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闲人一名 发表于 2008-6-22 10:51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作文题

全国Ⅰ

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   

全国II

海龟和老鹰   

北京卷
杯子满了吗   

上海卷
他 们   

重庆卷
生活在自然中   

陕西卷
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   

天津卷
人之常情   

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四川卷
坚强   

广东卷
不要轻易说“不”   

江西卷
田鼠或田鼠天敌给人类的一封信   

江苏卷
好奇心   

湖北卷
举手投足之间   

浙江卷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山东卷
春来草自青   

辽宁卷
交通灯的故事   

福建卷
味道不同的饮 料   

海南卷
我和小鸟   

宁夏卷
我和小鸟

初十 发表于 2008-6-22 11:01

为什么海南和宁夏的一样呢?

闲人一名 发表于 2008-6-22 11:06

全国1 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
    “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   

全国2 海龟和老鹰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二):海龟和老鹰…

[[i] 本帖最后由 闲人一名 于 2008-6-22 11:09 编辑 [/i]]

闲人一名 发表于 2008-6-22 11:11

2008高考北京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2008高考海南卷作文题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的将小鸟放飞了,第 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即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彩烈的地去参加了放生活动。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8高考宁夏卷作文题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的将小鸟放飞了,第 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即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彩烈的地去参加了放生活动。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周泽雄 发表于 2008-6-22 13:04

广东卷
不要轻易说“不”
——在我看来,这种题目是犯大忌的,命题者给考生规定了观点。假如某位考生认为应该“说不”,而且还自以为能够说出点道道来,面对这道题目,就只能撒谎了,而且撒的还是思想上的谎。一个逼迫考生撒谎的题目,都是庸劣的。
过去编辑约稿,也有规定观点的,这很糟,我但凡遇到这样的,一概拒绝。不过现在已经少有这类编辑了,我反正N久没有遇到这类编辑了。
现在,宣传部门组织的文章,大概还停留在原始的“规定观点”层次上。

初十 发表于 2008-6-22 13:36

偶倒觉得因为有了“轻易”两个字,广东题目没啥大问题。

周泽雄 发表于 2008-6-22 14:04

回初十:
我不是质疑该题目的观点,作为一种观点,它当然是可取的,我也非常同意。当年写《中国可以说不》的主将,是我大学同学,事隔十年后见到他,我第一句话就是板着脸批评。所以,对“不要轻易说‘不’”这个观点本身,我是没有异议的。
我的异议是:这是一个单通道的观点,撇开问题的难易度,这题目与“要尊老爱幼”是一个级别的,都是让人进行思想表态的。而高考作文题如果是议论文的话,应该让观点处于开放性,只有这样,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可能得到体现。另外,让题目处于开放状态,还是一种尊重观点多样性的态度,所以在技术上,它应该为阐述反方观点留下空间,哪怕你我都不认可那个反方观点,也是如此。
何况,规定观点还可能把话说绝,而一些明明正确的观点,说过了头也会出岔子。挑剔地说,对于那些明显不足取乃至带有恶意的提议,我们也是可以“轻易说不”的。另外,马克思也曾在他的语境里强调:“要学会说‘不’”。
可见,广东这个题目,还把该题旨本身的丰富性,给抹杀了。

初十 发表于 2008-6-22 15:20

这个题目在中学已经热传成“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呵呵。

我以为,正是因为有了轻易二字,使得其观点有了开放性。比如地震时不要轻易说不跑,地震后不要轻易说不救老妈;看起来正确的不要轻易说不,貌似错误的也不要轻易说不;哪怕明显不足取的甚至都可以挖掘出不要轻易说不的切入点,就如同有人说范跑跑是灾民。

“不要轻易说不”的结果可以是“不”也可以是“是”,还可以先“不”后“是”或者先“是”后“不”,甚至既不“不”也不“是”,或者即“不”也“是”,如此一来,其探讨的问题和观点可以五花八门。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