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不能授予禽兽
曾有人为中国经济学家无缘诺贝尔经济学奖而愤愤不平。的确,诺贝尔奖应该授予中国的经济学家,别的不说,仅在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创新方面,绝对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学家敢和中国的相比。有经济学家说,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要重估,房价要上涨;在另一个时刻,他又勇敢地说,人民币贬值,人们要通过买房保值、升值,房价要上涨。对经济学理论活学活用到如此神出鬼没的地步,纵观当今世界,还有哪个国家有此类经济学奇才?
不妨再举几个中国经济学家的创新性言论,这些言论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界的至高境界:
著名经济学家厉某说:“中国是否应健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寒冰注:这种理论如果再丰富一下,完全可以出一本《禽兽经济学》,即以禽兽般的冷血对待生灵,以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榨取他们的血汗。这绝对是经济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理论突破。)
著名经济学家胡某说:“洪水有利于经济建设。”著名经济学家刘某进一步说:“1998年特大水灾刺激了需求,拉动增长,光水毁房屋就几百万间,所以水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35%.”
(寒冰注:发展经济的捷径啊!每逢雨水季节,只需组织人力去扒河堤,制造滔滔洪水即可。经济学家在提及这种理论时,难道没有想到那些被洪水吞噬的生命吗?这种空前绝对的创新没有被纳入诺贝尔奖评委的法眼,实在太可惜了!)
著名经济学家樊某说:“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著名经济学家张某更进一步:“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企),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寒冰注:这种理论完善一下,可以出一本《败家子经济学》向世界推广。)
…………
今天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些。这因为被一篇报道惹得我气不打一处来,不写此文难以入眠。
2008年1月5日,最早祭出“为富人说话、被穷人办事”旗号的著名经济学家茅某在广州某大学演讲时指出:“如果降低高校学费,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茅某说:“我也主张电价上涨。目前,中国的电价是政府补贴的。但穷人一个月只用10-30度电,富人一个月则可能用300度电,政府的补贴实际上补给了富人。正如高校学费一样,”电费应该提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
著名经济学家茅某的这种观点已经不再是创新了。因为这个理论的开创者是著名经济学家张某,他指出:“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一个真正好的体制,我可以收费高,但我花80%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张某还说:“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一年的学费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在补贴,这是穷人在补贴富人。为什么不让富人多出些钱呢?比如说,学费就可以收20000元,贫困家庭的孩子就给他全额奖学金,这就是富人补贴穷人了”。
很多人反感这种经济学理论,我要说的是,这两位经济学家太伟大了,这种伟大的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是:
第一,富人的孩子都是傻B,他们学习成绩都差得不值一提,永远与奖学金无缘,而穷人的孩子个个聪明绝顶,奖学金悉数被他们获得。
第二,学费提高到两万的情况下,穷人家的孩子都不辍学,还能拥有正常进大学校门争取奖学金的机会。
第三,多收的学费腐败官员不贪污、乱收费毛病缠身的学校不侵占,完好地以奖学金的形式发给穷人的孩子。
第四,所有的人(包括富人)都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财富,都坦诚地告诉天下人他们是富人,然后,自告奋勇地接受学费涨4倍以上的事实,无怨无悔,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刻意装穷,隐瞒自己的财富,变着法儿偷逃税款。
第五,既然学费都转嫁给富人了,国家不用再承担公共產品的责任,财政不用再给大学拨款,而面对政府的不作为,公众兴高采烈,毫无怨言。
…………
倘若没有这些条件支持,这种通过提高学费让穷人孩子上得起学的理论简直像白痴的呓语。中国的学费之高,按照收入比来算,已经算得上是世界之最,学生家长苦不堪言。从公共财政的投入来看,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这个数字也被作为唯一的数字性指标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會主義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但时至今日还没有达到。而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我国甚至低于非洲穷国乌干达。在这种情况下再提高学费,情何以堪?
再看看提高电价让穷人受益的理论,这绝对是著名经济学家茅某的创新,张某只是提到了学费,而没有提电价。茅某认为,“电费应该提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
这个理论要成立,同样需要许多条件:
第一,那些因电价大幅度提高负担加重却又达不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收入者,能够承受高昂电价之苦。
第二,电价提高受益的垄断的发电、电网等企业个个都是活雷锋,他们把因电价提高而获得的收益完好地交出来,用以补贴穷人,而不用多获取的收入为自己多发工资、奖金和福利。
第三,大幅度提高电价不推动物价上涨,不给居民造成负担——当然,这需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学原理,因为正常情况下,电力作为上游重要的能源价格,会直接影响到下游许多行业的成本,生产环节成本一旦提高,很容易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电力需求的刚性特征,电价一旦上调极有可能引发终端消费价格的集体上涨。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则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进而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第四,所有的人对电价上涨都欣然接受,并且欢呼雀跃、感恩戴德。
…………
倘若没有这些条件支持,通过提高电价然后补贴穷人的理论同样像白痴的呓语。
更白痴的是搭便车的说法。经济学中的搭便车是在公共物品购买时出现的,由于公共物品具非排它性——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排斥其他人对其同样的消费,所以有人就会有获得利益而逃避付费的行为,解决的办法是靠政府统一征税来购买公共物品。而在完成税收征缴工作以后,政府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向纳税人提供公共產品,而在享用公共產品方面,每个纳税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如果在分享公共產品方面人为制造不公平才是危险的,世界上哪个国家敢这样做?哪里来的搭便车?我怀疑这位著名经济学家连本科学业都没有过关。
是的,许多经济学理论一旦被活学活用就没有谱了。按照著名经济学家茅某的说法,他是在“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但结果可能是相反的。大幅度提高学费的结果是穷人的孩子被阻挡在校园外,富人的孩子可以更从容地分享公共產品;大幅度提高电价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穷人痛苦地面对新增的负担,而富人再不用担心因负荷过重而出现的停电困扰……
中国不缺少聪明的经济学家,但缺少良知,缺少悲悯情怀,缺少作为学者应该有的獨立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及过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说法:在2007年7月份,我就撰文指出:我们已经开始处于全面通货膨胀时代。但是,仍有许多经济学家在强调是“结构性通货膨胀”。什么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学上何时出现了这个怪异的理论?我体胖了、腰粗了仅仅眼睛没有变大就说是“结构性肥胖”吗?不,正因为“全面肥胖”了眼睛才变小的啊!有所有商品都上涨的通货膨胀吗?
不看别的,光看看房价的成倍上涨,就知道通货膨胀何等严重了。只是,房价未被列入CPI而只是把租金列入其中,才遮掩了真相,如果不是食品价格上涨,恐怕还在被继续掩盖。但是,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用“结构性”遮掩不了,老百姓的钱不顶花了,这就是事实。
人无良知,再多的智慧也无法让它区别于禽兽。在这个盛行包二奶的时代,有多少经济学在被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所包养,并因此发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他们距离禽兽越来越近,而只能距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
我宁愿中国经济学家永远无缘诺贝尔奖,也不愿看着诺贝尔奖遭到亵渎和羞辱。
写于2008年1月7日凌晨
作者:[url=http://www.cnbaodao.com/author/shihanbing.htm][color=#b96f17]时寒冰[/color][/url] “中国不缺少聪明的经济学家,但缺少良知,缺少悲悯情怀,缺少作为学者应该有的獨立性。”:strongd 说得好! 说他缺少良知,缺少悲悯情怀,茅某可能会觉得最冤枉;不过他的动机如何美好,他的辩解如何真诚,都改变不了他的主张纯粹是扯淡的现实。
不管是学费还是电价,都围绕着如何调节社会分配这个大课题做文章。这种综合性的大问题也是根本问题永远都应该由税收政策来主导调解,怎么能单独切出来用某一商品的涨价与补贴来解决问题呢?
绝对无法顺利实施的想法却冠冕堂皇的提出来,真是绝对有损经济学家的身份。
如果仅仅是出于部门利益的需要,直接说出来至少能获得诚实的评价;偏偏要把单独商品的提价与调节社会分配这样的大课题捆绑在一起说,让人联想起一大堆不雅的词汇:别有用心、此地无银300两、居心不良等等。
其实可能主要是因为无能的原因。 呵,时记者火气那么大,不知是不是因为通胀的缘故。我也痛恨通胀,不过反对的是政府滥发货币,不是主张政府打压价格,打压价格--------好比粮食价格,是亏待了粮食生产者,并且会增加消费减少产出,使情况进一步恶化。不过火气再大,也要讲理,语言暴力不解决问题。而且一旦说顺了嘴,受自己心里暗示,真把别人当禽兽了,就不会注意别人的语言语义----------谁管禽兽叫些什么,是不是?象这段:“有经济学家说,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要重估,房价要上涨;在另一个时刻,他又勇敢地说,人民币贬值,人们要通过买房保值、升值,房价要上涨。对经济学理论活学活用到如此神出鬼没的地步,纵观当今世界,还有哪个国家有此类经济学奇才?”就理会错了别人的意思,前面的升值是对外升值,后面的贬值是对内贬值,这是最近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别人并没有弄错,时记者对房价上涨不满意,迁怒到预言房价上涨的人,就有点像那个听到坏消息就杀信使的国王了。
讲道理,就要先把题目搞搞顺,不要去反对一件不存在的事:现在并没有谁要授给中国经济学家诺奖,这么起题目只是哗众取宠,要是不用那语言暴力的字眼,简直就捧了中国经济学家。设想一下取个题目,叫:坚决反对给金丝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不是反而捧了金丝了?所以说这么说话还真没有什么意义,就像说奥斯卡奖不能颁给时记者,地球不能抽真空一样。
文章的核心,是反对两位经济学家对电价和学费市场化收费(涨价)然后对穷人定点补贴的提议,这个反对是有道理的:约束不清,成本太高,多收的钱转一圈消耗剩下的反而不够补贴穷人了。这可能因为两位经济学家对穷人比例的看法与其他人差别较大,并不是说这种经济学思想无意义,假如穷人非常少,这个做法就比较合理,虽然也会遭到大家的反对。类比一下,吃不起饭的穷人已经很少了,对他们就适用定点补贴,而不必用对所有公民补贴午饭来解决。可见这两位经济学家也不是在说禽言兽语,只是度的把握不太适合罢了。
回复 4楼 的帖子
“就理会错了别人的意思,前面的升值是对外升值,后面的贬值是对内贬值,这是最近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别人并没有弄错,时记者对房价上涨不满意,迁怒到预言房价上涨的人”不会吧。铁线兄会认为那个经济学家说的是对话?那段话荒唐得我以为是作者引用错了呢。
编辑:把“铁线”写成了“铁丝”。
[[i] 本帖最后由 迅弟儿 于 2008-1-16 14:56 编辑 [/i]] 这是前段的热门话题,我不可能连题目都搞错。
嗯?我怎么没看懂铁线兄的意思?
“有经济学家说,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要重估,房价要上涨;在另一个时刻,他又勇敢地说,人民币贬值,人们要通过买房保值、升值,房价要上涨。”这段话如果真是经济学家说的话,那就太过于荒唐了。我是这个意思。 [align=left][quote]原帖由 [i]迅弟儿[/i] 于 2008-1-16 18:46 发表 [url=http://www.xzmw.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33705&ptid=80740][img]http://www.xzmw.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有经济学家说,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要重估,房价要上涨;[color=magenta]在另一个时刻[/color],他又勇敢地说,人民币贬值,人们要通过买房保值、升值,房价要上涨。”
这段话如果真是经济学家说的话,那就太过于荒唐了。我是这个意思 ... [/quote][/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不同的场合嘛:好比跑美国去,说人民币升值如何如何,因为人民币对美元是升值的;跑欧洲去,说人民币贬值如何如何,因为人民币对欧元是贬值的,这不难理解吧?[/align][align=left]在讲到热钱进入时,说因为人民币升值(对美元升值)预期,热钱进入,资产价格重估,所以房价会涨;在谈到国内物价飞涨时,说人民币在贬值(对货物)可以通过买房保值,房价会涨,这是同一件事,在不同角度得出同样结论,听上去就像一会儿说中国队大胜日本队,一会儿说中国队大败日本队,它就是一件事,说法不同嘛。[/align] 为什么到处充斥着这类“经济学家”,因为政府需要这类混蛋为他们的政策辩护。
回复 8楼 的帖子
铁线兄的解释有点太扩大化了。照这样解释的话,没有解释不了的问题了。经济学的解释必须有限定范围,而且前后的解释条件必须一致。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对美元的话,后面的解释也应该是针对美元。否则,任意自圆其说的话,就不叫自圆其说了。何况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房地产价格暴涨,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现象,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很荒唐。
94年至98年,日元一路狂升,但是日本房地产价格一直低迷,一直跌到21世纪初的前几年。 [quote]原帖由 [i]橙橙[/i] 于 2008-1-16 22:29 发表 [url=http://www.xzmw.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33727&ptid=80740][img]http://www.xzmw.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为什么到处充斥着这类“经济学家”,因为政府需要这类混蛋为他们的政策辩护。 [/quote]
这就太愤了一点,茅于轼总的来说是还是蛮让人尊敬的,但具体到这回主张涨学费、电费,其理由就是不靠谱的。
我觉得金版这点不错,我们应该放弃从整体上去否定或肯定一个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