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兮兮 发表于 2007-8-25 08:10

[转帖]为什么说5000点比4300点更安全、更健康、机会更大?

<p>转自忠言博客</p><p></p><p>8月23日是中国股市里程碑式的日子,5000点悄无声息地一跃而过。但经历过3000点、4000点反复折腾打击人们的心情,不免象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所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人们担心的是:5000点是不是“危”?还能不能“摘”下更高的目标?还“敢”不“敢”高声讲“牛”语?会不会再遭到行政手段强力打压的“惊恐”?</p><p>我的看法是:</p><p></p><p>一、5000点与4300点情况已大不相同</p><p></p><p>第一,政策取向不同。4300点时,管理层的政策取向是防范风险。针对沪市日成交量高达2755亿,日开户数高达38万户的狂热气氛,央行动用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的组合拳,证监会先后两次发布《加强风险教育的通知》,均无见效,最终在财政部动用调高印花税200%的行政手段强力干预下才出现暴跌。而“8·11”在4750点位置上,由办公厅发文件,以新华社记者述评的形式,作出了当前股市是“稳定健康发展”的肯定性评价。“8·20”在4904点位置当中国股市刚受到美国次级债危机冲击时,人大副委员长刘文成便强调:“要防止股市出现大的波动”,暗指要防止暴跌;证监会副屠光绍称:“中国资本市场正进入财富增长较快时期,要把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成为投资者管理财富的平台”。很显然,管理层已由4300点时的打压股市转变成近5000点时的力挺股市。</p><p>第二,走势形态不同。“5·30”前4335点是由3月5日2723点一路单边上升而成,近三个月涨幅高达59.2%,满街都是获利盘,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暴跌风险。而“8·23”的5000点,是历经4335点和4312点两轮M头型的暴跌,并形成3404点和3563点W底之后的上升行情。从“5·30”到“8·23”三个月中,获利盘基本洗清,市场充分换手,风险得到释放,走势较为稳健。</p><p>第三,指数与股价的内涵不同。“5·30”前的4300点,市场是题材股的天下,不论业绩好坏,不问题材真假,凡“低”皆暴涨,中小散户普遍跑赢大盘,上半年唯基金成了输家。而现今5000点,主要是基金持有的一线蓝筹股狂飙突进而带动指数的虚高,三分之一的二线蓝筹股刚冲破4300点价位,而三分之二的股票比4300点时还低30%,只相当于3000点水平。只要管理层和基金认可大盘股的三四十倍市盈率是合理的话,那么绝大多数股票在5000点时比4300点机会更大,更安全。</p><p>第四,价值预期不同。“5·30”前4300点时,对市场估值的依据是06年年报,50多倍的平均市盈率被认为是泡沫过多。而现时近9月,估值依据是07年中报。截止8月23日,915家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同比增长86.1%,预计全部中报业绩同比增长70%左右。这样,5000点时市场动态平均市盈率仅32—35倍左右,这对成长性高居世界股市之首的中国股市而言,无疑是合理的,有投资价值的。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上市公司交出17年来最亮丽的中报,促使管理层不能不转变认识,接受5000点,顺应5000点。</p><p>第五,利益不同。“5·30”前4300点时,由于大盘股不涨,尤其是工行、中行股价比1月4日还低30%。因此,当时股市总市值仅16万亿。而“8·23”5000点时,市场以基金为主导,大盘蓝筹股全面上涨,使总市值突增至23万亿,超过06年21万亿GDP,使中国证券化率一举超过日本、韩国、印度。更重要的是,国有股市值由05年6月的1.2万亿猛增至12万亿,2年中增值10倍,成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最大得益者,这应该是管理层肯定当前股市的最根本的缘由。</p><p>第六,市场重心不同。“5·30”前4300点时,由于ST股、绩差股、题材股、重组股、注资股信息披露混乱,内幕交易频繁,股价上涨不断,风险越来越大,故管理层对资产重组和注资整体上市工作采取紧缩政策,如强制ST公司每两周公告一次,并责令诸多上市公司澄清年内无注资和整体上市计划,鼓励市场投资大盘蓝筹股等。经过市场近三个月的调整,大盘蓝筹股已出现较大涨幅,8月7日国资委重新强调“要加快央企整体上市步伐,来不及整体上市者,至少要加快注资”。8月10日证监会副范福春又提出:“下阶段的重点是应关注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于是,近期市场重心又重新向注资整体上市股、重组股倾斜,呈现多元热点格局。由于这些股的股价普遍跌30—50%,因此,它们在5000点时走势比4300点时更理性、更健康,更有后劲。</p><p>第七,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同。“5·30”前4300点时,仅提高印花税一项利空,市场就在5天内暴跌近千点,相当多的人认为牛市已结束。而现5000点时的市场,全球股市暴跌打不下去,突然加息、发首批特别国债、允许境内个人投资港股等利空也打不下去,加快扩容也打不下去,显示牛市根基十分牢固。尽管伴随着指数走高,震荡的幅度也会加大,但由于红筹股回归受阻、股指期货年内无法推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坚信,眼下没有什么利空能改变中国股市牛市的步伐。</p><p>面对5000点,投资者不应恐惧,而应采纳古代思想家韩非子的一句名言:“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br /></p>[align=right][color=#000066][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000837[/lastedittime]编辑过][/color][/align]

兮兮 发表于 2007-8-25 08:14

<p>二、投资H股的机会不如投资A股</p><p>&nbsp;</p><p>本周一,国家外汇局批准境内个人直接对香港证券投资试点,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对A股市场的大利空。理由是:H股比A股便宜许多,势必会分流A股市场大量资金去H股掘“金”,并将A股股价拉来下。</p><p>我的观点则是:未必如此。</p><p>第一,发行价格不同。大多数人只看到同股同权的A股比H股股价高50—100%,殊不知,A股的发行价比H股高几倍。例如中石化,A股的发行价是4.22元,而H股只发1.60元。历史造成的香港及国际投资者低成本持有的H股的巨额获利盘,正好可倒给去拣便宜的内地投资者。记得2000年H股指数仅1000多点时,上海的许多大户就是在H股上被低成本的外资机构套得死去活来,最后只好割肉出局。</p><p>第二,盘子不同。众所周知,买大盘股比买中小盘股获利难,获利少。近期A股市场的大盘股之所以炒得火热,是因为拥有巨资的基金集中火力,抱团取暖。但H股的盘子比A股市场的大盘股要大得多,有几百亿美元对冲基金的外资尚且不愿炒它,即便境内的基金全部去炒,照样也要吃败仗。更何况目前只能允许境内的居民投资H股,想抹平H股与A股的差价,岂不是蚍蜉撼大树?</p><p>第三,投资理念不同。A股市场炒股注重的是业绩、主流热点、概念、题材和送股,主要目的是博取差价。价格即使高,只要能涨就是好股票。而香港投资者注重的是分红派息有多少。哪怕一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再快,概念题材再多,只要分红超不过银行利息,他们就决不跟风追涨,反而是见利好消息出货,超过20倍市盈率就认为是泡沫。所以,香港H股市盈率普遍只有15—16倍,股价长期横盘,价格虽低,不会涨又有何用?试问,境内投资者有几个是为分红利而去买H股?有几个能经受住半年一年的股价折磨?</p><p>第四,交易机制不同。香港股市是T+O交易,无涨跌幅限制,有股指期货,可以融资融券、买空卖空。资金实力雄厚的对冲基金在这块土地上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而境内绝大多数投资者在这方面是空白,很容易成为它们的“盘中餐”。前期社保基金、华夏基金等组建的QDII落败而归,便是明证。</p><p>第五,市场背景不同。A股市场是资本管制的市场,加上人民币升值、经济高增长、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国有股绝对控股、基金占市场最大份额,并有庞大的国内投资群、股市相对稳定,可预期性较强。而香港是资本自由化市场,加上港币贬值、经济增长平平、股权全流通、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唱主角,并受美国、欧洲、日本股市影响甚大。最典型的是8月10日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港股一天暴跌1285点,尾市又暴涨1000点,境内投资者很难把握,很难承受如此大的风险。</p><p>第六,入市的时机不同。境内投资者可直接买H股现刚批准搞试点,投资者还没去,香港机构炒手就已将H股价格炒高,指数涨了两千多点。可以预料,等到今后大批境内人涌入H股时,H股和A股的价差已不大,弄得不好就是去接最后一棒。2001年6月1日B股指数从80点涨到240点时,管理层允许境内投资者买B股,结果全部在顶部被套5年的前车之鉴,值得牢牢记取。</p><p>第七,机会大小不同。当今的A股市场是全世界最富有机会,最能使财富升值的市场。投资者既可随基金买大盘股赚钱,也可随私募、游资买二三线股获利,更有注资、整体上市、重组、购并等独特题材可以享用,还可在中小板、沪深本地股中的小盘股中博取高成长和大比例送股的机会,省心的投资者更可通过买基金实现财富增值。这些机会都是去香港买H股难以企及的。</p><p>第八,投资土壤不同。目前A股市场开户数已达1.1亿户,而香港只有几百万,两地的人气、熟悉程度、跑道畅通、股票数量、选择余地、货币结算、投资方式、赚钱效应等都大不一样。正因如此,连沪深B股与A股之间的巨大差价至今都无法抹平,更遑论香港H股!</p><p>鉴此,我的结论是:H股的机会在先前入市的投资者,后续的境内居民机会远不如A股,从A股市场分流去香港的资金将较为有限(该去的大资金早就去了),A股市场的大牛市格局不可动摇,A股市场是投资者财富增值的主战场的地位不会改变。<br /></p>

兮兮 发表于 2007-8-25 08:14

<p>三、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财富增值机遇</p><p>&nbsp;</p><p>这一两周来,我根据政策取向的最新变化,反复提醒投资者,市场正在由“二八”向“八二”转变,一再劝诫中小投资者不要去追随基金买一线大盘蓝筹股。本周的市场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每天涨跌比例均是5:3,八成股票轮番活跃,而大盘蓝筹股却死气沉沉,周五尽管工行、中行公布了中报业绩增长62%和50%,仍然无法吸引跟风盘,基金只能自拉自唱,深深地被粘住了。一周指数涨了9.58%,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资金账户却增值15%以上,明显跑赢了大盘。</p><p>由于管理层作出“期货公司控股5%以上的股东需由2年经营史并有1年盈利”的新规,故股指期货年内无法开设,加上香港红筹股回归因港府的质疑而无限期推迟,这样,至10上中旬“十七大”召开前一个半月,将是投资者千载难逢的致富机遇。</p><p>具体而言: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板块。</p><p>一、参股券商板块。这是所有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增长最快的板块,普遍增长700%—800%,无疑最具投资价值。今年元旦过后,我就极力推荐辽宁成大、亚泰集团,均有5—8倍的涨幅。今年谁抓住了这个板块,就是市场的最大赢家。下周一亚泰集团绝对控股的东北证券借壳上市,不仅使亚泰集团利润大增,而且净资产大幅增值,更重要的是将激活整个参股券商板块。</p><p>二、注资+并购+有色金属板块。这是稀缺资源与外生成长性相结合的板块,爆发力仅次于参股券商板块。例如“5·30”暴跌以来,涨幅最大的三个股是:1包头铝业,从17.9—60元,涨幅235%;2中国铝业,从18.85—48元,涨幅155%;3西部矿业,从29.58—66元,涨幅123%。</p><p>三、注资整体上市板块。根据国资委的最新要求,这个板块的面将进一步扩大,其中既有央企集团的注资整体上市(如中船集团从7.18元涨到200元),又有地方国企集团的注资整体上市(如上实发展从3.46元涨到44.86元),还有民企集团的注资整体上市(如香江控股从2元涨到30.63元),其成长性和股价爆发力远远超过大盘蓝筹股。</p><p>四、主业向稀缺资源行业转型板块。这是内生成长性与外生成长性相结合的板块,未来业绩和股价很具爆发力。例如,天富热电,主营由电力转向碳化硅晶片生产(军工用途)。又如,鄂尔多斯,内蒙注入40多平方公里的矿产资源,打造全球最大的铁合金基地。(以上均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的公告)。</p><p>五、资产重组板块。这也是中国股市屡创乌鸦变凤凰奇迹的板块。最典型的是ST金泰,从2.86元起涨,连续38个涨停板,至20.86元。但捕捉这一板块的黑马的前提是:1、股价超低,“5·30”暴跌以来,跌50—60%,至今仍跌30—40%;2、国有股比例大;3、中小盘;4、亏损金额不能过大;5、股价越低越好;6、近期在底部上台阶连续放巨量;7、有确切的重组信息,最好是注入房地产和矿产资源。</p><p>以上不是笔者推荐个股,而是提供给投资者一个选股的思路,启发大家继续到上市公司报表中去寻找黑马。</p><p>资本投资运作的成败就在于智慧的高低,智慧在股市中的作用就表现在:第一,能经受住“三术”的考验,即底部逼你割肉换股的折磨术、中部做差价的引诱术、顶部编故事的诈骗术;第二,在我所谓的第四幅“山水画”国发掘看似不是机会的机会;第三,实现财富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但愿投资者在金秋能取得累累硕果。<br /></p>

吴洪森 发表于 2007-8-25 08:24

这文章写得不错。

兮兮 发表于 2007-8-25 08:26

<p>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看来我个人操作太正,没有深入发掘价值投资,寻找暴利机会,买的都是蓝酬,正经八百地.</p><p>上实发展大涨之前那晚,我看到了整体注资信息,但没有太在意,岂料~</p>

采采卷耳 发表于 2007-8-25 11:19

呵呵~~现在嘲笑自己在4000点到4800点总是半仓操作恐慌心理,原来我是出奇的热爱钱钱[em59]

dev83675 发表于 2008-10-21 09:26

支持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