,国内特大和大型企业就业,以及社团等社会就业,中国的就业问题并不难解决,关键是鼓励创业。<br/><br/>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最关键的是通过立法和行政体制改革,从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门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夺利<br/><br/>中国经济时报:看来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最关键的是大规模减少政府各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和罚款,那么,如何管住政府的审批、执法和收费?<br/><br/>周天勇:一要立法要民主化,部门法规和条例也要通过人大审查;第二,任何行政性,包括准行政性的收费是政府向人民收钱,需要人民同意,因此,任何政府、政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包括两院收费和罚款项目的设置,都需要人大的批准;第三,各地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应当严格控制、制止、检查、审计工商、质监、交通、医药食品监督、检察院、法院、城管、交警等收费罚款单位的办公楼、暗的福利性住宅的建设,因为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部门搞豪华办公楼、豪华车等到引起的;第四,人大应该加强对政府预算的审查,对行政、执法和司法,包括行政性事业单位,不能设立机构,而不给预算,或者不给够预算,给收费罚款政策的体制;第五,近期,人大应当组织力量对对工商、质监、城管、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公路收费、食品医药监督、法院和检察院的收费、罚款项目和支出结构,进行清理,进行审查,逐步废除这些部门的收支两条线体制,由财政全额供养起来;第六,尊重劳动者权利,对一般的个体户不再进行登记,实行备案制,放宽个体、微型经营的准入,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空间。<br/><br/>一个悲观的预测<br/><br/>中国经济时报:您说的关键建议实现起来难度较大,涉及政府一些部门利益的政策,如果受到阻力,不能出台和实施会怎样呢?<br/><br/>周天勇:如果是这样,我给出一个悲观的预测:2007年,甚至今后若干年,如果政府不想放宽目前对个体、微型经营的限制(国外大部分国家个体劳动根本不用注册登记,并且许多国家1/3的企业是非登记企业),如果政府还是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税费太多,如果政府各部门的乱执法、乱罚款和乱收费得不到治理,如果政府不能将工商、质监、城管、交通行政管理、医药食品监督、消防、环保、法院、检察院等由财政供养而放开和暗中鼓励他们去收费和罚款,如果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实际上融不到资,仅仅靠对下岗职工、复员军人等个别和短期的优惠,根本不可能大规模鼓励创业,根本不可能较理想地扩大就业,根本不可能解决中国严峻的就业问题,根本不可能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根本不可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本不可能不依赖于出口(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如果限制出口,国内生产将过剩,将会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也根本不可能将贸易顺差降低下来;如果增长还是依赖于资本、资源而不是劳动,产业结构中以劳动和知识为主要要素的产业发展不起来,污染和资源消耗根本不可能降低下来,增长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调整;如果小城镇、县城的收费和罚款占到地方财政的50%以上,不能减少,农村劳动力不能就地创业、就业和转移,只能千里迢迢,居无定所,大规模向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城市流动,造成交通紧张、大城市拥挤、流动人口犯罪、老后返乡而无地无保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br/><br/><br/>原载:中国经济时报报(人民网) 记者:柏晶伟<!--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br/>

金丝铁线 发表于 2007-2-12 06:13

这个党校研究室主任很不错啊,说得好,如今的创业比傻子瓜子时代可难多了,而这种创业是成本最低,吸收劳力最多,万一失败也是后果最小的。一个馄饨摊做个夜市就能养活一家人,卫生工商之类只宜稍加管束,不能断人生路。

史建新 发表于 2007-2-12 06:47

&nbsp;&nbsp;&nbsp; 令人敬佩的学者。

史建新 发表于 2007-2-12 06:49

&nbsp;&nbsp;&nbsp; 令人敬佩的学者。

史建新 发表于 2007-2-12 06:58

&nbsp;&nbsp;&nbsp; 不好意思,我以为这帖锁了,发不了帖,直到重起看到己有二帖。刚死机了。

单正平 发表于 2007-2-13 18:39

<p>&nbsp;&nbsp;&nbsp; 让百姓都干个体当小老板肯定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个体经营就算完全放开,国家不收任何税,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道理很简单,假如开饭馆的人比吃饭的人还多,卖菜的比买菜的多,开商店的比进商店的多,这饭馆\\菜摊\\商店能开下去吗?事实上,中国城市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相当普遍.个体户的减少,固然与政府管制压榨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竞争太激烈了.在中国任何生意都有无数人去做,除了国家垄断的.</p><p>&nbsp;&nbsp;&nbsp; 这位专家没有看到造成大规模失业的根本原因.巴勒斯坦大约一半人没有职业,恐怕不是因为政府收费过高吧?非洲失业率也极高,那里的政府似乎也不像中国把人管得这么死.从世界范围看,造成失业率日益升高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就业机会急剧下降.50年前中国修公路铁路几乎全靠人工,现在一个挖掘机的工作效率超过一百工人.40年前一个大型石化企业随便用上万人,现在百万吨的炼厂可能只有几十个工人在管理.30年前一个报社排字\\制版的工人数量超过编辑记者数量,现在报社没有排字车间,制版也大大简化了程序.20年前街道上随处可见邮差,现在城市里谁见过人送信?类似现象非常多,可惜我们习焉不察,习惯于从制度层面,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问题,很少人关注,技术进步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现在容纳劳动力最多的地方,就是技术进步最缓慢的地方,比如饭馆端盘子,宾馆做卫生这些事情,很难用机器取代人,服务员因此成了城市最大的就业群体.人们都说中国人到国外总是做最低贱的苦力工作,其实这些工作老外也在做,并非仅仅是中国人或非洲人的专利.关键还是这些行当的技术含量最低,人人皆可胜任.低技术的加工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没有这些残酷的黑心老板开厂,成百上千万民工还真没有饭吃.剥削有功论真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从道义上我们谴责这些老板,可是如果社会不能给这些工人提供起码的生活来源,他们照样要下井挖煤.假如政府在修青藏铁路时拒绝机械,全部使用人工,每人每月5000元工资,说不定中国农民工问题就不存在了!这个假设也很残酷.但问题就是如此.</p>

老木匠 发表于 2007-2-13 18:46

<div class="con_content_title_0" id="con_1171327264_contenet_title">发信人: wldr (温凉淡然), 信区: square <br/>标 &nbsp;题: 国内做生意难啊!瞧瞧小网吧老板年关的送礼清单 <br/>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Feb 13 08:41:04 2007), 本站(yjrg.net) <br/></div><br/>小型网吧业主年关的送礼名单 <br/><br/>日收入不到700的网吧业主送礼名单,这就是为什么控制不住未成年的理由! <br/><br/>1、派出所管片民警 500.00 <br/><br/>2、派出所指导员 1000.00 <br/><br/>3、派出所所长 1000.00 <br/><br/>如果不送礼,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你下发消防、未成年人、公安上网卡等等的罚款通知,最少一次500.00人民币,一年可以下发N次,大家说我送不送礼呢?有理由也好,没理由也好,都可以下罚款通知,该管不该管反正就是那点事。一位市公安局的领导在全局大会上公开说,一线公安战警竟然说自己待遇太低,只能说自己不会干,不会干,饿死也是正常的。 <br/><br/>4、文化市场管片 300.00 <br/><br/>5、文化市场科长 500.00 <br/><br/>6、文化市场所长 1000.00 <br/><br/>文化市场管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你下发未成年人、上网卡、文化特发登记和上网软件的罚款通知,无论你有毛病,还是没有毛病,一次都可以下3000-15000的罚款。大家说我应该不应该送礼。不送礼,我相信不出正月我就会接到15000的罚款通知,反正理由是太多了。一个文化局的领导在业主大会上公开的说,我们的福利、奖金都是靠各位同志的帮助,我们的一些做法可能有些过激,希望各位同志能理解。 <br/><br/>7、工商所管片 500.00 <br/><br/>8、工商所所长 800.00 <br/><br/>工商局应该是打假的先锋,可惜在我们北方,他们主要职能是收费。工商收费其实就是为了自己单位造福利和奖金。工商直接挂钩防洪基金、城市建筑基金(我就搞不明白,一个缺水的城市,竟然搞防洪基金,纳闷啊)如果你不送礼,那么很快,你的工商费会提高一个档次,而且什么工商质量不合格拉一类的通知就下来了,大概罚款3000左右吧,我也不是特别了解,反正有人接过这样的罚款通知,大概花了1500给搞定了,没办法咱这样的小户人家必须给公务员开开面子,磨磨光。 <br/><br/>9、地税管片 500.00 <br/><br/>10、地税所长 800.00 <br/><br/>11、国税管片 300.00 <br/><br/>12、国税所长 500.00 <br/><br/>13、残联 500.00 <br/><br/>14、土地 1000.00 <br/><br/>15、卫生 1000.00 <br/><br/>16、消防管片 500.00 <br/><br/>17、消防科长 1000.00 <br/><br/>18、防洪 500.00 <br/><br/>19、质量监督局 1000.00 <br/><br/>20、其他关系 3000.00 <br/><br/>地税的不用说了,网吧营业税大概在20-25%之间,如果你不送礼,人家就正常收费。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明白20-25%的税率就等于让网吧白干。兄弟们别听那些连锁网吧乱忽悠,我跟你们说,不是他们偷漏税,没有一家可以活下来的。 <br/><br/>就关于税务我给大家算个账吧 <br/><br/>营业税20% <br/><br/>所得税3-8% <br/><br/>还有其他的税务 整个合一下大概可以能到40%左右 <br/><br/>一个连锁网吧,一天营业额大概在2-3万左右,那么他去掉税务也就是1.2-1.8之间了,他去掉电、网、人、房、折旧,他还能剩吗?在说了,还有其他的费用要交呢! <br/><br/>其实未成年人制止不了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情关系,如果市场公平了,我相信未成年人绝对不是问题! <br/><br/>13、残联 500.00 <br/><br/>说来这个都花花。为什么怎么说呢? <br/><br/>残联收的这个费,一般是责令税务或者工商收取的,全称是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我真就纳闷了,我本身就是残疾人,按道理残联应该照顾我,不收这个费用吧。我去找残联,残联给我回的话是这样的 <br/><br/>不收是不可能的,残联怎么多人要吃饭,不受我们吃什么去? <br/><br/>说实话,咱找的,也是亲戚,当然人家也跟我实话实说。我也能理解。但问题是残联收这个费,根本就不是为什么残疾人,就是为了他们残联自己的福利。 <br/><br/>现在人都说公务员工资底,我们这里公务员工资涨了,可是这些费用我看一点都没有降。 <br/><br/>如果我交了这些费,你能用到正地方,我也认,不关怎么说,我也是积德了。可事实是那样吗? <br/><br/>我们家亲戚害怕我对他有什么想法,特地从他办公桌里拿出市政府一个副市长的条子给我看,他说你看,人家副市长给我写条子,我才给他免了80%,咱们自己家人,所以给你全免了。 <br/><br/>说这话我明白啥意识,就是年节过去走动走动吗。 <br/><br/>哎,这个世道啊,真郁闷啊! <br/><br/>其实我在这里还是很感谢我家那个亲戚的,毕竟给我免钱了吗?送礼也是值得,我只是告诉那些要做企业的后来者,多注意注意这些清水衙门,别不把人家当盘菜 <br/><br/>14、土地 1000.00 <br/><br/>这个全称是土地使用税,根据国家规定大概是0.4-10元,知道我们这里定多少钱吗?50元,我真就郁闷了,50元啊!一平方,我们这里最热闹的门市房出租也不可能50元啊,可人家就能定出来,听说这个规定已经定了10好几年了,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地方10好几年前,门市房出租就50块一平方了! <br/><br/>你说这现实吗?我真就有点搞不明白,当年市里开常委会决定的时候,这些常委的脑袋里都长的什么啊?他们都是吃大便长大的,怎么点道理和实际考察的能力都没有? <br/><br/>大家都交,我心里公平,我也交;可这个时代不是这样的,你要交了,连个三岁小孩子都说你是大傻瓜,不会给人送点礼啊,那不就可以免了吗? <br/><br/>就连土地都怎么跟我说,兄弟,我知道你是残疾人,不是哥哥不照顾你(TMD他都50多岁了,还跟我说是我哥哥呢)实在是“办事都花钱啊”,我当然明白了,那咱就年节都过去意识意识吗,不就结了。 <br/><br/>我也见义勇为过,我也同情弱小过,我也鄙视那些送礼的人,但现实就是现实,我要过日子,我要吃饭,没办法啊! <br/><br/>15、卫生 1000.00 <br/><br/>卫生按道理一年,交不了多少钱,可惜啊!公务员不管你,你是一点钱不用花,如果管,只要他想管,你就别想少花一分钱。 <br/><br/>卫生费下单子,我仔细看过,我的店大概100多平方米,70来个机器,知道吗?一年卫生费合计10000多,我靠,我吓死了!我开个网吧也不是开饭店,一年也制造多少垃圾啊?怎么会怎么多,人家环卫处的人跟我说,哥们你们是特种行业,根据国家政策,就的收怎么多钱。然后话里话外的意识就是说,我给你办这个事,但你要去处长那里送点小礼,这个事就好弄了。 <br/><br/>当时的感觉就是明抢啊。哎,我也能理解 <br/><br/>国家为了收钱,就必须制定指标,不制订指标呢,下面不努力收费;制订指标了呢,下面就TMD乱收费。难办啊,没有办法难办也的办啊,反正无论怎么办,最后受害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没关系的草根。 <br/><br/>卫生费是5月份给减免的,但是已经花了好几千了,这不过年了吗!你要是不送礼,那来年呢?怎么办,不还的找你要万八的啊,还是提前做好预防,到时候也好说话啊! <br/><br/>16、消防管片 500.00 <br/><br/>17、消防科长 1000.00 <br/><br/>消防这个,我真是头疼啊!我原来跟消防的关系还可以,也有同学在那里,原来那里的头头还和我有挂不着关系的亲戚,可是现在不行了,换领导了,而且还和原来那个头头关系不太好,这下我可倒霉了。 <br/><br/>这个领导刚一上任,给我下了一个消防整改通知书。我快吓死了,仔细看了一下整改,TMD,全是我整改过的,我消防其实都合格了,他就是想来弄我一下。给我整改的时间是一个星期。 <br/><br/>我当天就去找他去了,跟他说我整改完了,你来检查检查吧。他说啥。他说我们下午开会,现在没有时间,等一个星期以后自然就去检查拉。我跟他说,你现在检查,我要是有毛病,我可以继续整改,你到时候检查,我在整改不的罚款吗?(因为我有挂不着关系的亲属在那里吗?所以跟他说话大了点声)他就鸡眼了,他说就一个星期以后整改,你爱怎么的就怎么的,我看你就是欠收拾。 <br/><br/>哎,我当时这个后悔啊,从他屋里出来,我后悔完了,当时真有哭的感觉啊!我回去发誓要整改成功,可惜一个星期以后还是能挑出毛病。然后下罚款2万,拘留一天,我靠,我一个残疾人,而且还提前去请示过,还落个这个下场。 <br/><br/>现在我特理解民不与官斗这句话。 <br/><br/>我一生第一次被拘留啊!我做正经生意,怎么就变成犯人了,我真不理解。我本有机会杀人放火,但我没有去做,现在想想真后悔,哪怕是杀富济贫也好啊! <br/><br/>想法总归是想法,总要解决问题啊,我还是找人,找关系,花钱把这个事摆平了。最后大概算了算花了差不多10000多,哎,这几年网吧是赚钱了,可惜都给这些什么公务员了,这个社会能比民国政府,晚清政府清廉多少啊?我真有些怀疑! <br/><br/>作者:裤衩缝兜 <br/>

金丝铁线 发表于 2007-2-13 19:54

<p>看着老木匠的帖子,真想不明白杜月笙这样的怎么能称“大"流氓!</p>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07-2-23 01:05

周天勇说得有水平!

老木匠 发表于 2007-2-23 07:57

中国经济最大威胁已露头zz&nbsp;<br/><br/>&nbsp;&nbsp;近日一个像流星般转瞬即逝的亿万年轻女富豪,激起人们对于财经八卦问题的强烈兴趣,剥开年轻、女富豪这些装饰,这则新闻背后折射出民间资金慌不择路寻找投资回报的现实。另一则更重要的消息却轻轻滑出了人们的视野:2006年中央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大幅增加,实现销售收入81368.8亿元,同比增长 20.1%;实现利润7546.9亿元,同比增长18.2%。绝对利润上升,但相对下降,在经历2003年与2004年的高增长后,央企利润增幅每年下降 5%以上,央企利润增长进入下降通道,产能过剩压力进一步体现。 <br/><br/>  民间资金无法找到投资渠道,独占利润制高点的央企利润则进入下降通道,两者叠加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中国的要素资源迄未找到高效配置方式。缺乏高效率的企业与内需市场的支撑,很可能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br/><br/><br/>  对央企垄断利润的质疑正在被另一个更深切的担忧所取代:如果这些吸纳优质资源的巨型企业出现生产率下降,或者中下游企业无法吸纳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的生产能力,中国经济将出现怎样的局面? <br/><br/>  这一隐性风险日渐浮出水面。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上涨6.0%;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了3.0%;中国产能严重过剩。前一数据反映出上下游产业、原料与制成品链条脱节的现实:当上游企业凭借定价权优势扩大产能竭力追求让人艳羡的投资回报率时,下游企业正在为力保生存拼个你死我活。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国企利润下降,其利润增长来源很有可能从实业领域转嫁给资本市场,通过银行贷款与资本市场,国有与民间金融资源几乎被大型国有公司全部覆盖。 <br/><br/>  当前中国产能过剩主要存在两个特征:一是多出现在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如钢铁、电力、石化、汽车、建筑材料等领域;二是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占相当比重,多数产能过剩行业相当部分是中央企业在投资中居主导地位。这一现实提醒我们,以计划手段倾向性地配置资源并没有取得特别的成功,人为构造高投资回报率的大型特权企业,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br/><br/>  宏观经济不稳定是因为大企业破产,其一旦失败又很容易影响其他公司。这些失败的公司因为很多负债,会把供货商拽下来,供货商又把别的公司拉下来。最后,会导致银行的破产,从而引发全局性的经济危机。即使不会引发全局危机,重化、能源领域的大企业的退出成本仍然让人难以承受,会对银行、税收、就业、社会稳定等造成较大冲击。 <br/><br/>  上下游企业通过价格体系进行市场调节,最终达到供需大致平衡,才可能形成健康的产业链。但是,由于我国的上下游产业处于不同的市场体系中,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事实上形成压榨与被压榨、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不到下游企业彻底丧失利润空间,上游企业就将维持现有模式。民资失去生存空间之日,也是大企业冰山融化之时。 <br/><br/>  这一模式不仅会危害民营企业集中的下游企业,而且迟早会反噬上游企业,让其不思进取,并因盲目投产而在国际市场失去定价权。以扩大内需与出口化解央企产能过剩难题的建议是不现实的:扩大内需多年来没有实质进展;我国贸易顺差已经大到磨擦处处成为经济发展大患,所谓扩大出口不过是一句空话。化解难题的第一步是尽快停止制造和扩大难题,停止对上游、重工企业的优待政策。人为造就特权企业追求短期的繁荣是在拿国家长远的经济安全冒险。 <br/><br/>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家在度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黄金时期之后陷入困顿,目前我国的私营经济规模尚不及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集中经济顶峰时期的印度(对银行实行国有化,限制外国投资,并给私营领域设置了大量障碍)。私营经济的困顿表现在许多方面,民企仍存在无法逾越的准入门槛,大民企衰落被国企接管,民间资金无通畅的投资渠道,而我们习以为常的新闻,小业主被城管四处追赶,大民营企业家投靠国企重新以“混合经济模式”为荣,无不反映出民资的无奈。央企利润的下降,反映出民资缺乏公平的竞技平台隐患已无法遮掩。 <br/><br/>  我们常常因为央企喜人的数据而陷入幻觉之中,但央企的利润来源与投资回报提醒我们,这一幻觉得不到支撑,中国经济非市场化这一最大威胁已经开始露头。 (南方报业) <br/>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