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汉和》:如果这是一场战争
在中国官方宣布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将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之际,中外军事观察者也就当局抗灾的反应、能力和效果的军事意义做出分析。 最新一期加拿大多伦多出版的《汉和防务评论》专文指出,中国当局的雪灾处理过程凸显中国严重缺乏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危机的经验,因而判断中国缺乏对台湾军事摊牌的应变能力。中国战略评论员、空军上校戴旭撰文指出,比起百倍残酷的战争,这场大雪要“温柔”得多,它提醒了中国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应更多地审视战争预防的角度,如城市布局、能源结构等。
《汉和》文章说,中国官方在应对雪灾时暴露了政府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严重缺乏经验来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应变危机的能力特差。中国政府的现存架构根本无法应付一场以对美日台“大摊牌”为目的的重大外在危机。
[b]官僚架构陈旧过时 无法协调各利益集团[/b]
文章称,从美军机炸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美中南海撞机事件到现在的雪灾,中国陈旧而过时的官僚架构甚至无法有效协调内部各种利益集团的纠葛。危机管理、控制的能力不足,体现出各部委、利益集团之间严重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正式决策的时间漫长,对外态度矛盾等。
文章举例说,雪灾揭露了中国缺乏持久战所必要的石油储备,缺乏电力、煤炭等,而在后冷战时代几场军事冲突中,美军首先重点打击的就是电网、交通干线。
一旦电网、交通要道、机场受到“节点”式破坏,兵员的投送能力将陷于瘫痪,持久战的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此外,当国家有重大事件时,当局最在意的是动员武警做好防止民间暴动的戒备。这显示中国财富分配不均以及不公平的竞争,严重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这种“软社会实力”的削弱,使得中国无法真正应付外部战争危机。
中国自己的军事专家也意识到雪灾所暴露的体制问题。戴旭指出,这次雪灾的骨牌效应显示,交通依赖电力,电力又依赖能源,能源又依赖交通,而经济又依赖上述三者的循环。
他说,电力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总开关,没有了电,一切便迅速陷入全面瘫痪。这场雪灾的最大破坏力体现在对电力的中断上,这和现代战争的打击重心如出一辙。
他也举例说,1991年波湾战争,美军首先攻击破坏政府首脑、电力、交通、通信等战略设施,处在最外环的军队和军事设施反而是最次要的目标。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电网彻底瘫痪,造成整个南斯拉夫联盟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而崩溃,在30天后被迫接受城下之盟时,其军队还保持90%基本完整。
雪灾也暴露政府准备不足的毛病,战争时准备不足是很难仅凭应急抢修弥补损失。各个车站在春运期间几乎失控,反映民众缺乏纪律性和组织方面的缺陷。这种混乱在战时不仅将导致巨大伤亡,还会严重影响各种作战和救援行动的展开。
[b] 东南沿海应发展多重能源[/b]
他建议在城市多建地下工程;通过地下传输部分电力防止点穴打击;东南沿海不能只依赖西北的电煤供应,应发展多重能源,包括核能、沿海风能、太阳能等。
戴旭说:“这次雪灾造成的损失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已很难承受战争发生在自己本土,特别是发生在沿海地区。以往我们只是不能允许敌军人员踏上我国国土,未来我们也不能容忍敌人的炸弹落在我国的国土上。” 如果这是一场战争,这个体制就崩溃了,最遭殃的还是百姓。
有钱的,赶紧移民,没钱的,只好梦游了。:lol12d
[[i] 本帖最后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08-2-20 10:34 编辑 [/i]] 汉和老是发梦呓式的谬论,哪能跟俺梦游相提并论?此文看到了一个按照西方社会推理出来的问题,转来权供一笑。 记得90年代末兰德公司的一个军事报告,在不使用核武器情况下与中国发生战争时的战略方针,也提到轰炸交通设施,堵塞民工回乡道路,逼迫失业民工在沿海地区闹事的招数:oddness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