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金丝铁线 发表于 2007-5-25 06:35

张鸣:政治教材一统为哪般

张鸣:政治教材一统为哪般 <br /><br />&nbsp;&nbsp;2007-05-23 10:18:25&nbsp;&nbsp;来源: 南方都市报&nbsp;&nbsp; 作者:&nbsp;&nbsp;<br /><br /><br />   <br />  ■中国观察之张鸣专栏<br />  <br />  高校的政治课教学,一向是老大难,除了极个别经常跑题,同时具有几分说书才能的教师的课之外,只要不点名,学生跑光光,如果点名,则十有八九,课堂成了自修兼休息室,用功一点的看外语,写别科的作业,看别科的书,不用功的则睡觉看小说,看到动情处喊出声来,睡觉睡到鼾声一片的,一点都不稀罕。<br /><br />  现在政治课要改革了,门类减少,这是好事,免得彼此重复,学生负担重。只是,如何解决政治课课堂效果不佳的问题,看来办法不多。政治课教材统一编写,对于效果不佳的病,在我看来,只能添乱,使之病上加病。<br /><br />  据说,此次教材的统一编写,是为了改变当前政治课教材政出多门,水平不高的现状,因此集中了全国理论界的权威人士,打造精品,从教材优化入手,根本扭转学生对政治课兴趣不高的现状。因此,不仅教材编得下功夫,质量可靠,而且印制精美。事实是这样吗?<br /><br />  别的不知道,但是就现在已经印发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而言,情况却并不妙。没错,这个教材编写的时候是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编出来的产品却不敢恭维。虽然,目前国内近现代史研究的高手,一个也没有进编写组,但如果编写者能够虚心一点,心胸开阔一点,倒也不至于编得太差。可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全国统编教材,据说最权威的本子,却是一个语言乏味,观念陈旧,叙事错乱的货色,全然不顾改革以来近现代史学界在历史研究方面的努力,根本不考虑史学界已经取得的成果,在几个重大历史事件上顽固地囿于旧说,那些完全不能自圆其说的旧说。以干瘪,说教味道很重的党八股语言叙述出来,说是能让学生们喜欢,我是不信,编写者自己信吗?<br /><br />  时代已经变了,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想要借助统一教材,标准答案式的灌输,进而统一思想,显然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信息的来源和渠道的多样性格局已经形成,无论谁都没有这样的力量,彻底遏制这种多样性,推开的窗户和打开的门,再也不可能重新关上,信息封闭,虽然还有人在做,但收效甚微。眼下编统一教材的人们虽然未必是学术高手,但却都是身居高位的学界中人,能混到这个地位,一般来说都有点非凡的本事,至少都是明白人。我不相信他们不明白我都明白的道理,也并非如孔老夫子那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顶着潮流硬上,他们其实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br /><br />  据可靠消息,我刚才提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出版社一开印就是500万册,在现在的中国,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超过了任何一本畅销书多少倍。对出版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印数意味着什么,背后的利益有多少。这还不算由此带来的相关效益,比如以后考研,政治课的辅导,辅导材料的编制,等等。<br /><br />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任何改革背后都有经济利益的驱动,此次政治课改革,至少从表面看,似乎印证了这个说法,像是一次编统编教材的人,驱逐各校自己编教材人的大行动,课程效果如何,学生喜不喜欢,其实不过是用来说话的由头,原本没人在意。<br /><br />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br />

老木匠 发表于 2007-5-25 09:50

<p><em>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任何改革背后都有经济利益的驱动,此次政治课改革,至少从表面看,似乎印证了这个说法,像是一次编统编教材的人,驱逐各校自己编教材人的大行动,课程效果如何,学生喜不喜欢,其实不过是用来说话的由头,原本没人在意。</em></p><p>——这是当然的。</p><p>不过这张报纸不好直接点明的一件事情,是近年来饱受批评、但却继续毫不知耻把持主管教育权力的那个部门和它的头头,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大分一杯羹。还企图以此来向上峰邀功,算是自己加强意识形态控制的政绩。</p><p>因此那位主官曾亲自出来组织这件事,还大言不惭的宣布:这种课程就是要照本宣科!</p>[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