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mimitu 发表于 2008-6-11 11:51

从范美忠到范跑跑:我是这社会冷漠的一部分

从范美忠到范跑跑:我是这社会冷漠的一部分     

[b]手记:并非简单的人性挣扎[/b]

在我的灾区采访结束之际,终于联系上了范美忠。他作为北大历史系的才子,选择做一名中学教师,他在网上一度拥有很好的声名,现在都变成了铺天盖地的骂名,留下了“范跑跑”的绰号。老实说,在灾区采访了那么多地震中尽心尽责地保护自己学生的乡村教师之后,我对于范美忠是不乏鄙薄的。一个具有表达才华的人,一个持有自由主义立场、拥有精英意识的知识分子在关键时刻跑在学生前面,之后还流畅自如地为自己辩护,说出“即使我的母亲我也不会管”的话,能够想象在这样的时刻他引起的“地震”该有多大,正常的反应大抵都是愤怒和鄙薄。但我的采访必须尽量摆脱个人好恶,和范美忠进行一场客观的对话。

在这场谈话里,我发现范美忠的心里是不乏矛盾的,他一面说着“牺牲是选择不是美德”,另一面却为电影和书籍里的人类勇敢行为而感动落泪,心向往之;一面想要特立独行,培养自己的冷漠,一面却还克制不了发自内心的软弱和善良;一面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暴露自己的怯懦,认为这也是一种勇气,一面却为自己的不勇敢而感到由衷的羞愧;一面固执地想维持自己的独立和平衡,为自己辩解,一面却仍然在自我的矛盾中失衡乃至困惑。

他没有意料到自己的言论会引起如此爆炸性的反响,因为在都江堰教书的这三年他自称处于隐居状态,不怎么上网,对网络的影响力感受迟钝。他花很多时间和学生一起踢足球。尽管他一直骄傲地拒绝被摁着忏悔,要捍卫自己诚实言说的权利,但最终他还不得不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那里面有对自己的羞愧,有对爱的需要。他说他现在需要学习的是爱,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爱来对待身边的人。他曾经喜欢穿一件写着“狼”字的T恤,朋友评论他是“披着狼皮的羊”。

我想没有简单的人性,简单的善与恶。作为绝对判断的道德命令在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身上,呈现出了复杂性。范美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道德感的人,他的言说方式过了界限。也许这是体现生活和人性真实性的一部分,虽然这种真实感显出了荒诞不稽的一面。就像一个人脱下虚构的皇帝的新装,露出真实却并不美丽的裸体。

[b]我当时懵了[/b]

[color=#ff0000]  你的文章发表引起了轩然大波,你对此有什么总结?[/color]

这个事情不能说对我有多大压力,但是搅动了我的情绪。我觉得写一个地震经历的文章是很平常的事情,但现在看到网上的说法让我有了比较不好的心情,甚至搅的我看不进去书。中国人有个特点想的不能去说,说的不能去做,关于我的心路历程,人们很长时间以来有一个把事务拔高的特点,可能媒体制造了一个幻像,好像大家都很高尚,地震来临的时候轰一下跑出去的人不说多但也不在少数。事情发生以后我和我的同事也有过一个交流,当时他们2个人也是一下冲出去了,我和其他学校和单位我也有过交流,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情况。批评的人很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是当道德家当惯了,我很鄙视道德家。许多人闯红灯,乱扔垃圾,连这都没有做好,却一下子就出现了那么多道德高尚的人。

[color=#ff0000]人们对你的评判恐怕与道德家没有关系。你的文章中写到那个时候不要说是学生,就算是妻子、母亲你也不会管。是你的这种辩解让人厌恶。[/color]
[color=#ff0000][/color]
我为什么不能辩解?有个台湾的网友说我这么写出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因为他当时经历过台湾的921地震,他知道那是怎么回事。有一些媒体朋友研究人在遇到地震的那一瞬间大脑的反应,很多人就在那一瞬间头脑短路,有跳楼的,有把垃圾桶套在脑袋上的。那一刻我是懵了,当然那一刻也有镇定并且从容不迫组织学生撤离的,这绝对不是普遍的,就是我们校长那一刻也是没反应过来的。因为这个灾难豪无预兆,那么猛烈,用道德来评判危机反应是不对的。其实当时我跑的时候喊一下学生会影响我的速度吗?不会的,可以边跑边喊嘛。我现在用一个清醒的、真诚的我问当时那个不清醒的我,为什么当时不喊一下呢,喊了又不影响我跑?回过头来我总结经验,不跑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地震是一个无法预演的事情,我跑是我的本能反应,学生钻桌子底下也是一种本能反应,我跳楼也是一种本能反应。当时我完全是失去理智的。我们都江堰离震中十几公里,汶川县城离震中二十多公里,都江堰甚至比汶川县城离震中还近。我觉得对我的指责是不公正的,并不是我不想履行对学生的责任,而是在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时,本身连我都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如果我没有被吓得惊慌失措,我肯定是会从容的组织学生撤离。现在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也认为当时我该那么做。

[b]我没有利人,但我也没损人[/b]

[color=#ff0000]舆论的焦点不在于当时你的跑,现在对于你的指责是基于你对自己的跑的辩解,你显得毫无内疚感。[/color]

我到现在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这和美国校园枪击案是一回事情,当看到有人拿着枪乱射的时候,我不主张老师或者学生去堵枪眼。虽然不是一回事情,但在我看来这种对生命的威胁是一样的。我不认为我有为学生冒巨大生命危险的义务,这点我至今不变。除了我自愿的做什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向我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也不认为自己有为任何人冒巨大生命危险的义务。

[color=#ff0000]为什么你认为牺牲和奉献不是美德是选择?[/color]

牺牲和奉献如果成为美德就变味了,一个社会有一个多元的价值观,我不能为了别人怎么评判我而去做一件事情。人家可以选择牺牲,可以选择不牺牲。牺牲和奉献是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许多人连道德底线都没完成的时候提倡牺牲,我觉得会造成一种不好的后果。我举老师为利,当教师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见到那么多的人站出来,为什么没有多人愤怒?所以我认为这帮道德家是虚伪的,你们把那么多人送上神坛,标榜得那么神圣。教师的住房,教师的工资,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没有保障得时候为什么没有人说?我是针对网上那帮批判我的人,在面对这么多更大的事情上为什么不愤怒?我想表明的是,第一,当然也有愤怒的人可能并没有在网上写贴,并不是批判了的人才有愤怒的权力;第二个,当这些权力受到损害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第三个,有没有与大众不同的价值观的自由?我认为网络上有对我的价值观和人格的诋毁。我们的价值观是平等的,我没有利人利己,可我也没有损人,这个是我的价值观的底线,如果做到这个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从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的公民缺少对他人价值观的尊重,难道你是上帝吗?你认为的价值观就是正确的?

[b]缺乏勇气是我内心最大的痛[/b]

[color=#ff0000]人们对你的愤怒大概在于你写过一些道义文章,自诩是个自由主义者,可是在关键的时刻却逃避责任,缺乏勇气和担当?[/color]

大部分人都读错了我的文章,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是我并不是因为自由主义而跑,这个和自由主义者没有关系。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和公众交代,但是我要和我的学生做一个必要的解释,在相处当中,我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我是一个勇于奉献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对我的期待比较大,而一个追求自由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追求奉献的人。以前我和学生毫不避讳地讨论这些问题,我和学生说你们都可以骂我的。这个事情发生后我很想和学生讨论,但是因为放假了一直没有机会。因为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学生会顺理成章的认为我是一个勇于牺牲的人,而你没有表现出这样一个高尚的行为,他们就会感到失望。他们可以感到失望,但是不能因为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这两者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所以我在文章上说这句话,我是追求自由和公正但不是勇于牺牲的人,而几乎所有的人都理解错了。

我说的牺牲是生命不是利益,利益可以牺牲。道德高线是自我要求,道德底线是强制要求。有多少老师为了教育理想被很多学校赶了出来,我也是,但是我还是在教书,因为我不想做别的,我的工资很低。我在任何一个学校都送大量的书给学生,难道我这不是利益上的牺牲吗?

事情结束后我反思了一下,一个教师是不是有冒着巨大危险的义务。我该喊学生,但是我没喊,是因为我懵了。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全别人的生命是一种选择而不是美德,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说实话我是有内疚的,为什么内疚?一,我觉得我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高些,为什么我没去救学生,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爱不够,当时我和我老婆讨论的时候也承认了这一点,我是很无奈地承认我不够勇敢的事实,而为什么其他人要说我为此而洋洋自得?我是对自我的要求有一种羞愧感,为什么当时我没能表现的很勇敢呢?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别人能要求的。我小时候很喜欢战争片,喜欢军事,经常为电影里的勇敢场面热血沸腾。我就反思我在实际的状况中为什么表现得那么不勇敢。

[b]我对学生的爱不够[/b]

[color=#ff0000]这次地震中许多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牺牲了自己,你不觉得你关于选择和美德的说法是对他们的勇敢行为的贬低吗?[/color]

我这次发现一个现象,小学老师比中学或者大学老师表现的好。学生越小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更多,越往大老师与学生在智力上的关联越大。我说如果我是一个小学的老师,我认为应该保护他们哪怕作出牺牲,但是我也不能保证真正遇到的时候我会是什么反应。现在我带的高二这些17、18岁的学生完全可以比我跑的更快,为什么我最先跑到操场呢,是因为我的教学楼在二楼没几米就到操场了,还有男生宿舍楼也在操场旁边,还有由于当时很多人在考试,不像我穿的好好的就坐在那里反应比较快。

对于接近成年的学生,我到底有多大的义务去保护他们,我究竟能救几个这还是个问题。对于网上的批评说实话我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得很详尽,从教师职业规范上来批判我我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我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批评,就算教师职业规范上没有要求我自己应该对自己要求,我反思了自己对学生的爱不够。但是为什么后来我并没有这么写呢?一是我本人就是一个好唱反调的人,我知道肯定有一堆人等着我忏悔,我不给你安慰我的机会,所以我并没有写,但这个仅仅是一个小的动机。我知道的一个小学,学校在几秒中完全倒塌,学生全部死了,而教师只死了一个,有一个教师只抢救了所在班上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他的女儿,他后来说“好在我的女儿抢救出来了。”但我不能说这是哪个学校。我感觉到像我这样的表现的比较普通、比较正常的人反而不被大家认可。很长一个时间下,人们有意无意地缔造着一种“感动”,我并不是说这是不好的。我只是想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构成在这样一个和谐背景下的言说。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在炒做自己。我想说的是,谁愿意炒做自己到千夫所指啊,而且如果我想炒做自己的话以我的才华不会等到现在。

我要生存,说我一点不在乎利不真实,因为我有家庭,可我不在乎名,在都江堰的两年我没有发表文章。而在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和我标榜的教育道德等等的高标准不符,我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我反复灌输的是诚实,你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闯红灯,追求自己合理的利益,我教育的道德很低端。和我相识很久的朋友评价我说,我喜欢将自己真实的东西用另外的东西表达。我一个70多岁的邻居,从来没有人去看他,但是只要我回去我都会买水果去看望他,这些我都没有和别人说过,更不愿意在网上说。我愿意去看他,是因为这么做使我内心很愉悦,而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表扬。我写文章的时候想着有几个人骂骂就完了,并没有想到得到媒体这么多的关注,所以想澄清一下。

我没有去前线,因为成都也是一个震区,我有我的妻子和女儿,我有保护她们的义务,我也带着她们躲。我有捐钱,但是捐的不多,因为我的妻子已经快2年没有工作。我没有献血,因为大学的时候看到说近视800度以上献血会有失明的可能,所以我大学的时候我也没有献过血。

我不知道网上怎么忽然冒出那么多高尚的事情和人来?真善美确实是有联系的,但是真确实不代表美,但美一定是真的。我用一种极端的叛逆的心态和方式去言说。我自己可以自愿忏悔,但我反对别人摁着我忏悔,我是一个道德感很强的人。

我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倡言一种真实的言说,哪怕这个言说不是那么光彩。人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光彩的,我相信那些舍己救人的人在平常的时候也一定有做过不那么光彩的事情。我为了真实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自由是我内心最大的追求,但是我却没有勇气去捍卫它,其实这是我心里最大的痛,而别人却认为是一种洋洋自得。

我朋友说他以为只有王朔和周星驰是以亵渎的方式来道出他们的渴望,实际上我也是这样的人。我用激烈的言语来表达了我对自己的一些失望,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如果我因为我的言论自由要面对丢掉工作的危险,这个结果我是愿意接受的,因为这个我已经丢了三个工作了。如果我在日常生活中是那么糟糕的一个人,我不会赢得那么多的朋友。

[b]从高标准来说我承认我失职了[/b]

[color=#ff0000]对你的质疑在于你在关键时刻离开了自己的职责,能想象船只沉没的时候船长第一个逃跑吗?[/color]

明确的教师职业规范是没有明确表示在发生重大危难时教师要最后一个离开,这个与船长的海事条例要求船长必须是最后一个离开船是不同的,当然这是一个低的标准,从一个高的标准来要求的话我承认我失职了。

这次地震刚开始的时候我告诉同学们不要慌,没有事是因为我误判了,我以为只是轻微地摇一下没想到是一个那么严重的8级地震。因为我原来经历过几次轻微的地震,而且成都和都江堰发生地震的几率是比较小的。我就觉得我比学生有经验啊,于是我就说“不要慌。”结果没过几分钟,头顶墙上开始掉东西,我自己就慌了,本能地以飞快的速度跑了出去。直到到了操场上还是一个懵的状态,这是没经历过地震的人不能理解的。

[color=#ff0000]如果你们学校不是那么结实,很快就坍塌了,你的学生有人在地震中罹难,你会自责吗?[/color]

我到现在还在纳闷,为什么学生不跟着跑,一些躲在桌子下面。因为其他班的同学都跟着跑出来了。我们以前做过三次火灾的演习,为什么当时他们不跟着跑我很纳闷,这个我还没来得及跟他们做交流。如果我所在学校真的发生了很重大的伤亡,我一定是会很悔恨和自责的。死这么多人我们当然会感到悲伤,还有一个原因,我是教历史的,历史上一些死亡都让我感到难过,在都江堰教书的三年我眼睛就不去注视苦难了,因为我的内心是承受不了这么多苦难的。

我的文章实际上有一种挑战过激言论的想法,我接受别人的批判,但我不接受他人对我的人身攻击和对我的威胁(有些人说要光亚学校来杀我)。我的文章的叙述是冷漠的,但是与我的动机还是有区别的。关于母亲的事情,我提倡爱母亲而不是孝顺母亲,之所以以母亲举例是对孝道的刺激。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的母亲行动不便,我救她是两个人死,不救她我一个人能活,那么我选择后者。再如果在母亲和女儿两个中间选一个救,我肯定会救女儿。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人一起跑肯定会快,而不是有一个人在那等着别人去救他。我写文章的时候有些惊魂未定,我也承认表达的有点不清楚。

中国人喜欢一种形式。我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的兄弟姐妹都要跪拜,可是他们跪在那里说笑,我很反感这样的行为,于是我拒绝跪拜,但是我也不说笑,只是默默的坐在那里。

[b]我是这个社会冷漠的一部分[/b]

[color=#ff0000]你怎么定义美德?[/color]

我把美德分为两种,一种是底线美德,这个是必须强制的,包括不乱扔垃圾等,另一个就是高尚美德,包括牺牲自己保护他人。说我更看中为自由牺牲而不是为他人牺牲这种价值观。主流社会不接受我的价值观是无所谓,我只是表达了我的价值观,我也不认为我是一个异端。我没说牺牲是一种美德的时候我也并没有说它是不好的和恶的,他们是选择了牺牲自己、牺牲家人,我不认为是美德但我也没有贬低他们的行为,我认为牺牲自己的人应该受到尊重,我只是不做价值评判。

我承认我内心有很冷漠的一面。牺牲者的生命也是很可惜的,都是牺牲,这种高下很难判断,因为这都是很让人痛惜的。这个时候已经不可以用美德去评判了,是一个痛惜的事情。鲁迅说争取自己的自由是争取权利的自由。我就冒着被大家骂的危险挑战了我内心的自由,挑战大家对主流氛围中出现另外一种声音的容忍度。在网友看来我的言论也是这次地震发生以后的一个真实的声音的记录,也是我用我不那么光彩的真实的言语在历史记下的一笔。

[color=#ff0000]你的言语让人觉得刻意地表现所谓特立独行却选择了冷漠。[/color]

我说的有些话并不是我的本意。就好象我的母亲,我母亲给了我很多的爱,她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我们五个姊妹。有一篇文章我一直都没有写,就是讲我的心路历程。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我就认为我是这个社会冷漠的一部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改变,去看孤寡老人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我母亲是这个冷漠的世界给我爱最多的一个人,我怎么可能不爱我的母亲,我一见到我的母亲就有一种涌动的情感。我也希望你可以代我澄清一下在生活中我和我的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是怎么对待她,只是在说那些话的时候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现在说当时应该怎么样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想的和真正遇到的反应可能是不同的。我希望我当时可以更勇敢地去做,但是我不能保证自己会勇敢。我觉得我自己很奇怪,一方面内心极度善良软弱,于是我觉得它是一个弱点,于是我通过不给乞丐钱来训练我的冷漠,一方面又自私冷漠,我试图让自己变的冷漠的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加的痛苦和不幸福。后来我发现把自己训练得冷漠,那不是真实的我,于是我又开始关心别人。我希望我有大爱,但是我现在只能做到小爱,我的爱是不够的。

[b]这绝对是我内心最大的羞愧[/b]

[color=#ff0000]你承认勇敢行为让你热血沸腾,但是同时你又说“牺牲是选择不是美德”,你不觉得自相矛盾吗?[/color]


在这种对牺牲了的老师颂扬的同时不要对没有牺牲的老师构成了一种压力。我的灵魂的转变还在过程中,在路上。我的朋友和我的学生对我的爱都是有的。我的很多不同地方的学生都出来为我说话,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欺骗学生或许比欺骗一个成年人更难。我可能对他们的爱是不够的,但是我对他们在学习上和启迪上是够的,而且我平时也是很随和的,和他们能打成一片。我承认我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我对伪的东西的反感到了一种极端,小时候看电影英勇牺牲的情节是最感动我的。但当它开始符号化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感,如果是在真实的情况下表达这种感情是我希望的。我的毛病就在于对最爱的东西的东西容不得半点杂质,在我看到很多让我感动的东西都成为标榜的时候,我就慢慢开始失望,开始怀疑。

可能这是我最后一次这样极端的表达,可能等我有了大爱之后我会用我真实诚实的心去表达。长久以来我的心太冷漠了,一个人要得到爱才有能力付出爱,我有了家庭是对我一个重大的转变。我承认这次表达是一个失误。有一段时间我不接受采访,是因为我不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我以前对历史的学习经历里面我有一种记录历史的冲动,以前有很多的事情就是因为没有能及时的记录都忘记了,所以说某种意义上我是记录下来这个地震中的一个不和谐音。写这篇文章我更多的是从言说策略上考虑了极端,并没有想到反响会那么大。

[color=#ff0000]人们对你的质疑可能在于你以往呈现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和意图,但面临危难却表现懦弱。[/color]

我的以前的一些行为让别人以为我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我对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比较重视,在面对生命危险的勇气我是不够的,但是思想勇气我是够的。我承认我不一定有勇气去见义勇为,但是我承认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同样也是一个勇气。如果哪天我真的见义勇为了,我才能说我可以见义勇为。我没冲到最前面,我的表达被人们认为是洋洋自得,但这绝对是我内心最大的羞愧,直到死绝对都是羞愧。我对自己舍己的精神和勇气没有信心。如果我的学生不原谅我,我可以放弃教学。我不担心我的生存,我更关注要怎么样去完成自我的完善。

mimitu 发表于 2008-6-11 11:57

感谢李大兴帮我代发帖子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次地震中那些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村小学教师会比知识精英类型的范美忠表现好。我觉得大概在于其纯朴的本性和爱的本能没有被过多的后现代思想吞没,而范美忠即使是羞愧的时候都是如此自恋自怜。

有兴趣可以对比一下青川马鹿小学

mimitu 发表于 2008-6-11 12:04

青川马鹿中心小学传奇

15秒内教学楼坍塌成废墟,1300名学生却无一伤亡
青川马鹿中心小学传奇
青川县是此次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然而青川县有这么一个学校,在地震中1300个学生一个都没有死,甚至一个都没有受伤。它的教学楼和其他小学一样在地震中倒塌了,但是孩子们安然无恙。这绝不能仅仅用运气来概括。
  这所学校的校长霍俊林,也许是一个非典型的乡村小学校长。
  他今年42岁,从1985年开始教书,已经20多载了。
  他要打造一个书香校园,让马鹿小学成为广元市最美丽的乡村学校。
  他要培养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让孩子们有人文修养。
  他面对着学校的废墟,时刻在计划着重新站立,那将是他梦想中的伟大小学。
  矮小黝黑的霍俊林,身上忠厚与精明的气质兼容,他很善于表达,但是面对一帮淘气的孩子又显出了十足的忠厚。

●一个校长 
马鹿学校无与伦比的运气

  马鹿中心小学在一个小山坡上,在树木掩映之中,可以俯视青川美丽的地形。林荫道中有石桌石凳。校长霍俊林对此曾经非常自豪,这是一个与童年气氛十分契合的美丽环境。
  霍俊林,2001年调到这所小学做副校长,2006年成为校长。在他的诸多关于学校的理想之外,他平时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做了很多应急管理的准备。这在地震时给马鹿小学带来了至关紧要的幸运。
  马鹿小学每个学期都要做两到三次疏散演习。对跑位、站位都有要求,转弯的地方必须有老师站着,之后还要对演习结果进行评奖。学生疏散老师站位学生跑位都要总结。
  马鹿小学对学生的管理很严格,在午休、午饭的空当时间都要派老师行政值日。住校学生有两个生活老师专门负责。还有走读生,午休时在教室里睡午觉。每个班的学生都要有老师陪同。霍俊林总结,5月12日,那是自己最走运的一天。
  学校下午2:45上课,学生午觉睡到2:30。霍俊林平时睡午觉都会睡到比较晚,那天他破天荒地睡不着,就出门到学校,他刚巡视到学生宿舍楼,发现大地在震颤,楼舍在剧烈地抖动,就大喊“地震!快跑!”。在院里巡视的王林老师也在第一时间发出示警的呼喊。所有的老师都立即开始行动起来。
  学生们都从12:50开始按时午休,2:28的时候很多人都睡得正沉,老师们就冲进去把学生拎出来。当时教室里有300多个学生,而学生公寓里有400多个。学生们从教室里跑出来的时间也不过10来秒,之后不过5秒,3排教室就全都倒塌了。烟尘四起,视野里什么都看不清。老师们把学生团团围在操场中间。这个时候有的学生都还没醒,依然睡眼惺忪。
  霍俊林非常庆幸地震发生的时间是2:28,如果是在学生上课后发生,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学生全部转移出来,教室倒塌得太快了。
  地震突然发生时,每个教室里只有20多个学生,都有老师陪伴,老师立刻带领学生们疏散出来。学生公寓没有倒。“这个公寓救了不少学生”。平时的疏散演习这次发生了作用,老师们一喊跑,学生们就迅速地跑出来,没有发生踩踏、拥挤。
    烟尘四起之中,霍俊林心中惴惴然,不知道这回自己的学校损失会有多惨重。地震发生时,很多家长往山上冲,当时学校里哭声一片,家长们以为孩子可能完了。
  最后,当霍俊林把孩子们都转移到山下的田间,一清点人数,居然一个都没有少,一个都没有受伤。霍俊林和老师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清点了一遍又一遍。家长们在这个时候破涕为笑,都冲上来对霍俊林说:“霍校长,你给我们带来了福气。”
  而更加让霍俊林高兴的是,马鹿中心小学的20多个村小,600多个学生,也一个学生都没有伤亡。这些村小和中心校一样统一管理,每学期都要做疏散演习。平时抓安全抓得细,关键时刻有了回报。
  霍俊林做灾害演习并非出于预见,只是因为安全意识比较强,尤其是2006年在国内报道的小学踩踏事件对他警醒很大,这些疏散演习主要是基于停电、火警、踩踏的考虑。他总结对安全工作要做实做细,空当时间要管理好。为了做危机预防,平时霍俊林经常和老师们强调安全管理工作,激发老师们对安全的责任。
  所以,发生地震,老师们不是先逃,都先冲进危房救学生。房子摇得那么厉害,老师们却全都往教室里、楼上冲。霍俊林庆幸时间、作息安排、楼房质量、安全措施等等加在一起,构成了马鹿学校无与伦比的运气,危急时救了孩子和老师们一命。
  
●一个承包商
“他是个比较有良心的人”
  
  马鹿小学中心校的教室是1991年建造的,霍俊林说因为资金非常有限,所以质量不是很好。地震后30秒内三排教室全部倒塌。学生公寓是2006年建造的,这个公寓救了许多学生。
  在马鹿小学的一片残垣中,这幢白色的公寓已是危楼,但依然矗立。公寓是按7级防震标准建造的,说起这幢公寓,霍俊林充满感激。他说:“这个老板做事很实在,这次给我们立了功劳。”承包商是广元东南建筑公司的老总彭德冰。
  当时盖学生公寓楼的时候,霍俊林看到楼顶几十公分的钢筋密密麻麻,还跟彭德冰开玩笑,说:“你这么盖房子,如果发生地震垮了,都可以把这些钢材立刻重新利用,盖个新楼了。”
  当时大家都认为盖楼没必要用这么多钢材,是浪费钱。但彭德冰坚持,要安全就必须这么盖。没想到玩笑成真,建筑商的一点坚持救了许多孩子的命,也救了这所学校。这所房子到现在还没有把钱付清。当时学校和建筑商商议按照15年1比1的回报,每年交一部分费用。
  地震发生后,彭德冰立刻从成都赶过来,看自己建造的学生公寓楼,并且帮霍俊林做了校园重建的规划,根本就不提钱的事。霍俊林说起他,很感激,他说:“他是个比较有良心的人。”
  
●一群老师
他们都忠于自己的职守
  
  以前孩子们都在教室睡觉,盖了新宿舍楼后,午休就分流了,一部分在教室,一部分在学生公寓。生活老师和行政老师,在值守时间不能休息。
  霍俊林很敬佩自己学校的老师,他们这次都忠于了自己的职守。学生公寓的两个生活老师平时都待在门口,学生午休时所有宿舍门必须全部打开,以便老师巡视。他们非常尽心尽责,发生地震后他们没有往外跑,反而是飞快地往5层楼上跑,逐层地叫醒学生疏散。负责女生的生活老师罗蓉是临时工,每个月收入才400元,地震中的表现让霍校长刮目相看。
  罗蓉老师,看上去很瘦弱,说话很朴实。她平时最怕学生趁午休的时候到河里洗澡,所以每天中午都看得很紧。她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我们不能睡的,那咋能睡得着,怕他们跑出去洗澡,都要看得紧。当时我跑到楼上,每个寝室都要看,我守的嘛,我必须都要看到。娃儿们都在叫唤,还有娃儿睡着不起,我都要喊起来,有个娃儿叫不醒,我只好把他拎下来。”
  地震最初,老师和孩子们没有粮食,老师们就到废墟里去抢食物,在手上都落下了不少伤痕。地震中每个老师家里都遭了灾,但谁都没离开,直到把学生们全部安全转移。何老师的家住在红光乡,三天后才得知家被大山埋了,父亲不见了,母亲也受了重伤,霍校长劝他回去,但回去后那里已经不让进了,直到现在何老师的父亲还埋在大山下。霍校长的家在6公里之外的七佛乡,地震后第3天他岳父走到这里,问了霍校长几句话,问人有没有事。霍校长说人都没事,他说:“那就好,那我就回去了。”
  
●一个学生
要让青川像以前一样美丽
  
  霍俊林在介绍自己喜爱的学生时特别的得意,他指着徐广说:“他现在可有名了。”徐广有名在于他每天和一群小学生站在砂石村的路边欢迎前来赈灾的人,他举着“你们辛苦了”的牌子的照片流传于网络和电视新闻里。记者在路上经过了这群举着牌子的孩子,在灼热的阳光下孩子们的欢迎给一行人带来小小不言的感动。
  徐广11岁,五年级的副班长,手里一直拿着一本《安徒生童话》,说话像个小大人,抑扬顿挫的每句话都是书面语,像是朗诵作文。他的作文很好,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诵。他现在说话就像马鹿小学的一个小小发言人。
  徐广告诉记者,平时学校做的疏散演习非常严肃,如要求孩子们靠右行,不能靠左以避免踩踏。地震那天,霍校长在学校公寓楼下大声呼喊,孩子们都迅速跑下去。徐广说自己不害怕,他笑着说:“我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当时同学们都走了,我看见一个人都没有了,我就赶紧冲了下去。”
  徐广非常怀念以前的校园,那是一个孩子的充斥着童年诗意的校园。孩子们特别喜欢老师。平时老师会陪孩子们玩,还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徐广最喜欢看的书是《鲁宾逊漂流记》。地震后很多志愿者、解放军来到马鹿乡,徐广觉得“兵哥哥感动了我们,我们要感谢他们,还要感谢社会给我们捐献物资”。所以徐广自己决定带着一群孩子到路边欢迎这些来帮助灾区的人。这个行动从5月13日开始到现在。徐广说:“我喜欢我们青川,青川人特别好,很大方,而且说话很搞笑。”他希望能留在青川读高中。而且要“重建家园,让青川像以前一样美丽”。
  在记者和霍校长谈话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聚拢过来,有的手搭他的肩上,有的靠着他的背,还做出各种手势挡在他脸前。记者问霍校长,孩子们怎么不怕你?他一笑,“平时和他们玩得比较习惯了,他们才不怕我。”霍校长教过的徐广说:“霍校长上课时很严肃,平时对我们就十分温柔。”
  
●一个梦想
培养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在危楼和废墟环绕的校园,霍校长对记者讲述了他的教育理想。“我们农村孩子在知识面上比较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比较笨,所以我想尽力打造书香校园,根据学校所处的良好环境,打造绿色校园,希望建造成绿色生态环保的学校。”霍校长的理想是建“广元市最美丽的一所农村小学”。
  这所曾经美丽的小学现在已经被地震摧毁,霍校长现在最忧心的是重建。这所青川最大规模的小学,如果把防震标准提上去,重建的费用对他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有个专家给他做的预算达到了1000元每平方米。如果不能重建,他担心长期下来孩子和老师都坚持不下去。
  霍校长的长远理想就是把孩子们培养成喜欢读书,有人文修养的一群孩子。他说:“我们提出一个办学宗旨,培养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从做人开始。要爱自己的国家、土地、人民,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现代的科技有了解,对世界有好奇心,所以我们致力于发展英语、计算机的教育。远程教育网都连好了。”
  6月6日,130多名马鹿小学的学生到东莞就读。但这对于霍校长,只是很遥远的一小步。这所美丽而幸运的小学,这所经历了危难而安然无恙的小学,何时才能重新矗立在青川?
  

■青川手记
生命奇迹不仅是运气
  
  北川、青川、汶川、忘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多希望这是忘川,但逝者如斯夫,敢莫相忘乎?


  我终于在离开前,去了青川。往那依然秀丽但是伤痕累累的大山深入。一片孤城万仞山,被这些暴怒的山川包围着的青川映证了蜀道之难。到处是道路塌方和山体滑坡。这些巨大的山悬挂在道路之上如年久剥落的墙皮,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裹挟着暗器往下落。它们嶙峋瘦骨,随时要爆发恶劣的脾气。山,是受伤的山,水,是一条哀波。
    这是我们祖国的一幅被时光侵蚀了的山水长卷。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文地理刚刚都改变了形状。在青川红光乡,两座大山相对塌倒,埋掉了整个村庄。

    青川。一座寂静的县城,到处写着拆字。人去楼空中那些锅碗瓢盆历历在目,日常生活在某个时刻凝固。青川,一个余震最频繁最猛烈的地方。最近6。4级和4。6级余震的震中都在青川。

     在灾区采访了若干学校,记者深深体会到,在地震中,所有缔造了生命奇迹的学校,都不仅仅是走运这么简单。它也许有赖于一些责任,而这责任立足于长期的制度和习惯,如有的学校注重安全管理,不怠于做危急演习,而这样的管理在最关键的时刻提供了最微妙的运气。它也许有赖于爱,在记者采访的那些完好的小学中,都能感觉到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并不是因为老师的称谓,这是在漫长的生活中建立起来的爱的纽带。这种爱是伪装不来的。它在就在,不在就不在。当它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危难时刻老师们冲进危险的教室,在第一时间迅速疏散学生,当它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和尊敬是那么深刻。它也许有赖于对良知的坚守,像刘汉小学、马鹿小学都有富有良知的建筑者,他们并非未雨绸缪,却在那份对规则的坚守中不经意地挽救了许多性命。

    奇迹有赖于那些美好的细节。这些细节缔造了并非偶然的幸运。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08-6-11 12:06

怎么网络全是范美忠,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李大兴 发表于 2008-6-11 12:16

宛冰甫自灾区归来,即到燕谈发帖,在此深表欢迎。你的灾区记录,文字感人,在此评价很好。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08-6-11 12:23

欢迎宛冰!:flowerd

[[i]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08-6-11 12:36 编辑 [/i]]

梅茗 发表于 2008-6-11 12:29

:54tb
谢谢宛冰MM。很喜欢你的视角,还有文字的风格。

灾区回来,恐怕要好好休息调整一阵子。

周泽雄 发表于 2008-6-11 12:35

谢谢宛冰的报道。:flowerd
在真名网,我和范美忠打过几次交道,第一次打交道就是删他无端辱骂网友的帖子。当时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志大才疏、少年轻狂的人,还缺乏最基本的礼貌。他公然在论坛上侮辱女性,还毫无道理地把可以做他父辈的智效民先生蔑称为“无知小儿”。记得邵建兄也被他这么说过,而范过后竟然恬不知耻地告诉我,他并不知道邵建和智效民先生是谁,也没有读过他们的文章。这就是他的德性。他总是间歇性地来找我麻烦,口气大得可以骚扰霄汉,而一旦遭到我回击,立刻影遁而去。时隔三月或半年,他又没事似地重新上来,再找我一次麻烦,然后又再次银样蜡枪头地逃走。哪怕按江湖标准,我也有足够的理由瞧不起他。据此,在宛冰的采访里读到他大言不惭的话,我只会加深对他的蔑视。他自以为具备的东西,都是他从来不曾拥有过的,即使没有地震,他照样是个孱头。在论坛上掐架输了,他照样只此一招:走为上。
范跑跑其人,确实不足道,但他的行为所能引起的讨论,却可能是有益的。尽管也夹杂了太多的水。

周泽雄 发表于 2008-6-11 12:42

这次地震,确实涌现了大量感人肺腑的人和事,拿来与那些具有恶趣的人(如范美忠、余秋雨)进行对照,更见残酷。
北川、青川……大美之地有大悲,大悲之地有大美。

歪弟 发表于 2008-6-11 13:00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大多数幸运活下来的孩子,生于少数人对常识对契约的尊重。大多数不幸死去的孩子,死于我们的贪婪和懦弱。
看看这个充满血汗的世界工厂和奇迹般的GDP,对比一下那点可怜的国民福利(就是这点可怜的福利也充满了腐败的分配),谁在用国民的生命榨取金钱,用孩子的生命榨取金钱?

作为公民,至今我不知道我们到底失去了多少孩子,悲剧已被黑幕掩盖,歌功颂德的时间到了,夜空中烟花灿烂。

mimitu 发表于 2008-6-11 13:08

谢谢楼上诸位

经常来此潜水。
这次采访大概是我记者生涯的终结。我也厌倦了无休止的作秀文章和任务。
我一向对中国的所谓自由主义者是很怀疑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浸泡着精英意识和概念化的悲天悯人,唯独让我感受不到赤子之心。我的直觉告诉我的很少错。
对范美忠,我倒没什么愤怒。他有一句话,我没在文章里提,他说他这次的举动也是对自由主义者的一次反水。冲这点,我觉得他也不无可取。
因为在中国是罕有贵族精神和绅士风度的,所以我能本能信赖的,一直是最普通的人类情感。我这次采访了很多农村的小学老师,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这种普通的人类情感。因为有这种觉知,所以才让我从心而生休戚相关的感受。
倒是一些所谓知识精英,在一个没有贵族精神和气质的国度强行表演高尚和高贵,企图在生存之间制造出后现代的距离,这是很荒诞的。

丙辰龙 发表于 2008-6-11 13:20

[quote]原帖由 [i]mimitu[/i] 于 2008-6-11 13:08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66492&ptid=84086][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倒是一些所谓知识精英,在一个没有贵族精神和气质的国度强行表演高尚和高贵,[b][color=red]企图在生存之间制造出后现代的距离,这是很荒诞的。[/color][/b] [/quote]

:flowerd :flowerd :flowerd
就是这种感觉! 非常赞同楼主的看法。

铁矿石 发表于 2008-6-11 13:21

:)贴图

贴图:

歪弟 发表于 2008-6-11 13:22

我觉得他的举动仅是那一刻他最直接最本能的反映,大概刚跑到操场他就想起点什么了,迎着学生的目光他可能想的更多了,试图为自己找一条与他的身份相称的体面的出路,如果他沉默或者仅仅说声对不起,我想不会有那么多人愤怒的,起码我就不会。

李大兴 发表于 2008-6-11 13:32

对宛冰的这段话很有同感:“因为在中国是罕有贵族精神和绅士风度的,所以我能本能信赖的,一直是最普通的人类情感。我这次采访了很多农村的小学老师,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这种普通的人类情感。因为有这种觉知,所以才让我从心而生休戚相关的感受。”

歪弟 发表于 2008-6-11 14:09

我不了解精神贵族和绅士风度的内涵,我觉得我们最缺乏的实际上是最低层次的---诚实,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阴暗要付出代价,说出自己真实所见也要付出代价,撒谎者和卑鄙者可以得到奖励,大多数人要沉默才可以生存,这不荒诞吗?
从昨天开始,救灾中的英雄开始被安排到各地巡演,这些可敬的人,他们会讲些什么呢?他们突然就从一个英雄变成一个道具,这不荒诞吗?

杜雅萍 发表于 2008-6-11 14:24

现在的社会体系,就是要把真诚弄得恶心,把虚伪做成常态,用不人道的牺牲掩盖责任。大爱之下,多少问题和责任被掩盖,多少生命和价值被践踏。

歪弟 发表于 2008-6-11 14:29

[原创]一个地震前的典型在地震后的非典型表现
文章提交者:宁下力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url]http://www.kdnet.net[/url]


      林强是谁?
    林强有着一头艺术家的狮子般的长发
    但林强是一个典型,是一个树立起来的我们在CCTV中耳熟能详的典型。林强也是一个官员,而且还名四川省的一各副厅级官员。
    2007年,中组部、人事部、XX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务院军转办等五部门联合授予林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XX部等三部门授予林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zhonggong四川省委授予林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干部向林强同志学习。
据据中央媒体介绍,到地方工作后,林强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贫困山区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据新闻中介绍,作为军人,他曾是两次打破四川省田径五项全能纪录和全军十项全能纪录的优秀运动员;
    作为军转干部,他曾九次走进麻风村送吃送穿,播洒着真情与关爱,全村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林爸爸”;
    作为普通共产党员,他拼尽全力,多方求援,在偏远贫困的落后山区创办学校,“山上村小”的师生称他为拯救心灵的“活菩萨”;
    作为公务员,他是忠实于本职工作,多才多艺、综合素质优秀的“全能处长”。
    作为丈夫,他是妻子眼中的一座大山。高山寡言,但很厚重。
    他就是林强,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他的责任在心中,情怀在山里,口碑在乡间。他是优秀军转干部的代表,他是出色共产党员的模范。

  
    同样是林强,这个原先就被认为有些“非典型”的典型,在四川大地震后又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发表了另一番“非典型”言论:

    林强说:“当然有天灾因素,但天灾并不必然导致悲剧,把悲剧推诿于天灾,在道德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天灾人祸总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我原来在理论上并不是不清楚,但原来想象的后果,最多也就是一些经济上的损失罢了,很少跟生命上的悲剧联系。这次亲眼见到这么惨烈的生命悲剧,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也决不过分。这对我的心灵冲击,实在太大了。就从这一刻起,我容不得任何对生命悲剧的推诿。面对那么多孩子的亡灵,面对那么多破碎的家庭,如果生命的价值还不能战胜官场潜规则,我们还要官官相护,还要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我们就太没有良心,就太无耻了。那我们就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做一个教育工作者了。”
    林强说:“请辞奥运会火炬手”。
    林强说:“伟大英勇不一定要用送死来表现”
    林强说:“如果我们做教育行政的都尽职尽责,让腐败在教育领域没有多少空子可钻,我们的校舍就不难跟我在北川看到的那所希望小学一样坚固,那些老师、那些孩子就不会白白送死,现在已经发生的那么多的生命悲剧就可以尽量避免。最应该得到保护的人反而得不到保护,反而夭折了,这是我们做教育行政工作的耻辱。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忏悔,而不能用英雄的生命悲剧来为我们自己推卸责任,来给我们自己贴金。”

    林强说:“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积极对校舍倒塌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还没有积极对悲剧责任主动的调查取证,更没有积极对死难者家属的道歉;所有这些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和措施在我们的心目中分量并不重,这都是具体表现。
    在大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正含着眼泪,没日没夜地在倒塌学校的废墟中寻找建筑材料,作为以后评估的依据。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人民的公务员,我们本来应该在歉疚的前提下感激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们不但要尊重他们,而且要用全力支持他们的行动。但现在教育系统很少人愿意这么想,很少人愿意这么做。当然大家现在都很忙,要安排灾区考生高考,要塑造抗灾模范,要统计物质损失,要规划灾后重建。但无论怎么忙都不能忽视,孩子们的亡灵需要一个说法,家长和整个社会期待一个说法。如果发生了那么大的悲剧,我们却一点反思都没有,一个说法都没有;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名誉和前程看得比孩子们的生命更重要,这样下去,怎么可能有心灵的提升和机制的重建?又怎么可能永绝后患?”


    原先的林强,是一个非典型的典型。
    现在的林强,是一个典型的非典型。
    林强做为典型时,并没有让我非常地感动,但林强成为一个非典型时,却让我深深地震撼。
    这是我在地震后读到的生者的最具良心的声音之一.尤其是出自于一个四川的教育界的最具良心的声音.这也是全社会最希望听到的声音.
      事实上,我们听到了.更重要的是,林强原先就是个典型.如果是说原先林强的所作所为让群众钦佩的话, 林强在震后的反思和言论更加证明了,这种典型并不是被人为树立起的脱离了普通人民生活和所思所想的典型,而是真正的生活中现实的典范.
      他的所思就是人民之所思,他的所想就是人民之所想.他的所为就是人民最希望之所为.
      林强的声音,一定程度上来说,同在灾区艰苦奋斗抗灾救灾一样重要.在我说来,同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亲赴灾区同样重要.
      他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更加长久的信任,而不仅仅是在危难发生之际.
      必竞,林的言行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尤其是我们的领导者还能保持这样的一种态度,我们就是有再多的艰难困苦也并不以为惧.尤其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而言,林强的言行能给与我们更多的现实的有价值的意义.
       向林强致敬.
       刚才向四川教育厅询问到了林强的电话,向他表示了我的一个普通公民的敬意.
       言谈中他说他有压力,并且说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一直在支持他.
       让我们支持林强.
       林强的言行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在抗震救灾中见到的另一个希望.
       不要让这种希望熄灭.
       坚强中国-。坚强四川。坚强林强。

人约黄昏后 发表于 2008-6-11 14:39

[quote]原帖由 [i]歪弟[/i] 于 2008-6-11 14:09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66510&ptid=84086][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从昨天开始,救灾中的英雄开始被安排到各地巡演,这些可敬的人,他们会讲些什么呢?他们突然就从一个英雄变成一个道具,这不荒诞吗? [/quote]
非要树立一个高大全的榜样,这就是中国特色。
人类最质朴的情感无需巡演这样的方式,依然会让人感动和铭记。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08-6-11 14:52

通过范跑跑的自辩,我看到了他的豆腐渣脊梁。这种豆腐渣脊梁一如那些豆腐渣工程要“论证”一样,也是需要“论证”的。论证震垮了的豆腐渣工程,是为了消除它们,但是,范跑跑论证自己的震垮了的豆腐渣脊梁,却是为了辩护,为了坚持脊梁的豆腐渣。我原本不想说我鄙视他,现在我感到我没法不鄙视他。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08-6-11 14:56

一个体制里的诸多弊端,可以作为自己不负责地活着的依据,这就是范跑跑自辩的核心要点。

阿吕 发表于 2008-6-11 15:18

[quote]原帖由 [i]人约黄昏后[/i] 于 2008-6-11 14:39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66520&ptid=84086][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非要树立一个高大全的榜样,这就是中国特色。
人类最质朴的情感无需巡演这样的方式,依然会让人感动和铭记。 [/quote

拔高英雄人物的形象和痛打道德败坏者是一块硬币的两个面,它们出于一种同样的思维逻辑。

流星雨 发表于 2008-6-11 15:49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loveliness2d

歪弟 发表于 2008-6-11 16:32

网络上看过一个玄幻小说,一小群异形,靠着一个很神秘的很庄严的魔咒,就可以劫持一个国家,并且世代相传。
中国就像个中了魔咒的国家,这个魔咒白天恐吓我们,晚上迷幻我们,不给人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栏杆拍碎 发表于 2008-6-11 16:48

文章的标题好

我是这社会冷漠的一部分

所以不要太相信那些热心肠的高举道德品牌的,因为他们在另外的时刻,也会变成这社会冷漠的另一部分。

龙场匪徒 发表于 2008-6-15 19:04

[quote]原帖由 [i]自觉的梦游人[/i] 于 2008-6-11 14:56 发表 [url=http://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66528&ptid=84086][img]http://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一个体制里的诸多弊端,可以作为自己不负责地活着的依据,这就是范跑跑自辩的核心要点。 [/quote]
范美忠的自辩确实有在拿体制内的诸多弊端做挡箭牌的倾向,不过这比他违背师德更不能让人原谅吗?
我不知道他为何如此不被原谅,若是他的跑我们不妨就事论事,全四川跑的不是他一个,用“范美忠现象”来讨论或许要好些。
范美忠的狂妄我也见识过,他点评北大历史系教授的确实显示出了他的志大才疏,周泽雄所说也就可以相信了。
不过我们无法抹杀的是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这点不妨赞一个。
论坛里曾经出现过朱学勤先生那次言论的讨论,朱先生被梦子的胸怀包容了,或许这是出于你对他的了解。不过对于你不怎么了解的范美忠(他同样是灾民)为何不多一点包容,论坛宗旨的最后一点就是鼓励宽容吧。

林泉 发表于 2008-6-22 07:28

大兴先生转的《汶川前线记录》特别好,印象深刻。前几天又看到这篇帖文,对范先生的言论简直看不进去,没细看,第三楼细看了,很喜欢。
“他说他这次的举动也是对自由主义者的一次反水。”————这样的人,讲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对任何理论予取予求地利用,一方面又可以颠倒无常地反噬。殊可笑。他最好别再给自己戴什么主义、理论的帽子了吧,没得玷污了好名儿好姓儿。

我一向对中国的所谓自由主义者是很怀疑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浸泡着精英意识和概念化的悲天悯人,唯独让我感受不到赤子之心。我的直觉告诉我的很少错。——————
呵呵,我也常常怀疑。不过你这一句是否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啦?我们做判断的时候有时会倾向于相信直觉,有时则要依赖理性分析。我也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主义”。但是,我想在某个理论的名头之下,精神内核未必相同,人与人更是多有不同。这两年我很浅略地看过一些所谓自由主义者的文章,有些不以为然,有些特别认同。比如秦晖王学泰、吴思、徐贲、谢泳,还有更早一些的李慎之、王容芬之类人物。你上篇文章提到“恒久忍耐有恩慈,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我联想到的恰恰就是些人。我们不必在乎什么主义,而应在乎道理本身;不必在乎什么主义者、什么身份名头,而应在乎人本身以及其行为。看你的文意感觉你也就是这么个意思:)。另外,与“自由主义”相联系的关键词似乎不是“贵族精神和绅士风度”,那太高拔了;而是“宪政制度”和“普世价值”,只是对低线的诉求,秦晖这些人就是踏实稳健的履践者。相较之下,范先生口中的自由价值之说实在轻佻浮滑。

我转一片长平先生的文章。

林泉 发表于 2008-6-22 07:31

长平:自由主义的对立面是什么


  当范美忠以“追求自由和公正”为自己弃学生而奔逃的行为辩护时,有人立刻站出来说:看,这就是自由主义者的品行。随即有学者从理论上廓清:第一,自由主义并不排斥责任,恰恰相反,只有自由的人才可能真正担当责任;第二,自由主义者也不反对道德,反对的只是伪道德。

事实上,在自由主义者和非自由主义者各自那里,责任和道德有着大不相同的含义。胡适说:“要个人有自由选择之权,还要个人对于自己所行所为都负责任。”这个责任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非自由主义者往往要求个人对集体以及别人做的事情负责,比如余秋雨先生“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道德和自由的关系更是复杂,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一书里用了整整一章来讨论权利和善如何相处。但在一些道德君子那里,道德是压倒一切、不容讨论的优先价值。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责任和道德并不总是站在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如此一来,要完整回答范美忠事件提出的问题,还应该说清楚到底什么是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历史上,自由主义有发展有流变,其对立面有过宗教、观念、习俗、利益等等,也有过保守主义。但始终如一的,也是它的核心对立面,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滥用的公权力。

自由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用它来对抗教会的权威。这个概念的明确定义最早出现在约翰·洛克的书里,那本书的名字叫“政府契约论”,一听便知道它讨论的是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关系。后来英国的辉格党、西班牙的自由党等政党直接用它来反对君权,主张宪制。再后来,美国以自由主义为基础建立了民主政府。到了二十世纪,自由主义最大的对立面就是极权主义。

最早把自由主义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是严复,他翻译了穆勒的《论自由》,更名为《群己权界论》。这个中文书名非常准确地提炼了自由主义的精髓,那就是分清公私权域:公域讲权力,私域曰权利;公域讲民主,私域言自由。

自由主义为什么要把被滥用的公权力当作它的对立面呢?这是因为只有它才可能真正妨碍自由。自由是什么?伯林说自由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不被囚禁或奴役,是“通向人自己决定遵循的道路的阻碍之不在”,“这种自由最终并不取决于我是否出发或能走多远,而取决于多少扇门是打开的,它们是如何打开的”。他引用卢梭的话说,“知道枷锁的性质比用鲜花装饰它们要好”。不言而喻,这些话都是针对公权力说的。

严复当年变更书名,还因为“中文自由常含放诞、恣睢、无忌惮诸劣义”,怕被人误解“为放肆、为淫佚、为无法、为无礼”。令人感慨的是,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误解并没有因为严复先生的良苦用心而消弭,反倒有所增强。范美忠事件一出来,就有人认定这是典型的自由主义行为,也正是基于这种误解。

从自由主义的立场看,范美忠对于“道德绑架”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的错误在于把责任和道德当作自由主义的对立面了。而余秋雨的错误在于,他试图以一种抽象的公共利益,去压制、剥夺乃至抹杀具体的个体权利,其实质是为公权力的滥用鸣锣开道。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