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怀斯画作与塔尔科夫斯基电影《镜子》
今晚跟着龙妹妹的脚步,肠子碎了一地 。回家来发个安德鲁怀斯应应景,都来发愁吧,使劲儿的——愁吧。[attach]16069[/attach]
[attach]16070[/attach]
[attach]16071[/attach]
[attach]16072[/attach]
[attach]16073[/attach]
[attach]16074[/attach]
[attach]16075[/attach]
[attach]16076[/attach]
[attach]16077[/attach]
[attach]16078[/attach]
[attach]16079[/attach]
[attach]16080[/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08-11-2 20:54 编辑 [/i]] 其中6张,都特别像塔可夫斯基《镜子》中的场景…… [attach]16081[/attach]
[attach]16082[/attach]
[attach]16083[/attach]
[attach]16084[/attach]
[attach]16085[/attach]
《镜子》 塔尔科夫斯基,您是怎么知道的
[img]http://images.wofox.com/gallery/127/bde3cdd35b2c0b3cb50fb17b8f483dc6.jpg[/img][font=宋体] 一直以来我都会在梦中回到出生的地方,在那个院子里,我依然还处在童年的伊甸园之中,阳光下的干草垛,墙边开放的月季花,早春二月时,我会观察植物的嫩芽从松软的土中冒出来,心中充满了喜乐。[/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font=宋体][size=12pt] 母亲,兄长,祖母,仍然是旧时的容颜。[/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我看到厨房里弥漫的油烟,灶台上搁着两个新鲜的鸡蛋,黑狗摇着尾巴奔过来,亲热地蹭蹭我的双腿。[/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昏暗的白炽灯下面,桌上摆满了过年的饭菜,多少次围炉夜话,等待零点的鞭炮响起,那是开始的时刻,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如同早晨清新的雾气。[/size][/font]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生长嬉戏在阳光下,习惯了明亮和清澈的河水,就会害怕黑暗,多少次在夜里听见窗外的植物被风吹动的声音,仿佛是被某种莫名恐怖的未知所搅动的涟漪,柔和而神秘的荡漾开去,推醒沉睡的我,于是就会一下子坐起来小声而急切地喊:妈妈。[/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我也想写封信对塔尔科夫斯基说:谢谢您的电影《镜子》,我的童年就是那样,但是您怎么知道的?[/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看了《潜行者》《乡愁》,《伊万的童年》《压路机和小提琴》,看了《安德烈[/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卢布廖夫》,然后是这部《镜子》,第一次有了想说点什么的冲动,就像电影开头时那个有语言障碍的男孩,镜子给我以强烈的心理暗示:你可以说话了。[/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过去、现在、未来这三者之间是轮回着的,犹如一个圆圈,首尾相连着转动,像在梦中我们会突然与过去相逢,在过去,我们也会与未来的梦境相逢。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体验,在某个场合中突然感到眼前的一切似曾相识,这种如梦幻似电的生命体验,仿佛在冥冥之中给我们以神秘的启示,然而愚顽的我们却对这种启示不加注意,因而我们从来不曾知晓生命的奥秘所在,但是我们却注定不能逃脱生命轮回之漩涡,从被抛入人世的那一刻起,就是血水与啼哭,然后就是被庇护的童年生活,快乐单纯,然后长大,然后不得不在大地上劳作,不得不加入这个面目可憎的社会,然后我们渐渐老去,在老去的同时又回归到童年的混沌不明中,接下来便是死亡。[/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死本身是一片我们不能知晓的黑暗,所以我们无能力对死有任何解释,但是剩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在它面前我们所选择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态度,在《镜子》里面,叙述人“我”的死亡,表面是因为“喉炎”,实际上是一种意念的自我抉择,病床上的“我”把小鸟抛入空中,小鸟喻示了灵魂的飞翔,在安宁而洁净的阳光和风中,这就是死亡的来临,考虑到塔尔科夫斯基的基督教背景,我以为那一刻的来临对他来说,是有着幸福感的。[/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了今生,在《镜子》中,画外吟诵的诗句来自导演父亲[/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阿尔谢尼[/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亚历山大洛维奇[/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塔可夫斯基,这些诗句有时和画面场景相互关照产生意义,有时就像是一种预言,在“我”死之前,画外曾吟道:“人的身体[/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就像一个单人囚室……通过自己活监狱的栅栏[/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听到森林,河流[/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七个大海的声响[/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灵魂没有躯体[/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就像躯体不能没有衣服[/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没有意念[/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思维和诗句……”灵魂没有躯体,就像躯体不能没有衣服,只有透过躯体的栅栏,我们才能有思维,意念和诗句,才能看到“河流、森林,七个大海的声响”。[/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父亲的诗句,“我”的电影,电影里面有“我”的儿子,这是一个生命循环,“我”死之后生命依然延续着,我的意念,思维和诗句又到了下一代身上,就像灵魂又穿了别的衣服一样,《镜子》充满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母亲,电影中母亲的形象很像是达芬奇的一幅画,包括巴赫的音乐,都把母亲作为一种神圣而美丽的象征来呈现。[/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母亲,父亲,“我”,儿子,这些形象都在相互重叠,在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之间不断变幻,不分彼此,如同一个人的梦境,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个平面之上。[/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一个在病中的“我”,在死之前回忆着自己的过往,家人,《镜子》就是呈现了这种意识流的回忆,与蕴含在其中的哲学思考,而且,在这种回忆和思考里面渗透着国家和历史的影响,实际上,一个独立的个人永远存在于家,国,甚至是人类历史的洪流中,他个人的记忆同时也折射了历史的记忆,如同《镜子》里面的那些历史镜头,包括那个西班牙家庭,由西班牙内战离开家乡,来到红色苏联。他,西班牙内战,十月革命,二战,“我”,父亲,儿子,由此上溯到沙皇时代或更久远的历史,这一切因素的总合,乃构成今日之存在。[/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所以今日之存在,亦离不开个人的构成,个人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大于国家,历史的意义。[/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font=宋体][size=12pt] 从这个意义上讲,《镜子》里面的历史镜头,是个人回忆的历史场景,通过当下的现实刺激,从意识里面浮现出来,因而是多个瞬间的组合,如水一般流动:空袭警报中跑动的人们,一个在废墟中捡回一面镜子的女人,热气球升天,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国文化大革命,红色海洋中人手一本毛语录,中苏交恶时无数挥动的手和慷慨激昂的面孔,仿佛入魔一般的大众,偶像崇拜的激情,死亡的预兆,这一切(当时)的声音都被抹去,而响彻在画外的则是恐怖的,如同梦魇一般的音乐。[/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镜子》这部电影也是一个循环的结构,结尾的那个场景又回到了乡村,就是影片开始时,“我”说的每年夏天都在那里住的祖屋,近处是灌木丛和松树林,母亲就坐在栅栏上,“我”和妹妹在林中空地上玩耍,中景是一大片如梦幻般美丽的草地,远景是黑色的松林,水与火的意象已经渐渐远去,剩下的只是最初的安乐,生命开始的地方,年轻的母亲和父亲正处在恋爱之中,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都还未止,一切都还有可能。[/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font=宋体][size=12pt] 我之所以爱上这部电影,就是因为开始和结束的这两个场景触动了我的心弦,我的家乡就是那样的一个地方,盈盈的青草,潺潺流动的河水,河水里面漂动的青荇,远处的树林,如今我在梦里有时也能意识到回不去了,就像电影中的那个孩子,在祖屋门外怎么也进不去,而我与母亲的关系也是如此,我和她的矛盾,就是“她比我还知道我该怎么生活”。……就是那样的,但是,塔尔科夫斯基,您是怎么知道的。[/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i] 本帖最后由 丙辰龙 于 2008-10-31 01:05 编辑 [/i]] 《镜子》俺买了却一直没看。就这篇文章来看,与安德鲁怀斯的画作实在太契合了,他最擅长的就是描绘那些微不足道,却在我们的记忆中魂牵梦萦的东西。他的画里总有时光的味道,就算只是风景画,也总能感觉到人在时光中的遭遇,这些感觉很隐秘,就像一个不可言说的谜。还有,安德鲁的画作里似乎从来没有花香馥郁的春天和夏天,只有萧瑟的,充满死亡和忧伤气息的秋冬……真的很像,真的很像.
阿龙的感觉,太敏锐了。:54tb
回复 5楼 的帖子
不是我敏锐,是实在太像了。 我若不困,就去把那碟翻出来抓几张图给你看看。你应该好好看看《镜子》,让人印象深刻啊。:84tb OK, 俺抽空看去, 一周内向龙MM交篇影评作业。:0tb
正在抓图
《镜子》(ZERKALO)是塔可夫斯基1974年所拍摄的个人第四部影片。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最出色的作品,其间充满了导演对时间、历史、乡村的个人思考。时间与记忆是塔尔科夫斯基作品中的核心要素,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时间与记忆的维度中展开。《镜子》是一部自传性作品,讲述一个艺术家的童年体验与成长。时间始于二次大战爆发,跨越40年的岁月,完全吻合了导演自己的生平年代。塔尔科夫斯基的母亲在影片中扮演艺术家的母亲,而他的父亲,一位著名的俄罗斯诗人,在画外音中朗读自己的诗作。塔尔科夫斯基说,这是他第一次决定用电影自由地表达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记忆。镜子是塔可夫斯基的关于迷失的童真和情感遗弃的自传式电影,影像卓越、极富艺术启发。电影呈现为有关当代日常生活、个人记忆、历史事件胶片和梦境的步调迟缓的蒙太奇。
镜子是穿越人类的存在,希望和失落,成功和过失的内省的旅程:一段通过催眠治愈了一个年轻人的口吃的电视播报;一个被忽视的妻子迁就了一位迷路的乡村医生;一段保留下来的未露面的叙述者与前妻的争吵;一个早熟的年轻人忍受着他的军事指导员。试图将这些形象整合到某一连贯的结构或统一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的。毕竟,镜子是塔可夫斯基倍受熬煎的灵魂的反映:他关于精神性,因果关系和真理的探索通过挥之不去的映象暴露出来,这些映象不可避免地定义了我们有缺陷的生活,无论怎样的琐细和世俗。
电影中那不可捉摸的扬风,不知去向的流水,不可预感的恐慌,便是生命的性灵。每个镜头,都充满了感情,纯然的,不带丝毫矫揉造作,因为面对心灵深处的涌动,你无法造假。
-------------------------------------------------------------------------------------------------------------------------------------
塔可夫斯基仍然使用了巴赫的音乐搭配片头的字幕,使用的是管风琴小书的第16首"Dasalte Jahrvergangenist",“旧日时光一去不返”,BWV.614。
[attach]16088[/attach]
艺术不能说明只能讲述,正像塔科夫斯基说的那样,他在展现生命,而非讨论。他给人的不是一个结论或者一个需要讨论的细枝末节,而是一种看待自己的方式。
[attach]16089[/attach]
塔可夫斯基在《镜子》中讲述和回忆了自己生活的很多片断,这些片断彼此关联,相互渗透,以至于让我们难以区分,深感迷惑,人们在说到《镜子》的时候,也往往称之为“非叙事性”的。毕竟那些故事不是我们的经历,甚至和我们的经历大相径庭,但这并不会阻止我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美,以及这种美传达的力量,信念,以及探索的勇气,这也让《镜子》有了被读解的可能。
[attach]16090[/attach]
不可捉摸的风(电影中多次出现莫名其妙的风)
[attach]16091[/attach]
塔可夫斯基说:“如果两个人能够经验同样一件事情,那怕只有一次,他们也将能够了解彼此,即使其中一人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而另外一个则是成长于电化时代。上帝赋予人类能力去了解、体会人类共同的冲动--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
[attach]16092[/attach]
孩子从睡梦中转醒,风压过灌木,父亲看着孩子,母亲在洗头,在母亲起身时,只剩下了她一个人,她努力拨开头发走向镜子,剥落的天花板开始坠落,雨从上面落下来。
母亲湿淋着头发直起身,在坍塌的房子中走过,她走过镜子,水滴不断从上面落下。她双手按着身上的毛巾,当再次出现在镜中时,容颜已瞬间衰老。
时间总是在我们不注意时以飞快的速度流失掉。
[attach]16093[/attach]
以主人公的第一视角拍摄房间的内景,墙上挂着《安德烈•鲁布廖夫》的海报。
[attach]16094[/attach]
他正在翻看一本关于达芬奇的书,达芬奇曾在1550年左右提出过关于热气球的构想,书中有圣母和她的母亲圣安娜的油画,以及一些中世纪宗教绘画中常出现的手势。
[attach]16095[/attach]
这一段开始于主人公的自述,这里还是彩色的,他讲述自己总是重复同样的梦,然后出现黑白的水罐。
[attach]16096[/attach]
幼年的主人公走过树丛,走向自己出生的房子,黑暗中突然出现孩子的声音,“妈妈”,正和4中开始一场梦的“爸爸”的呼唤相对应,玻璃破裂,一只公鸡飞了出来。和4中一样,风掠过矮树丛,布帘翻卷,树枝颤抖,树干弯曲,雨毫无预兆地落下又消失,环境的声响显得十分不真实。
[attach]16097[/attach]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梦见儿时的房子,牛奶罐,风掠过矮树丛的景象。
[attach]16098[/attach]
那是童年的木屋。富士屋顶,宽大的走廊,开阔的视野,屋外的荞麦花和风晃动,让整个童年都充满了纯洁的颜色。
[attach]16099[/attach]
[attach]16100[/attach]
[attach]16101[/attach]
母亲Maira的老年形象,则是塔可夫斯基自己的母亲塔可夫斯基娅亲自出演的。
[[i] 本帖最后由 丙辰龙 于 2008-10-31 02:35 编辑 [/i]] :22tb 还没抓好?
回复 9楼 的帖子
哈哈,不知道你还在等着呢。 我竟然在那里慢慢看起来了。随便抓几张。效果不太好。
里面有些梦境的画面很美,只是我没抓到。 这里有个非常好的影评,期待水色更好的。
[url]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547813/[/url] 我爱死那只狗了!:lol 相当抓人,一定要想办法看到这部片子。 很喜欢这些画……
哇,今天受教育了
嗯,找到了,凑合着看吧!
[quote]原帖由 [i]David[/i] 于 2008-11-2 20:10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7539&ptid=87160][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相当抓人,一定要想办法看到这部片子。 [/quote]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1MjU4NjQ=/v.swf[/flash]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水色呢,愁死丙辰龙了……{:14_839:} 我也要找来看看。 [quote]水色呢,愁死丙辰龙了……{:14_839:}
[size=2][color=#999999]丙辰龙 发表于 2009-6-2 16:54[/color]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47287&ptid=87160][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小尾巴在此,偶像有何吩咐{:14_848:} 哎,难怪龙龙说看过偶贴的那张画。:83tb 分不清哪是电影,哪是画作,激动哇。:lovely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