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的苦恼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color][/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华文琥珀][size=26pt][color=#000000]聚书的苦恼[/color][/size][/font][/align]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color][/font][/align]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color][/font][/align]
[align=center][color=#000000][font=楷体_GB2312][size=12pt][/size][/font][/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00][font=楷体_GB2312][size=12pt]施京吾[/size][/font][size=12pt][/size][/color][/align]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宋体]读书,历来有“与伟人对话”之说,然而,这需要何等的智慧与境界,如同积蓄一样,乃得一定的底蕴和时间,我辈若能以伟人为师,且做一个孜孜不倦的学子已是十分的幸事。[/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岁月的流逝,我们已无法将沉睡于历史中的伟人们一一唤醒聆听他们的教诲,于是,读书便成了通向他们精神之旅的桥梁。[/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读书当然是要买书的,久而久之,读书-聚书俱成嗜好。成为一道颠扑不破的风景线。不过说到聚书,形而上的精神生活一下子又掺杂进了形而下的物质消费,这道风景线立刻变得不太风雅和美妙了,幽灵般冒出来的不仅是乐趣,更多的却是苦恼。[/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求不得苦”乃佛门之说,通俗地讲就是想要又要不到,像面对一位心仪已久的女孩,始终不能得到她的垂青与青睐,此种心情大约不太好受,聚书的心情也正如此。寻遍了书市的角角落落,唯独想要的那一部芳踪难觅,心下是怎样的焦虑与不安,但是能从此拒之门外吗?不能,只能以“钢铁般的意志”在渴望中等待。举个自己的例子吧,商务印书馆的一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合计约400种,其中哲学类138种,使我魂牵梦萦,为此已花去了二十多年的时光才收集到132种,余下的6种仍旧是浪迹天涯的情人,不知何日是归程,可我依然痴痴地等,不敢有丝毫的造次,决不错过每一次相聚的机缘,差不多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地步,求之若渴,求之不得——苦呐![/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每当我获得一部希望中的书籍,并没有太多的欣狂,只感到一块石头落地踏实了许多不过,不久又复归沉重,因为还有未曾得到的,而且更多。[/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有时于书的缘分并不那么好,有钱的时日并不那么长久,羞涩于阮囊倒不十分鲜见,只好免去逛书店的辛劳。更恼火的是看到最后一套书刚要拿下,却被捷足先登者噬夺般地掠走,颇有被横刀夺爱的忿恨,真想干上一架。但恼火是没有用的,只会斯文扫地,唯寄希望于那套书从此寻了个好人家——自嘲中的一些宽慰,失落或许才不会太多。[/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如今,聚书的日子越来越难。那些众多的商业化的作者们的衮衮大作究竟该用什么样的尺度去衡量作品的价值已不必多说,要命的是却占用了大量的纸张,使书价的增幅远远超过了读者的支付能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令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护紧了口袋。尽管面对那些率尔不堪的作品可以说出“一个小钱也不给”的话来,但“和伟人对话”却是愈发地艰难了,因为所需的不仅仅是圆融的智慧,还得用一摞摞钞票将自己垫得更高一些,以期和伟人们平起平坐博得一次平等对话的权力。伟人们呢?是该为自己身后的身价百倍感到骄傲,还是为自己被金钱所包围而感到悲哀?我不知道。[/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爱德华·纽顿以《聚书的乐趣》成洋洋大作。乐趣当然是有的,于我而言却是甘苦更甚——我只好照此一说。[/font][/color]
[[i] 本帖最后由 网事情缘 于 2008-7-8 22:46 编辑 [/i]] 可怜见的,晚上的时候上燕坛速度总是不稳定,只好在夜里悄悄潜上来发帖。
印象中这个帖子在真名的时候发过,我也懒得去找了,所以重新发一次,文是旧文,96年8月写的,12年了。
这时光,也太快了些。 记得读过网事兄这篇大作。
我过去也为这本书写过一篇小文,是在俺的前电脑时代写的,记得发表在《武汉晚报》上,寥寥六百来字。底稿早就找不到了,读网事兄此文,也有怀旧之乐。 聚书的癖好真的耗资太大,买书钱不说,还得买地盘来存放啊!!!
俺占有书籍的方式省钱但是很恶劣——划书,咔咔。总是边看边划,划的快感和看的快感交融在一起,占有感十足。只要不是借来的私人书籍,其他书籍都划,图书馆里的书也常常照划不误,翻开学校图书馆书架上的书,瞥见那些俺划过的痕迹,有一种阴暗的快感。 爱书和其它爱好一样,没什么特别,不要成为书奴,书供人驱遣,人是书的主人~对它不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我也是经常买书的,也为找地方放这些书而烦恼,反正家里每个角落都放着书,以便随手都可以拿来一阅。惭愧的是,有时候书买了很久也没有时间去认真读一读。和水色MM一样,我也喜欢划书,自己的书,不划一划,不过瘾。 先谢过楼上各位。
买书和抽烟一样,会上瘾的,水色妹子和黄昏妹子说的很是,书确实很占地方的,我的房间已经被书弄的乱七八糟了,去年夏天咬牙买了一个小屋子,结果,顿时饥寒交迫,今年书买的很少很少了。
梅班长说的太理想化了,从隶属关系上,人自然是书的主人,上瘾了,一滑,就坐到奴隶的位子上了,挥挥手,让书走,可是有点舍不得。
回泽兄,我是有印象帖过的,但从真名出来以后再也没去过了,正好一家报纸要用,算从博客上取稿,我就再贴一次。这里的个人空间形式挺好的,不像博客,需要专门打理,挺方便的。 [i=s] 本帖最后由 玛加利大 于 2009-8-2 14:52 编辑 [/i]
老网,找到你的博客了。我现在是在指定的地点临时上网 同感同感。
虽读书不多,但聚书之瘾却大。故常有聚书不得的苦恼。 俺也喜欢聚书,安宁的时候看着它们就是一种享受。若是大雪天或者雨天,一个人面对它们就更享受了。 新书不贵,旧书才贵。
我刚补仓一本《肯特版画》,1985年定价4.90元,2009年买来268元。
不过也想开了,如果一条裙子100、200不贵,一个手机400算很便宜,一颗漂亮石头要成千上万,人类智慧的价值又当如何呢? [i=s]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09-7-31 16:33 编辑 [/i]
水色真是辣手摧书。:021QQ :021QQ
说不定书里有书的妖精,天天晚上痛哭被你划得面上一道道。 要下线了。也不知道发的留言发上去没 [quote]水色真是辣手摧书。:021QQ :021QQ
说不定书里有书的妖精,天天晚上痛哭被你划得面上一道道。
[size=2][color=#999999]ironland 发表于 2009-7-31 16:22[/color] [url=http://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2761&ptid=84647][img]http://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fig10 俺恶疾太深,看书不划书,就跟吃饭不吃肉似的。
地铁好妹妹,千万表把俺画到画里,表让一群书妖精围着俺哭得伤心。:fig11 :049QQ:049QQ先和水色MM握手
:A061(汗!俺划书的恶疾简直就是无药可救。人家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我是借的书不能读也,因为不能划,不过瘾,而自己的书划了一次又一次,五颜六色的。 玛珈,不好意思啊,才看到你的跟帖,我的那几篇都是旧文了,也没按照你的要求写定价什么的,有些书已经不知道塞哪个旮旯了啊。
各位妹子都是超级书虫啊,划书是个好习惯,优良传统啊,要保持,我就长期保持这么个好习惯,一本书读完,划的都找不到重点了,还写的满满的。 哈哈,跟往事兄雅号相同,握手先。
我买书是很少看版本、善本之类的,就是为了阅读。我一直没想明白,怎么会有光盯着版本之类的“藏书家”,买书仅为收藏,买它作甚~~~ 彼亦兄,我对出版社还是有点挑剔的,当然不是因为“善本”、“珍本”的缘故,主要是出自“信”,尤其是译著,还要看看译者。所以我书架上的书主要是一些大出版社的,看了以后感觉踏实点——其实,有时时候也是心理作用。 藏书家是蛮可敬的,无论中西,藏书家都对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话说回来,真正的通人,大多懒得成为藏书家。藏书家对书的态度,与旨在读书问学的学士文人,迥乎不同。
我也喜欢在书上涂涂画画。当然,只限于自购的书。 我觉得书有独立书格。
这些年在我家,待我死后,又会到别家。
我才是书籍生命里的匆匆过客。
所以,以前还会在书上盖个闲章。
现在,什么痕迹都不在上面留了。 [b]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2931&ptid=84647]20#[/url] [i]ironland[/i] [/b]
这也是很可敬的一种现象。对书的态度也不妨多元,各按自己认为的最佳方式来做,即可。
书和画不同,毕竟是复制印刷品,除了转换成印刷字体的内容,并不附带作者的手泽。对我来说,正如对苹果的最大尊敬是把它吃掉而不是扔掉,对书籍的最大尊敬也是把它消化掉。理想状态是如盐溶之于水,理想状态不可得,就退而求其次,通过涂涂画画的眉批笺注,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但不同的人,消化方式不同。只要完成了消化,就是最善的。——纯粹为了收藏者,不在其列。
说到转赠旁人,我很尊重我一位大学老师的明智做法,他年过八秩,自知生年不多,考虑到人情世态,上次为他生日祝寿时,他郑重向学生们宣布,现在开始,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意参观他的书房,见到喜欢的书,拿走,不要客气。他感谢每个愿意要他书的人。 想给书找个好主人,和给小狗找个好人家一样难。
这位老先生很幸运,还有些爱书的学生。
像我这样的宅女,该怎么办呢? 铁地MM正当夭夭年华吧?骤怀百年之忧,好没来由呀。
俺觉得,在人生倒计时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那些还有人要的东西早早送人,非常明智。再过三十年,俺一定仿效。不过今天,我还不打算考虑那么多。 惭愧,关于书的后事,我想了很久啦:011QQ
其他东西,送了卖了丢了,都是简单事。
就是书托付给什么人,麻烦。
读书时,一次学校图书馆处理旧书。当时书都是堆在地上,大家踩在书上挑的,场面惨烈。我也抢到了一些。有几本民国书上,有着同一人签名。想来也是哪位老先生,身后将书捐给学校了。图书馆堆积久了,也就拿出来卖掉了。
所以呢,送给图书馆好像不是什么好主意。
想过捐中小学图书室。老公说,难道忍心让些小东西把书弄得卷卷皱皱脏兮兮?这倒也是。我宁可买新书送他们,也不要家里这些家伙受那番委屈。
一元一本卖掉或免费赠送,也不放心。因为很多资料书价格不菲,成千上万的。我怎么区分买家是真心喜欢书,还是书贩子呢?
目前暂时打干女儿的主意。那是个小书虫。反正自己是丁克,就让她继承书和钱吧。
只是,几十年后,她会生活在哪个半球呢?:004QQ 地铁MM,书的事吧,其实是没什么悬念的,中国什么都遗传,就是不遗传书,很多藏书家的后人都不爱这个,最后就是捐赠了事。 俺也是丁克。与铁地MM不同的是,俺的书都是大路货,没什么珍本善本,单本(套)价格超过200元的,都屈指可数,且总数也谈不上可观,大约四千册。既如此,俺对书的后事,就较少牵挂了。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俺的买书行为,也必将逐年递减。事实上家里有些书,我已不再需要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翻阅。只是暂时没有处理它们的冲动罢了。如果处理,必然是当废纸掉。我自己都不需要的书,岂能送人?——这又是无法和铁地MM比较的比方。
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好在,书的心思,总带着一份美。 泽雄兄、地铁:处理书时记得早知会一声! 坚决加入划书党,:80tb
看一本书,要是一点都没写写划划过,感觉简直是白读了。
书非划而不能读也。:3tb 有时候想想过去的学者更辛苦,一般家里都有几千册书,当时的交通条件,搬来搬去确实辛苦,难怪据说陈寅恪丢了很多书.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一则聚书小账
胡子按----今天(应该是昨天啦)下午去老屋办事,检索核对些资料。用《汉语大词典》时,索引册里跃出一页枯黄的信笺,当年手记的一点“聚”这套“书”的账目。似乎还有点儿意思,照原文一字不易地贴出,一哂!-.
小账
《汉语大词典》小结卷一. 38元 86年11月一版 12万册
卷二. 38元 88年3月一版 12万册
卷三. 48元 89年3月一版 12万册
卷四. 48元 89年11月一版 12万册
卷五. 50元 90年.
小账
卷五. 50元 90年6月一版 10.4万册卷六. 50元 90年12月一版 10.4万册
卷七. 50元 91年6月一版 10.4万册
卷八. 50元 91年12月一版 10.4万册
卷九. 54元 92年6月一版 10..
小账
卷九. 54元 92年6月一版 10.4万册卷十. 58元 92年12月一版 10.4万册
卷十一. 68元 93年6月一版 10.6万册
卷十二. 80元 93年11月一版 10.6万册
附录. 20元 94年4月一版 5万册
.
小账
共652元 比980元余328元,比1470元余818元。
此套书搜购历时约半年,地涉南京、扬州、昆明,于(95年)8月3日在(南京)中山东路(新华书店)四楼图书馆发行部意外购得原价的6、7两本,结束。 老胡那儿的书不少,现在毛估估估计要上万了吧?有空去瞻仰瞻仰。 聚书不易,藏书更难...当年把从小到大的书一箱箱地通过铁路运输到广州的辛苦,至今都记得. 曾经很想把它们,再加上后来在广州那些年添加的那些书,一起海运到加拿大来,最终,还是放弃了,太多,也太重了.广州的房子卖掉之前,它们被运回桂林外公留下的的老房子的阁楼上了.去年,妈妈回桂林,把它们一一架上书架,把阁楼布置成一间书房了--很欣慰,那些耗尽了从小所有的零用钱,押岁钱的宝贝藏书,最后到了一个最适合它的地方.
水色的回忆读来很亲切,尽管号称爱书如命,当年其实也是无书不划的:)不过只敢划自己的书. 从春节前就整理书架,到现在也没完工,要处理的书堆了一地。自我揭露一下,俺对待书就像古代的皇帝对待美女一样,后宫佳丽三千多,很多从没幸过一下,更可笑的是对于没宠幸过的书,有时还会再买一本回来。直到现在,只要一进书店,保准结账的时候我那一摞会是最高的,只好强迫自己不去书店。
对待书的爱护,那是没说的。大多书即使看过,也是完好如新,佩服敢对书痛下辣手的兄弟姐妹们。俺与铁弟是一种类型的护书使者,如果不是老妈在搬家时一股脑把我以前的几箱书卖掉,我现在会拥有很多三十年以前的小人书。现在要处理的书大多是些杂志,重复的画册之类的东西,放到单位图书室去供大家摧残吧。 胡子按:早几年的一则小品,与楼上的看法类似--------
近来,我特别喜欢收集张中行的书.
张中行(《青春之歌》里,余永泽的原型)晚年的〈负喧琐话>系列,<顺生论>等等,都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家常话.这些文字,只有饱经沧桑的老人才写得,也只有上些年纪的人才读得\识得。
说到这些好书,我都买到了,只是,基本不曾看过.偶尔翻翻,大约,不及其中百分之一吧。
工作,为了糊口,太忙乱,就轻忽了智慧的文字.于是,始终在浅薄中逡巡。
哈哈,忽然,我想到我之藏书,就如女人之与时装,皇帝之与后宫三千佳丽,政府之与领土,其藏,其买,其选,其争,也只是餍足"占有心"而已,"用",仅仅是"偶一为之",多数还是"冷落轻慢"了。
藏书,是高雅的文化;置衣,是浪漫的生活;佳丽三千,是皇家的做派;为一掊土,“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是“崇高的”爱国主义。
于“占有心”窥之,其实一也!
这又是在下漏夜“讲哲学,用哲学”之一得也。 [quote]老胡那儿的书不少,现在毛估估估计要上万了吧?有空去瞻仰瞻仰。
[size=2][color=#999999]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1-2-26 01:28[/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6315&ptid=84647][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数字,搞不清,太乱,分散几处。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如几位老兄的有品位、有计划,还是一个字--乱。
你们老几位,学术上各有专攻,选书上各有专属,主题鲜明,搭配合理,可收以一当十之效。
另外,诸位仁兄的研究、立论、属文,形而上也,厚重,着意于远见。我之涂抹,则没有什么深意,也没有什么专攻,纯粹应付饭碗的需求,以解决眼前的麻烦为目的,浅而薄也。
09年12月31日夜间的一个帖子《史悟》
今晚下班,头晕脑胀,便步行,去个小书店逛逛,放松一下。很快,到了珠江路237号的纸张公司书店,其实,就是一间小门脸的特价书摊。文史为主,淘得两册好书。一为一力文库的双语版奥勒留《沉思录》(上海三联书.
史悟
《沉思录》(上海三联书店),一为秦文锦编集的《金文集联》(中国书店)。结完帐,共35元,老板也就打烊了。于淘书而言,2009年的后门关上了。再附庸风雅,就得在2010年咯。
子夜,照例,边煮稀粥边翻书。. [color=Red]胡子按:09年12月31日夜间的一个帖子----《史悟》[/color][b]今晚下班,头晕脑胀,便步行,去个小书店逛逛,放松一下。很快,到了珠江路237号的纸张公司书店,其实,就是一间小门脸的特价书摊。文史为主,淘得两册好书。
一为一力文库的双语版奥勒留《沉思录》(上海三联书店),一为秦文锦编集的《金文集联》(中国书店)。
结完帐,共35元,老板也就打烊了。于淘书而言,2009年的后门关上了。再附庸风雅,就得在2010年咯。
子夜,照例,边煮稀粥边翻书。凌晨1点半,接铁医老师何伦的新年祝福短信,即回复,并告知在翻检上述二书,感受是:“与先哲同驰思,品彝铭之古拙。以之守岁,暗夜迷离,可用心目体悟光明。”
二书皆古意盎然,由此“顿悟”的,自是对“史”的感怀。
我一直奇怪的是,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什么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上研读。
鲁迅赞誉《史记》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绝唱者,言其权威,而“史”与“离骚”何涉?
《离骚》者,积极浪漫主义之华章也。屈原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狂求。《离骚》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我觉得,它是印象派的肇始,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充斥的夸饰、离奇的想象、臆造,驱策着诗人的那意识已经不是“流”了,而是“泛滥”地放纵四溢。水银泻地、电光石火,有震撼,但无固定之“形”。
《离骚》一般的《史记》,这样的篇什,还能称得上“史”么?
唐德刚《史学与红学》有谓:“六经皆史,诸史皆文,文史不分,史以文传。”我倒是觉得,以文传的 “史”,不是“史”,至少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史”,而是人类早期的“史”形态,有神话、口头文学、演义、史话、口述史等形式,其正宗产品并非真正可“资治”、可鉴以知今的“史实”、“史料”、“史见”,因为其真假夹杂、黑白莫辩,只能衍生出“史说”—残丛小语的小说而已。
另外,还有一种传统的史学观,春秋大义。就是应该在历史记录过程中带有道德的评判。左丘明阐发春秋文字:“《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而现代科学历史学,重视逻辑关系,更重视实证,是一门实验科学。当近代,我们把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史学之后,第一重考古实证,其次才重文献资料。现代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革命,在于区分了“假说”、“猜想”和“客观事实”,经得起考古实证检验(实验)的结论或是观点,才是科学的判断,所揭示的才是客观事实,其余皆是“假说”和“猜想”。
我们传统的“史”,是建基于文学虚构的“文献历史”,而不是基于客观体系的“实物历史”,因此“古史辨”首领顾颉刚有“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著名理论。传统史学要“进化”为现代科学史学,必须另开一进化路径,脱胎换骨方成。此实有赖于“史家”思维模式的先进进化,先有科学思维,而后考诸史料(以考古发见、出土实物、田野调查为主),全面重新打造建构了。
尽管李学勤曾经说,我国的历史研究,已经从信古、疑古,演进为考古、释古的科学模式,其实,大陆史学界,显然尚未进化赅备。以白寿彝《中国通史》为例,当年我曾经打算买一套收藏翻检,但在书店柜台随便翻翻,即发现,多处抄撮小说家言,辍拾纫纳以为史,文史莫辨,买它做甚!
拉杂联想,敷衍成帖,发上,是为新年第一帖。[color=DarkGreen][/color][/b]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6367&ptid=84647]40#[/url] [i]老独步天下[/i] [/b]
老胡太客气了,你那儿的书有相当规模,我知道的,不仅壮观,而且也颇成系统。
我这里的书更乱,房间已不是书房,也不是卧室的样式,成仓库了,被打包的大概有千册左右,书架上主要是这两三年买的,地方小,实在没办法。以前买书不是很多,这几年稍许多添置了些,出版业发达,我等就得不断地掏银子,一边掏着,一边算计口袋里的余额,财力有限,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站内消息收到。
另,杨林兄的书想来也十分壮阔了,而且一定会有不少奇珍异本,嘿嘿,有机会也得瞻仰瞻仰。 另问,闲云妹子是否归国?看到自己过去的书亦为故友般,得好一番婆娑呢。 胡子按:平时都是为应付工作,搞些小文,形而下的,没有什么理论,公文而已。不过,近几年来,“医改”这个话题很热。且,本人越思考,越觉得,这不是小题目,不是一篇小小的应用文就可以说得清的事。若想置喙于斯,那是必得要搞些形而上的东西啦。于是,勉强,抄撮一些政治学、经济学的概念,在自己也并未弄懂的懵懂状态下,凑成下面这篇文章。还请诸位“思想家”批改一下。真的,平素没有系统的思想史、经济学的底子,读这方面的书也不多,要写“医改”这个题目,力不从心啦!见笑见笑!
---------------------------
医改指归
--有关卫生法学基础课题的思考--
胡晓翔
[摘要]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宏观政策层面,二十几年来我们的价
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与现代文明潮流、世界发展趋势、人类共
同理念“不贯通”,盲目推行什么“市场化机制”,导致了医改的失败,
衍生了今天医疗卫生界的许多弊端,和社会矛盾的不正当丛集。我们必
须找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价值取向。健康权是人权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政府必须承担起保障的责任,而且,我国政府有足够的经济实
力在公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上有更大的作为。作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
从其固有的特性及担荷的社会重任出发,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其“公益
性福利事业”的根本属性,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行为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改
革,坚定恪守非市场化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于“市场经济”
之外,保留一方特立独行的“净土”,这才是对“市场经济”的积极、
主动的“适应”。下一步,最紧迫重要的,是国家必须高调地着手建立
民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免费享受制度,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服务机
构定位为行政主体,其从业人员为国家公职人员。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
生服务机构在法定服务领域形成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明确定位为行政
法律关系,其侵权损害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配套的,我们必须颠覆性
地重构和改造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诸险合一、建立统一全民医保体系。
[关键词]医改 市场化机制 非市场化原则 医患关系 行政法律
关系 统一全民医保
“有啥不能有病,没啥不能没钱”,这是普通民众的共同感慨。
成功、幸福的人生、家庭,自然是丰富多采,而不幸的家庭和人生,虽各有其因,但,往往是贫病交加,或者,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疾患伤病的发生有哪些特点?做为一名老医生,我认为,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
所谓确定性,是说,每一个个体和家庭,你注定迟早要遭遇疾患伤病,要与医疗服务行业打交道。
所谓不确定性,是说,一个个体或家庭,何时何地罹患何种疾患伤病,需要花费多少钱,会是何样的结局,是不确定的,难以预测,更无法规划、控制。
面对这俩特性的挤压,我们又“医改基本不成功”,“看病难、看病贵”,于是,每一个公民和家庭对未来没有稳定的安全预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安定感,削弱人生幸福感,侵蚀社会和谐感,抵消时代进步感。⑴医患关系恶化,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级“两会”,各种民调,这些,都是最热门的话题。
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17大主报告中阐明:“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可谓一语中的。
面对困局和压力,社会各界纷纷议论、积极探索,歧见纷出、新着迭现。但是,由于没有号准矛盾的脉搏,诊断未明而下药,效果自然欠佳。
笔者以为,造成今天政府基本医疗保障不到位,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生满腹怨气,医患关系不和谐尴尬局面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四个不贯通”。“不通则痛”,这四个不通,致医患不和谐之痛。
首先是伦理价值取向上的失误。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宏观政策层面,二十几年来我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与现代文明潮流、世界发展趋势、人类共同理念“不贯通”,盲目推行什么“市场化机制”,曾经逼迫公立医疗机构“断奶”,“下海谋生存”。⑵ “民进国退”、“不办医院管医院”、“不找市长找市场,立足自身求发展”成了喧嚣一时的全国性的政治流行语。更有甚者,以改制或出卖的名义“消灭”公立医疗机构,以虚化政府责任。
基本价值理念的失误,直接导致了政府决策的偏差,结果,一来盲目鼓吹“大力发展民营医院”,什么“几个不限”、“与公立医院平分天下”、“让市场决定他们的优胜劣汰” 等违反医学人伦底限也违法的“指示”,居然可以层层用红头文件“贯彻落实”,严重扰乱了医疗行业秩序,至今明险隐患比比皆是,尽管卫生部幡然悔悟,于2008年6月以《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强令各地限期清理整顿,但,习若忘非、积重难返,谈何容易!另一方面,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严重不足,公立医疗行业只能“以药养医”、“以医疗服务谋自身生存”。人性劣的共性,经过体制失误的放大器,加之社会各界无意的误导和有意的诱导,衍生了今天医疗卫生界的许多弊端,和社会矛盾的不正当丛集。
其次,是卫生立法方面的失误。
在卫生立法层面上,我们的卫生法制体系建设,只注重了速度和数量,而没有应有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立法技术含量。即,我们的卫生立法工作,与卫生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基础法理学规则以及立法技术“不贯通”,失误连连,“制造”了大量的卫生法律法规的“残次品”,乃至“废品”,不能正常地规范和服务医疗卫生领域的有关各方。
迄今,关于“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在法定业务范围内形成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这个卫生法学最最基本的课题,居然被卫生法学理论界忽略,基本上没有认真的研究和见解,轻率地一致认为“当然是民事法律关系”。也没有被实务界注意,医管界和司法界皆不假思索地陈陈相因理解为“民事法律关系”,并由此导致所谓的“法律适用二元化”的乱相。
替代《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遗漏溯及力条款,埋下适用的隐患。其关于“医疗事故”的定义,采4要素说,“形式上的违法性”亦作为构成要件,不合理地缩窄了“医疗事故”这个概念的外延。⑶其配套文件《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居然错漏医源性胎儿\新生儿损伤条款!⑷
而所谓的“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来自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其实却是个既非法、又悖理的条款!⑸
第三,是行业管理方面的失误。
在行业管理层面上,由于改革理念的宏观性、整体性失误,公立医疗卫生体系经历了太多的不应有的干扰,不得不以求生存为第一要务,难以顾及行业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使得行业从业人员与行业的核心制度、规范(技术性规范、伦理性规范)“不贯通”,全国的卫生系统出现了轻重不等、表现各异的“疏于管理”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卫生部主导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轰轰烈烈出台和延续。
同时,更加严重的隐患是,由于种种运作的原因,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传统的基本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日益淡化,而华而不实、荒诞不经的许多所谓“新管理理念”在“公款出国考察”和“公款攻博”的背景下被盲目引进、强制推行,工业流水线的机制,与个性化的为人的服务,方凿圆枘、将丝综麻,危机四伏!
第四,是服务、沟通方面的失误。
在服务层面上,医疗机构内汇聚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矛盾和冲突,社会矛盾和保障欠缺导致的猜忌、纷争、冲突不合理地丛集于医疗机构,加之我们医患沟通的技巧也不够娴熟,使得医、患之间情感上“不贯通”,原本“同一战壕的战友”互不信赖、互相防范,矛盾龃龉、纠纷抵牾不断。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消除上述“四个不贯通”。也就是中医治则的“通则不痛”之理。四个措施相当于“君臣佐使”四味药组成的复方。
首先,君药当然是,我们必须找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价值取向。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基石。当代国际社会中许多国家,都把向全民提供医疗保障作为政府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
我国政府先后于1997年10月、1998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开展国际人权合作的积极态度。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作出了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决定。中国对此项公约的批准,表明了中国对国际普适性的人权观的尊重和承认,意义确实非常深远。⑹那么,为《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载的每一权利的实现提供最低限度的基本保障是缔约国不可克减的核心义务。国家在健康权方面负有实现的义务,即有义务推行国家健康政策,并将可获得的预算的足够比例用于健康。有义务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或创造条件使个人有足够和充分的机会享受特别包括保健服务、清洁饮用水和适当的卫生设备在内的健康服务。
一个国家一旦加入公约,就受到了一种制约,就有了实施公约、推进人权保护的义务。我国对《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批准,意味着我国承认公约的法律约束力,承诺实现公约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同时还意味着我国要定期向国际人权组织报告实施公约的情况,接受它的检查监督。⑺
生存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存权不仅仅指生命权本身,还包括维持生命健康的各种必须的条件,因此,生存权必然导出生命健康权,也就必然要求政府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权”。
中国是联合国成员国,接受《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人权条款,承认和重视人权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价值。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尊重和保护人权。
所以,胡总书记在十七大主报告中一以贯之地要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这其实就是在政府兴办的保障性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去市场化”的宣言。
曾经喧嚣一时的“市场论”体现了“政治上的反动”,即,“背离现代文明潮流、世界发展趋势、人类共同理念”,背离党中央、国务院一贯的的方针、政策取向,而且与国际通行价值取向相悖。⑻
“市场论”也体现了“技术上的失误”。
实际上,所谓充分发展、无所不在的市场,并不会发挥神奇的不可见的手的作用去调节资源,达致合理的配置,因为均衡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出现,市场的本性内含着的正是不均衡的大起大落。⑼由于市场配置机制存在失灵和固有的弊端,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承担起补充市场配置之不足,纠正市场配置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缺欠的责任。
“市场论”还体现了“文化上的错读”。
西方文化符号体系中的“看不见的手”,是“血淋淋的手”,指涉的是一种对人类有毁灭性的、可怕的、不可知的力量,对应着神秘、乖张与不道德的意象。如,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就有这样的对白:
来,使人盲目的黑夜,
用你那沾满鲜血的看不见的手,
铲除那使我畏惧的大绊脚石吧!(仁慈的国王 班柯)
何谓公益?公益就是大公无私或先公后私。
公益即“社会的公共利益;对公众有益的事”。唯如此,卫生事业才能够“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原则,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可见,公益性与福利性两者间并无根本矛盾,就“非市场性”、“非盈利性”角度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外文中,“公共福利”与“公益”是同一个词(组):public welfare(英)、das Gemeinwohl(德)。 ⑽
公益属性标明了政府兴办的保障性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目的、路径;
福利性,是实现这样的公益事业的手段、方法。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人权保障的具体措施,是政府行为,绝非个人行为,不能推向市场。
这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准点,也是评价医改方案的金标准。
面对市场经济,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固然有个“适应”的问题,但那种不问基本卫生工作本身的伦理特点及任务,简单化地视卫生工作为“市场经济”的“适应”法,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适应,其实质为“迷信、迎合、取媚”,这种“适应”,集中体现了“政治上的反动”、“技术上的失误”和“文化上的错读”,害莫大焉,必须立即拨乱反正!
健康权是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必须承担起保障的责任,而且,我国政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在公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上有更大的作为。作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从其固有的特性及担荷的社会重任出发,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其“公益性福利事业”的根本属性,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行为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改革,坚定恪守非市场化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于“市场经济”之外,保留一方特立独行的“净土”,这才是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主动的“适应”,⑾也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2006年10月18日)精神、胡总书记2006年10月23日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调研组《关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2005年7月29日)精神,尤其是17大主报告(2007年10月15日)精神的必然要求。
令人欣喜的是,09年4月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地体现了非市场化的正确价值取向。
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在《基本原则》上明确“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在《总体目标》上定位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主要改革措施,及明确承诺“3年内政府投入8500亿”,都是17大主报告精神的体现,也是政府勇于担责、体现宪法责任之举,这是本轮医改成功的最可靠保障。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医改领域的具体体现。
当然,新方案的出台,还仅仅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迈出的第一步,今后,还有一系列配套的重大举措需要缜密论证、精心构思、审慎布局。举其要者,笔者以为,有以下3个目标,是近期医改深化落实的首要工作,政府必须组织相关部门的力量,有的放矢地抓紧筹划。
最紧迫重要的,是国家必须高调地宣示着手建立民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免费享受制度,愿景是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定位为行政主体,其从业人员为国家公职人员。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法定服务领域形成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明确定位为行政法律关系,⑿其侵权损害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⒀
这是医改近期的“锚固性目标”,政府应当尽快出台分期实现的时间表。这个目标的锚固锁定,是医改真正成功、快速成功、避免倒退、规避反复的保证。这个目标,一定要,也一定能够达到,因为,这是人类普适的文明价值取向的要求和17大精神的深刻内涵、深远意旨。同时,改革开放已经使得社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获取了足够的财富积累,政府、国家公权力架构与人民共享改革经济成果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是政府、国家公权力架构向权源----人民大众的反哺与报恩,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来讲,是拨乱反正之举!
为此,配套的,我们必须颠覆性地重构和改造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诸险合一、建立统一全民医保体系:目前政府提供的有关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现状可谓险种林立、多头管理、制度摩擦、管理成本增加,且缺乏总体规划、缺乏相互衔接、缺乏公平机制、缺乏管理效率,因此,合并山头、诸险合一,促成医保体系由繁杂、低效向统一、高效转变,最终形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制度,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当务之急。⒁
在名称上,也有必要对不同性质的两种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加以区别。
政府供给、市场供给的两种疾病风险分担机制,有其一致性和互补性,但
是,毕竟也有多个方面的差异。⒂加之目前我国商业医疗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还不
够完美,社会感召力还比较弱小,因此,有必要在名称上,对两者加以区分。政府
供给的医疗保障机制,可以命名为“社会健康照护”,对应的英文译名可以用
Health and Social Care。商业性医疗保险服务仍用“医疗保险”一词,英文译名
对应以Social Health Insurance。建议在今后制定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立、
改、废时,注意区分使用。⒃
同时,与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有关的一切部门的从业人员切实提高执政能力。要多读书、勤思考和精辨理,切实把握人类普适文明伦理准则、宪政要义和有关领域的专业科学规律,并以之指导、规范实践工作,不说、少说外行话,不做、少做疯狂事,少些唯上、多些唯实,少些盲目跟风、多些民主决策,少些朝令夕改、多些科学作为,少些一意孤行、多些依法行政。
其次,“臣药”是在正确的医疗体制改革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卫生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严肃、认真、慎重地着手卫生法律法规的废、改、立工作,打造高质量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这是卫生法学事业在正确轨道上大发展的黄金时机。这方面最重要和基础的工作,就是明了“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建立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的定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者产生认识偏差,则一切卫生法制工作就都是无的放矢的“迷踪拳”和“醉拳”。本人15年来力排众议,顶住各方压力,始终坚持认为,这个关系应当精确定位为:行政法律关系类权力关系型特别权力关系属公法上的营造物利用关系。⒄它的法律属性不是民事法律关系,而是行政法律关系。⒅这种服务过程中的医事损害侵权赔偿,应当适用国家赔偿法。
第三,“佐药”是,在行业“温饱”有财政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医疗卫生行业要集中精力,狠抓行业内部的管理,切实落实核心规章、制度,提供规范、安全的高质量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使药”是注重和讲求人性化服务,注意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与患者和社会各界情感互通、换位思考的同时,提供便捷、节省、合理的人性化服务,与社会各界一道,营造良好的医患共处环境。
30年前,我们整个社会经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场大讨论。
我们追求、辨别、检验真理的目的何在?因为,真理是指导、评判、约束、规范实践的金标准。我们在度过了追求、辨别、检验真理的蒙昧期之后,现在,至关重要的,是尊重和践行真理。
而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域,人类普适的文明准则、伦理规范,即,罹患疾病伤痛的个体不因经济原因而延搁诊治,就是医改领域的真理!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转折点已经出现,卫生法学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也已经到来。
总之,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当代国际社会中许多国家,都把向全民提供医疗保障作为政府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我国在此国际大背景和大环境之下,必须把医疗卫生工作视为一个“大的政治问题”而抓紧抓好,否则,就会如鲁迅先生所言:“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问公益,只知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⒆也惟有大力发展保障性医疗卫生事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才能够厘清卫生法学最基础课题—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的定位思路,重构卫生法学体系,政府依法办医、部门依法管医、行业依法行医、医患双方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与人的协调全面发展,和科学地可持续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翔.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属性—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与模式的探讨.见:本书编委会编.构建与完善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0.
2. 胡晓翔.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属性:公益性福利事业.见:胡晓翔、姜柏生编著.冷眼观潮—卫生法学争鸣问题探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9.
3. 胡晓翔.浅析《条例》贯彻实施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法律与医学,2002,(4):193.
4. 胡晓翔.关于医源性“胎儿(新生儿)”伤害的医疗事故鉴定定级问题的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8.
5. 胡晓翔.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若干问题评议.医学与哲学,2002,(10):37~38.
6. 邓科.中国在人权领域采取重大举措----人权专家解析全国人大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南方周末.2001-3-15:第2版.
7. 同⑹.
8. 胡晓翔.在人权保障背景下的思考.见:胡晓翔、姜柏生编著.冷眼观潮—卫生法学争鸣问题探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4.
9. 罗永生.从开放社会到全球资本主义危机.读书,1999,(5):57~59.
10. 胡晓翔.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属性.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6,12(6):287.
11. 同⑽.
12. 胡晓翔.再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兼驳两个错误观点.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6.
13. 胡晓翔,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侵权损害赔偿应适用国家赔偿法.见:胡晓翔,姜柏生编著.冷眼观潮----卫生法学争鸣问题探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15.
14. 胡大洋.全民医保目标下的制度选择.见:本书编委会编.构建与完善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3.
15. 王建翔.政府、市场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见:本书编委会编.
构建与完善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7~28.
16. 胡晓翔.关于《全民医保目标下的制度选择》的点评.江苏保险,2009,(1):
39.
17. 同⒀:209.
18. 胡晓翔.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中国医院管理,1996,16(4):13~14.
19. 鲁迅.鲁迅全集•准风月谈•外国也有.卷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45.
2009年5月12日 七稿 要是燕友都选择身后把藏书捐出来,再汇一起,办个颇具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想来不成问题。 呃,想得太久远了。。。。。。 [quote]另问,闲云妹子是否归国?看到自己过去的书亦为故友般,得好一番婆娑呢。
[size=2][color=#999999]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1-2-26 17:45[/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6436&ptid=84647][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回网事兄,是的,过几天就回国探亲了.不过这次没有时间回桂林,也就不能与"故友"重逢了:( [b] [url=http://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71573&ptid=84647]1#[/url] [i]网事情缘[/i] [/b]
真是好文!!估计现在 的您不会有这样的忧虑了吧??
如果伟大的作品都能价格逐年递增,倒也是好事情. 最可怕的是不再出版.
解决你的苦恼的办法: 找个能够公款买书的工作.:zand :strongd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6549&ptid=84647]47#[/url] [i]Drache[/i] [/b]
俺估计在燕友中收集10万册书问题不大,10万册书的图书馆应该有点小规模了。
闲云妹子归国何处?南京?俺负责招待了。
回远眺云海,俺没有吃公款的本领,真金白银都是工资和稿酬,无他。此小文是15年前的习作,感觉我的书还是那么多,其实多少也有点增加的。 以前遇到过位藏书家过世,子女不读书,论斤卖,大家蜂拥而去,颇凄凉。 都是牛人啊。
我手头也就几百本左右,差的太远,只能酱油,呵呵。 [quote]
闲云妹子归国何处?南京?俺负责招待了。
[size=2][color=#999999]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1-2-27 20:19[/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6723&ptid=84647][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多谢网事兄.这次只有三周时间,先去上海,探望弟弟一家,和老同学老朋友聚聚,周围走走,然后就直飞海口和在那里度假的父母团聚.
南京是我喜爱的城市,喜欢她那份厚重,沧桑,大气.96年和05年都去玩过,以后如果有机会三访南京,少不了叨扰的:) [quote]都是牛人啊。
我手头也就几百本左右,差的太远,只能酱油,呵呵。
[size=2][color=#999999]showcraft 发表于 2011-2-27 23:21[/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6786&ptid=84647][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呵呵,我现在手头上才百本左右,比你还差得远呢.我国内的书都没带出来,只能在这里的中文书店里买一些了.北美的书比较贵,一般人都习惯于从图书馆借书而不是自己买书.从国内网络购书也麻烦,所以一般多是看电子版. 纸质书虽好,搬家太麻烦。偶没有统计过,不过收藏电子书的数量有超过纸质书的趋势。 [quote]聚书的癖好真的耗资太大,买书钱不说,还得买地盘来存放啊!!!
俺占有书籍的方式省钱但是很恶劣——划书,咔咔。总是边看边划,划的快感和看的快感交融在一起,占有感十足。只要不是借来的私人书籍,其他书籍都划 ...
[size=2][color=#999999]水色 发表于 2008-7-8 19:09[/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71673&ptid=84647][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偶的习惯恰恰相反。小时候读《奥涅金》,一度痴迷主人公用指甲在纸上划痕的风姿,学了一阵子。后来除了教科书,就几乎没有划过任何书。倒不是因为爱惜书,实在是很懒。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我的书架很小,总是满满的,每次给新书腾位置都是选出几本旧书扔掉,直接扔掉。 [i=s]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1-2-28 18:35 编辑 [/i]
[quote]我的书架很小,总是满满的,每次给新书腾位置都是选出几本旧书扔掉,直接扔掉。
[size=2][color=#999999]丙辰龙 发表于 2011-2-28 10:27[/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6837&ptid=84647][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丙凶,太冷酷了。你的书们肯定在那里哭。我听见它们在说,我们被抛弃的是躯壳,但我们的精神永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