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来信:不能把市场比做女人
<table class="tablebody2"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bgcolor="#eeeeee" heiht="25" style="BORDER-TOP: 0px; FONT-SIZE: 11pt;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友人来信:不能把市场比做女人 </td></tr><tr><td style="BORDER-TOP: 0px; FONT-SIZE: 11pt; FONT-FAMILY: 宋体;"><hr size="1"/></td></tr><tr><td width="100%"><table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tbody><tr><td width="100%" style="FONT-SIZE: 11pt; LINE-HEIGHT: 13pt;"><br/><p>回星球。看了你和网友们的讨论,我简单谈一点看法。</p><p></p><p></p><p></p><p>首先,如果把计划经济当一种理论来看,在经济学家的眼里,计划经济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没有什么科学价值,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伪科学,注定要从大学的课堂里消失。像你的网友那样,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比喻为黑与白或公与母这样的对立依存关系,是抬高了计划经济的地位。一种经济模式,总是依赖于一组规则来运行,不同的经济模式就是由不同的规则在支撑,只不过这些规则有的更合乎市场规律一点、有点偏离一点、有的严重违背。而计划经济模式就是以一组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的规则建构的经济模式。由于西方各国的市场经济本身也因规则的差异而逞现为不同模式,所以将计划经济理解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特例而不把它上升到与市场经济对立或平行的地位,我个人也是赞同的。因为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始终存在,任何经济模式归根结底是在围绕着它运行,只不过是各自选择的规则不一样而已。中国人把市场比做大海,建构规则就象织网,各种规则建构的经济模式就象不同的网。计划经济模式,一张不怎么能打到鱼的网而已。一张要被彻底淘汏的破网,如何能让它与市场经济平起平坐?相对而言,倒是北欧福利国家模式与美国模式可以看作两种拥有对等地位的模式而更值得长期关注。</p><p></p><p></p><p></p><p>市场永远有效,或者说市场的力量永远存在,无疑是对的。所以你说正因为市场没有消失才最终一点一点修正了历史的车轮很精辟。市场的力量就是供需定律,它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谁能消灭看不见的东西呢?因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消灭并拥有最终的权力,所以把一切经济形式理解为市场经济的不同形态有其道理。只有尊不尊重市场规律的经济,没有可以消灭市场规律的经济。</p><p></p><p></p><p></p><p>但你把市场比成被扭曲变形的女人我不同意,我倒认为它更象男人甚至像君王,恰恰是吃软不吃硬的家伙。当政府有形的手抓它一把时,它会还之以凶暴的一拳。所以对待市场必须像温柔的女人对男人,对它来软的。否则,当政府要强暴地扭曲它时,它就会以鲜血、灾难来教育人类。</p><p></p><p></p><p></p><p>至于说到人口控制,你和秋风都认为放开到二胎制合理,就不多言。但从放开的“理由”来看,我也不赞同秋风的乐观。市场经济国家也有不同选择,但总的来说是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越有所控制,越地广人稀的国家越鼓励生育,这也反映适度控制的必要性。控制不等于要减少人口,也可以是为增加人口,但是民主国家不搞强制计划生育,只搞家庭计划,中国的计划生育应该改变执行方式。把人口当资源还是负担,秋风的认识也显然有些问题,人口既可以是资源也可以是负担,主要看人口的质素,看它的人力市场需要什么人,例如美国不会把中国的高科技人材当负担,但对文盲就不一样了,大量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口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都是负担。所以你有一点说得对,要搞文化教育,中国要放任生育自由,首先要改善文化教育条件,政府要为家庭分担更多责任,让人人有书读,有可能改变自身的质素。如果教育的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大量繁殖的人口很难说是负担还是资源,唯有充分的教育机会才可能把人潜藏的创造性转化为资源。所以你说要把人口问题与就业供需状况、教育供给能力等问题结合起来考量,是对路的</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