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平: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卡内基基金会访问学者大卫·罗斯科夫(David J. Rothkopf)也撰文预测说,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可能将超过9·11恐怖袭击。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到底有多严重?对中国经济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从此次危机中得出怎样的教训?这次危机将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卡内基中国透视》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了美国权威金融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卡内基高级研究员盖保德(Albert Keidel),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并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的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危机的广度与深度
就影响的广度而言,陈志武说,大家熟悉的以前的一些危机都是比较局部性的,要么是股票市场,要么是信贷,要么是石油引起的危机,但这一次整个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几乎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打击。约翰逊也说,这次危机在国家间也比较同步。以前有些危机还有绝对的赢家与输家,但这次危机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
就影响的深度而言,陈志武说,这次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到底,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连动性的反应,但这些连动反应还会继续,至少还要持续几年。”盖保德说,“美国在今年第三季度进入经济衰退已经是大家都承认的事实。只是这次衰退将有多严重,还取决于决策者的未来政策。”他在其最新出炉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与中国的教训》(“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Less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一报告中指出,与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相比,今日的美国有着大规模政府支出(包括军事支出)作为缓冲,而且今日的我们也比以前更了解经济危机这一现象。但“此次危机仍是全球性的”,“前景并不乐观”。约翰逊认为此次危机将引起的经济衰退将是二战以来我们所见过的最大的一次衰退,将至少持续三到五年。
对中国的影响
盖保德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持乐观态度。他观察到,中国已经成功地把通货膨胀压下去了,现在已经准备好刺激扩大国内需求。他在其报告中指出,中国不仅摆脱了通货膨胀的束缚有自由来刺激国内消费,而且它的财政体系也有能力来支持这一扩张。他在报告中写道,“短期的贸易收缩会使经济增长放缓,但这也只会持续几个季度,不会更长。中国实际上是站在一个优势地位上来面对此次金融危机的。”
陈志武则更加详细地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将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会。“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还包括一些国有企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有一些在外汇市场与商品期货市场中的损失暴露出来。但总体而言,中国的金融体系受危机的冲击还是非常有限的,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损害。”
“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将承受的冲击主要是在实体经济方面。一些高度依赖出口的沿海省份(如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和山东等),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里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陈志武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打击会非常大,“至少是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这些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在“明年更加具体地显现出来。”
然而,“这次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一些好处与机会。”“过两三年再回头来看,中国可能走出来是最大的赢家。”他指出,首先,能源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大大降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其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压力可能会成为中国进一步做出实质性改革的动力,从而对中国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
从危机原因看美国经济发展模式与政府监管
有些人责怪中国引起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因此也是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三位专家都不同意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的逻辑是,中国向世界输出过剩的廉价商品,导致了美国人借贷过度消费;另一方面,中国把通过贸易盈余积累起来的大量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债券市场,也导致了美国次级债券等金融产品的过度发行。
陈志武认为这种说法是“胡说八道”。“中国实际上是在美国有这些需求的情况下才生产这些商品的。美国公司提出订单,中国公司才生产制造。”“为什么说问题的起源是中国给美国带来的,而不是美国作为行为方、决策方自己先做出这些有问题的放贷与证券融资,才产生过剩的需求,从而在根本上造成了今天的局势?”他还指出,“美国社会不会有太多人把这种说法太当一回事;中国对这种说法也没必要过于敏感。”
盖保德则从时间顺序上辩驳了归咎于中国的这种说法。他指出,美国房市在2000年、2001年左右就开始出现泡沫,到2003年、2004年问题就已经越来越严重;而中国的贸易盈余规模在2004年以前都还较小。因此,从时间先后顺序上来看,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有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此次经济危机证明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失败,美国那种“靠信贷促进消费、靠消费促进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存在着根本问题的。三位专家也都不同意这种看法。陈志武认为,“这种经济模式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度和量上面,美国在特别是过去五到十年走过头了,超出了现有的制度架构、监管架构,和信息架构所能支持的金融发展的程度。”约翰逊还指出,美国的经济发展不仅靠消费,也靠投资与科技创新来推动。“美国是一个能够从危机中很快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很快能够找到解决途径的国家。”盖保德也在其报告中提到,“几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也正是在这样的危机的刺激之下才迅速走向进一步的完善的。”
许多学者预测,这次危机以后,政府监管将更得人心,因此也将在各国更受提倡。盖保德反对将政府监管政策过于简单化。他指出,“不是更多或更少的政府监管——我们不能这样思考——而是在什么阶段,具体实行什么样的监管。”陈志武则认为,即使加强监管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从这次危机中得出的教训,这一教训却并不适用中国。“中国不是监管不足,而是监管得太多太细,实际上应该称之为‘管制’。”他进一步指出,“金融管制使得金融市场对促进消费增长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中国如果不能在金融管制上从根本上放松,中国经济从靠投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到靠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转型就是根本上不可能的。”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世界力量重心继续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陈志武认同危机后国际格局将更加走向多极化。“这次危机可能使美国的实力受到削弱,同时使中国的实力相对提升。”但陈志武也说,“与此同时,我一点都不怀疑美国自我调整、自我修正错误的能力。”“美国自由的媒体,多党执政、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再加上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可以独立自主地去思考这些问题。这些方方面面的从制度到学术上的优势就保证了美国自我纠错的能力。这是中国国内人士所不能低估的。”
约翰逊则认为中国和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以后都将成为相对的赢家,欧洲的实力会被削弱。但东方赶超西方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页:
[1]