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贾铭志 发表于 2008-1-9 17:09

转一些常见错字,错用成语之类

按:已有师友转过07年最常见的十大语文错误,翻网络时,又看到06年十大语文错误,看到第8条,真是羞愧至死,收信人:XX先生〈收〉,这种错误用法,竟然用了几年,今日方知。真是白读了这么多年书!


2006年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杂志在上海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这十大差错是: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文革刚结束我国在简化汉字时,曾经规定“象”、“像”通用为“象”。但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又被恢复使用。汉语词典中规定: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二、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丙戍”应为“丙戌”。戌,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的属相为狗。戍,音shù,指防守,和地支无关。
    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是“神州”,神州是指我国广袤的领土。
    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两字音近而义殊。“即”为第二声:1.靠近、2.到、3.当下、4.就着、5.就是、6.就、7.即使;“既”为第四声:1.已经、2.既然、3.完了〈书〉、4.作连词用。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發”,是“出發”的“發”,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中,“启示”应为“启事”。“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
    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哈蜜”应为“哈密”。哈密瓜原产于新疆哈密,故而得名。
    八、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如“王伟先生(收)”。
    九、容易张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它是告子而不是孔子说的。
    十、文史知识常见的错误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于1860年就已经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了,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那里早已经是一片废墟。【摘自《中国财经报》2007年1月18日 赵兰英 孙丽萍/文】  



高考语文最容易用错的25个成语
   
    1.间不容发
    间:空隙。
    释义: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误例】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2.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释义: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误例】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3.拍手称快
    快:痛快。
    释义: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误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4.不足为训
    足:值得。训:准则,典范。
    释义: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误例】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5.不刊之论
    刊:削除。
    释义: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6.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
    释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误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7.下里巴人
    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误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8.不赞一词
    释义: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9.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
    释义: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误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10.长此以往
    释义: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误例】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久假不归
    假:借。
    释义:长期借去,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误例】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12.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
    释义: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误例】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努力呀!”
    13.炙手可热
    释义: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误例】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14.无所不为
    释义: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不能误用作褒义词。
    【误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5.巧夺天工
    夺:胜过。
    释义: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误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16.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
    释义: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17.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磨盘,磨的底盘,凿有许多齿形道。
    释义:比喻办法多,门路广。不能理解为“有很多条道路”。
    【误例】他自小没见过世面,好不容易进了城,只见车水马龙、大街小巷,如同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18.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
    释义: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误例】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时,你却细大不捐,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么?
    19.石破天惊
    释义: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误例】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20.危言危行
    危:正直。
    释义: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误例】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1.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释义: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误例】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22.罪不容诛
    诛:把罪人杀死。
    释义: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恶。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误例】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23.大快人心
    快:痛快。
    释义: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误例】最近,老王的女儿考上了公务员,儿子考上了大学,下岗的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老王乐得合不拢嘴: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24.休戚相关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释义: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主语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误例】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5.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
    释义: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能用来描写冰雪融化。
    【误例】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摘自《语文报·高考版》】



2007年十大语文错误


继2006年公布十大语文差错之后,日前《咬文嚼字》杂志社又公布了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二、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自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后,“无间道”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的却是“无间地狱”。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的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的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三、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是:戴上紧箍咒。如:“给权力戴上紧箍咒。”在《西游记》小说中,只要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便要收紧。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
    四、地名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州和洲。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则改用后起区别字“洲”来表示。“九州”为中国的代称。
    五、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是:娈童。如“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在这类新闻中,“娈”字一律被理解成了动词,指“性侵犯、猥亵”等犯罪行为;其实它是形容词,义为美好的样子。“娈童”则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专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
    六、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者是职责范围里的支配力量,它是以别人的服从和执行为前提的;“权利”则和义务相对应,它是以依法获取或者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为特征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七、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战。如:“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谁也没说服谁。”汉语词汇中有“唇枪舌剑”,义为唇如枪,舌如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也有“舌战”一词,《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舌战”指口头交锋。“唇枪舌战”显然是两者杂糅的产物。
    八、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
    九、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如“52吋液晶电视”。“吋”是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1977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吋”字是其中之一。
    十、引用古诗名句的常见错误是:“海上升明月”。每到中秋节时,媒体上常会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往往把“生明月”误为“升明月”。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是诗中的传神之笔;误为“升”字则成了直白的写实,既不忠实于原著,又削弱了诗的意境。
    【摘自《中华读书报》1月2日 余传诗/文】


最易读错的十个姓

一、华姓
    “华”姓,应读huà(化),不读中华的华。华姓源于封邑,出自子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宋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可见,华姓的祖先是宋戴公的孙子“督”(华督,一作“华父督”,有说其字为“华父”,春秋时宋国人——编者注),因宋戴公的祖先系子姓,所以,姓氏书上称华氏出自子姓。据历史记载,华父督当时在宋国很有势力,他曾经害死过孔子的祖父孔父嘉,逼得孔氏迁往鲁国。华姓后裔在后世有很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和曹魏时的华歆,数学家华罗庚也是华姓中比较知名的人物。
    二、任姓
    “任”姓,应读ré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任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裔;二是出自风姓,为太昊之裔。可见,这两支任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前两年牺牲的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就是任姓中比较为人们所熟悉的人物。
    三、解姓
    “解”姓,应读xiè(谢),不读作解放的解。解姓起源于封邑,其祖先是唐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因于为氏,源于姬姓。唐叔虞是西周初年唐国的初封之君,他的第八个儿子名叫姬良,其食邑在解邑(今山西省临晋县西南解城),其子孙即以姬良的封邑为姓氏,称解姓。《水浒传》中有解珍、解宝兄弟。
    四、仇姓
    “仇”姓,应读qiú(求),不可读作仇恨的仇。仇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仇牧,子姓。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南宫万之乱”。当时,宋国的卿士南宫万与宋闵公在一起下棋。因宋闵公没有下赢,恼羞成怒,就用语言羞辱南宫万。南宫万是一介武夫,力大无比,拿起棋盘将宋闵公拍死。仇牧闻之,率军与南宫万战于公门。两人搏斗之中,仇牧“齿著门阖而死”。仇牧的后人即以仇为姓氏。明代有大画家仇英,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应是仇姓中最出镜的人了。
    五、朴姓
    “朴”姓,应读piáo(瓢),不读朴素的朴。朴姓最早起源于四川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朴姓此后即进入中原。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甚多,这可能是朴姓的另一个来源,朝鲜人三大姓:李、金、朴。歌星朴树就是当今朴姓中比较知名的人物。
    六、查姓
    “查”姓,应读zhā(扎),不读检查的查。查氏出自姜姓,发祥于山东地区,是以邑为姓的姓氏。根据《姓苑》记载,春秋时期,齐顷公的儿子食采于楂邑,他的后代子孙以邑为姓,称为楂氏,因为古代楂、查相通,后来就简称查氏。查氏后人奉齐顷公为查姓的得姓始祖。当代最有名的查姓子孙,应是金庸金大侠了,金庸原名就叫查良镛。
    七、盖姓
    “盖”姓,应读gě(葛),不读覆盖的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齐大夫食采于盖,其裔孙以邑为氏。”《词源》云:“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属泰山郡。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
    盖姓还有一个来源,为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魏书》之《官氏志》云:“卢水胡有盖氏、盖楼氏改为盖氏。”盖姓比较有名的人,今为大家熟悉的就是电影明星盖丽丽。
    八、区姓
    “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区姓源于人名。《万姓统谱》云:“欧冶子之后,转为区氏,望出渤海。”又云:“今岭南多此姓。区姓的祖先欧冶子是中国古代铸剑名匠。”《汉书》中记载的区姓名人有区景、区怜、区星、区博,其中区博在王莽时曾为中郎。前国家足球队的门将区楚良,是当代区姓中的知名人物。
    九、乐姓
    不读作快乐的乐,应读作yuè(月)。乐姓源于人名,出自子姓。《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宋国的宋戴公,他的儿子叫公子  ,字乐父。乐父的孙子叫夷父须,夷父须以“乐”为姓,这就是后来乐氏的来历。乐姓后裔中,战国时期的乐羊和乐毅父子最为有名。当代游泳名将乐静怡,应该是大家所熟悉的。
    十、逄姓
    逄字读作páng(旁)。逄姓属稀姓,人们往往容易错把它念成逢音或蓬音。其实,逢、蓬这两个字也还有一个共同的读音páng,它们也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其中,逄氏与逢氏同源,而蓬氏又另是一个来源。关于前者,《姓氏考略》云:其始祖是“商诸侯逢伯陵之后,望出北海”。《姓氏寻源》云:“字本作逢,后世分逢、逄二字,今亦分列之。”清代史学家罗泌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逢伯陵为黄帝臣,后受封于逄邑,实始于齐。
    其实容易读错的姓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另需说明的是,还有两个复姓最易读错,复姓“万俟”应读mòqí,复姓“尉迟”应读yùchí。
   【摘自《共鸣》2008年1月号 李启/文】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