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刺激经济
《金融时报》 2008-11-10中国昨日宣布大规模基础设施支出计划,作为新的财政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振正在快速减缓的经济。
国务院批准了未来两年在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方面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合5860亿美元)的支出计划,尽管其没有表示,有多少投资属于预算外的新项目。
政府表示,该支出计划反映了政府决定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这一宣布反映出不断加深的焦虑:即面对国际需求更加疲弱和国内房地产市场减缓的局面,中国经济的冷却速度远远高于最初预期。
近期对10月份制造业的两项调查也显示出经济活动的急剧下降,证实了最近几周经济放缓加速的非正式迹象。一些经济学家相信,如果没有足够力度的财政刺激计划,明年经济增长可能下降至6%。去年经济增长接近12%。
政府还受到不断增长的国际压力,他们要求中国出台财政措施提振经济,寄望中国经济持续强劲的增长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达国家的衰退。
中国政府已三次降息,取消银行信贷配额限制,并宣布了有利于购房者和一些出口商的措施。然而,经济学家称,这些措施不足以打消企业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担忧。
据新华社报道,昨日国务院决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包括大规模基础设施支出。
这些投资的重点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建设、水电建设、灾后重建和交通运输建设,预计铁路投资将大幅增加。今年第四季度支出将在计划外增加1200亿元人民币。
新华社报道称,中国政府表示,将实施人们期待已久的增值税改革,这将为中国企业减轻1200亿元成本负担。
[[i] 本帖最后由 emmer 于 2008-11-13 21:57 编辑 [/i]] [url]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3002#[/url]鍦烘櫙_1
扩大内需须关注老百姓腰包
陈方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开始向着深水区蔓延,虚拟经济的危机逐渐在实体经济的层面上显现。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明显,消费停滞,投资匮乏,区域经济活力萎缩,对于中国来说,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显然已属难以承受之重,迅速拉动国内消费已成为各方面的共识。
以地方政府掀起的救房热潮为开端,国家层面开始了一轮相比于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为全面深入的救市浪潮,国务院新推出的4万亿救市计划更是将这一浪潮推向了顶点。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救市太极拳下,我们是否忽视了,真正能拉动消费的主体真的被拉动了吗?
寒冬时节,地方小手笔,中央大手笔的救市政策,无疑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不小的活力。然而,当下的政府仍然秉承着罗斯福式积极扩展的经济政策,修坝筑路,放松货币,拓宽出口,基础投资。这些措施在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时确实使中国得以安然规避经济危机,驶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快车道,然而,时光变迁,今日的经济情势早已不同于往年了。
当年的东南亚危机无论是经济层面的纵向波及面上,还是全球经济的横向影响力上都难以和当前的危机相企及。欧美经济现已呈现深层次的疲软状态,没有几年怕是很难愈合,世界金融市场更是普遍进入寒冬,这早已超出了东南亚危机所能达到的水平。如果还以当年之矛攻今日之盾,恐怕只会桎梏于当年的经验藩篱之内,更严重的是,极有可能让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之路至此难以为继。
出口不行了,眼光转到国内消费上来当然是对的。可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去不去拉动国内消费,而是怎样拉动国内消费,把稀缺的资源投到哪里去的问题。
地方与中央政府对于日渐没落的房地产市场的大力拉托能拉动国内消费吗?出台大规模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就能拉动国内消费吗?单纯的放松银根,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能拉动国内消费吗?
能,也不能。拉托房市固然能够拉动一系列中上游产业来维持高利,然而始终高企的房产价格却将更多的老百姓拒之于市场之外。出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固然可以提高投资率。
然而,今非昔比,当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引来了大规模的外资进入,更多的推动了出口而非内需,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带来了长期的出口红利。而如今贸易保护方兴未艾,出口萎靡不振,怎是有效应对当前危机的良方?
单纯的放松货币政策,固然可以让更多濒临倒闭的企业获得救命稻草,然而在国内消费持续低迷之下,面对这些企业出口导向的致命弱点,国家又有多少资金来供这些企业苦苦维持?
市场是有一个个的经济人组成的,这些人既是造出产品摆摊子来卖的卖者,也同样是挎着篮子来买的买者。如果我们仅仅是去输血来造出更多的卖者,没有随之增加的买者,造成卖东西的摊子多了,而买东西的篮子却少了,这个市场不是仍然存在致命的危险么?
最近国内不断出现政府与老百姓的利益争端,不是政府以种种合法的法律文件为依托减少或者断绝了老百姓的营生手段,就是政府过多的与民争利,收取老百姓过高的各种租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还如何指望老百姓拿出钱来响应你口口声声呼吁拉动的国内消费?
政府当然并不是万能的,然而政府却可以尽其所能有效的引导经济稀缺资源朝着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渠道涌进,而并不是相反。当前如将如此巨量的资金放在房地产,工厂与修桥铺路上,还不如把钱拿出来用于对国民的减税免税,各种形式的补贴,以及以仍未实行的国有企业分红的形式把钱分给国民们,让国民的腰包更鼓一些,消费的胃口更大一些,又何愁经济发展问题呢?
如果我们的政府眼光再放远一些,忍一时之痛,真正结束那些所谓利益集团的暴利时代,打掉垄断集团的垄断利益,进而实现全民的福利保障,真正的与民于利,让国民消费真正成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源头,这次危机不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么?
4万亿元计划真能推升中国经济吗?
《金融时报》 2008-11-12在全球经济遭遇明显放缓,迫切需要经济利好消息的任何迹象之际,中国新出台的财政刺激方案周一激活了金融市场。不过,宣布的方案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落实。
上周日,中国政府宣布,未来两年将在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方面支出4万亿元人民币(合5860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15%——以避免经济过于迅速地放缓。
人们原本预计,中国政府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北京召开经济政策会议后宣布新的财政刺激方案。不过,方案的出台似乎有些仓促。
来自国内不同企业的非正式证据表明,10月份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一些经济学家在不出台强有力财政措施的前提下,明年的增长预期下调到5%至6%。经济学家们表示,政府希望在发布10月份官方经济数据之前,给出一个有关其支出计划的强烈信号。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周日“异常有力的声明表明,政府渴望通过作出一种致力于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的有力承诺,来提升私人部门的信心。”
新财政刺激方案的出台时间,还选在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周六访问华盛顿、参加20国集团(G20)全球金融改革峰会之前。上述方案的出台,使胡锦涛可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正采取果断行动以刺激本国经济。在此之际,其它国家可能会要求中国提供有力的援助。
中国总理温家宝周一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政府)高调的声明达到了一些目的,令国内外听众相信,政府将尽一切努力避免经济增长率下滑至8%(一个重要的心理水平)之下。摩根大通(JPMorgan)经济学家龚方雄(Frank Gong)表示:“现在还有人怀疑中国能够在2009年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吗?”
然而,对于财政刺激方案的实质内容,人们还存在很多的疑问。中国政府称,投资将投向包括公路和教育在内的10个目标领域,但没有详细说明这些资金具体如何使用,或者有多少资金是计划以外真正的新增支出。
龙洲经讯(Dragonomics)驻北京的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财政方案的实际额外投资可能仅为声明数字的三分之一,即大约1.3万亿元人民币。这仍占每年GDP的2%左右,但远低于最初报告的数字,主要原因是公路、铁路、医疗保健、教育和农村地区大量可能的投资之前已经宣布。
新资金的来源也不够明确。北京一家主要学术机构表示,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投资确实来自直接公共支出,剩余的将来自国有企业和银行。作为财政刺激方案的一部分,政府证实,已取消银行新增贷款的配额限制,并将鼓励银行向小型企业、农村地区以及正在整合或投资于技术的行业放贷。
中国资深银行家们表示,他们将警惕信贷过于迅速地扩张。中国建设银行(CCB)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在信贷限制时期,该行贷款规模年增11%至12%。他表示:“没有了这些限制,很可能会扩大放贷量,但我们认为,贷款规模的增幅不应超过20%。”
经济学家表示,新的支出方案有若干积极方面。早先的财政刺激方案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上,而新的刺激方案还旨在通过医疗保健和其他农村支出来拉动消费,不过到目前为止,政府一直回避削减个人所得税的做法。
中国模式出了问题
李显位目前,次级贷款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美国、欧盟、日本的实体经济持续衰退,比发达国家更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能否抵挡资本抽逃和外需减缓则是更大的问号。现在,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比当初东南亚金融危机更加凶险。
出口和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现在已经面临非常显著的下滑。数量众多的出口加工厂倒闭和随之而来的工人失业,已经取代了此前的“民工荒”。
这是迟早的事,我觉得这主要是中国模式出了问题,如大量外资解决人民就业,对中国局部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基本实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步目标,实现了中国经济翻番,基础建设及城市进程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可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外资在中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好多基础建设也是为了外资服务的,却没有把真正的具有长远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内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搞上去。
目前,中国的内资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部分民营企业具备了与国际企业的竞争意识,具备了相当的管理及经营理念,可中国长期为了扩大局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招商目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较多,提高了外资与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使得民营企业的鼓励及优惠政策落后,让中国的民营企业无法快速成长起来,特别是对民营创新及开发动力没有更好的鼓励扶持方案。
这样一来,使得国内的民营企业无法摆脱外资企业的牵制,几十年下来,较少出现真正的民营品牌及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造成民营企业只能依靠外资发展发展,只要外部环境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外资有任何的影响,中国全国的企业都将跟着受到影响。
这次的次级贷款危机就全部把中国的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找出来了,但一时让中国当局乱了手脚,跟着美国说什么救楼市,出台的都是不能根本解决中国核心问题的政策,也许中国当局还没有完全看清国内经济的大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只能是开些哪里痛治哪里的方子,要解决问题,就应该先分析问题的核心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长远问题会还有哪些才是最为重要的。
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下滑,避免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虽然中国经济前三个季度累计GDP增长率仍然高出过去三十年平均水平的9.9%,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严峻内外环境下,提早行动不失为未雨绸缪。问题在于,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未雨绸缪?
中国应该继续鼓励出口吗?中国应该继续鼓励投资吗?由于短期内消费一贯地平稳,有必要保持投资增长,防止经济过度下降,根本就不是房地产是投资里面的大项,而且是要加大中小企业的投资,鼓励中小及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增加劳动密集型集业的扶持,关建是扩大就业,增加人民的收入和就业,让每个人都有工作,每个人都有钱,楼市就不用政府救与不救了。同时可以避免房地产投资过度下滑。
然而,当前各种鼓励消费者买房的优惠政策看似补贴了购房者,实际是人民根本就没钱,你让他们如何去购买呢?结果是减缓了房价的下跌,最终受益的却是房地产开发商,而房地产商未必因此就增加新的投资。如果利用政府资金和优惠政策启动廉租房建设,受益的是最需要得到救助的社会底层,而且将更直接地拉动经济。
出口投资之外,中国的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当前受到行政力量严格管制的产业,都面临严重的供给不足,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问题在于,这些行业对私人部门不开放,行业内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把私人投资挡在门外。如果能尽快推进这些部门的放松管制,出口部门被迫转移出来的资源和劳动力就找到了新家。
一旦中国能成功地把资源重新配置到这些服务业部门,整个国家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将服务于国内市场;更大规模的服务业及制造业将会大大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更好的医疗、教育和文化娱乐会让中国人生活地更加健康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