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民
近来,身边发生这样一件事情。朋友L的妹妹妹夫移民去了加拿大,L的妹妹向L描述那是孩子们的天堂。L联想到自己的孩子,此刻正挣扎在中国教育的水深火热之中,也动了移民的念头。
L说,也就是花两万多块为孩子谋求一个选择的机会;一旦三、五年后办成,孩子已经小学毕业。那时,或者孩子自己出国,住在小姨家;或者妈妈辞职陪同,爸爸在国内挣钱;或者全家一起移民,凭丈夫的资历,仍旧可以在外国谋事。只要在加国住满三年,孩子就可以获得加国国籍,父母则可以有绿卡。这样孩子就不必再挤国内高考的那座骇人的独木桥,将来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同时,父母也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老有所养的福利。虽然L对自己在国内的状况十分满意,工作上有成就感,朋友也很多,但L说:为了孩子,她愿意牺牲。
然而,L的丈夫却坚决不同意。他说:让那么小的孩子离开父母,不是爱她;夫妻分离,家不成个家;况且,他已经在国外多年,不愿再折腾,想安定下来。
L说:她理解丈夫的心情;但觉得他有小女人做派——如伊来,不能从大局把握事情。同时,她也询问其他朋友,赞同者居多。
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想听听各位的看法。你是如何想,会如何做呢?
[[i] 本帖最后由 伊来 于 2007-11-30 13:17 编辑 [/i]] 我的一个好朋友去年移民去了加拿大。一来是因为她老公的事业要求经常飞国内加拿大来回飞,二来为了女儿。相对国内,那里更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大学以前的阶段,没有什么学业负担。她女儿很喜欢那里。她目前属待业在家。其实她在国内发展得也很好。她说人一个阶段一个目标,她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就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一去三年,老公又经常出差,女儿小小年纪就上寄宿学校。她说那个时候为了自己的发展前途不得不亏欠家庭,她并不后悔,可是,现在为了家庭她觉得也可以暂时放弃自己的事业。我了解她,知道她不会一辈子这样,等女儿再大一些,她肯定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
通常移民对女性来讲,似乎更具有吸引力,因为女性往往喜欢国外的生活环境,加上国外有保障的福利,女性的生活压力不大。男人的压力就比较大了,像我这个朋友,在国内就属于超级会花钱的人,多亏他老公赚得动,反正我看他老公是很辛苦的,每次回国都是匆匆忙忙。
为孩子移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始终应该理智,要考虑很多因素的,除了经济能力外,还有适应能力,到任何一个陌生地方都要有一段难熬的适应期,如果让一个年龄尚小的孩子独自一个人在国外,独自一个人承受连大人都未必能够承受的孤独寂寞,这对孩子的发展未必就好。 这里的教育体制的确是对小孩的全面发展有利,但我觉得小孩有个幸福完整的家庭,在父母身边长大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为了孩子上学而两地分居,在我看来得不偿失。 孩子可能好些,不过要我出去,没有咱们中国美食,实在没劲透了。:sweat2d TO兮兮:
因为美食而让孩子差些,会不会是不具备牺牲精神呢?
放弃美食而让孩子好些,你能过这样没劲的日子吗? TO采采:
暂时分居和孩子的将来,何为大,何为小呢? 伊来,我个人认为孩子的未来和家庭的和睦完整分不开。孩子的教育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事,更需要父母齐心协力来营造一个好环境。我的看法是,教育的目的不光是孩子课业成绩(ACADEMIC ACHIEVEMENT),更重要的是孩子以后在社会上行事为人的态度。
纯粹为了孩子的课业,那还是留在国内好,因为国内学校绝对比这里抓得紧。为了孩子身心健康,那要么全家移民,要么就别出来。
我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咨询过不少人,我原来老板的太太恰好是一间名校的校长。她说,加拿大的教育政策是平均主义--说白了其实就是主要为平均线以下的学生服务,或者说就是:"一个不能少!"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想办法进私立学校,进公立的天才班,但中等偏上的学生就被牺牲了。所以如果小孩在国内功课一般般的话,出来并不一定能在学业上得到太多的好处。再说加拿大高校少,好的专业非常难进,这里的普通中学毕业生比上海的学生进大学要难。
送私立学校呢?这里好的私立学校因为入学的门槛高,学生的学业一般都比较普通的同龄公校学生超前,这样学校就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活动能力。也因为如此,私立学校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私立学校家长联谊会的权力非常之大。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小留学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和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同学相比不利。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谢采采的回帖,我会将这么具体的加国教育情况告知朋友,希望她能有更审慎的考虑。
问你的那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朋友的答案;再问一遍,其实是想说不。因为生活从来都在于此刻。
[[i] 本帖最后由 伊来 于 2007-12-1 07:59 编辑 [/i]] 采采介绍的情况跟我一些在国外生活的朋友讲的完全一致。
我认为对要不要办移民的思考,关键之处在于确定谁移民,如果是自己想改换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当然可以,但前提是那个异国适合你。拿有刀来讲,英文比较烂不说(那是可以重捡或另学的),主要是自己不可能在西方国家找到好工作,也没法接受那种陌生人世界的社交习惯和生活方式,所以我去不了。如果想把孩子移到外国去,那就得自己陪着去重新打拼,或者亲子分离,几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作出极大的牺牲,而且将来孩子变得像个外国人似的,也未必是好事,除非是已经长大的孩子自己决定移民,接受西方教育,要求父母给予经济支持。那样的话,如果爱孩子并且有条件帮他实现梦想,是可以移民的。可能形式上主申请人是自己,实际上真正的移民只是孩子。 采采提供的说法很有价值。
有刀的想法,其实能够用来回答伊来问我的问题,偶的一句戏言后面,隐含的就是巨大的缺陷感。想想何必?
当然,这就是中国人的观念,为了孩子,吼吼,一切为了孩子。 [quote]原帖由 [i]兮兮[/i] 于 2007-11-30 21:30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26299&ptid=79934][img]http://www.yantan.org/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孩子可能好些,不过要我出去,没有咱们中国美食,实在没劲透了。:sweat2d [/quote]
真是洋盘,像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移民国家,怎么会没有中国美食,连湖南菜都有。 有华人地方,都聚集啊,不过严重怀疑那湖南菜的正宗了.偶在外20天,实在不惯每天奶酪汉堡的,居然和老婆去巴黎的超市采购辣椒蔬菜自己做菜(临时住别人家),原料当然只是名称一样,完全不对了 。
我说了 前面属于戏言,事实上虽然最爱湘菜,但已经什么都可以上口了 。主要是指那种生活自在感,可能这属于共性,对陌生环境的排斥感,时间久了都会习惯的 。电视上有个上海知青在黑龙江漠河,回到上海2天久浑身不自在,赶紧回到本来不属于自己的第二故乡去了 ;更好玩的是,一个南京(?)女子嫁到太平洋一个岛国,适应了那边部落式生活方式,回来反而不对劲了 ~~~ 想继续问:
现在是将来的准备吗?
没了自己,孩子在哪里?
牺牲掉自己,是一种更崇高的责任吗?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去那里没了自己,而有些人会觉得在哪里都有自己呢? 我想,现在跟将来不搭界,把现在搭给将来做准备一不留神就成自虐了。
有“牺牲掉自己,是一种更崇高的责任”想法的人也很容易以自虐达到崇高满足感。
如果没有在国外生活的能力与心理承受力,感觉“没了自己”是颇为正常的。 再追问:
有在国外生活能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人,和那些没有这些能力的人到底是哪里不同呢? [quote]原帖由 [i]伊来[/i] 于 2007-12-1 16:16 发表 [url=http://yantan.org/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26435&ptid=79934][img]http://yantan.org/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再追问:
有在国外生活能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人,和那些没有这些能力的人到底是哪里不同呢? [/quote]
------------------------------
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一种人在国外有生活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一种人没有这些能力。 是父母给的吗?
是在国外练出来的吗?
[[i] 本帖最后由 伊来 于 2007-12-1 19:16 编辑 [/i]] 插句嘴罢。感觉,这是个因人而异的话题,人不同,结论完全不同。对甲有效的经验,乙拿来用,说不定反而坏事。所以,一些客观、中性的经验(如采采提供的)借鉴价值更高。
我有一同学,在美国十几年了,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儿子也美国化了,表现为不认识汉字(但会说上海话),不爱吃中餐。但即使如此,她还是想回国。她大概属于乡愁较浓的人,擅长体验流亡情绪。我另一大学同学,在曼哈顿的洛克菲勒中心上班,从事着与大学所学全然无关的工作,却兴高采烈,未见丝毫乡愁,和我用MSN聊天,他只会写Hi,连中文也不会打。甚至,和我打电话都“嗯哼嗯哼”的,估计那头还在耸肩膀呢。这两人如果给伊来的朋友出主意,估计各有一套,互不兼容。听谁的呢?
关键,不于在别人怎么说,而在于你是什么人,你想干什么。 看到了这个话题,就留下多嘴两句吧.愧以过去几年的加国移民律师楼工作经验和自己本身的移民生活,来充当一下甲方谈谈个人看法:天下父母心,出发点都是好的.但真的是像周大哥说的要因人而异.打个比方,我感觉移民好比两种植物的嫁接,也该注重两个嫁接体之间的亲和力,不但能保持原来的优良品质,还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 孩子的各方面成长和家庭的完整亲密是息息相关的,即使是关乎孩子的远大前途,但如不切实际的做好当下,系统的规划好全局,对将来又有几分的把握能预测的来呢?
"只要在加国住满三年,孩子就可以获得加国国籍,父母则可以有绿卡。" 这句话不知道是哪位说的?(一句话就涵盖了加移民局的几项的移民法规),不要这么不负责任哦,完整的说是:要在四年之内住满三年(而这三年的进出记录都是需要加移民局审核的,就是所谓的移民监),孩子也一样,父母则另当别论,以家庭收益来担保.
移民,听起来是不错,但不能言过其实的夸大,中国人很多讲究面子的,即使过的不称心如意,还是很委婉的用"痛并快乐着" 来掩饰自己的移民生涯的失落,这不是局外人能体会的来的.
关于移民或者全家移民,细节繁琐,就不一一例举了,
[url]http://www.cic.gc.ca/english/index.asp[/url] 这个是加拿大移民局官方网站,希望对想移民去加国的朋友有所帮助.
以上是个人看法,最想说的还是:家庭的完整还是最最重要的. 我身边就有几个朋友在跃跃欲试争取移民加拿大。
一个是比较成功的律师朋友,几年前就开始长远打算,在上海挣满3000万就全家移民,去加拿大之后就不干活了 ;他的思想还是担心万一哪天这里发生不可确定事件比如战争~~
还有一个是琴行老板,本人是钢琴手,已经在上海多家分店,生意红火,也被周围另外的朋友说动全家去加拿大。他的思想是为了孩子。
早先一个在上海的老乡偕上海夫人去了 加拿大,属于技术移民。后来连在湖南的爸爸妈妈也过去了 ,听说在那边福利很好。
这些人都是举家移民,应该说在国内都比较成功了 ,想养老或是为后代打算换个环境。
[[i] 本帖最后由 周熙 于 2007-12-2 10:51 编辑 [/i]]
转贴: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加拿大(作者不明)
[img]http://luxury.china.com/zh_cn/luxury-travel/11060857/20071130/images/14514515_420166.jpg[/img]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乃至印度都有全球战略,这与同样有全球战略的中国难免有冲突的因素。但是,加拿大没有全球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不会与中国产生对抗冲撞,因此不会成为中国的威胁。
加拿大对于中国来讲,可能是一个遥远的国家。说它遥远,不单单是地理位置的因素,因为中国人无论老幼,对美国的事情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对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美国货十分“景仰”,而加拿大就在美国的边上,国人对加拿大的事情则知之甚少,许多信息都是似是而非,甚至还有许多莫名其妙的“误区”。可见,这里讲的“遥远”,在全球化的时代,只能是“ 冷漠忽视”的代名词。
我不久前从温哥华回国,在上海的复旦大学和广州的中山大学演讲,向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三个简单的问题:谁是加拿大的总理?谁是外交部长?加拿大人口多少?能够回答出三个问题的同学竟然没有一人,回答出其中一个问题的也不到一个巴掌。
当然,我绝对无意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孤陋寡闻。因为我问有关美国的三个同样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对答如流,可见问题是加拿大不在他们的视野当中。我还清楚记得,几年前在加拿大读到小说家刘心武写的一篇短篇小说,第一句就说“加拿大的首都温哥华”,弹指间就让加拿大“迁都”了。这也不奇怪,因为国人知道世界名城温哥华的人,远比知道首都渥太华的人为多。但在加拿大,东西部的差距非常大,一迁都,可能国将不国。
但加拿大也许对国人也很亲近。因为加拿大有个白求恩,毛泽东老三篇中的名篇《纪念白求恩》几十年来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与此同时,国人还知道从白求恩故乡来的“大山”,能够用流利的中文说相声。
为什么一个跻身西方七强之一的国家、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7年的国家、一个如今拥有最多中国移民和中国留学生的国家,却在中国找不到知音?或者说还有太多的隔阂与误解?
我在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看到有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研究中心。这不奇怪,因为他们是世界的主角,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相比较,加拿大跟中国的贸易量就太小了,甚至还小过非洲的尼日利亚。但是,这些名校殿堂中,并不缺乏诸如韩国、新加坡、瑞典、印度等国的研究中心,但就独独不见加拿大研究中心的踪迹。是不是因为中美关系搞定了,山姆大叔边上的加拿大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加拿大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国家。看加拿大的战略地位,不能用势利的眼光看、短视的眼光看,而是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用战略的眼光看。这样一看,就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光美景,看到加拿大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未来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所以,中国人口外移的现象将会持续。尤其是中国经济 不断崛起,与西方生活水准拉近,更会促进人口外移的速度。美国卡得很紧,澳洲有排外的传统,新西兰太闭塞,日本、欧盟强调纯粹,只有加拿大采取多元文化政策,又是北美大陆的国家,在目前人口仅有3000万的水平上,移民需求很大。如果中国对加拿大友好,加拿大自然就会成为中国人口外移的目的地。
移民海外,不但是寻找好的生活,也是寻找可以发挥力量的地方。从全球角度来看,华人在加拿大的发展潜力很大,远远超过美国。
远的不说,仅以政治参与而言,美国的华人总数超过加拿大,但华人在总人口的比例上相当低,再加上美国的非洲裔和拉丁语裔(以墨西哥裔为主)是最为强势的有色人种族裔,他们在未来有实力与欧洲裔白种人一争长短,华人则机会不多,只能乖乖做良民。加拿大则不同,华人是英法裔之外最大的有色人种,中文是第三大语言,在西部更是超过法语。再加之华人大都集中居住在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大都会,参与政治的实力无可限量。加拿大华人在议会的人数,就比美国多很多,将来这种趋势更强烈。一个华人政治力量强大的地方,一定有利于同母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而加拿大是美国的邻居,连带也能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其战略政治的潜力之大可见一斑。
加拿大不但地大,也很物博。虽然现在中加贸易量还不大,但是在能源日益缺乏的明天,加拿大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帮助的潜力却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以加拿大目前3000万的人口来计算,如果加拿大全面停止生产,仍然能生存两百多年,可见其资源的丰富。说加拿大是能源超级大国,绝不为过。中国未来如果有了加拿大能源的奥援,将是何等的幸运。
当然,美国也有资源,俄罗斯也有资源,但是不要忘了,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乃至印度都有全球战略,这与同样有全球战略的中国难免有冲突的因素。但是,加拿大没有全球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不会与中国产生对抗冲撞,因此不会成为中国的威胁。即使加拿大口头上批评一下中国,也不会真的成为对抗的力量。相反,在中国与西方发生对抗的时候,加拿大还会扮演缓冲的角色。因此,中国不必要用对付美国、日本、欧盟的办法来对付加拿大,而是应该以温和友善的姿态搞好中加关系。
不要忘了,加拿大毕竟是美国的邻居,也是北约国家。全球好几次民意调查都显示,加拿大是世界上形象最好的国家。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应该站在展望全球的高度来看待加拿大,对它重视一点、温和一点、礼貌一点、谦让一点、积极一点,赢得了加拿大的芳心,中国将会得到难以估量的回报。 如果一个移民计划,既考虑了孩子,又兼顾了父母的利益,是最好的。
我们一个女同事,为了孩子前途,同意随老公移民加拿大。结果损失最大的是她自己。老公是搞技术的,工作很体面,薪酬高;儿子读书。可她自己却在超市打工。她学的法律可以在国内玩转,而且风光,可在加拿大基本用不上。中间她回来一次,整个人显得很胖而且没有精神了。
出国前,她买了成箱的衣服准备鲜亮地出征。也许,都穿不上了。
:tongd 最近,身边两个朋友准备让儿子出征澳大利亚。
其中一个如意算盘是,考完雅司,让儿子去澳洲读高中,然后报考一个具有移民价值的大专,比如厨师专业。如果申请绿卡可能,今后父母可以随他移民了。经济上,只要卖掉一处房子基本没有问题了。(前提是,儿子也乐意这般尝试)
这些想法鉴于他对国内教育的认知,因为职务关系,他读的硕士、博士基本不用做功课,让学弟学妹帮着写论文,或者让每个部门领导帮着写一部分,再把导师搞定了。他说,这样的教育没有可读性,别耽误了孩子。
:razzd 大家好
我刚从澳大利亚回来,住了一个多月.
国外的中国超市什么都有,甚至比国内的还要丰富.想吃什么都有,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胃.
我认为孩子要么就在上小学前出去或在那出生最好,语言能够很地道.
要么在国内读完了本科再出去,这样比较省钱,而且世界观已经形成,国内好的基础教育也已完成.但要提早计划好所学专业,为移民做好准备.
实话讲,外国真的很不错.空气清新.除了下雨,天是蓝蓝的,很美.街道上走了半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在外国学生哪见过这么多人的马路,新鲜的直摇头.
外国虽然好,但我感觉它不属于我.
[[i] 本帖最后由 燕的呢喃 于 2008-1-19 18:07 编辑 [/i]] 果然人与人想法各异。如果什么时候我突然发现小区外的那条马路上行人稀少了,一定会想:糟糕,出什么大事了。
有朋友从西藏旅游归来,给我看了一大堆色彩斑斓的风景照片,我称赞了他的摄影技术,更称赞了他挑战高原气候的勇气和胆识,但我同时也告诉他,在我眼里,西藏还不够美,没别的原因,就因为那地方没人,也不适合人居住。
除非在旅游景点,否则,没人的地方一定不是最美的。 现在悉尼的市中心和上海南京路也差不多,我看到那么多人就头晕。
澳洲商业区和居民区分开,看不到人的地方都是居民区。76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只有2千1百万人口,树比人多。 90年代后期两代天子都认为加拿大对天朝屡犯大不敬之罪,因此给予封杀:一切新闻报道尽可能不提,电影电视节目一律封杀,这个大家拿的地方也就从公众视线中隐形啦! 呵呵,最有意思的是开车,右侧方向盘左边行驶。一开始我差点和对方的车顶牛,不过一会就适应了。过路口有时不必减速对方肯定会让你,因为他那方有STOP 。很自觉的很规矩的。当我横过马路时,两边的车都停下来,当我过完马路走了很远回头一看那些车还没走呢,乖乖的等在那,没有其他的行人,我自己就笑。要在国内司机早开跑了,又没警察。
如果你是初学者或是驾照不够3年,那你车上要贴有L 和P的标志。一般的司机都躲着L牌的车怕有麻烦。不像国内,马路杀手混杂其中不知是谁。
国内的驾驶技术到了那可是小菜一碟,太好跑了,只要看懂英文路标。
当地的车都被改装了发动机和排气管,跑起来听到的是跑车的声音,嗡嗡的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像置身于赛车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