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David 发表于 2007-5-22 18:15

浅谈美国大学之入学考试:有别于一锤定音的综合评价

<p>浅谈美国大学之入学考试:有别于一锤定音的综合评价-浅谈美国大学之入学考试<br /><br />  乃枫<br /><br />  为解读者燃眉,这里将美国普通大学一般在入学考试上的一些做法,择其主要有别于中国大陆或台湾的,做以重点介绍。概括起来,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最有别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就在于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不是全凭考试当天的一锤定音。<br /><br />  诚然,对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评定,一次决定“胜负”的考试是有必要的,但它的必要程度在对该学生的成绩总评定中究竟应该占多大分量,这是区别两种教育制度的基本界限。严格说,在中国大陆,抑或在台湾,不管你平时学习成绩如何,只要高考当天成绩不好,或者“发挥不当”,那么,上大学就成了泡影。为此,许多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平日成绩虽然优秀,而唯独在考试当天自觉成绩不好或者“发挥不当”,一时想不开,走上绝路的报导也时有发生。<br /><br />  在美国,大家尽可以不必存此担忧。打个不一定贴切的比方,大学里对一个新生的评定,正如你考核你的一个朋友,不是看他(她)一时一事对朋友如何,他们看的,是他(她)如何对朋友多少年如一日。<br /><br />  这里介绍的星星点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参考价值。<br /><br />  何为SAT考试<br /><br />  公平一点说,所谓“高考”的概念在美国其实是模糊的,因为一个SAT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没准就被某名牌大学录取。而反之的例子更多,许多明明SAT成绩优秀的,却在自己希望进去的大学门口被人“迎头拦下”。<br /><br />  本文之所以用这样的口吻介绍美国的SAT考试,确属笔者的一个打消顾虑的良好心愿。不过,考试毕竟是考试,不该掉以轻心的,还是不能马虎。就这一点而言,SAT考试与中国大陆乃至台湾的高考有些相似。<br /><br />  SAT是美国大学的标准入学考试,它的英文全称是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简称SAT。它的意义也正如它的名字翻译过来一样,即,“学术能力测验”。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学术能力”一说,有它宽松的一面,也有它严肃的一面。所谓宽松,指的是你可不必因为一时一事的失利而担心多少,所谓严肃的意思是,或早或晚,你总得拿出点有分量的真才实学来才行。<br /><br />  SAT全国统一,考试在半天之内结束。其分为三部分,即,写作、阅读、数学。三个部分不分先后,同一个考场上,某人的答卷顺序是写作、阅读、数学,他的邻桌考生的,很可能就是数学、阅读、写作。<br /><br />  一、 写作<br /><br />  撰写一篇命题作文,考察学生的行文能力。另有包括识别错句、改进句子、改进段落等多项选择答案式试题若干。<br /><br />  二、阅读<br /><br />  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另有包括完成句子、段落综述等多项选择答案式试题若干。<br /><br />  三、数学<br /><br />  程度不深,但范围较宽。其涉及代数、几何、统计、概率、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据来自大陆的学生反应,其难度远低于中国的高考。)<br /><br />  专科考试<br /><br />  除SAT外,美国有些各别大学还要求应考生通过两到三项附加专科考试。这类考试的英文名称为SAT Subject Test。专科考试涉及的学科包括:数学、生物、化学、物理、文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等。有的专科考试往往还需涉及语言部分,即外国语部分,其包括汉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现代希伯莱语、拉丁语、意大利语、日语和韩语等,任选一门。不过,这对于中国孩子几乎不是问题,只要记住到时候外国语选汉语就是。<br /><br />  四到六次机会<br /><br />  上面说过,美国的考生绝无“一锤定音”的压力,这不是安慰,也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以向你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的方式保证的。学生如果觉得某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那么,他(她)可以接考第二次、第三次。<br /><br />  SAT考试机会每年都有四到六次,只要你肯交几十美元的报名费,没人介意你考了多少次。这样做起码有两个好处:第一,学生对于考试没有了精神负担,第二,考试的过程毕竟也是学习过程,更不要说,反复应试,总能拿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成绩来。<br /><br />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从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角度来看,SAT有些类似于中国乃至台湾的高考,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SAT与那里的高考又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的好坏在综合评价中只占一定分量,而绝不是全部。<br /><br />  在美国,SAT成绩绝不是录取新生的唯一标准,可以说,它只是若干录取标准中的一个,有时甚至不是最主要的一个。就这一点而言,SAT百分之百不同于中国与台湾的高考。<br /><br />  除了SAT成绩以外,他们还要考虑学生高中时期的平均成绩、该生的社交能力、他(她)参加过哪些义务工作、有否老师与其它人等的推荐信,还有学生自己写的“自荐信”等,这些方面归纳起来,才构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br /><br />  综合评价<br /><br />  上面说过,SAT成绩只是大学录取新生的考虑因素之一,那么,还有哪些评价指标呢?<br /><br />  一、高中成绩<br /><br />  美国的中学一共分六年,其中前两年为初中,后四年为高中。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因为当时高中四年级的成绩往往尚未评定下来,因此,学生所申请的大学对其高中前三年的平均成绩将视为至关重要。不过,学生绝不能因此对高中四年级的功课采取马虎、放任的态度,因为很多大学规定,即使学生已经录取,但若后来提供的高中四年级成绩不够理想,学校有权要求学生对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如果拿不出恰当的解释,或者,他(她)的解释不能令校方信服,那么,该学生很可能被取消入学资格。<br /><br />  有一点需要说明,一般情况下,私立大学对高中成绩的掌握比较灵活,而公立大学则不然,他们往往把高中成绩视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br /><br />  二、课外活动、动手能力、交际能力<br /><br />  在考虑是否录取某学生时,美国的大学一般都相当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因此,学生在申请表上填写个人履历的时候,需要特别详细说明他(她)曾参加过什么社团、担任过何种职务、参加过哪些义务劳动、是否曾到老人福利院、医院、图书馆乃至教会做过义工等。另外,学生还需要特别说明自己有何种组织能力,比如,是否担任过学生会的任何职务、是否组织过或者参与组织过任何活动、是否在学生刊物做过编辑等。<br /><br />  除此之外,许多一流大学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交际能力,如果在这些方面表现平平,哪怕该生的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再好,也很难迈进一流学府的大门。<br /><br />  三、推荐和自荐<br /><br />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推荐信与学生的自荐信也都是申请大学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数据。(应当承认,在前面提到的本刊350期《王伟力的母亲节礼物》一文中,州长施瓦辛格的推荐信不能说没有起到作用。)<br /><br />  普通大学一般要求学生提供三位教师的推荐信。同时,学生的自荐信也至关重要。他(她)要在自荐信中说明自己的兴趣和志向,以及为什么要申请这所大学,等等。对此,许多“过来人”称,一封声情并茂的自荐信往往会起到扭转乾坤的神奇作用。<br /><br />  据说,一女生随父母移民美国。她的学习成绩极其一般,SAT考试也只勉强达到最低标准。但就在她申请一所名牌大学时,父亲不幸患了癌症,眼看即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她在自荐信中写到父亲如何希望自己就读那所大学,云云。她的恳切言辞深深打动了录取官的心,这位女学生终于如愿以偿。</p>

David 发表于 2007-5-22 18:45

<p>(这是一篇内容相关的文章,所以一起转贴)</p><p>“女儿的哈佛之路”--各位家长可以做个参考<br /><br /><font color="#f5f5f5" style="font-size:0px">倍可亲(backchina.com)</font>  下午三点,电话铃响了,看到是女儿的手机打来的,我有些奇怪,这时她还没有到家,现在打电话来干什么?电话里是女儿激动的声音:“Daddy, Guess what, 我被哈佛录取了。”今天是哈佛大学早批录取的发榜日,她放学后来不及回家,就在学校图书馆上网查EMAIL。果然收到了录取通知,急忙通知我。女儿问我为何不显得特别激动。我说我很高兴,但我并不意外。<br /><br />  我对女儿的被录取很有信心。她申请的都是长青藤名校和其它列名前十的大学。截止期的前一天, 我最后一次浏览检查了女儿的申请材料。看完后信心十足,用EMAIL告诉正在中国探亲的太太:我对哈佛大学的录取把握是百分之八十。实际上我的信心还要高,留了一些余地。<br /><br />  女儿早慧,一岁识字,一岁半开始看书。她很喜欢读书。那时我和太太都在读研,住校。每到周末去姥姥家看她,她一看见我们就问有没有给她买新书。如果有新书,就特别高兴,立刻就坐在小板凳上,埋头读了起来,叫她也听不见。快两岁时带她去动物园,抱着她看动物,她边看动物,边念动物笼子上的说明。看到一个小娃娃认识许多字,周围游客都惊讶不已。五岁时她只身来美,一手抱一只巨大的绒毛熊猫,一手抱一本厚厚的小说《人猿泰山》在飞机上看。由于第一次坐飞机的兴奋,她没有意识到已经飘洋过海,身居它乡。直到踏入我们的学生公寓,她才意识到远离了从小就生活在一起的姥爷姥姥,不禁放声大哭。哭累了,她在被子里沉沉睡去。我注视着她甜蜜的睡容,心里想,不知道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美国等待着她?那幅画面,我至今记忆犹新。<br /><br />  她立刻在美国上了学前班。这是她的第一次文化冲击。周围都是金发碧眼的小洋娃娃,讲着她听不懂的鸟语。整整两个月,她在班上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这就是她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是她申请大学作文的题目之一。<br /><br />  美国的小学很轻松,边玩边学地上课。我们没有给她压力。除了继续巩固她的中文和做一点课外数学题外,我们主要培养她对阅读的兴趣。另外是强调做事要认真。作业出错,不懂可以原谅,但如果是因为马虎就要批评。虽然不很用功,但她的成绩很好。被老师选拔去参加智商考试,通过后上天才班。小学毕业时,她得到了有克林顿签名的总统奖。<br /><br />  初中以前都是以玩为主,兼学别样。上大学出现在议程上是在十年级。开学时学校就寄来了计划,何时考SAT,何时寄申请,一目了然。家长们也开始交换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情报。什么哈佛只收排名第一的学生;什么领导能力很重要啊,要让孩子竞选学生会的干部;什么社区服务也很重要,要让孩子到老人院去服务;什么要有一个带薪的工作;什么要参加学校的体育队;什么要有一项音乐才能等等。女儿虽然成绩优秀,兴趣广泛,但她性格内向,不想勉强自己去竞选干部,社区服务只挑她感兴趣的做,从来没有找过带薪的工作,又无体育天赋。唯有喜欢小提琴,从六年级起参加了学校的乐队,但节奏感不强,很难继续提高。名校之路似乎障碍重重。<br /><br />  十二年级时, 上大学到了冲刺阶段。我们开始收集和申请大学有关的信息。参加高中的“大学之夜”;和高中的辅导员(counselor) 面谈;听去年被名校录取的学生介绍经验;浏览大学的网站;从图书馆借来有关书籍等等。我们还参加了长青藤名校的招生介绍会。这些会都是由 Admission officer主持。虽然大部分内容都是老生常谈,但还是值得一去。因为从他们的经验之谈中,不时有一句话让你有深山得宝,豁然洞开之感。比如对作文的重要性,AP课的作用等等都是在这些会上得到的。这些信息的积累,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名校的录取标准和录取过程,没有被道听途说误导。申请时注意突出女儿的特点。她申请了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提前录取,都成功了。回首女儿申请大学的经历,我们总结了一些体会。这些体会可分为学校成绩,作文,标准考试,推荐信,课外活动,领导能力和社区服务等几个方面。<br /><br />  <b>学业成绩</b><br /><br />  美国名校注重综合素质,但是学生毕竟是以学为主,所以学校成绩还是最重要的。<br /><br />  从九年级起,学校开始算GPA,从九年级直到十二年级累积计算,每年都根据GPA排名次。女儿开始没有重视,选课时很随意。九年级,女儿在八百多学生中排名十四。听说只有排在第一第二才能上第一流的大学,我们开始为她的将来担心,于是开始训女,进行三讲教育。第一讲:“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第二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三讲:大学教育的重要。告诉她如果进不了前十名大学,就进本地的大学。而后者是女儿不屑于去的。激励之下,她开始用功,十年级排名上升到第九。但是再往上升,就很困难了。因为排名并不单单取决于学习好坏,很重要的是所选课程。课程有普通课和荣誉课之分,前者满分4.0,后者满分4.5。到十一,十二年级,学校开了AP (Advanced Placement) 课。AP 课相当于大学课程,满分5.0。AP课都有先修课。如果没学先修课,就不能修AP课。提高GPA,最好有一个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选课的整体计划。如果普通课选得多,尽管学习好,GPA也不会高。女儿把必修的普通课都在九年级修完了。由于想在十年级有时间去选她喜爱的艺术(荣誉课),她把必修的体育课放在暑假时去上。不料暑假的体育课比平时更严格,平时的体育课只考笔试,她以前都能得满分。而暑假的体育课,也许考虑到这些学生愿意花钱而且牺牲假期来上课,一定是对体育真有兴趣,老师教得非常认真。每天都把女儿放在南方夏季的烈日下烤不说,考试时更是既考排球,又考篮球,既考跑步,又考游泳。花了牛劲,女儿只得了3.6分。不料,开学后艺术课又与其它必修课在时间上冲突,只好放弃。无其它荣誉课可选,空出的时间只好再选一门普通课。这样她就比别人多学了一门普通课。GPA算到小数点后面的三位数,前十名的学生都相差无几,多选一门普通课就会排名掉下好几位。后来我们听说这些必修的普通课可以函授,而且函授不用计入GPA。更岂有此理的是,这是没有明文的规定,知道这个秘密的学生或者是有高人指点或者有哥哥姐姐先行。当女儿发现这些秘密时,她已经把必修的普通课修完了。而其他很多GPA很高的学生,知道这些窍门,比她少修两到三门普通课。尽管如此,在十一年级时女儿的排名已上升到在一千多名学生中的第六名。<br /><br />  一开始我们建议女儿申请哈佛,她还有些犹豫,说哈佛只录取高中的第一名。其实名校更看重学生选修的课程。高中给大学寄成绩时,会同时寄去这个高中所开的所有课程。所以大学的Admission Officer能够了解学生选课的倾向:是迎难而上还是避重就轻。他们认为AP课选得多并且成绩好,说明一个学生能胜任有挑战性的课程。一个GPA略低但是AP课多的学生胜于一个GPA高但是AP课少的学生。相比基础知识,他们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能力。这也是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显著不同的一个方面。女儿在高中最后两年都选得是AP课。她在AP统一考试中,门门都考了最高分(五分)。另外多选AP课好处是,AP课的学分还被大部分大学承认,上大学后可以免修相关课程。<br /><br />  <b>标准考试成绩</b><br /><br />  主要的考试是SAT 和PSAT。名校还要求两到三门SAT II,一般是英语写作,数学,和外语。女儿没有参加过任何SAT补习班。好的SAT成绩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英文靠广泛阅读;数学靠理解力和认真。SAT的数学对中国学生都不难。他们的错误,往往是由于没有看懂题或者马虎。我在美国大学作助教时,改学生的考卷,发现最普遍的错误就是没看懂题。所以每次考试发考卷前,总是向学生反复强调:要看懂题,每道题至少要看两遍。马虎是个习惯,克服应该从小做起。我们从小就注意培养女儿的学习习惯,对马虎零容忍。发现她的马虎错误,都要严厉批评。所以现在考试中她很少因为审题和马虎出错。提前一两个月做些SAT练习,熟悉考试方式和内容,临考前再作几套模拟题。和她一起分析错误,从她的思路去分析,找出出错的原因,检查有无概念错误。从偶然找出必然,从特殊找出一般,再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力求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模拟考试同时作为热身练习,让她在考试时进入最佳状态。十一年级时,女儿SAT考了1590分,英文满分,数学790分。她还考了SAT II 的数学,英文写作,生物,历史,文学史和外语。都是一次通过,几乎都得了满分。<br /><br />  考试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不要刻意去追求高分和满分。在名校的录取标准上,SAT的作用有限,而且要和其它方面互相印证。如果一个学生SAT得了满分,但其它方面平平,反而会给Admission Officer 留下该生只知追求考试成绩的负面印象,特别是对那些反复考SAT的学生。事实上,SAT高分但名校落榜的学生比比皆是。<br /><br />  另外一个重要考试是PSAT。PSAT就是预备(Preliminary)SAT。虽说是预备,它的重要性一点不比SAT差。因为它是国家优异奖学金(NMS,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的评选标准。只有通过一定的分数线,才能进入半决赛。然后半决赛者交申请表和一个作文。选出8,000名进入最后决赛。NMS 每年从最后决赛者中,选2500名,授予2,500美元的奖学金。女儿也得到了这个奖学金。PSAT的分数线,每年每州都不尽相同。虽然大学不以PSAT 成绩录取学生,但是进入了NMS的决赛,也是一种荣誉,会增加录取的机会。还有些大学,为吸引优秀学生,专设有给NMS的决赛者的奖学金,最高能够包括四年的所有费用。我女儿就接到很多大学来信,许诺这些奖学金。另外,许多大学每年向ETS买PSAT优异成绩者的名单。向这些人发邀请信,寄材料。PSAT 考得好,肯定会引起很多好学校的注意。PSAT由学校组织统一在十一年级上半学期考。有些学校还在十年级考一次非正式的PSAT摸底考试,虽然是非正式的,但考得好的学生会提前被好学校注意,成为网罗的对象。<br /><br />  <b>作文</b><br /><br />  美国大学录取一般要求学生交一,两篇作文和一些问答(相当于短篇作文)。在大学录取标准中,作文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记得一个Admission Officer 说过:作文相当于一个学生的脸,它能使死板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从一篇作文中,Admission Officer想了解两件事。一个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个是这个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女儿在选题和写作上,都考虑到了这两点。我们要求她写作时,要有创造性,避免落入俗套。耶鲁大学的Admission  Officer 在招生会上说:他每次申请期间要看一千多篇作文。这句话给我们很大触动。如果想从一千多篇作文中脱颖而出,给Admission Officer 留下难忘的印象,作文不仅要好,更重要的是独特(unique)。我们从图书馆和网络上,找到一些过去被名校录取的学生的作文,了解被名校接受的好作文的特点。女儿对作文很重视。她写了很多题目,反复和我们讨论,修改,经常写到深夜。直到快到截止期,才最后定稿。完成之日,我们和女儿都松了一口气,但也信心很足。因为我们感觉女儿的文章很有特色,一点不比那些范文差。果然,后来芝加哥大学的Admission Officer 给女儿寄来圣诞卡,特别称赞她的作文写得好。<br /><br />  除了命题作文,美国大学一般鼓励申请学生交几篇额外的文章(不是多多益善)。女儿把她比赛得奖的三篇作文也随申请信寄去, 从多角度说明她的写作能力。<br /><br />  <b>课外活动</b><br /><br />  美国大学不喜欢死读书的学生。优异的课外活动成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录取标准。不过课外活动不等于在履历表上罗列各种各样的课余兴趣和俱乐部活动,但每项既成绩平平,又无具体内容。学校看重的是成绩而不是罗列流水帐。很多中国家长都让孩子课外去学一两门音乐才能,例如小提琴钢琴之类。如果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休养,当然是正确的。如果目的是为了上名校,应该知道,美国学生中,音乐才能是很普遍的。如果不能取得州一级比赛的名次,好大学是很少考虑的。<br /><br />  女儿参加了学校学科全能比赛队。这是一项全国性的高中比赛。每年都要进行地区,全州和全美的三级比赛。比赛内容包括英文写作,数学,科学,文学,经济,艺术,音乐知识,讲演,面试和智力竞赛十项。这个活动占用很多时间。但总体上看,非常有益。首先是通过这些比赛和训练,女儿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能力和面试能力。这次哈佛大学的校友面试,经管由于事故路上堵车,迟到了半小时,她仍然很有信心,发挥出色。其次,这项竞赛活动培养了她的竞争意识,追求第一的精神和团队精神。这些能力不仅会令她一生受益无穷,而且还被名校极为看重。另外,通过竞赛,她获得了很多奖章。地区比赛发奖时,十项比赛她九次上台领奖,脖子上挂满沉甸甸的奖章。她还得到全州比赛的单项的第一名。这些奖章和她在其他活动中获得的奖状,突显了她的课外活动的质量。最主要的是女儿从这项活动中得到乐趣,使她的学校生活丰富多彩。<br /><br />  <b>领导能力</b><br /><br />  美国大学强调学生的领导能力。参加团体的课外活动并担任干部,可以提高领导能力的得分。但职位多并不说明领导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做出成绩。女儿在学校没有很多职位。但她是学校的法语智力竞赛队的队长。她带领这个队在每年一度的全州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成绩本身就是对她的领导能力最有力的说明,胜过成绩平平的学生会干部。在申请时要突出成绩而不是突出职位。<br /><br />  <b>推荐信</b><br /><br />  推荐信很重要,但也常是华人学生的弱项。因为华人学生一般虽然成绩好,但在课上不太活跃,难以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老师每学期平均要教几百名学生。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接触也很有限。老师固然会对好学生有印象,但如果在推荐信上只是泛泛地说好,这封推荐信恐怕起不了什么积极作用。言之有物才是好的推荐信。女儿的推荐信是找她的学科竞赛队的教练写的。教练也同时是她的英语老师。队里每星期都有两次训练,还经常在周末参加比赛。这些接触和女儿作为队里的主力获得的许多名次,加上女儿在功课上的成绩,都给教练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他们碰见我们,都对女儿的学业和品行赞不绝口。当女儿获得地区和全州的奖牌后,教练还用EMAIL把这消息发给所有的老师,这样其他老师和年级辅导员也对女儿有了印象。美国高中的年级辅导员要为所有的学生向大学写评语。他们一人要管三四百人,和学生接触不多,其评语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材料和成绩,很容易流于空泛。由于女儿课内课外的出色表现,她的年级辅导员对她了解较多。其评语应该很有内容。不会只是泛泛地称赞。<br /><br />  推荐信是学生的申请信和履历的旁证。如果一个学生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但推荐信很一般。这个学生的诚信就要受到怀疑。<br /><br />  <b>社区服务</b><br /><br />  美国大学要求申请学生做一定的社区服务工作。大学对社区服务的时间没有硬性规定,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要避免为上大学而做社区工作单纯积累时间。社区服务工作要有重点,有中心,有连贯性。质胜于量。女儿所做的社区工作在量上并不突出,但都围绕一个主题: 中美文化交流。<br /><br />  美国的大学教育比较普及。上大学比在中国容易;但在美国上最好的大学要比在中国难得多。在中国只看高考一锤子买卖。美国好大学看的是全部最后四年的成绩和以上的各个方面。任何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收到拒绝信。</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7-5-22 20:44

&nbsp;&nbsp;&nbsp;&nbsp; 都说高考是中小学的指挥棒,其实真正的指挥棒是教育评价体系和手段。戴兄转的这个资料很好,保存了。谢谢!

psyzjs 发表于 2007-5-23 15:41

老贴了,光转不改还是没有用.[em05]

章星球 发表于 2007-5-24 08:47

<p>江兄和戴兄都在此出没,好现象,改天和你们一起探讨教育问题。我的构思是以科段制取代班级制教育,这是一个十多年就有的构想,反思“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弊端的结果。</p>

乌龙茶 发表于 2007-5-24 21:58

<p>&nbsp;&nbsp;&nbsp;&nbsp;又想起05年与星球兄讨论人性中的善恶问题,星球兄总是能提出别具一格的视角和看法。 </p><p>&nbsp;&nbsp;&nbsp; 等着听星球兄解说什么是科段制。</p>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